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股吧,古代的对外贸易到底图了个什么
中远海控股吧,古代的对外贸易到底图了个什么?
古代的对外贸易到底图了个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应该从两个时期,两个层面上来说,即1840年鸦片战争前以及其后两个时期,国家朝廷和民间两个层面。
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古代对外贸易,官图乐呵,民图财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历朝历代经海路同外国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它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造船航海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成为古代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一个主要渠道。
1.朝廷层面的官方对外贸易—宣扬国威,政治重于经济
在古代对外贸易过程中,朝廷层面更多地是关注对外贸易的政治和文化作用,更多的是强调中原王朝的至尊无上、天朝上国的地大物博和皇权的万里扬威,至于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往往不太关注。
中国的海外贸易历史悠久。早在秦汉之前,中国已同近海国家有了贸易往来。汉代商船已远达印度东南海岸,并同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贸易关系。
魏晋时期,北方曹魏同日本、江南孙吴同印度支那半岛诸国也经常有贸易往来。南北朝时期,中国同沿中印航线各国的贸易更为频繁。
隋唐时期,因“丝绸之路”阻塞和陆路交通困难,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中国商船的远航已由印度半岛延伸至波斯湾。中国同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等国的贸易颇为发达。唐代同日本、朝鲜的贸易也十分活跃。自630~894年,日本遣唐使来华达13次以上,往返均携带大批商货。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更加繁荣。据南宋宝庆元年(1225)赵汝适《诸番志》记载,宋代与50~6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据元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元代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海上贸易关系。这些国家和地区涉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阔海域。
最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
明代,据《明史·郑和传》记载,自1405~1433年,郑和(1371~1435)七次出使“西洋”,遍及今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包括孟加拉湾及其沿岸,印度半岛,阿拉伯海及其沿岸的30多个亚非国家,中国船队直达东非海岸。这一壮举,使中国古代官方贸易达到高峰。
明中叶后至清代前期,中国海外贸易因“海禁”和“迁界”而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欧美各国相继来华贸易。葡萄牙(1518)、西班牙(1575)、荷兰(1604)、英国(1637)、法国(1660)、美国(1784)以及丹麦、瑞典和德国等均先后与中国通商贸易。它们在中国建立商馆、开设商行,成为清代海外贸易的主要国家。
上述这些对外贸易,以朝廷间互赠礼品形式出现的“朝贡贸易”和随之而来的“随贡贸易”,是官方贸易的主要形式。其次是官府采办,即由官府派遣专人出海贸易,以谋取奢侈品和厚利。官府采办是“朝贡贸易”的补充。至于通过对外贸易顺差流入的黄金白银,所得还是比较少的,往往入不敷出,对于本土经济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2.民间层面的私人对外贸易——商人追逐利益,唯利是图
私人贸易早于官方贸易。最初为滨海商民进行的近海贸易。以后,逐步由近海伸向远海。
自明中叶以后,由于商业资本发展和官方贸易衰落,私人贸易渐趋重要。私人贸易有合法和走私两种形式。合法贸易是在官府控制下进行的,有种种限制。因此,走私贸易是经常存在的,明清海禁时期,私人贸易则多以走私方式进行。从事私人海外贸易者,有权贵官吏、大商人、中小商人和游民等。宋元间,称从事海外贸易的民间商人为舶商,在户籍上称为舶户。明清间,随着私人贸易发展,还出现了由官府特许居间贸易的垄断商人或团体。
民间私人对外贸易,收入的白银,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和采购国外奇珍异宝,对于整个朝代的经济体系不会产生直接冲击。
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对外贸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让清王朝逐步看清西方经济的发达,也认识到加强对外贸易管理的重要性。
清代始设海关。1684年,清廷废除海禁。1685年,开澳门、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四港对外通商,并分别设立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清廷还制订了一系列关税税则和管理办法。从此,海关代替历代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以后,鉴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违法行为,清廷于1757年只准广州一口贸易,由粤海关加强管理,直至鸦片战争后才开五口通商。
1.国家层面的洋务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又失掉了海关行政权。1843年英国与清政府制定第一个协定税则,主要进口货的税率比以前粤海关的实征税率降低了一半以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提出值百抽五的原则,再次降低税率。但实征从未达到5%。1902年修订协议后,进口货平均实征在3.2%左右,成为举世罕见的最低税率。
朝廷通过与列强的对外贸易,开展洋务运动,建立新式海军,发展中国近代工商业。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黄金、白银大量流失,尤其是因为鸦片的输入造成朝廷银两不足。朝廷设置的海关,征收关税成为一大重要财税来源。
2.民间层面的买办对外贸易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运销国外。所有进出口结汇、信贷、保险和航运,都由外商经办。外国银行掌握了全部外汇,并决定汇率。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
这个时期,早就进入世界贸易阶段,民间买办阶层,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获得的黄金、白银,那可是硬通货,在国际市场上可以采购到需要产品,卖到国内;在国内,买办阶层获得白银也是可以直接换成物质财富的,往往也不会造成通货膨胀。
为何没有天然良港和黄金旅游海岸?
