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天成红利混合,怎么理财使它有一天200的收入
富国天成红利混合,怎么理财使它有一天200的收入?
朋友们好,宝妈不容易,养娃娃,管家还要赚钱。
好在九十万闲钱是一笔大财富,真的有很多投资理财方案,可以有一天200的收入。
首先,要对九十万闲钱,一天200收入,有个直观的概念:
200元X365天=73000元年收益÷900000元本金X100%=8.11%年化收益率。
小结:其实就是,九十万年投资收益率,达到8%左右。可行。
其次,来分享两个方案:
1,分散化投资方案:5万元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2%。25万元五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4.8%。指数型,股票型,债券增强型基金,组合定投投资,
年华预期收浮动收益范围:0%-80%。
2,集中投资方案:小额信托,专业化匹配度高。
年化业绩比较基准:8%-9%。
小结:这两个方案,各有所长,适用不同的人群和投资思路。
综上所述:
宝妈,有充足的时间投资理财,再加上90万闲置资金的优势,结合和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规划,年化8%现实可行,有很大的机会实现,家庭幸福娃成长,自身价值充分体现,财富增值保值。
请问有哪些混合偏股的基金的定投是每月两三百的?
每月可定投200--300元的混合偏股基金有:270001广发聚富混合、519087新华优选分红混合、100029富国天成红利混合、519008汇添富优势精选混.合、270002广发稳健增长混合、121006国投瑞银稳健增长混合、050001博时价值增长混合、150103银河银泰混合基金等。
fu字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福寿双全,福寿天成,福至心灵,福国利民,福善祸淫,福过灾生,福寿康宁,福如海渊,福如东海,福无十全,福慧双修,福星高照,福无双至,福寿绵绵,福多寿高,福寿无疆,富丽堂皇,富国强兵,富商大贾,富商巨贾,富于春秋,富甲一方,富贵骄人,富可敌国,富贵尊荣,富贵浮云,富贵荣华,……
奇石真有价值吗?
奇石真有价值吗?如果选奇石做为投资选项大概率是负增长,奇石行业就如搏彩行业—样,成功发财的永远只是少数的几个人,每个人看着都有着一夜爆富的可能,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单单只是把石头放在家里,发发朋友圈就想要高价成交是不可能的,从收藏到推广最后行成商品中间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产生的费用也是巨大的,奇石行也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行情,但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看到后天的太阳,
收藏奇石不仅仅只是它的经济价值,奇石的科研价值更是值得收藏者们去发现,如果发现了其独有的科研价值,对其经济价值也会大大的提高,如陨石,虫琥珀等,都是具有科研价值的,在有如中国的水晶猿人头影像奇石,其上形成的大量与人类起源的影像更是值得研究。
下面这些影像都是在中国的水晶猿人头上拍到的。
宋徽宗宋钦宗和宋高宗这爷仨谁更强一点?
先简单分别介绍下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的政治经历,再来判断这爷仨谁更强一点?
