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交易网,电商和微商哪个挣钱
图片交易网,电商和微商哪个挣钱?
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而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网商的特点是以网络贸易为基石,而电商的特点是电子化、数字化以及提高了交易活动的效率。
网商和电商的区别
网商和电商的区别在于:
1、媒介不同。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而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2、特点不同。网商显著特征是利用网络和现有的各种商业平台的诚信规则,通过提高交易次数和交易额,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网上商业信誉,并以此作为企业在网络贸易中提升和发展的基石。而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一方面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第一电商平台的规则在不停地变,他们要不停的学习。
很多做电商的商家都是在电商平台开的网店,而这些电商平台是有规则的,它就像我们人类社会有法律存在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平台的规则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商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然而这些平台的规则也在不停地变化中。有时候会因为一些活动,或是为了优化客户的购物体验,又或者是,为了调配好平台,而在一些细节中出现规则。
因此,那些在上面开着网店的商家们必须每天关注自己平台的规则变化,以防自己出现违规事项而参加不了活动或是卖不出去商品,又或是禁止违规罚款。因此这些商家每天打起十二分精神都在学习。若是你有一天没学习,可能就会出现错误,会对店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是参加活动的事情你不知晓,就会错过一次赚大钱的机会。
第二,各个电商平台的运营玩法直至在变。
每个平台都有一定的玩法,电商平台也不例外,而且电商平台的玩法必须跟得上新时代,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例如:现在有很多的人玩小视频,于是就出现了 有电商卖家把自家的商品拍成小视频或者是小段子进行网上销售。又比如说,某一电商平台开启了直播功能,这些商家就得跟着电商平台的玩法去做直播,为自己迎来流量。
很多人可能会为,所有做电商的都必须这样玩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些玩法只是会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客户,当然你也可以不玩这种玩法。只是不玩这种玩法,消费者就就不能看到你的商品,准确的说,消费者就不会获取你的商品信息。久而久之,你的店铺盈利就会变少,相反,你参加了这些玩法,自然就会给你自己的店铺带来很多的消费者。
第三,市场在变化。
在最早做电商的时候是淘宝,相继又出现了京东、拼多多等竞争者。因此电商平地的市场一直在缩小着。竞争压力一直在增大。以前做的只是国内的电商,目前很多电商已经成了跨境电商。所以做电商的市场一直在变化着。
第四,政策的改变。
无论是哪个平台都要遵循国家政策,电商平台也不例外。所以那些电商大佬们也得时常关注着那些国家对待电商平台等做出的政策。
想要做好一名网商,应先了解电子商务的现状,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平台、货源,之后还要注意服务质量、宣传、口碑等。
1.熟悉现在的电子商务现状,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首先要充分熟悉现在电子商务是什么状况。
2.找准合适的项目,其次看网络市场什么产品比较好做,什么产品已经饱和,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3.寻找合适的平台,然后寻找合适自己项目及投资的平台。
4.需找供货商,厂家直接进货和中间商拿货,价格会有所差距,进货价格直接决定你的产品是否有竞争力,争取找到进货价格在同类产品较低,质量又有保证的供货商。
5.提供优质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决定你以后发展的走向,一批优质的产品,不仅能给您带来现实的利润,还能带来不少后头客,在网络上做生意,回头客很重要,而且优质的产品还能让用户自己为您宣传。
6.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激烈的竞争已从产品质量转移到服务上,人们购买一件商品与否,服务占百分之五十的比重,在网络上做生意和实体店不同,可能很微小的一个细节就把顾客得罪了。所以一定要在服务上下工夫。
7.取得好的口碑,好的口碑是生意能够发展下去重要的一环,网络不比实体店,看不到产品,人们全凭别人的评价判断一件商品的好坏。
8.保留客户,定期广告投送,让买过你商品的客户成为你的回头客,定期发送立卷、广告宣传等。
网络上做生意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想做好网商,还是要以一种踏踏实实的心态去做,不要投机取巧。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准则。
电商包括网商,但网商不包括电商,不过本质上是差不多的,所以说不存在哪个更赚钱的说法。
网商更泛指淘宝这类的C2C和天猫这样的B2C,网商一般是针对大众消费者,不包括B2B。
电商是电子商务的统称,除了各种网商平台,还有阿里巴巴之类的B2B网站,还有金银岛之类的大宗生产物资交易,还有提供服务或团购的,比如携程、大众点评之类的,也是这个范畴。
如何养鸡最好?
