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b股票,日本目前有几艘准航母
军工b股票,日本目前有几艘准航母?
日本一直打着直升机护卫舰的幌子发展航空母舰,虽然不是带滑跃起飞甲板或者弹射器的真正航空母舰,但是至少也算是准航母。而且日本拥有的7艘所谓的直升机护卫舰,都是直通甲板,有的吨位比欧洲的轻型航母还大。
准航母规模不小日本目前一共拥有7艘直通甲板的准航母,分别是大隅级运输舰3艘,日向级2艘,出云级2艘。就这数量都赶上冷战时期的苏联,比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要多,显然目的并不单纯。
虽然日本一直说它这是护卫舰,但是是个人都看得出来,直通甲板,吨位巨大,右置舰岛。除了没有弹射器、滑跃甲板和阻拦索,这和航空母舰有什么区别。
以前日本没有装备垂直起降固定翼舰载机,这些护卫舰都是搭载的直升机。虽然和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战斗力有差别,但是和两栖攻击舰可没什么两样,是真正的直升机母舰。
现在日本又开始对准航母进行改装,使其能够搭载最新的F35B舰载机,这样一来可就是真正的航空母舰。
大隅级大隅级运输舰设计类似意大利海军圣乔治级登陆舰,采用全通式甲板构型,舰岛位于右舷,类似两栖攻击舰和轻型航空母舰。
大隅级运输舰由日本三井重工建造,首舰1993年开工建造,1996年下水,1998年服役,一共建造了3艘,分别是大隅号、下北号、国东号。
大隅级运输舰全长178.0米,宽25.8米,吃水6.0米,标准排水量8900吨,满载排水量14000吨。采用2台三井16V42M-A柴油发动机,27000马力,最高速度22节。
运输舰可不是浪得虚名,运载能力确实很强。甲板最多可停放6架直升机,能同时起降2架直升机,但没有机库。可搭载士兵330人,15辆90式主战坦克,2艘LCAC登陆气垫船,运载能力相当可观。
大隅级运输舰可以说是日本直通甲板航母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属于试验性质,也是在试探周边各国的反应,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虽然说大隅级运输舰没有机库,但是却有搭载车辆的车库和到甲板的升降机,并不是真的没有作为机库的潜力。不管日本怎么给大隅级运输舰编排美化名称,反正这家伙长得就是两栖攻击舰的模样,也能干两栖攻击舰的活。
日向级日向级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型直通甲板直升机护卫舰,均由石川岛播磨重工建造,一共建造了2艘,分别是日向号和伊势号。
日向级舰长197米,宽33米,吃水7米,标准排水1.4万吨,满载排水量1.7万吨。采用4台LM-2500 燃气轮机,总功率100000马力,最大航速30节,最大续航6000海里。
武器装备为16单元的MK-41舰载通用垂直发射装置,可装填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导弹与07式反潜火箭;2座MK-15 Block 1B密集阵近迫武器系统,4挺12.7mm机枪,2座三联装324mm HOS-303鱼雷发射器。
日向级采用与航空母舰相同的全通式甲板,机库可搭载11架各型直升机,甲板可同时操作四架大型直升机。该级舰拥有大型机库但没有坞舱,说明并不是按照两栖攻击舰的标准建造,而且按照航空母舰的标准,具备固定翼舰载机的搭载能力。
日向级的甲板强度容许超过30吨的MH-53E直升机和V-22倾转旋翼机起降,承载30吨级的F-35战斗机也不成问题。而且日向级的飞行甲板尺寸超过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等欧洲轻型航母,搭载F-35战斗机根本不成问题。
出云级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拥有与轻型航空母舰类似的舰体构造和吨位。2.7万吨的满载排水量也是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大的作战舰艇,吨位与意大利的加富尔号轻型航母和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相当。出云级目前已经建造2艘,分别是出云号和加贺号。
