股市天天向上,你认为成年人必须学会的特殊能力是什么
股市天天向上,你认为成年人必须学会的特殊能力是什么?
你认为成年人必须学会的特殊能力是什么?
我认为是要提升认知:降低生活中“因果律”的权重,而提升“概率”的权重。
因果律就是,我做了A,就一定得到结果B。因果律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肚子饿了,吃了东西一定就饱了。而概率是,我做了C,我大概率能够得到D,小概率得不到D;如果,我不做C,我大概率得不到D,小概率能得到D。比如,我们小时候天天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励志口号洗脑,但是好好学习,肯定能天天向上吗?如果好好学习就必然导致天天向上的话,每个人都会是好学生,因为每个人都有胜心,只要胜过别人,大脑就分泌多巴胺激励我们继续学,长期坚持学习,成绩还能不好吗?实际上,很多同学一开始也是信心满满,想要在学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是远远赶不上学霸,他们就开始灰心,最后放弃了。为什么这么快就放弃了?因为因果律。因为他们以为这世界是由“因果律”主导的: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但是,现实与价值观产生了冲突:原来好好学习,并不会导致天天向上。要是努力付出而没有收获,正如,上班没工资拿,为什么我还要上班呢?然后,他们长大了,有的学会了吸烟,因为他们看到有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得病,他们得出结论:吸烟无害健康,就不听其他人的劝阻,悠哉悠哉地吞云吐雾。可是,真相不是这样的。科学的调查结果不是这样的:2004年《英国癌症杂志》调查显示:一直吸烟的人到75岁时患肺癌的累计风险为14%~16%,持续重度吸烟者的风险约为20~25%。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得肺癌的比例大大提高。有人吸烟没得肺癌,可能是他的基因特别耐尼古丁,这样的人只在人群中占非常小的比例,比如,我爷爷吸了一辈子的烟,到了90岁,肺都很正常,但不是每个人都像我爷爷这么幸运。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8年报告中指出,全世界吸烟者总数约为14亿,每年有600多万人因患吸烟相关疾病死亡。这600万人,就是“不那么幸运”的人。所以,吸烟有害健康是对的,但是吸烟和有害健康不是严格的因果关系,它是概率关系:只要你吸烟,你得相关疾病的概率就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很多。正如,书读得好,就一定能有高收入吗?不一定,有人985毕业,也就赚几千块一个月,但是从整体来看,名校收入比普通高校高得多。随便搜索一下,就能找到数据:考上985、211的这些尖子生的平均起薪直接碾压普通的本科毕业生。根据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2019年应届生求职趋势报告》:2019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为5610元。所以,成绩好和收入高不是因果关系,而是概率关系:100个名校毕业的人平均收入就是远远超过普通学校毕业的人。用概率看世界,生活变得简单。比如投资,买哪个股票和哪个基金能稳赚?我身边就有不少人天天研究股市,但是他们赚钱了吗?每隔几年都会听他们说起股票、基金的事,那是股市大涨的时候,他们账户开始赚钱,可是没多久他们又没声了,又亏了。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中国股市30年盈亏铁律:每10个散户中,7亏2平1赚。赚钱的股民只有10%,而买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都有4%的年回报,也就是说,无脑买银行理财收益就能胜过中国90%的股民。如果你用上概率思维,那么你的年均收益率就能远远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比如买指数基金,这就是一个用概率思维投资。因为,哪家公司会暴涨,哪家公司会倒闭,没有人可以预计准确,但是把市场上最好的300家,500家公司挑选出来,那么这些公司就变成了一个群体,大多数会涨,少数会跌,甚至倒闭,但是综合之后,只要国家经济在发展,这800家最好的公司就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长。比如,2008年至2017年,沪深300年均复合增幅为12.93%;而同期中证500指数年均复合增幅为24.35%,远远超过了银行理财,并且没有什么判断风险,随便买一个指数基金就可以了。这里还有一个定投的概念,也是利用概率思维,有兴趣可以自行百度,这里不展开了。孔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也是概率思维,那些老旧的墙体,年久失修,现在还是坚固的,但是随时有可能塌掉,如果你长期站在这面墙下,倒塌之时必然会伤及你。所以,为了让生活变得简单一点,身体变得健康一点,赚钱更多一点,“概率思维”是成年人必学的思维方式。怎么做到炒股心态要平和?