你好,在江苏唯一的海滩在连云港市。往南就是盐城和南通了,盐城和南通的海岸线都是滩涂。因为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由长江冲积而成,所以靠近长江入海口的地区都没有沙滩。上海也没有天然形成的沙滩,只有一个人造的沙滩。所以江苏的经济发展没有沿着海岸线而是更适合航运的长江沿线。
所以在江苏的老乡们想去海边游玩只能往北去山东日照或者青岛了,往南去到浙江舟山那边了。
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
我是一名远洋船员,我驾驶的船舶是远洋巨轮。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船舶都会敞开着舱盖,我们在大洋中航行的时候必须要求舱盖关闭。平常我们常见的会敞开货舱舱盖的船舶一般都是江里面的小船。
从事过海员这个职业的人会知道,当船舶航行的时候舱盖大部分情况下会关闭的,偶尔也会打开舱盖航行的时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海里面的大船对于舱盖的要求是特别高的。就拿散货船来说吧,要求舱盖必须有塑料胶条,要求其水密性必须标准。因为当船舶发生碰撞造成漏水风险时,关闭舱盖,里面的积水不会泄露出来,不会影响到其他货舱,从而保证船舶不会因此而沉没。现在的货轮最低都要求两舱不沉制,这就归功于舱盖的功劳,即便一条船同时有两个舱漏水,关闭舱盖,整条船也不会因此而沉没。
第二:海轮上面的舱盖其强度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就拿集装箱船舶来说吧,我们通常见到的集装箱船如果吨位很大,能够拉两万个标准集装箱。其实在货舱里面的集装箱非常有限,很大一部分集装箱都是在舱盖上面放着呢!平常我们见到的集装箱船都非常的高,那就是从舱盖上面摞起来的标准集装箱。所以海轮对于集装箱舱盖的强度要求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海轮在装卸货的时候,舱盖肯定是打开的。但是偶尔也会有打开的时候,比如我们散货船卸完货之后,在航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货舱进行清洗保养,如果要拉粮食,甚至要重新对整条船的舱壁刷一些有毒的油漆,防止舱里面滋生小虫子。这个时候虽然船舶在航行,但是舱盖是打开状态的。即便如此,如果下雨的时候,必须把舱盖关掉,不仅是因为怕下雨损坏货物,更重要的原因是,下雨的时候天气都不好,船舶会摇晃,怕把舱盖晃掉,或者晃脱轨,这种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江里面的船舶很多都没有舱盖,或者敞开着舱盖,难道他们不怕下雨,把货舱灌满而导致船舶沉没吗?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长江里面的航线都是比较短的,不管是装卸货的时候,还是航行的时候,我们都能提前知道该区域的天气状况,从而能够避开下雨的情况,下雨的时候或者天气恶劣的时候完全可以不开航。光天气好的时候去航行就已经满足基本的货运条件了。并且对于没有舱盖的船舶拉的货物都是一些木材,沙石,钢板等对天气影响不大的货物。即便偶尔下点雨也无所谓,并且即便雨再大,也不会把货舱下满,真的能让货舱下满的大雨几百年也不会遇到。
其次:我们平常在长江边或者海边见到船的时候,都会发现船舶在航行的时候会向外排水,这种水不仅是机舱里面的冷却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污水。即便是下雨,船上面也会有专门的排水口,类似于我们陆地上的下水道一样,完全可以排出船外。即便货舱里面有水,舱底部也会有污水井,可以通过管道排出船外。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下雨导致船舶沉没。
最后:也许大家不知道,不管是海轮还是江船,在舱底部都会安装有涉水报警器。理论特别简单,在货舱底部四周装置四个报警器,一般在货舱底部上方几十公分处,一旦接触到水会自动报警,驾驶台也就会发现,从而采取排水措施。货舱刚刚进水就能被发现,所以也不用担心因为水多而造成沉船事故。另外船上的堵漏器材,堵漏工具,排水设备都特别先进。因为雨水导致货舱灌满,从而船舶下沉的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
你们感觉船舶航行技术是不是很先进呢?对于船舶,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呢?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索!
沈飞未来会如何?