出云级舰长248米,宽38米,吃水7.5米,标准排水量2万吨,满载排水量2.7万吨。采用4台改进型LM-2500燃气轮机,单台功率33600马力,最大航速同样可以达到日向级的30节。武器装备为2座海拉姆短程防空导弹系统和2座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
出云级的机库可以搭载14架直升机,飞行甲板能同时起降5架大型直升机,总共可搭载20架各型直升机。拥有长达248米的直通甲板,F-35B战斗机甚至都不需要垂直起降,就能在正常挂载的情况下进行滑跃式起飞,只要日本将F-35B上舰,就能立马化身为战力超强的航空母舰。
其实在2018年日本内阁就正式批准海自对2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进行改造,使其具备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能力(STOVL),并购买40架F-35B作为配套舰载机使用。所以日向级是妥妥的轻型航母无疑。
作者观点现在看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际上已经发展了3代航空母舰,而且结构越来越和航母接近,吨位也越来越大,舰载机的搭载能力越来越强。
为什么一直没有搭载固定翼舰载机,作者分析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避免刺激周边各国,其二是可选择的固定翼舰载机不多,F35B出现之前也就英国的海鹞可以供选择,说实话海鹞作为第一代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性能确实不咋地,可能没入日本的眼。
不过现在的F35B性能肯定比海鹞强得多,最适合这种吨位不大的直通甲板的轻型航空母舰。日本现在的7艘直升机护卫舰虽然目前都是搭载的直升机,但是已经在改装中,搭载F35B舰载机是迟早的事。
这样一来日本将有7艘真正的轻型航空母舰,总吨位13万吨,按照1000吨排水量搭载1架固定翼舰载机换算,总共可以搭载130多架F35B舰载机。这样的作战能力不亚于1艘福特级超级航母,或者是2艘辽宁舰级别的大型航空母舰。
日本的7艘轻型航空母舰组建2-4个航母战斗群,分别配属日本海自的4个护卫队群,这样将极大增强日本海自的海上打击能力,实力不可小觑。
6411工厂哪年成立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四一一工厂(6411工厂)成立于1961年
我厂是大型国有军工企业,全军唯一的工兵工具生产基地,所生产的工兵系列工具是各部队配发装备。 工厂先后通过了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 GJB9001A-2001军工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奉行“以人为本,质量兴厂,顾客至上,科技创新”的原则,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诚信交朋友,与国内外客商广泛交流与合作。
股票复盘有什么技巧?
复盘就是利用静态再看一边市场全貌,这针对你白天动态盯盘来不及观察、来不及总结等等情况,在收盘后或者定时你又进行一次翻阅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一下,目标期后,那些股在资金流进活跃,那些在资金流出主力在逃,大盘的抛压主要来自哪里,大盘做多动能又来自哪里,它们是不有行业、板块的联系,产生这些情况原因是什么?那些个股正处于上涨的黄金时期,那些即将形成完美突破,大盘今日涨跌主要原因是什么等等情况,需要你重新对市场进行复合一遍,更了解市场的变化。
只需根据以下6个步骤走,就可以选出好股票,加入自选关注!
