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汇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原文及意思
富国汇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原文及意思?
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 原文如下:学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於威、宣也。国学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意思是: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为何一蹶不振的俄罗斯从来不懂得韬光养晦?
深夜,白宫,灯火通明,特朗普和一众幕僚在商议“对俄方略”,氛围热烈。
特朗普给会议定了调:别整一些没用的,我要的是一剑封喉,达到“普京来求我”的结果。
某鹰派献言:大统领,给他们的商品加税,加重重的税。
商务部长冷笑:美俄一年才200亿贸易额,加了税,我们塞牙缝都不够,对于普京,分分钟就能换个国家贸易。
某右派献策:大统领,俄罗斯的经济主要靠石油,咱来个釜底抽薪……
特朗普直接打断,不耐烦:2014年那个不靠谱的奥巴马不是和沙特搞过了吗,油价从120多美元跌到了三四十美元,俄罗斯不也缓过劲来了吗?沙特老弟倒是差点断了气,还不得不抓扣一帮王爷亲戚,收了几千亿美元才缓过神来,你再搞这个,沙特老弟不会再陪我们玩了,我们身后那些石油大金主们肯定也不乐意干,这个不中用,下一个。
海军将领有话说:实在不行,咱封它的石油出口渠道?
特朗普大怒:滚,你想让我和俄罗斯开战吗?再说了,你封了又怎样,俄罗斯的石油很多都是陆上管道,直接通种花家、欧洲家的,你的海军上岸去封?
财政部长接话:大统领,这样,咱就要不冻结他们俄罗斯人在美国的财产、账户,咱封它的美元流通渠道?
众官员大笑:普京那帮子人,压根就不会在美国存钱,俄罗斯帮咱们的人,你也封?美元流通?你去问问普京现在还用多少美元?他把咱们的美债都抛了几百亿了。
某白宫幕僚眉头一紧:大统领,实在不行,咱不许全世界和俄罗斯做生意,咋样?
特朗普白了他一眼:你先问问种花家干不干!德国人干不干!
国防部长站起来,严肃的说:总统大人,这不行,那不行,要不在叙利亚、乌克兰干几发?让俄罗斯人流点血?
国务卿大笑:叙利亚,还有用吗?乌克兰?都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让他们去干俄军,纯粹找死白花钱,我们自己上阵?不说好了俄美之间不直接动手的嘛!真要动手了,美国人民今年的圣诞节就没机会过了。
特朗普指着国防部长:别激动,坐下,我叫你坐下,赳赳武夫,无脑!行了,你闭嘴吧。
会议的氛围渐入沉闷,大家在思考:这俄罗斯人咋这么实诚呢?做事咋不按套路出牌呢?和普京玩,这不好玩。
确实,美国的实力独步全球,俄罗斯的实力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普京对美国,能打的牌也实在太少。
不过普京不着急,他要么不打,一打就是王炸,随便摸几颗核弹就上桌,对此,美国人也只能干瞪眼,实在想不出好法子。
说到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而且两人手里都有枪,虽然美国家里还有各种刀枪剑戟、独门暗器,兵器五花八门,但是,俄罗斯有枪就够了。
经济上,美俄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不过200亿美元左右,在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美国的常规制裁手段对俄罗斯不起作用。
在和美国的经济联系上,普京这些年,不断抛售美债,用换来的美元大量的购入黄金等战略储备,在各个领域和美国做经济上的切割,两国间的经济来往越来越少。
俄罗斯是穷,但是靠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丰富资源,一亿多俄罗斯人关起门来也能活下去,而且小康水平没问题,再加上石油工业和军工、农业等强大的实力,俄罗斯其实活得还不错。
从沙俄到苏联,再到俄罗斯,俄罗斯的统治阶层从来就没有“韬光养晦”过,也不想这样,对于普京来说:如果俄罗斯不存在了,还要地球干什么?