炒股确实很难控制好心态,如果控制好这点你就是投资成功一半。分享几个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首先要了解买股票的本质是买公司,买公司你就要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读懂公司年报。读懂这家公司的过去和现在,然后去评估他的未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未来。买入我自己看好的公司,自然心态会更好。
二、如果你看好这家公司,并且价格合理,那就大胆买入。设置好止损点,设置好交易提醒,然后坚决执行,不断完善自己的交易策略,减少看盘次数。可以培养其它兴趣爱好(如跑步,看书等)来减少自己看盘的时间。养成好的看盘习惯,一周看一次盘。看盘的次数和时间减少了,自然心态会更平和。如巴菲特所说的,远离股票交易市场,就是一个道理。
三、价值投资才是王道,投机只会让你心脏难受。天天研究K线图,天天打听小道消息,看着那股票时而上涨时而下跌心情那是紧张又激动。买入好股票长期持有,长期持有可培着你的耐心。耐心使你的心态更加平和。
总结:自信,减少看盘次数,价值投资就可以使你控制好心态。好的心态使你在投资中更容易成功。成功:选对方向,找好办法,坚持到底。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目认为最适合出手的主图《猎取主升浪》和《买点确认》副图指标,
红买绿卖,出现“放心买”“逢低买”等信号,果断入手买入,副图指标出现“撤退信号”及时抛出。下面截图给大家展示一下。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上面的太龙照明,在8月29号和9月24号,连续出现“黑马起飞”信号,相信一直相信我的老朋友,在出现信号的当天介入,这波涨幅一定抓取到了。
在比如说四方精创,在8月8号底部附图指标“买点确认”出现逢低买入信号,当天我叫各位朋友及时关注,果不其然 ,在8月13号出现“黑马起飞”信号,大家果断介入,这波57%涨幅一定不会错过。
今天早盘我在股池发现了一只个股同时出现黑马起飞和逢低买入信号,后期肯定会有一波大的涨幅,预计不会低于30%,但是由于平台规定,代码不方便透露,想了解的朋友关注我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有朋友需要我上面分享的两个组合指标,欢迎留言共享,喜欢以上指标直接留言,关注,后面持续分享一些不错的指标和指标组合。
35岁以上老程序员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我想给接近或者超过40岁的老程序员们提一个建议:要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要多跟年轻人在一起。
和最年轻、最优秀,最聪明的年轻人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学习,也能让你一直保持年轻。就像自己一个人走,可以走的很快,但是想要走得远,还是要跟一群人一起学习讨论。
更重要的是要永远保持一颗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不要害怕去学新东西。唯一我们需要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所以,当你自己觉得害怕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是要更刻苦,要战胜恐惧,去创造未来。有这样两句名言,第一句话是罗斯福总统讲的,在他就职报告的时候讲的这一句话:“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第二句就是:“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这也是我的座右铭——最好的预测未来的方法就是去创造它。
具体来说:第一,要让自己不断地接受挑战,不能过得太舒服。恐惧是正常的,要改变就一定会有恐惧,但你应当知道:能够激励一个人不断成长、不断与时俱进的,都是那些能够让人恐惧的东西。你需要战胜自己的恐惧,去学习一些you don`t know。第二,人们常对未来没有感觉,天天猜未来是这样,或未来是那样。对我来说,作为一个科研人员,在头条做AI实验室的主任,我觉得最好的预测未来的方法就是去把它创造出来。根据你想的、你希望的,创造出一个跟你想象中一样的、美好的未来。
再回到作为一个程序员来说,我认为重要的是一定要与时俱进。在我看来,今天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其实它的本质是对程序员颠覆式时代的到来。作为一个程序员,一定要意识到,今天AI的本质其实是一场软件产业的革命。越来越多的软件不是光靠编程语言,然后人的思维逻辑,base这种规则一条条写下来的。今天的软件本身是一个大的模型下深度类神经网络,或者是一个很大的知识图谱,而这些都是需要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统计、学习或者优化算法,才能够把这些模型里面的参数算出来。它是用数据本身来训练一个非常大的模型,这个模型有上亿兆的参数,而这些参数又是靠数据和经济学算出来的,所以在今天做程序员已经不像以前,只是学个什么performing language(执行语言)就可以的。
但是,也不要害怕,因为机器学习的门槛也在降低,有很多类似open source的工具。其实,你只要学基本的理论,懂了之后就会有很多的开源代码,里面有很多大家的贡献,你都可以利用起来,但关键你要有能够训练样本的数据,有应用场景。所以我给这些软件产业或编程人员的最佳建议,就是要拥抱人工智能拥抱大数据,拥抱机器学习,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技能。