第一步:关注今日涨幅排行榜前三和后三页的股票(重点关注前三)
第二步:关注前三页个股里面有突破形态走势的(跳空高开于某条重要均线或者重要阻力之上)
第三步:在均线突破重要阻力过程中,股价的涨幅最好是5%以上。
第四步:注意股票近期上涨和突破的走势中量能是否健康,前期是否有天量压制
第五步:涨幅前三页或者昨天涨停的过,最好是有重大利好支持
第六步:在股价突破过程中,如果形态突破可以在第二天调整低开时介入。
复盘的具体步骤
1、看两市涨跌幅榜:
(1)对照大盘走势,与大盘比较强弱,了解主力参与程度。(2)了解当日k线在日k线图中的位置,含义。再看周k线和月k线,在时间上、空间上了解主力参与程度、用意和状态。(3)仔细观察个股日K线、周K线、月K线所经历的时间和空间、位置等情况。良好的,要剔除控盘严重的庄股和主力介入不深和游资阻击的个股,剩余的再看一下基本面,有最新的调研报告最好调出来看一下,符合的进入自己的自选股。
2、看自己的自选股:
观察是不是按照自己预想的在走,检验自己的选股方法,有哪些错误,为什么出错,找出原因,改进。看哪些个股已经出现买点,要做一个投资计划,包括怎么买,买多少、价格是多少、止损位置设置在多少等等。
今天有很多的朋友给我发来感谢留言说,墨老师,您太牛了,看了您的选股文章,我们也抓到了温州宏丰的5个涨停,太感谢您了,您能不能给我讲一讲下周可以布局的潜力股。
在11月11日股价发文章讲解之后,这只股票也是连续的大涨5个涨停,很多看了本人选股文章的朋友,如果有提前建仓,是不是又赚了一波,应该还赚了不少,这一波的涨幅已经超过了61个点。
大众公用这只股票,我们来看,在11月2日选出来后,这一波的涨幅已经超过了59%,这59个点的收益也是很多之前看过本人选股思路的新手股民所能抓到的一波收益。
今天再给大家来选出一只接下来有望从底部启动地短线潜力股。
上图这只股票,也是一只股票价在底部经过长时间的震荡整理,目前也是一个上涨放量的形态,后市将一波大的拉升,能不能超过之前选出来的大众公用这只股票,我们试目以待,想抓涨停的朋友,可以到朋友圈查看, 这次不要再错过了!
最后,对于下周的几只类似大众公用的利好个股已经选出,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到本人的朋友圈去查看。如果手中持有个股被套或不会判断走势的,想学习这种在底部抓涨停的选股方法的朋友,都可以与我【微信号:wuweicg】一同探讨,墨龙看到定当鼎力相助,为大家答疑解惑。
你觉得应该有怎样的性能?
如今的海军舰艇,大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驱逐舰吨位破万,和一战时的战列舰相当,护卫舰的排水量都超过了7000吨,达到了苏联现代级这种重型驱逐舰的级别。随着吨位的扩大,护卫舰能够承担的任务和作战性能都提升很大,这使得军迷对我国的下一代护卫舰产生了期待,可不论是054B还是057,这些传闻中的下一代护卫舰都迟迟未能出现,不过话说回来,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新一代护卫舰也一定会研发出来,毕竟这个是刚需。
图为26型护卫舰,他是全球护卫舰发展趋势的综合体现,也是新一代护卫舰的开端。
目前世界新一代护卫舰发展的趋势,首先就是大。英国的26型护卫舰吨位达到了6900吨;澳大利亚以英国26型为基础研发的猎人级护卫舰吨位达到了8000多吨;加拿大以26型护卫舰开发的新一代护卫舰CSC吨位也达到了8000吨级;德国海军的F125符腾堡级护卫舰吨位也达到了7700吨;日本海上自卫队新一代护卫舰30DD的吨位也达到了5500吨级;美国FFGX护卫舰虽然还没有定型,但是其吨位也不会低于5000吨级。总之,全球范围内新一代护卫舰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大。
图为德国F125护卫舰,他的吨位是7700吨,突出一个大字,是目前世界最大护卫舰。