古代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是中国历史上长久以来的分歧所在,但从实践来看,还是以德治国更靠谱一些。
将这两种方法抽象出来,其实就是法家和儒家的主体思想的差异,导致了其治理社会的方法手段有了明显不同。
在古代,“以德治国”明显要更优于“以法治国”。
以法治国:法家高压统治下的暂行办法需要首先澄清一件事,以法治国并不是依法治国,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手段。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中的法律,只有用于管理社会的律法,有必要解释一下二者的差异。
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是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意志,要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才能生效,它的目的是为社会建立一个框架,包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受益者是参与制定法律的全体人民。
如果仔细思考就能发现,这个受益过程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受到法律保护的主体,既可以通过法律来保障自身权益,也会因为违背法律而受到制裁。
但是,这种情况在古代的律法当中是少见的。
古代律法是由统治者所建立,用于管理治下人民的工具,多是不可以做什么和必须要做什么。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虽然都会受益于律法的实施,但被统治者是被动接受的,他们享受何等利好的措施或者经受何等不公的待遇,这都是律法所决定的,自身没有选择的权力。
不像我们今天法律所规定的那样,权利和义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当的,在古代的律法当中,义务要远远多于权利。
所以,法家以高压的形式来强迫社会中的普通民众来遵守其所制定的规则,这就是“以法治国”的实质。
它是由韩非子在《韩非子·有度》中明确提出的: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但是在商鞅时期,这样的举措就已经开始施行了,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于其他学说,尤其是儒家等学说的摒弃,在其治下绝对不允许儒家等学说的流行,这在《商君书》中是随处可见的。
所以,法家的“以法治国”所依据的其实是统治者所指定的“规则”,将这种“规则”以高压强制形式灌输给治下人民,本质上也属于一种压迫。
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缺乏监督。
治下百姓只需要被动接受这样的律法,并没有提出意见或者质疑的权利。如果君主贤明,能臣众多,再加上外部环境有着极大的压力,这样的制度在短时期内是可行的。
就像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律法非常严苛,但因为外部压力太大,将国家内部上下两层社会的矛盾转移到了秦国与六国的矛盾,所以没有出过大的问题。
换句话说,高压所形成的社会是极不稳定的,外部压力可以缓解其爆发的时机,但不能消除其存在。
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继续以严苛的律法来治理国家,在最初阶段还有匈奴边患的问题,但当与匈奴作战胜利之后,长城开始修建,内部的矛盾就开始集中爆发了。
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在,也是历史为后世证明了,“以法治国”的不可行性。
以德治国:儒家对于社会管理的精彩洞察与“以法治国”相对立的是儒家的“以德治国”,这种方式的施行难度要比法家大得多,但效果也要好得多。
以德治国,并不仅仅是以道德来约束社会,而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比如说,无论是上层社会的统治者还是下层社会的百姓,他们都将认为封建君主的合理性,认为贵族阶层是合理存在的,所以下层社会就必须服从上层社会的命令。
这种服从是从心里的认同感,并不是外部压力强加于百姓身上的。
那么,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统治者所颁行的命令,在施行过程中就会非常顺利,这是显而易见的。
而这样的约束力同样存在于上层社会之中。
比如统治者必须施行“仁政”,要为下层社会的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这也是整个社会的认知。
那么,统治者在颁行命令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到下层社会的接受能力,所以贤君良臣时代,政策往往开明或者宽松,而昏君佞臣治下,乱命频出,并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动荡。
以高压为手段和从心理上认同,这两种方式的高下是可以比较的,虽然前者见效极快,但其崩溃的速度必然也是极快的,秦朝就是一个例证。
而“以德治国”更为重要的是监督体系确立。
之前说,古代“以法治国”实际上是一种高压统治,必然会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而儒家的“以德治国”手段相对温和,其监督体系也较为完备。