我是每天分享家居美图和装修经验的飞墨李工,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有趣实用,那就点个赞呗~
外国朋友竟然直接在自家花园、后院里散养鸡!瞬间从美丽花园变成了养鸡场,看完还是觉得蛮实用的!
现在除非在老家,爷爷奶奶那辈可能还有在养鸡的,一般会有一个专门的鸡舍或是笼里进行饲养,但像外国朋友放在花园、庭院里饲养,小鸡还可以应付,如果长大了的话,有的鸡可能还会飞,难以管理不说,还糟蹋了原本美丽的花园。
但是外国朋友已经解决了我上述的顾虑,不仅能保证正常养鸡,而且庭院也能保留下来,休闲、烧烤功能都不会被耽搁!在花园里自制了个"养鸡隧道",它们有足够的空间自由活动,自己可以寻觅杂草和蠕虫作为食物,饲养简单,长得又大又肥的,也不用担心会弄丢。
另外自己养鸡的话,年年随时随地都有鲜鸡蛋和健康的鸡肉吃,定期清理鸡的排泄物还能作为肥沃的养花种菜的肥料。
这样一看,在花园、庭院养鸡还挺靠谱的。在老家院子里DIY个这样的"养鸡隧道",这样我想平时买菜钱都可以省了!
记住,要是买别墅的话一定要选带院子的,试试外国人这种方法,养鸡种菜,生活赛神仙啊!只需要废旧的木板或是水管,以及用铁丝网就能圈条隧道,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哦~
什么样的图片容易被收录和卖出?
我是顶级图片库的签约摄影师,连续多年获得图片库创意摄影十佳摄影师,同时也培养了400多名图片库摄影师。我简单的来说下:
图片库摄影有自己的运作规律和规则,它强调的是市场性,而不一定是艺术性。千万不要拿着摄影比赛的片子和意识去给图片库投稿。
我在图片库销售单价最高的一张图片,川西四姑娘上。汽车行业全用途。
销售次数最多的图片,冰岛的创意摄影:
先给大家看看我近期在图片库销售的片子:
那么大家生活中和旅途中,拍摄那些图片才会被图片收录和销售呢?
1. 旅途中的风光作品,画面精美,有自己的特点。
2. 画面干净、简洁,留白:
一张藏寨的片子,在广告中的实际应用:
飞思数码后背的一个广告,背景图片也是我拍的:
3. 拍摄地标性和城市图片。一个城市,国家的代表。
4. 拍摄道路和展示平台。汽车行业是图片库的大户。
5. 身边有特点的小品:
那么,哪些题材相对与众不同,更容易“打动”图片库?有意签约图片库的摄影爱好者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1、拍摄于冷门地区而又表现当地特色的图片。例如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山川秀美、民风独特,表现这些场景的图片相对更受欢迎;
2、表现“少见”工作生活场景的图片,例如工农业生产场所、极限运动过程等;
3、视角独特的图片,例如(少有人去的)爬楼视角、航拍等;
4、特殊拍摄手段的作品,例如显微摄影、水下摄影等;
5、人物类图片。人物图片涉及肖像权协议,拍摄流程相对繁琐(但并非不可克服);而且由于着装的时代感只能保持短短几年,图片更新频繁。
图片库摄影是一个体系。今天简单的和大家说几句。
更多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交流和提高。
你有多久没有摸过或看过纸币了?
我们通常讲人民币代表财富,这是国家赋予人民币具有价值代表功能时人民币代表财富,每一张人民币才具有代表规定价值的功能,人民币如果单单从其自身的质地来说只是一张纸。
纸币使用从功能上讲只是收入和支出的一种方式,是价值交换的工具,通过纸币的交换过程或转移过程完成收入和支出需要的结果。支出和收入方式随后又发展到可以通过银行转帐方式完成,现在又普遍发展到可以通过互联网用微信方式和用支付宝方式进行收入和支出。昨天,深圳试点5万人开启数字人民币红包支付新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换句话来说人民币将来会被数字所取代。
支付旧方式被一种新方式取代后又被更新的方式取代,将来还可能又再被一种更新的方式取代,这就是支付方式发展的轨迹,过程,趋势。
最后来回答问题“你觉得纸币最后会消失吗?”我的回答是数字人民币将来全面实行后,人民币纸币就会被数字人民币取代,人民币纸币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在此之前,纸币人民币和数字人民币“双轨制”时间有多长,取决于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历史发展的步伐。
支付宝,微信产生人民币支付功能发展迅猛,但是由互联网AT寡头企业阿里巴巴和腾讯来行使国家层面的货币流通的“钱掌柜”,而且还是私营企业,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觉得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有点越俎代庖。现在由国家财政金融部门推出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将会理顺和加强管控国家金融管理体系,守住国家金融风险的底线,为促使我们国家成为金融强国,促使人民币走向世界并能同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国相匹配。
美国军援租借法案会给俄乌冲突带来什么变化?