其次,全球新一代护卫舰的另一个趋势就是作战能力很全。比如英国的26型护卫舰原本就已经很大,性能已经很完善,搭载16单元海受体防空导弹(一坑四弹)或紫菀-30防空导弹,还有24单元的多用途垂发,用以发射CVS401 Perseus反舰导弹和战斧BLOCK4型巡航导弹,可以运载36名特种部队执行两栖作战,本来就已经非常全面,结果经过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改进,性能更加强大。
图为日本的30DD型新一代护卫舰,将要建造22艘,吨位标排3900吨,满排5500吨,下图是其综合射频系统。
澳大利亚以26型为基础开发的猎人级护卫舰,在保留了26型护卫舰先进的舰体平台基础上,增加了一座综合射频桅杆系统,内置CEAFAR-2型L波段对空远警有源相控阵雷达,CEAFAR型S波段搜索跟踪有源相控阵雷达,CEA-COMUNT型X波段火控有源相控阵雷达,三个不同波段、不同任务的雷达后端整合在一起,统一显示、统一调配,实现了3波段雷达系统功能。强大的探测能力再加上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器,可以发射最多128枚ESSM先进海麻雀防空导弹,作战能力堪称强大。
图为澳大利亚的猎人级护卫舰设想图和模型,他的综合射频桅杆非常庞大,综合了3波段雷达在里面,未来是澳大利亚的最强主力舰。
篇幅所限,其余世界各国新型护卫舰的性能之强就不再赘述了,下面我们主要讨论国产新一代护卫舰该选择什么样的性能。首先,对标全球新一代护卫舰,我国新型护卫舰也一定要突出两个字:大、全。大就是要吨位够大,空间够大,只有大才能远洋作战,只有大才能确保装备更多的武器设备,只有大才能进一步提升独立作战能力,否则空间不足、吨位不够,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提升有限的舰艇,很快又要更新,造成浪费。
图为加拿大新一代护卫舰CSC,他是全球最贵的护卫舰,一艘造价超过30亿美元,顶我国10艘驱逐舰的价格。
但是这个大也不是说无节制的大,我国的护卫舰和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不同,我们的护卫舰在舰队体系中式二等军舰,在已经拥有划时代的先进万吨驱逐舰055的基础上,没有必要发展7000吨以上的护卫舰,否则还不如大量的建造7000吨级的052DL型驱逐舰,毕竟这款新的052D改进型驱逐舰就已经可以担当我国二线主力舰的任务了。综上所述,我国新一代护卫舰吨位确定在5500吨级,对标美国新一代的FFGX护卫舰即可,毕竟是一种三线舰艇,5000吨级足够了。
图为CSC护卫舰的模型,及其综合射频系统。
另外是要全,战斗力要全面。现在的054A就很全面,也很强大,但是这是在其刚刚服役时的评价,如果放到现在,那么我们应该说054A是一艘防空略差、反潜足够、反舰一般、对地打击能力不够的护卫舰,也就是一艘性能过得去,但是主要以数量见长的护卫舰。要改进他,就要首先提高防空能力,一坑四弹是必要的,毕竟同样32单元垂发,澳大利亚猎人级就有128枚防空导弹,054A才32发,严重不足。
图为我国展示的新型外贸型护卫舰的模型,他就搭载了综合射频系统和多用途垂发,基本就是理想的下一代护卫舰的样貌。
其次综合射频是需要的,虽然这个技术非常贵,也是造成新一代护卫舰造价升高的原因,但是他却是面向未来必须有的系统,综合射频系统能够节约舰体空间,降低本舰系统间的电磁干扰,提高系统效能,而且可以提高军舰作战能力。不需要整合S波段的大型固态相控阵雷达,那是驱逐舰的标配,但是像X波段火控雷达这样的相控阵雷达还是要固态布置4面的,以形成360°无死角的全空域防护局面。
图为我国新一代护卫舰设想图。
防空导弹上看,HHQ16的射程需要提高,直径要减小。HHQ16的垂发是专用的,下一步可以改成一种冷热通用垂发,口径可以更大一些,HHQ16导弹缩小直径后可以在一个垂发单元中容纳4枚,导弹的射程需要从50公里提高到70公里以上,多种导弹配合可以形成防空层次,另外可以整合反潜导弹、对地打击巡航导弹、反舰导弹等,这样的垂发我们现在就有,就是052D上那一款,新一代护卫舰可以直接装备。
图为我国新型护卫舰设想图。