这种监督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上层社会权力的监督,还有下层社会的互相监督。
《论语》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明确地提到了统治者需要以德治国,这样才能得到众星,也就是社会的拥护,而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来自于社会的监督。
如果为政失德,那就是“失道寡助”了。
所以,这样的监督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里的阶层具有流动性,并不是界限鲜明的。这一情况在科举施行之后尤为明显,来自于下层社会的监督力量可以达到上层社会,并且这一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相对于“以法治国”来说,下层社会的百姓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和方法。
而“以德治国”既然要将其所制定的道德规范作为具有约束力的价值观,那就必须要让下层社会里的百姓能理解这些规则的内涵,所以就必须要对民智进行开启。
所以,儒家是诸子百家当中为数极少的讲求“智民”的学说,而法家、道家等学派是明确主张“愚民”的思想。
“智民”是大势所趋,这在整个世界史上都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儒家的“以德治国”,实际上就是着重培养普通人的是非观,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可耻的。
这样一来,可以想见,如果一个普通人触犯了整个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念,比如“不忠”、“不孝”、“不信”等等公约良俗,那么不仅仅会受到律法的制裁,更是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无所遁形。
这种约束力要比“以法治国”下经常施行的“连坐制”更为有效,也更为长久。
所以说,在没有现代完善的法律法规等更先进措施之前,“以德治国”才是能真正地达到长治久安的有效办法。
为什么古代社会法家的“以法治国”只是昙花一现,而儒家的“以德治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经常有人会说这是历史的选择,具体来看,其原因就在于此。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为何康有为妻妾成群还富得流油?
历史名人的声誉,也是有行情的。譬如我的广东老乡康有为老师,曾经以“南海圣人”之名为世人所知,可到了当下,在一些瓜众口中笔下,似又渐渐堕为“小人之尤”,令人啼笑皆非。
比如,我前段时间看高晓松的一期《晓说》,里面谈及的“康有为”,形象别说啥高大上了,简直毁三观:学历造假、著作抄袭、履历瞎编、职务扯谎、贪财好色、自欺欺人、招摇诓骗,品行可说卑劣。高举的例证之一,就是康老师整天宣扬男女平等,自己却娶了一堆小老婆,快死了都不放过年幼的小姐姐。康圣人,揭皮起来,整个儿就是寡廉鲜耻、政治投机,靠吹牛与扯谎起家的大妄人。
就我个人看法,自然不会认同这样一个康有为。甚至,我一再坚持,晚清65年(1840-1905),康有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大家。但是呢,我也不会否认,这个伟大人物在私德方面确实有些瑕疵。比如,他的晚年收入问题,在诚信方面、在取予方面,就多少有点背离儒家宗旨的教导。
图:澳大利亚“队花”格罗娅,为康有为曾孙女
如果“圣人”就是洁白如处子,那他真不是一个完人——其实按这“十全”标准,连孔子也说不上多伟大。
从现有的一些材料来看,结合他生平言行,康有为这个人,总体上算不上投机。他对政治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但同时,也好名好利好色,欲求方面毫不掩饰。
他的一个问题在于,自小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小时是少爷,老了是老爷。你让他安贫乐道,像你我一样每天“黄焖鸡米饭”凑合着过,他是做不到的。还有,他年轻时代起,就眼空四海,极其自负,性格中始终有着股“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较劲儿,是“只要我舒服,关你屁事”那种人。
图:广东南海区丹灶苏村康有为祖居
这样的处境和性格,决定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吾日三省吾身”的端谨君子、规规焉的小儒,而是一个“礼岂为我辈设哉”的狂人型。所以,我觉得批评他贪财、投机的人,表面上箭靶没错,但是理解上可能有差。他私德有出入,可也无愧为一个有始有终的理想主义者,也无妨说他晚清不世出的豪杰。
他如果真的只是一名妄人,你根本无法解释他的大多事迹。比如,他何以会大好前程不走偏走要被杀头之事;比如,他何以会写出那些像《大同书》、《南海先生诗集》光芒万丈的著作;比如,他的晚年,也本可以与敌人合作换取更高的地位的,何至于不稍假借严词拒绝。梁启超是“背叛”早年理想的,时人甚至有说他是“民国吕布”的,而康老师宁死都不会认同民国。
再比如,他在那时,身份论起来算是很卑微的,何以却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更是我们费解的。要知道,他的弟子们诸如梁启超、陈焕章、徐勤等可都是了不起人物,也多是正人君子,皆非等闲之辈。
别的先不说,这些博古通今的大才、阅人成世的人精、威武不屈的君子,绝大部分一生誓死追随康氏,敬奉其师如对孔子,你真当他们都是傻帽么?