截止4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向乌克兰提供或明确承诺提供军援的国家计有35个(阿尔巴尼亚、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克罗地亚、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黑山、荷兰、新西兰、北马其顿、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韩国、西班牙、瑞典、土耳其、英国和美国)。
这其中最大宗、也最关键的,是美英两国的军援。
美国早在奥巴马(Barack Obama)时代就开始军援乌克兰,即便美俄关系相对较好的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也未曾中断,最初限于资金、非致命装备和训练,2017年12月13日美国政府批准向乌克兰出售致命性轻武器,2018年3月1日披露出售首批价值4700万美元致命武器(清单未公布,仅知包括21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2019年9月12日宣布完成总价值2.5亿美元“安全援助”,其中5000万美元用于致命武器,2020年6月11日提供价值2.5亿美元致命武器(明细未披露),同年6月17日提供16艘VI型巡逻艇,价值6亿美元。
拜登(Joe Biden)上台后加大对乌克兰军援力度,2021年1月、3月、6月和9月分四笔提供总价值3.35亿美元军援(明细未公布,但“全部为致命性武器”)。
乌克兰战争爆发翌日,美国就向乌克兰提供了3.5亿美元致命性武器,3月12日提供第二笔2亿美元,3月15日批准将总价值8亿美元的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纳入总额136亿美元的对乌克兰援助大清单中,4月13日再单独追加8亿美元军援,4月21日宣布从“大清单”中再拨付8亿美元军援费用,4月28日,拜登要求国会批准将“大清单”总额大幅提升至330亿美元,其中近2/3将用于军援。
根据4月21日和22日美国国防部后勤局提供的两份情况说明书,自2月25日至3月16日,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军事装备包括2600枚“标枪”反坦克导弹,600枚“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3艘巡逻艇,5架二手俄制米17运输直升机,4套炮位侦察雷达,4套反迫击炮侦察雷达,200具榴弹发射器,200支霰弹枪,200挺机枪,近4000万发轻武器弹药,100万发炮弹、迫击炮弹和手榴弹、70辆越野车、通讯器材、电子战设备、防弹衣、头盔、军用医疗设备、爆炸物处理及排雷设备、人员培训和卫星图像/卫星情报分析。
3月16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2000枚“标枪”、6000具AT-4“古斯塔夫”反坦克火箭筒、1000具其它旧型号反坦克火箭筒、800枚“毒刺”、100架“弹簧刀”无人机、100具榴弹发射器、5000支步枪、1000支手枪、400挺机枪、2000万发各型弹药、25000套防弹衣、25000顶头盔,以及数量不详的激光制导火箭。
4月13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18门M777型155毫米轻型牵引式榴弹炮及40000发炮弹,11架二手米-17运输直升机,200辆装甲运兵车,以及数目不详的反炮位雷达。
4月21日8亿美元援助清单中包括72门M777外加14.4万发炮弹,72辆配属M777的火炮牵引车,121架“凤凰幽灵”战术无人机。
英国同样早在战前就开始对乌军事援助,2015年至2021年通过“轨道行动”(Operation Orbital .),帮助乌克兰培训多达2.2万军人,重点是操纵西方制式的防空、反装甲便携式武器,反炮位雷达和电子通信设备。在2022年3月16日以前,英国总计向乌克兰提供4000枚以上“标枪”及NLAW反坦克导弹,两艘“桑当”级港湾扫雷艇。3月24日开战当天,英国宣布援助乌克兰6000枚各型“防御导弹”,包括反坦克导弹和“星空”便携式防空导弹。3月31日,英国宣布援助“一批”装甲车和远射程火炮“(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提供这类装备的),4月8日追加1亿英镑军援,4月9日,提供120辆各型装甲车及数目不详的岸对舰导弹,4月23日宣布将再“大幅”增加军援,提供更多“防御性军事援助”,英国还通过RC-135W电子侦察机帮助乌克兰搜集电子情报(在乌克兰境外飞行)。此外,英国也是非致命性装备的援助大户,品种包括头盔、夜视器材、防弹衣和军用医疗设备等,仅英国陆军就一次性提供给乌克兰60000顶头盔。