动力装置上看,燃气轮机+电力推进是主流。上文各国新一代护卫舰基本都是电力推进,包括英国的26、日本的30DD、美国的FFGX、澳大利亚的猎人、加拿大的CSC等都是电力推进技术,而且是燃气轮机+电力推进。燃气轮机动力更加直接,变速响应快,噪音小,而电力推进则剩下了驱动轴系的空间、重量,也减少了军舰推进系统的机械噪音,同时提高了军舰航行的灵活性,便于采用综合电力控制系统,统一调配全舰电力需求。所以我国要紧跟时代趋势,必须研发电力推进系统。
图为我国海军新一代护卫舰设想图(上图)和现在的054A护卫舰的基本配置(下图)。
总之,我国新一代护卫舰的样貌和性能要求就是:大吨位+新型中等口径舰炮+多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综合射频系统+多功能大口径冷热通用垂发+一坑四弹技术+增程型中程防空导弹+燃气轮机和电力推进系统等改进要求。建造成功后,虽然不会在性能上比澳大利亚的猎人强,但是可以做到对等美国的FFGX、日本的30DD,毕竟这两个国家也没拿护卫舰当主力,可千万别走上追求极端性能的道路,那是加拿大这种拿护卫舰当一线主力舰使用的国家的选择,我们要的是强大、综合、全面的“打杂舰”。
62坦克的性能如何?
前言——
T-62系列主战坦克是苏联装备的第一款主战坦克,也是出境率相当高的一款主战坦克:柏林街头,有它、布拉格之春时,有它、在珍宝岛被胖揍时,有它、入侵阿富汗时,有它、车臣战争时,还有它!但是T-62也是最被人忽视的一型坦克:前有世界生产量最大的战后坦克T-54/55系列,后有经典的T-64/T-72/T-80系列;没什么特色的T-62往往就被人们选择性的遗忘掉了。
要说明T-62的性能,就得从它的研制历程说起——(1)M60危机
1961年正式投产的T-62其研制过程,其实有点类似于德国受“T-34危机”而研制“黑豹”的应激反应——1960年1月一个伊朗的叛逃军官驾驶一辆M60(安装M48炮塔的早期版)跑到了苏联,苏联人立即拿着这辆如获至宝的M60立即开始了实弹测试:T-54/55在1500米之外无法击穿M60的车体正面装甲,也很难击穿M60的火炮防盾;而M60的那门M68坦克炮(L7的仿制版)发射M329穿甲弹时,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轻易的击穿T-54/55的装甲最厚处!
当崔可夫元帅得知这一情况后,气的拍了桌子!把军工部门的负责人挨个骂了一通!为了避免1943年苏军在“黑豹”面前吃大亏的事情重演,崔可夫元帅直接下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军队生产一款能够抗衡M60的坦克”!
➽早期采用M48A2炮塔的M60
既然给的时间限制是“最短”所以当时的苏联军工部门只有在现成的工程方案中去选择,当时苏联各设计局有以下几个备选方案:哈尔科夫的432工程、下塔吉尔的167工程;不过这两型坦克都需要一段时间去完善,所以被否决。
➽哈尔科夫的432工程,后来发展成了T-64
➽下塔吉尔的167工程,后来成就了T-72
最后就剩尔乌拉尔机车厂的165工程,165工程是在加长了车体和加大炮塔座圈的T-55上安装了140工程的炮塔,装备一门D-54TS型100毫米线膛坦克炮和“闪电”双向稳定器。不过165工程在实验时遭到了参试人员的一致批评——D-54TS的炮口制退器会激起巨大的扬尘,暴露坦克的位置不说还会让坦克暂时“失明”,而且还会对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造成威胁!所以测试结果被确定为“不合格”!165工程岌岌可危!
➽165工程最后发展成了T-62A
(2)滑膛炮的确定
1958年苏联炮兵服役了一型牵引式反坦克炮:T-12“轻剑”100毫米口径滑膛反坦克炮,这型反坦克炮发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和穿甲威力比D-10T型坦克炮整整提高了1.5倍。赫鲁晓夫在参观过这型火炮后问了一句“这种火炮能安到坦克上吗?”现场的马屁精们纷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赫鲁晓夫当即命令“明年生产200辆安装这种火炮的坦克!”