突破地域束缚,利用域外人才优势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沈飞涅槃重生。
3月30日,航空工业沈阳所(601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不是沈飞所异地搬迁至扬州,而是联合各方面力量在扬州设立的一个主攻创新研究的分支机构,所以谈不上沈飞变扬飞。
值得注意的是,沈飞所扬州研究院办公大楼前面放置了鹘鹰2.0的模型,这暗示了鹘鹰已经走上正途、未来可期,没准已经拿下了海四项目,有了军队户口本。毕竟,沈飞不会把一个前途未卜的机型用来装点门面。
虽然只是一个异地分支机构,但是沈飞成立扬州研究院的意义非同小可。笔者认为,扬州研究院未来将会为沈飞注入创新活力,助力沈飞实现涅槃重生、二次腾飞。
曾几何时,沈飞(为了严谨,我们把601所和112厂统称为沈飞)是我国歼击机行业无可置疑的龙头老大,成立以来研制了歼5、歼6、歼7、歼8、歼11、歼15、歼16等数个型号的歼击机,为我国空防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但是,成飞方面在改革开放后一飞冲天,先是在歼10项目上击败沈飞,而歼20的横空出世彻底宣告国内歼击机研制领域王者地位易主,曾经的老大被后来者超过。而成飞凭借其创新、人才、体制诸方面的优势,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战机研发团队之列。
由于接连在三代机、四代机项目上失利,沈飞一时间成了军迷圈里的过街老鼠,沈黑竟然在军迷圈里成为了时尚。而对于沈飞的诸多指责中,仿制苏27系列、创新能力不足成为最重要的黑点。沈飞目前所有的机型歼11、歼15、歼16都是由苏27系列发展、改进而来,而那句“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成为军迷攻击沈飞最显眼的靶子。沈飞招黑固然情有可原,毕竟歼20在那摆着呢。但是,作为一个大猪蹄子群体,军迷显然会忽略掉这样一个事实:正是他们看不起的“山寨货”,目前撑起了我国空防安全,每次防空识别区对峙、每次远海护航,顶在第一线的,好像都不是成飞的飞机吧。
当然,墨守成规、创新不足确实是沈飞的弱点,这在三代机、四代机竞标中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中国空中力量由由三代机向四代机逐渐过渡的当下,沈飞不可能靠吃苏27的底子活一辈子,为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以创新为牵引,打造核心竞争力。
沈飞提升创新能力,有一个障碍不得不提,那就是区位因素。沈飞坐落于沈阳,作为共和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目前出现了严重的困难,社会结构僵化、体制落伍、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而且,最要命的是:人才流失。
作为全国唯一人口负增长的区域,东北最大的问题是人口问题。
良禽择木而栖,僵化、落伍、没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必然无法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读者朋友想想自己大学里的东北同学,他们的求学和就业选择是不是逃离东北?
在这样的情况下,沈飞利用外地的人才资源就是一个非常好、也是必然的选择---既然引不来,那我们就走出去。
扬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这是中国先进制造业最发达、人才最密集、最富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区域之一,在扬州设立研究机构可以冲破旧有体制束缚、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此次沈阳所在扬州成立研究院,除了与扬州市政府合作外,还与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发研究院等创新成员单位签署联盟协议,构建了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如果好好利用,潜力无限。
沈飞在四代机项目上输掉底裤后,他们已经深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鹘鹰就是例子。鹘鹰是沈飞方面不甘沉沦、自我加压、未雨绸缪的结果,虽然在项目之初不被看好、甚至饱受冷嘲热讽,但是沈飞一方面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根据军队未来的需求不断改进、迭代,在军队需要的时候作为唯一一个现成的方案,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老大所底蕴犹在、雄风犹存。而且,从国家国防工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也需要成飞、沈飞在竞争中齐头并进才好。
老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沈飞在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后,真的需要重新出发了,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的成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希望扬州研究院不是一个面子工程。
PS:作为一个走遍全国的金融民工,笔者对东北与长三角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差距有非常深刻的认识,沈飞所这次孔雀东南飞是一步好棋,衷心希望它不要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重庆的国有企业?
2009重庆企业100强名单
序号企 业 名 称序号企 业 名 称
1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6重庆市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27重庆渝安控股有限公司
3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8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4重庆市电力公司29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
5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重庆华轻商业公司
6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31西南兵器工业公司
7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32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公司33重庆啤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太极集团有限公司34重庆中汽西南汽车有限公司
10隆鑫控股有限公司35华能重庆珞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1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36重庆江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12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7中冶建工有限公司
13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8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重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39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15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40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6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41重庆ABB变压器有限公司
17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42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18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43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19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4民生轮船有限公司
20九禾股份有限公司45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1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46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
22中国石化集团四川维尼纶厂47广厦重庆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3重庆华宇物业(集团)有限公司48重庆科华控股集团
24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49重庆银翔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
25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50重庆美心(集团)有限公司
序号企 业 名 称序号企 业 名 称
51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76重庆市盐业(集团)有限公司
52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77重庆重铁物流有限公司
53重庆渝宁苏宁电器有限公司78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54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79重庆一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5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80重庆远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56重庆鲁能开发(集团)有限公司81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57重庆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82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
58重庆乌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83重庆长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59重庆鸽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84重庆航天巴山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60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5重庆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86重庆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62渝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87重庆跨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8重庆市中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4北城致远集团有限公司89重庆市客车总厂
65重庆秦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90重庆天泰铝业有限公司
66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91天圣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7重庆市渝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92中国重汽集团重庆燃油喷射系统有限公司
68双赢集团有限公司93重庆市新大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6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重庆分公司94重庆正大有限公司
70重庆渝发建设有限公司95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71重庆市农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6重庆对外建设总公司
72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97重庆荣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3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8重庆雷士照明有限公司
74重庆百事达汽车有限公司99重庆长江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75重庆银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00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