其它参与对乌军援的国家情况差异很大,大抵可包括以下几类。
东欧及前苏联国家。
这些国家大多和乌克兰“同病相怜”,军援较为积极,大有“倾囊而赠”之慨,但它们国力参差不齐,因此援助力度也大小不一,其中波兰(开战当天就提供军援,包括便携式防空导弹、无人机、反坦克导弹/火箭筒、迫击炮等,由于是前华约国家且已改用北约制式,波兰库存有大量苏联制式武器装备,向乌克兰提供了其所急需的各型弹药,包括轻武器、火炮,甚至战斗机用的R73空对空导弹,在试图提供二手苏制战斗机被美国叫停后,波兰成为北约国家中首个给乌克兰提供二手前苏联主战坦克的国家,已提供了200辆T72系列)、斯洛伐克(486具便携式防空导弹,100具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器、数目不详的反坦克导弹,总价值450万欧元,提供了一套苏制S-300远程地空导弹系统,是第一个向乌克兰提供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国家)、拉脱维亚(截止4月6日总金额逾2亿欧元,包括90架无人机和若干“毒刺”)、立陶宛(截止4月26日总金额1亿欧元,包括各型便携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爱沙尼亚(截止4月8日总金额2.22亿欧元,包括“标枪”、反坦克地雷,以及9门库存的原苏联D-30型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捷克(30150支手枪,5000支自动步枪,2085支轻型冲锋枪,3200挺机枪,31支狙击步枪,160枚便携式防空导弹,40辆T72主战坦克,56辆BMP-1型苏式步战车,以及数目不详的苏式火炮)等最为积极。
部分欧洲(尤其西北欧)国家和加拿大。
这些国家普遍对军援乌克兰较为热心,如加拿大(2000具“古斯塔夫”、4500具美式M72反坦克单兵火箭筒、4门M777,加拿大的特色是提供了一些独有的高价值装备,如其卫星分析系统是迄今各国对乌同类援助中分辨率最高的,又如“神剑”155毫米制导炮弹是号称“金弹”、连美国陆军都艳羡不已的高价值弹药)、比利时(2000支自动步枪、3000挺机枪、200具反坦克导弹,并承诺支援“多余库存”的火炮)、丹麦(2700具M72、25架无人机,300套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芬兰(2500支自动步枪,1500具反坦克火箭筒)、意大利(“毒刺”、迫击炮、“米兰”和“古斯塔夫”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在西欧国家中,意大利是4月中旬第一个承诺向乌克兰提供重型装甲战斗车辆的,包括数目不详的M109和Panzerhaubitze2000履带式自行火炮、M113A1装甲车、25毫米自行高射炮、“依维柯”VM90轮式装甲车、VCC-1装甲运兵车,以及用于运载“毒刺”发射组的“菲亚特”皮卡等)、荷兰(7套反炮位雷达、200枚“毒刺”、400枚各型反坦克火箭筒、并在4月20日承诺向乌克兰提供Panzerhaubitze2000履带式自行火炮)、挪威(4000具M72,、100枚法制“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瑞典(10000具“古斯塔夫”)等援助较多。
法国和德国。
法国在2014-2020年期间曾是乌克兰最大军援国(16亿欧元),但此后顾忌法俄关系一度不愿援助“高级武器”。战争爆发后,法国直到2月26日才宣布援助1.2亿欧元军援,且多为非致命性装备,加上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频繁接触,引发国内外强大压力,此后援助逐步加强,4月22日更宣布将提供法制“凯撒”车载155毫米榴弹炮及弹药;德国战前一直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并与俄保持密切关系,开战后引发乌克兰方面强烈不满和国内外巨大压力,被迫“逐步加码”军援,其首批武器(1000具“铁拳3”反坦克火箭筒、500枚“毒刺”)是2月26日才宣布的,此后陆续提供了14辆装甲车,90辆全地形轮式车辆,4套无人机防御系统,100挺MG3机枪,5100具德国/新加坡/以色列联合开发的“斗牛士”反坦克火箭筒、2000枚“铁拳3”,和2700枚原属东德人民军的苏制9K32便携式防空导弹。总体上法德两国政府对军援态度犹豫,但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一拨一动”,但这两个国家都是大国、富国,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分量不轻。
其它西方国家。
或力不从心(如卢森堡、新西兰等)、或热情不高(如爱尔兰)、或有自己小算盘(如土耳其),这些国家的对乌军援,基本上属于锦上添花的性质,其中一些能发挥不小作用但无法倚靠(如土耳其的军用无人机),另一些则仅具备宣传、打气之类辅助作用。