➽T-12“轻剑”100毫米口径滑膛反坦克炮
马屁精们把马屁拍完了,事情还得有人做,于是坦克装甲兵总局将下塔吉尔厂的总设计师卡尔采夫招到莫斯科,希望他能把T-12塞到坦克里;卡尔采夫经过实际调查后发现T-12的炮弹太长,穿甲弹就有1.14米而破甲弹的长度更是达到了1.28米!而坦克炮的弹药长度必须限制在1.1米以下;结论:T-12没法塞到坦克里!于是军方的领导人慌了(想想直接违反苏联最高领导人命令的后果是什么),立马搬出了赫鲁晓夫的命令吓唬卡尔采夫,结果卡尔采夫不为所动——塞不进去就是塞不进去,你把我剁了它也塞不进去!并直接向赫鲁晓夫汇报了这一情况,于是此事作罢。
但是这件事却让卡尔采夫对滑膛炮有了好感,当165工程的那门D-54TS型100毫米线膛坦克炮无法通过测试时,卡尔采夫立马提出将D-54TS的膛线去掉,并扩膛至115毫米,改为滑膛炮,其弹药就在T-12的现有弹药上改进!于是在1960年8月第一门115毫米口径滑膛炮研制成功,定名为“U-5TS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绰号“重锤”!后苏联炮兵总局将其的编号改为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世界第一型滑膛坦克炮就此诞生!
➽U-5TS/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
(3)T-62出生
2A20定型后下塔吉尔厂立马把它塞到了165工程里,定名为166工程;随即开始了测试;1960年8月根据苏联政府第729-305号决议,166工程定型,正式编号“T-62”一代神车T-62就此诞生!不过在当时滑膛坦克炮毕竟是个新鲜玩意,苏联坦克装甲兵总局也留了个心眼:第729-305号决议除了让166工程定型,也让165工程定型,定名为“T-62A”!作为T-62的备份;不过随着T-62的成熟,T-62A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在1962年被终止生产。
T-62A仅在1962年生产了5辆,后来这些T-62A被称之为“标准型T-62”。
➽T-62主战坦克
于是乎,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苏联就获得了一型足以正面对抗M6O的新型坦克!
T-62的技术特点——(1)技术亮点
T-62因为要得太急没有时间研发新底盘,所以其底盘是在T-55的底盘上研发的;但是为安装能容纳2A20那门“巨炮”的大型炮塔,其车体长度加长了368毫米、车体加高了27毫米,车体后部装甲的倾角也从17°改为2°,以容纳巨大的轴流式散热风扇。
➽T-62的底盘比T-55的底盘略大
但T-62的炮塔确是全新研制的“整体铸造炮塔”,传统的T-54/55炮塔是铸造/焊接混合结构,炮塔顶部是轧制的顶部装甲板焊接在铸造的炮塔基础装甲之上;舱门的基座使用螺栓固定在炮塔上的。
➽T-55的炮塔,红色线条是顶部装甲焊缝,其舱门的基座使用螺栓固定的(红圈处)
这种炮塔结构制造复杂不说,从安全性的角度说焊缝和螺栓连接处还是防御弱点;针对这些缺点,尔乌拉尔机车厂设计了一款“整体铸造炮塔”,在提高炮塔防御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制造难度。后来该款炮塔成为T-62的炮塔,也成为了后期T-64/72/80的炮塔制造范本。
➽T-62的炮塔详解,注意与T-54/55的“半蛋”型炮塔相比,T-62的炮塔形状更接近“半圆”型
T-62的整体铸造式炮塔强度极高,在阿富汗战争其间曾有一辆T-62被一枚120毫米的迫击炮弹直接命中炮塔顶部,却只造成了开舱观察的车长死亡,其余乘员全部幸存的案例。不过这个炮塔却是当时苏联乃至世界范围内座圈最大的炮塔,其座圈达到了2245毫米!而且炮塔底缘正好与炮塔座圈相重合!又加上2A20那门“巨炮”且T-62又没有炮塔尾舱,造成T-62的炮塔极不平衡,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连炮塔都转不动!这个缺陷让T-62在阿富汗战场上吃尽了苦头——想象一下:一辆正在上坡的T-62的侧后突然窜出一群拿着RPG的游击队员,那辆无法转动炮塔的T-62里面的乘员该有多绝望......