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我今年已经58岁了,活到今天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任何关系都要靠金钱来维持,与父母的关系也不例外。
2.钱权名利都很重要,但在身体健康面前它们什么也不是。
3.在有能力赚钱时一定要多积累存款,到老了时才能生活无忧。
4.借给别人钱时一定要谨慎,帮急不帮穷,帮勤不帮懒,到了老年就不要往出借钱了,养老钱一定要攥紧。
5.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必刻意讨好任何人,一切随缘,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6.人生就是一趟有去无回的列车,你只管欣赏沿途的风景,至于哪天走到终点顺其自然。
7.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这样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8.做人一定要有底线,超越底线的事给再多好处也不去做。
9.做人要学会宽容,把别人的路堵死了,也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10.要学会闭嘴,不要在人前夸夸其谈,祸从口出。
11.做人要自立自强,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谁也不如靠自己。
12.看破不说破是一种善良,知人不评人是一种修养,知理不争论,是一种智慧。
13.做人要大气,千万不要占小便宜,被人瞧不起,还容易吃大亏。
14.喜怒不形于色,要有城府,才能办大事。
15.做事首先要选对方向,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16.觉人之伪,不形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于口,心里明白并引以为戒就好了。
17.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尽力了就好了,“尽人事,听天命”,结果顺其自然吧。
18.要维护好亲情,夫妻情、儿女情、兄弟姐妹情,情情难舍,没有亲情有再多钱也不幸福。
19.婚姻要讲究门当户对,三观一致,否则很难走长远。
20.好女人旺三代,坏女人毁三代,母慈才能子孝。
21.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家风最重要,家和万事兴。
22.和任何人都不要走得太近,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亲疏有度,相看不厌。
23.能用钱解决的事就不要靠人情,人情最难还。
24.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只能这么想了。
25.儿孙自有儿孙福,遇到不懂事没出息的子女,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26.夫妻之间闹矛盾不要连带双方的家人,这样只会使矛盾升级。
27.夫妻吵架不能骂人,更不能家暴,否则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28.老年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不要和已婚子女在一起生活。
29.老人不要掺和儿女家的生活,孩子小家的生活要放心让他们自己去经营。
30.做老人的要体谅儿女的不易,出钱出力,在允许的条件下能帮衬就帮衬一下。
31.要善待自己,对自己大方一点,别啥不得吃啥不得用的,等到最后把钱都交给医院。
32.赡养老人不能等,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就悔之晚矣。
33.活好今天,珍惜当下,因为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
以上就是我的感悟,欢迎大家斧正补充。
有人说现在很多家庭有百八十万?
在所有的销售行业中,年入百万这个词语出现频率最高的应该就是房地产行业吧,确实是有人做到,但是整体的几率是少之又少的。
20年前人们追求的目标是百万存款,如今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千万存款,难道百万存款真的是很普遍的吗?人们都不愿意去追求了。
答案很现实也很无奈,百万的家庭少之又少,2021年2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显示50万流动资产的家庭拥有600万户,百万流动资产的家庭约有330万户,600万流动资产的家庭有180万户,千万流动资产的家庭拥有108万户,这个数字放在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去观看,其实并不是那么乐观,百万存款的家庭少之又少。
根据胡润报告中显示,拥有百万存款的家庭通常都是以下几类人群:
企业主,身边有大大小小的企业小公司,通过慢慢地发展不断地发展,产生的利益叠加在一起,拥有百万存款是很正常的,特别有部分公司看上去并不怎么盈利,实际上是暴利行业,在一年或者两年时间内就能轻松地达到百万盈利,当然这只是小部分的行业,更多的行业都是要靠时间的积累。大公司靠分红,小公司靠利润达到百万级别的所有渠道中,企业主占比是最高的。