宋徽宗赵佶赵佶的哥哥宋哲宗赵煦死后,宰相章惇是不同意让赵佶做皇帝的,理由是:“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实际上章惇看错赵佶了,在政治能力上,赵佶还是很强的,他本来是前任皇帝的弟弟,按照常理是不应该继承皇位的,阴错阳差之下当上皇帝,本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权力培养的赵佶很快就进入到皇帝的角色。
赵佶利用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就日趋激烈的变法派和保守派的争夺,先后贬斥章惇、曾布、韩忠彦等老臣出京,提拔可以在变法和保守之间变通的蔡京,目的就是为了不受任意派系的掣肘,不像宋哲宗在位期间,高太后掌权时,朝堂上全是保守派,宋哲宗亲政后,朝堂上又全是变法派,连皇帝都要被牵着鼻子走。
而蔡京为了地位也能放下士大夫的尊严迎合赵佶,赵佶始终能让自己的皇权高高在上,从选择两面派蔡京做宰相来看,赵佶心里门清,对皇权的掌控是很强的,当蔡京的权力有可能威胁到皇权时,他又提拔童贯、梁师成等大太监来制衡以蔡京为首的士大夫们,让太监和士大夫们形成两个对抗的政治势力,赵佶轻松变成仲裁者,著名的北宋“六贼”就是一半是士大夫,一半是太监。
对内,赵佶牢牢掌握住皇权,北宋的皇帝中过得最奢侈的就是他,甚至为了自己的喜好(花石纲)激起民变,但却没有几个大臣敢于指责赵佶,像宋仁宗那样想提拔宠妃的亲戚还被包拯指着鼻子骂的情况在赵佶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他可以随意让太监们去弹劾看不顺眼的官员,对皇权的掌控达到北宋之最。
对外,北宋虽然最后被金国消灭,但赵佶在位时至少压服了西夏,勉强还灭掉了辽国,收回了部分燕云十六州,不过在危急时刻,赵佶还是暴露出了一定的本性,金兵第一次围汴京城时,他吓的逃跑,第二次再来时,他甚至连跑的勇气都没了,结局悲惨,如果没有“靖康之耻”,不管赵佶把北宋折腾成什么样,至少从权力的角度来说,赵佶是个成功的皇帝。
宋钦宗赵桓赵桓只做了一年多一点时间的皇帝,不太好判断他的政治能力,对外妥协、胆小是肯定的,也导致了他自己后半生的悲惨结局。对内,他在位期间只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利用太学生陈东的弹劾,干掉了太上皇赵佶在位时重用的心腹,即北宋“六贼”,原因也只是为了和太上皇赵佶争权,试图在朝堂上消除赵佶的影响力,可惜的是金国没有给他发挥政治能力的时间,赵桓和赵佶这父子俩的政治角力被“靖康之耻”打断了。
宋高宗赵构赵构在史书上是被誉为宋朝的“中兴之君”,在“靖康之耻”后,他以宋徽宗赵佶唯一在外的皇子身份扛起了南宋的大旗,没有赵构,南宋估计会像南明那样,内部争斗不休,让金国捡便宜。不过,史书上的赵构在民间的民声就不是那么好了,原因就一条,对金国跪拜妥协,并杀掉民族英雄岳飞,西湖岳王庙前跪拜的铁像实际上应该是赵构,只不过皇帝身份让他躲过一劫。
客观的讲,赵构的隐忍能力还是很强的,宋室南渡后,朝堂上主要是两股政治势力,以秦桧为首的北归派和本来就在南方安居乐业的南方派,这两派都不愿意北伐,恰巧赵构也不愿意北伐,接回赵佶和赵桓影响到赵构的皇位是次要的,主要是骨子里对武将集团的不放心在作怪,赵构就差点在武将发起的“苗刘兵变”中失去皇位。
赵构在金兵的威胁基本去掉后(韩世忠指挥的黄天荡之战后,金兵就基本上不会渡江作战了),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如何掌控皇权上,南宋是在南方,南方派肯定有一定优势,要想压倒这些土著,赵构只能是提拔北归派,理想中的情形是两派势均力敌,赵构居中仲裁,耐心等待新的天子门生(科举进士)成长起来。
但金国的压力始终存在,金国虽然在黄天荡之战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消化北方占领区,可赵构又不敢赌,只能是完全放权给赞成议和的北归派代表秦桧,让秦桧借金国的势慢慢做大,“绍兴合议”之后,赵构在秦桧的阴影下忍受了二十多年,这个期间,赵构的皇权完全被秦桧的相权(生前受九锡、封郡王,和孙子秦埙同时担任修史的官员)压制。
秦桧死后仅七年,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合议攻宋,赵构被打脸,一年后宣布退位。赵构在做皇帝期间,实际上实行的政策就一个字“忍”,忍金国,忍秦桧,但他的忍又不是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在“渭水之盟”后励精图治为击败突厥而忍,赵构是韬光养晦后没有作为,对宋朝来说是“中兴之君”,对历史而言,就是妥协投降了。
从上述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这父子三人总的来说对内都有着皇帝的本能,对外就差强人意,不是投降就是不停的逃跑,宋徽宗赵佶的政治能力更强一点,宋高宗赵构次之,宋钦宗赵桓最差,当然,赵桓的差是他没有时间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