总体而言,可能说的违心一点,对于历史上一些大才雄杰,真不好以常情常理去揣摩他,也不好因了这些小节一棍子打死他。说的严重点,思维单线化的人,真不适合读史,一册《弟子规》足以陪伴一生。
图:康有为在青岛时的故居别墅“天游园”
孔子当年评价管仲,“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意思是说,对于管仲这样一些牛掰人物,他可能真的弄权,可能真的不知礼,可能真的贪财好色,但是不必像对待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谈康有为的私德乃至晚年收入问题,鄙意也不应该脱离这个视角为好。
戊戌变法失败那年,康有为才40岁,是壮年。为此,他流亡海外,不仅生计顿无,日子朝不保夕,还要面临随时被清廷暗杀的危险。他论出身,是不错的,广东南海世代官僚地主之家,并不穷困,本足以让他养尊处优继续折腾下去,但随着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清廷下令迫害其家庭,甚至将其祖坟尽皆铲平,还悬赏10万两缉拿他,他实际失去了国内所有的经济来源。
图:年过60花甲的康有为,与他3的位年轻姨太太
也就是说,康有为晚年,40岁以后,至于民国二年即1913年以母丧归国,康有为流亡海外整整15年。其间,颠沛流离,没有正式工作,没有家庭支援,没有国内收入,按道理,日子理应是困顿的。
但实际上,实情并非如此。康有为老师不仅不饥寒交迫,还是照旧养尊处优。他地位高,也擅于弄钱。
在海外,他日子过得锦衣玉食,回国后作寓公,还是照样花天酒地。这个人,真是有能耐的,少年时代起,生平理想就是治国平天下,帝王师的梦想破碎之后,搞点钱依然易如反掌。
康老师的生财渠道,倒是不难查出的。粗略说来,主要有三:1,号召粉丝募捐;2,到权门打秋风,请贵家资助;3,他本身是一代人的精神领袖、晚清民国一代文化大师,无论文章、书法还是旧诗,又都极受上流社会追捧,给人作点墓志、写副书法、唱和首诗,所得的报酬都极不菲。所以他的晚年,几乎从不为生计发愁过,周游得起世界,养得起上百号人,买得起几十套房,盖得起多处别墅,娶得了6房太太,70岁去世时,尚有四位夫人在世,存款不知凡几。
比如,他在海外时,因有篡改的密诏作附身符,利用起来那是轻轻松松。那时的海外华侨,为了生活被迫流浪,有亲人在大陆,有祖宗在大陆,他们同样迫切希望国家富强起来。听说康有为是因此受难,都是热心筹钱筹粮帮助康圣人去扳倒慈禧老太婆,给钱是大方的。
康老师跟那些得意门生还开了公司,表面上号召华侨集资作工商、开矿的股份,甚至许诺捐巨款者,将来成功后赠与官职外,给予开矿、筑路、工商等优先权。他就靠着这种非法集资,收拢了大量的钱财,当时据说有百万人认购了他们公司的股票,就连孙文的亲哥都卖了不少牛羊,拿去认购作投资。而这些钱,康老师都拿去搞事了,又真拿出了多少,我们还真不清楚。
比如,他晚年打秋风的本事也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民国以后,中国四分五裂,政治派系多方角力,康老师作为满清遗老代表,资望还是特重的,从中揩油手到擒来。比如,1923年4月,乃彼时炙手可热的吴佩孚50大寿,曾是死对头的康老师,不但不谴责一番,还特地跑去洛阳给予祝贺,并投其所好献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半纪;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搞得好名的吴玉帅受宠若惊,待为上宾,孝敬的钱物难以胜计。
所以说,康老师真是个人精,论搞钱的能力,晚清民国时期的遗民寓公,很少能及他的。
