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6主要任务是啥?带你了解太空实验新突破!
最近大伙儿都在说神舟十六号上天的事儿,新闻里天天放,确实挺让人激动的。看着景海鹏他们几个上去,又是新阶段的开始,又是空间站应用啥的,感觉挺高大上的。
就喜欢跟着热点瞎琢磨,也爱自己动手搞点东西。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结合这个“神舟十六号”的主题,自己也来个小小的“实践”?当然不是造火箭,那咱没那本事。我就想着,能不能整个东西,记录一下或者模拟点啥相关的。
我的想法和开始
雄心壮志的,我想着能不能搞个小程序或者网页,实时追踪一下飞船的大概位置,或者展示一些公开的数据,弄得酷炫一点。感觉这个想法挺既能学习点新东西,又能跟上时事。
说干就干! 我就开始找资料。先是把新闻报道翻个遍,解这回任务的基本情况,比如啥时候发射的,乘组都有谁,主要任务是要在上面待多久之类的。这些信息网上倒是不少。
- 发射时间:5月30号上午9点31分。
- 乘组:景海鹏(指令长)、朱杨柱、桂海潮。
- 主要目的:跟神十五换班,搞空间科学实验,待差不多5个月。
- 阶段: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次载人任务。
这些信息整理起来还不算太费劲。
实践过程中的磕磕绊绊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怎么“实时追踪”或者“数据展示”。这下问题来。
我发现,想拿到实时的、精确的轨道数据或者遥测数据,那根本不可能,这些肯定都是保密的,咱普通老百姓哪能接触到。网上能找到的,要么是爱好者根据公开信息推算的模拟轨道,要么就是官方发布的非常概括性的信息,比如“对接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种。
这就有点尴尬,我原先设想的“实时追踪”直接泡汤。不死心,我又想,那能不能做个信息聚合类的东西?把各种新闻报道、图片、视频啥的,按照时间线整理到一个页面上。这个技术上倒是没啥难度,就是个体力活。
于是我就开始动手扒拉信息,从各大媒体网站、官方发布渠道收集资料。图片下载下来,文字复制粘贴整理。搞一下午,发现这活儿比想象中麻烦多。信息来源杂,格式不统一,有些还得去水印,排版也得自己重新弄。
更麻烦的是,我发现很多信息都是重复的,或者只是角度不同,核心内容就那么多。想要做出点新意来,光靠聚合信息好像也不太行。
这时候我就有点泄气。感觉自己这“实践”,跟人家神舟十六号那种高精尖比起来,简直就是小打小闹,甚至有点“自娱自乐”的性质。
的成果和反思
折腾两天,我还是硬着头皮,把我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一个简单的静态页面。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把发射前的准备、发射瞬间、对接过程、航天员进驻空间站这些关键节点的新闻报道、图片简单罗列一下。
页面做得挺粗糙的,没啥交互,也没啥技术含量。跟我一开始想的“酷炫”效果差远。也算是我自己动手完成的一个小记录。
通过这回“实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或者听起来很宏大,但真要自己动手去实现一个哪怕很小的相关环节,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从找数据到整理信息,再到呈现出来,每一步都有坑。
虽然搞出来的东西不起眼,但这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至少,我对神舟十六号这回任务的解,比单纯看新闻要深入多。也算是对这回航天盛事的一种个人参与和纪念。
这回的实践记录大概就是这样。下次再有啥热点,我估计还会手痒痒,继续瞎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