另外,由于2A20型115毫米滑膛炮的弹药装药量特别“足”,在发射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炮管内的烟气可以由火炮抽烟装置抽出,但是弹壳内的烟气就没办法了;根据苏联人做的生物实验:在炮塔全封闭的条件下,延续发射7发后炮塔内的烟气就会让炮塔内的乘员昏迷,连续发射15发后炮塔内的有毒气体浓度就会达到致命的程度!所以为了保障坦克乘员的安全,下塔吉尔厂的工程师们专门设计了一台自动抛壳装置,在火炮射击后立即将弹壳抛出车外,以降低坦克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T-62的自动抛壳装置
➽T-72/90的自动装填机,后面那个抛壳的小东西就是T-62自动抛壳装置的改进版
T-62的另一个亮点是先进的装甲材料:至T-44中型坦克起苏联坦克一直使用71L型和8S型硅锰铬钼装甲钢作为装甲材料,其中71L装甲钢作为浇铸炮塔、8S装甲钢作为焊接装甲板;这两种装甲钢的特点是是强度和硬度极大,但又有一定的韧性,能有效的抵御100毫米以下的中小口径的炮弹。但是随着战后各国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以及硬芯穿甲弹和破甲弹的普及,这种高硬度、低韧性的装甲钢已经开始力不从心了,于是T-62按装甲的厚度和倾角按不同的防护需求进行了区分:
车体前装甲用42CM中硬度高韧性装甲钢制造、车体侧面以及顶部和后部采用49C高硬度装甲钢制造、车底装甲用43PM冲压钢板制造;炮塔整体采用74L中硬度高韧性装甲钢制造。经实弹测试,T-62的整体防御水平比T-55提高了12%,但重量只增加了7%。
➽T-62的装甲结构及各部位装甲厚度,注意其炮塔座圈的直径与炮塔的直径一致
(2)主炮与观瞄系统
T-62的主炮是一门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全炮长6.09米、身管长度5.9米(51.2倍径),极限膛压373兆帕(3730个大气压)、出膛压294兆帕。在1960年的时间点来看,2A20的各项性能要远超同时期的L7型坦克炮;2A20配属了ZUM3、ZUM4和ZUM6三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ZUVKZ破甲弹以及ZUOF6榴弹。
➽从左至右分别是:ZUM6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ZUM6的弹体、ZUVKZ破甲弹和ZUOF6榴弹
T-62在发射ZUM6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其炮口初速为1600至1650米/秒,炮口动能约8.2兆焦耳;对2.7米高的目标直射距离约1200米。发射ZUVKZ破甲弹时炮口初速约1000米/秒,对2.7米高的目标直射距离约900米。两种弹药的穿甲威力如下:
➽T-62的弹药穿甲威力
发射ZUOF6榴弹时炮口初速905米/秒,有效射程仅5800米且精度很差。总的来说2A20型坦克炮与所配属的弹药无论是从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上来说都小于L7与M329钨芯穿甲弹,但是威力上却略有超出,这就说明了2A20的结构上更加合理和优良。
说完了T-62的主炮,下面在来说说T-62的观瞄系统;这里做一下说明:所谓火控系统必须要有一套独立的测距装置,而像T-62这种仅靠测距卡尺测距的坦克只能称之为“观瞄系统”。
T-62的观瞄系统由TSH-2V-41炮手直瞄镜、TPN-1-41-11炮手夜视仪和TNK-3车长昼夜两用指挥仪组成。
➽TSH-2V-41炮手瞄准镜
➽TPN-1-41-11炮手夜视仪
➽TNK-3车长昼夜两用指挥仪