金领,主要是包括大型企业或者跨国集团的高层人士,拥有公司股份和高昂的年薪分红等各方面的稳定自身的收入来源,如果能做到这类型的高管,基本上在我们口中就是成功演示开豪车出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这种大企业包括华为、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网易、地产、等一系列的行业巨头高管。
拆迁户,在过去的这么多年时间发展中,棚改拆迁导致了不少暴发户的出现,我两个初中同学,就是拆迁户他们的村子地理位置较好,位于中心地段,拆迁后补偿的金额都超过百万以上,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同学说道,即便我是拆迁户,但是我还是要正常的上班,金钱都放在银行,作为定期吃利息。而存款利率是可以进行商谈的,如果存款超过百万,年化率达到5%,应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假设存款200万,一年就有10万元的收入了,等于不吃不喝,在外打工一年的收入有很多人,一年还达不到10万元的收入了;暴发户是最容易快速地把家产败光的,在同学圈子里面起码有40%的人群,前期两年是很风光后面迅速地回归到原有的状态。
炒房人群,1998年,中国房地产正式进入到商品化后,涌入了大批量的开发商和投资者,2000年我国平均房价还不足2000元每平米,202年第三季度全国平均房价已经达到了10,865元每平米,部分热点的一二线城市房价少则几万元每平米,多则十几万元每平米,不少的投资者重点就是在这些热点城市进行操作,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也使得投资人群挣得盆满钵满的,有部分人群甚至是实现了财富自由。
温州炒房团是我国最新的一批炒房者,深圳炒房团是晋级最猛的炒房者,不少的老百姓也同样意识到炒房可以使人财富暴增,于是纷纷加入到炒房的行业当中。根据调研报告中显示,10个刚需购房者7个实质都是看中了房地产的利润而冲去的,并非真正的刚需。
职业股民,金融大亨,我们更多的都是说股票,说起股票让我想起了香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大时代》赚钱钱的永远都是少数人,剩下的人群全部都是韭菜,所以能在股票市场赚到钱的人当然是非同一般的人群,在身边接触很多人在股票市场都是亏钱的,真的只有一两个人赚到钱而已。
5个最容易存款超过百万的渠道,普通人来说,最有可能触碰到的就是买房,至于拆迁嘛,过去没有拆迁,往后拆迁的几率相对也比较小了,2021年已经全面地实施旧改政策棚改,注定慢慢的成为历史。
赚钱难,存钱更难:
普通人的薪资收入真的不高,北上深杭这四座城市的平均工资收入已经达到了1万元,实际上真的有这么多人月入过万吗?答案是否定的。少的财经专家说过,看工资收入并不是平均收入的,因为这个数字的差距是非常的大的,富豪们很容易把这个数据的平均值拉高,假设员工收入5000元,老板收入5万元,公司有8位员工,平均下来,每个员工都月入过万。
要看真实的收入,就得看收入中位数,扣除最高的扣除最低的剩下的平均值,根据2020年统计出来的工资中位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收入的中位数分别为6906、6378、5199 、4811,假设2021年薪资上涨10%,普遍还没有达到月入过万,这个数据虽然很多人接受不了,但也是现实。
根据2020年的调查报告中显示,3000元以下收入的占比16.8%,3000元至5000元收入的占比为27.7%,5000元至8000元收入的占比23.15%,8000元至1.2万元占比18.5%,1.2万元至2万元占比7.6%,2万元以上占比为5.9%,月收入过万的人群顶破天都达不到30%,还有另外一则数据,90%的90后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很多人觉得这个数据假,假设给这个数据再乘以1.5倍收入为7.5万,折算下来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水平6250元,随便凑个整数7000元,那么还是没有达到月入过万。
大学毕业10年后的时间也是人生最艰难的十年时间,通常大学毕业都是在23~24周岁出来社会几年时间就要面临着买房、买车、结婚等事情要解决,买房和结婚是最花钱的,年轻人刚出来社会当然没什么钱去完成此事情,于是又靠家人的帮助,掏空6个钱包购买房子把婚结了,结果整个家庭都是空空的钱包。
接下来就是要面对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等各方面的收入,假设房子买在二线城市,在一线城市工作,夫妻两人收入为2.2万元,每个月还款房贷8000元,在二线城市,孩子上幼儿园费用基本上都需要2~3万一年,教育成本加上孩子的生活费等各方面费用折算下来,每个月4000元,夫妻俩人的生活费包含车辆损耗,出去应酬,朋友聚会等各方面包含在内,每月花费6000元,顶破天,一个月的存款3000元,这种描述算是很不错的家庭了,实际上社会上的家庭更残酷更现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31,890元,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全国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农村家庭支出13,713元,假设一家4口人计算两个大人两个小孩,一年家庭收入为17.5万元,扣除成本支出后,每年存款约为6.7万元。
17.5万折算下来,夫妻俩年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收入为7300元,这个经济收入是不是很符合城镇家庭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