乌克兰原有的、苏联遗留下的军工体系本就老旧不堪,战争第一阶段俄军兵分六路全面进攻,乌克兰大部分国土或成为战场、或面临战火威胁,军工生产捉襟见肘,迅速到位的外国军援起到及时“补血输血”功能,帮助乌克兰方面克服开战之初的恐慌和不适应,很快稳住阵脚。战事胶着后,乌克兰方面军工生产、仓储遭受不断袭击,也正是依靠源源外援,才不至于让自己手中的枪炮和反坦克、防空武器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烧火棍”。
由于地利之便,最先到位的军援大多来自东欧、前苏联邻国,交付的则多是冷战时大量库存的苏式武器弹药,这些武器弹药和乌克兰现有主要装备属于同一体系,可以“即插即用”,虽然并不先进却足以救急;最早到位的西方军援,则是杀伤效果良好、体系依赖型不强的单兵/班组用便携式防空、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由于乌克兰士兵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且又有不少战前培训的“种子”,这类武器也不难快速形成战斗力。
俄罗斯军队继承了前苏联“大陆军”传统,重视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辆进行突击,并用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实施对地支援,且牢牢掌握制空权,如果乌克兰方面无法反制,很可能“脆败”。关键时刻外来军事援助的“针对性”堪称雪中送炭,从前章数据可知,迄今军援中最大宗武器是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其次则是便携式防空导弹,正是这些仿佛“打也打不完”且性能成熟的轻型反坦克、防空外援武器,帮助乌克兰顶住了俄军引以为傲的“装甲洪流”,令其遭受了战前所无法想象的惨痛损失。
由于种种原因,电子、通讯、图文分析、战场情报等成为俄式军事机器的短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些领域给予乌克兰的支持看似“不致命”,实际上却提供了更大的“战力倍增”,正是凭借外援提供的卫星战场图像分析和截获的战场通讯信息,乌克兰方面才能屡屡对俄战场火力支援阵地、重要指挥体系和战场节点实施“斩首”和有针对性的精确打击,令俄的军事行动屡屡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一些本应高度保密的信息不仅被对方捕获并趁虚而入,有时竟被对手公诸于众。
但军援的局限性也很多。
开战前和开战之初,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军援国都惟恐自己或北约被直接“拉下水”,从而卷入一场核大战,因此一度试图“控制节奏”,如开战之初美国惟恐“事态升级”,不仅始终拒绝提供“进攻性武器”,还出面强行阻拦了波兰转交本国24架二手米格29战斗机给乌克兰的计划,当时美国欧洲司令部暨北约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沃尔特斯(Tod D. Wolters)曾明确表示,这样做是“不合适”的。如今情况虽然有变,但实际提供的军援仍然主要是库存、二线或积压装备,如德国提供的2700具前东德库存9K32,竟然有700具是废品,美国始终不肯提供乌克兰一再恳求提供的战斗机、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等一线主力重型装备,最新承诺提供的M777轻型牵引榴弹炮虽然是新式装备,但实际上是专为阿富汗高原战场量身定制、因阿富汗战争结束而积压的“库存品”,并不太适合平原为主、需要高机动性的乌克兰战场,“凤凰幽灵”无人机则是“弹簧刀”太贵、自己舍不得给太多而提供的“低值易耗品”。这种“逐步升级”和“只给二流货”的做法,极大制约了乌克兰军队的战斗力、尤其主动反击和进攻的能力,由于缺乏可靠的防空(包括不给战斗机、不给区域性防空武器)和装甲突击力量,乌克兰即便在战场形势有利或危急情况下也不敢放手发动大规模会战,令其不得不处于长期被消耗、被围攻的处境中。
随着前华约体系中各国库存的原苏联体系武器弹药消耗增多,对乌军援将面临两难选择:如果继续以原苏联体系武器弹药为主,则需要在援助国间进行复杂的协调(有这类武器弹药生产能力的主要是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但其自身装备体系已经北约化,且国力有限,如果需要恢复华约体系武器弹药大规模生产,需要富有盟国“埋单”);如果让乌克兰在战争期间强行变换装备体系,则势必冒“水土不服”导致出现致命性“战斗力空窗”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