只是,我想说明的是,这些事情,毕竟还是私德问题。以此否定他,甚至必欲把他说成一个下三滥的小人,也是欠妥的。
我自己,过去一直以来也对他评价不高,总觉得他做事不切实际,所谓维新变法不过纸上谈兵,为人也不够伟光正。但是,这些年,陆续乱翻他的文集,反倒益能体会到他的可贵,甚至是牛掰闪闪之处来。民国以来,萧公权等学者如此看重康有为的思想、理念及政治判断,是有道理的。
图:康有为70岁“七窍出血”而死,其女及门人认为是日本人下毒,因康反对溥仪做傀儡皇帝
倘平心静气读他的书,其实很容易能够感受到,他真可算得上一位卓越的思想家,眼光非常邃远,也是异常深刻的。中国往后近百年的世变,比如共产主义的兴起,他几乎都洞若观火,仿佛预言大师,真是了不起之人。我想,真的关心学问者、社会者、中国前途者,不妨回头读一读他的作品,定会发现一个让你我完全诧异的大师康有为。其余一些八卦,茶余饭后,消闲即可吧。
孔子名言,“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至于高晓松那些自媒体人,那么武断地将他数落的一无是处,并以此“发现”沾沾自喜,多少也是因为他的眼光太局限了,也是人云亦云。我敢担保,高老师其实连一册康书都没读过,所说那些,基本是外行话。
图:1966年8月,康有为墓被作为四旧破坏,后重修
真正的知人论世,当从大处着眼,小点察微,只探测点妇姑勃谿就自满的人,其器太小,是很难读懂中国历史,与过去人物的。
叙即将全面收复伊德利卜?
感谢好友邀请!
叙军拿下伊德利卜城已指日可待,但这个省西南部的地区还有部分极端势力的残余,而伊德利卜北部,还有大批受土耳其豢养的“叙利亚国民军”,他们的地位,是降是战,与伊德利卜相邻的阿夫林地区的地位,这些问题与代尔祖尔、坦夫地区美军在叙身份问题都不宜久拖,都亟待解决,这就看俄叙联军如何选择了。
从目前叙利亚局势看,土叙间在那些叛军,及其割据地盘地位问题上已经翻脸,有俄罗斯的明确全力支持和对土方的遏制,叙利亚就不必太多顾忌,在把南部极端组织武装彻底剿灭后,首要目标就应该趁热打铁,处理北部尚存的两万多叛军,如果他们不降,就必须打!否则为了解决那个非法存在的美军而迁延时日,就会给这些叛军传递一个错误信号——俄方不支持叙利亚解决他们,叙军惧惮土耳其的压力,放弃了解决他们的目标,让他们产生固化割据一方地位的幻觉,土方也可以顺势加强对他们的支持与操纵,再来解决他们就会事倍功半。
当然他们同意投降,还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谈判,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解决美军的非法存在问题,以一部非主力部队在代尔祖尔美军驻地周边设卡,同时向美军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无偿无私的帮助守护油田安全,你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叙利亚的西线反恐已经彻底完成,现在由我部接受这项保护代尔祖尔油田任务,并礼送美军离境,我部还要清剿那几个ISIS残余,为了避免贵军被误伤的遗憾发生,请贵军立即撤离。随后就“为了清剿ISID而断绝其周边交通,并设立空中警戒区,“防止恐怖组织的空中袭击,”禁止飞行器进入,防止误击。
然后就在其周边展开清剿行动,随时都有炮弹落在美军驻地附近,让这几百美军,随时都处在心惊胆跳中,而且物资补给无以为继,甚至饮用水都无法保障,这种情况下美军还那忍受几天?这就看他的生命承受极限了。至于伊德利卜北部叛军如果需要打,政府军有跟那些叛军有血仇的库武的加强,就可以把哈桑这支高机动部队拉到代尔祖尔部防,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