这里一定要介绍一下TNK-3车长昼夜两用指挥仪,TNK-3是苏联第一种将收索、测距/测角/测高和夜视功能全部集成为一体的车长指挥仪;其应用范围极广:T-62用它、T-64/72用它、BMP-2/3用它、PT-76还是用它;不算其他国家的山寨版,光苏/俄自己就生产了数百万部,至今仍在生产。
T-62的炮手观瞄系统由TSH-2V-41炮手直瞄镜和TPN-1-41-11炮手夜视仪两部分组成,其中TSH-2V-41炮手直瞄镜负责瞄准、TPN-1-41-11炮手夜视仪负责收索和定位目标(炮手夜视仪在白天时也可以当一个高倍率潜望镜使用);TSH-2V-41炮手直瞄镜的放大倍率有3.5和7倍两档可选,对M60之类的大型目标的瞄准距离为2000米。
➽T-62炮手工位详解
➽T-62炮手瞄准划分板
另外T-62还装备了中央科学研究所研制的2E15“流星”双向稳定仪,在双向稳定仪的控制下,炮塔的回转速度是0.07°至16°/秒、火炮的仰俯速度是0.07°至4.5°/秒。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精度。
总的来说T-62的这套观瞄系统结构十分简单,但命中率并不低:在“静对静”条件下,对M60这样的目标,在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为80%、15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为50%。跟采用了复杂光学测距装置和机电式弹道计算机的M60A1相当。不过赋予T-62较高命中率并不是其观瞄系统,而是那门2A20型高初速滑膛炮!2A20型滑膛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的弹道最高点只有2米,也就是说,只要测距的误差不是太离谱,对高大的西方坦克命中率自然比较高!
➽M60A1的火控系统,M60A1的命中率不高最大的原因是吃亏在炮上,但是随着西方火控技术的进步,苏联和西方坦克的命中率也很快拉开了差距
(3)动力与行走装置
最早出厂的T-62装备的是V-55型柴油发动机,不过很快就被替换成了V-55B型;V-55B型柴油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80马力(426千瓦)、最大额定转速2000转/分;使T-62的单位功率比达到了15.7马力/吨(T-62战斗全重为37吨)。
➽T-62的V-55B型发动机(上)与机械式固定轴变速箱(下)
T-62的变速箱是机械式固定轴变速箱,有5个进档和1个倒档;转向装置采用双侧行星齿轮转向;驾驶员采用具备“气压-弹簧”助力的操纵杆操纵坦克,与T-54/55相比降低了驾驶员的体力消耗,提高了坦克操纵的精确性。
➽T-62的驾驶席
T-62的最大公路时速为50公里/小时、平均越野速度为30至32公里/小时、最大倒车速度28公里/小时;最大行程450公里(带附加油箱)。
T-62的行走系统与T-55相同,采用扭杆悬挂、双侧五对大直径挂胶负重轮,T-62的负重轮总行程224毫米、动行程162毫米,不过T-62的悬挂系统偏“硬”缓冲能力不佳,开起来非常颠簸。履带为单销全钢铸造式履带,每条履带96块;后期的T-62换装了T-72的履带,战斗全重增加至37.5吨。
➽T-62的行走系统与T-55差别不大
总结——总的来说T-62并不算一款成功的主战坦克,虽然T-62在火力上确实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最强,但是在装甲防护以及机动性上,与之前的T-54/55系列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如果不是因为苏联陆军在“大规模核战争”理论下需要一款制造简单、皮实耐操、使用可靠的主战坦克,估计T-62在T-64服役后就会被替代。
➽T-64才是苏联真正意义上的“主战坦克”,而T-62更像是一个“过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