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股票,如何评价联想这家公司
摩托罗拉股票,如何评价联想这家公司?
联想是中国企业的骄傲,是中国电脑行业历史上最大的英雄,但目前的联想只能说英雄迟暮,垂垂老矣,打败联想的,不仅是联想犯过的错,还有整个行业和时代的变迁。
如今,像联想这么玩,已经不合适了。
曾经的骄傲和英雄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PC市场一直是由国外品牌IBM、Compad等占领的,国产的电脑由于技术落后,基本处于被碾压的状态。这时候,柳传志重新梳理了联想内部的架构,把杨元庆确定为个人电脑部的带头人,组建了一支联想“铁血军团”,不断创新研发,不断开拓市场,在几年后的2000年,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爬到了第一位。
联想崛起的意义不仅是业绩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让全世界认识到中国电脑行业的力量,重新尊重中国的市场。在2000年以前,在国外用486处理器的时候,拿到中国来卖的只是386,而且价格还要贵上几倍。有了联想的竞争后,国外的电脑厂商才会把最好的东西以合理的价格卖到中国。
所以,联想作为中国电脑的代表,为中国市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后来,戴尔进入中国,联想的业绩受到严重的影响,一度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因为戴尔无论从外形设计、核心技术、营销等方面都比联想强。这时候,联想才意识到自己研发的短板,所以,联想一方面增强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一方面推动并购IBM个人电脑版块的事宜。在2003年年底,联想成功在国内市场打败打败戴尔,又在次年2004年成功并购全球个人电脑巨头IBM,从此,联想走上了PC巨头的发展道路,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
联想这二十多年来,凭着不屈不饶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硕果累累的崛起之路,联想也可以说是中国高速发展进程中一个缩影,或者说是典型时代精神的体现。
太骄傲也会走错路联想在近三年来,有多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以至于杨元庆在2016年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奖金。市场对联想的反映也慢慢转凉,联想股东之一的谷歌也准备抛掉手中联想的股票,这将对联想在市场上的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什么曾经如日中天的联想如今会越走越差?我们一个个来说。
1、错误收购
2014年,联想收购了摩托罗拉,想利用摩托罗拉丰富的手机研发技术和经验提升联想在手机行业的地位。但这笔收购并没有给联想带来相应的回报,联想的模块化手机以及几个子品牌手机投入市场后,除了前期依靠运营商有了基础销售量,其他渠道的销量都很一般。中国手机行业的竞争太激烈了,老大哥华为,销量大王OV,互联网新打法小米,极客品牌一加等,都让联想手机的生存空间很小。
还有收购IBM服务器业务,除了国内几大互联网公司的订单,联想服务器业务在国内的反响都很一般。联想也加快出海的步伐,把这块业务投向了印度等东南亚市场,但那边也已经有了其他企业占据了赛道,留给联想的市场空间不是很大。
这两笔收购让联想欠下了50亿美金的债务,加上联想近年来的业绩一直下滑,联想身上的包袱也越来越重。
2、太依赖渠道商
联想有着其他手机企业无法企及的人脉关系和各方面的资源,在其他手机品牌努力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时候,联想已经和国内三大运营商达成了深度合作,有了移动、联通、电信这三条最强力的渠道,联想的手机业务可以说是躺着赚钱。
但也正是这种太舒服的环境,导致联想手机缺乏社会化渠道的建设,随着后期三大运营商的渠道优势减弱,联想回过神来才发现,国内其他手机厂商都通过各种营销和市场开拓手法,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化销售渠道,而联想一旦离开运营商渠道,在其他手机厂商面前,显得很无力。
另外,因为运营商最重要的是要走量,意味着基本只能卖联想的低端机,这也使得联想错失了迈进中高端机型研发的时机,在智能手机逐渐高端化的趋势下,联想低端机的形象显然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3、时代变了
在PC时代,联想是王者,但从2009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风潮的兴起,用户的使用终端已经逐渐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相对于其他科技厂商的快速反应,联想的步子总显得要慢几拍,加上多年来依靠运营商官方渠道提供的舒适环境,联想对市场竞争的感受也变得很迟钝,没有持续创新和研发,原本的优势也被其他对手慢慢蚕食。
在科技互联网时代,变化之快超乎人们的想象,其他的科技厂商除了在手机业务方面不断进取,不断推出最新科技成果,还布局其他的相关领域,像智能硬件、智能家居、VR、人工智能等,而联想虽然进入手机行业也有一定年头了,但至今能被叫得上名字的产品基本没有,更别说基于手机业务的其他科技产业布局了。
科技行业的老大哥联想,在这个时代面前显得是如此保守,它想变,但由于自身传统的元素过多以及过大的体量,想转个身都很难,只能无奈又悲愤地看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后辈们在自己看不懂的世界里生龙活虎。
总的来说,联想的两大业务:PC和移动端现在都岌岌可危,最优优势的PC业务也已经被惠普超越,惠普电脑连续三个季度的销量都排行全球第一,而且和第二的联想的差距也越拉越大。移动端更不用说了,赶超华为、OV这些国内厂商的可能性几乎为0。
写到这里,脑子里突然出现一句话:这个时代抛弃你,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我是悟空问答的签约作者,互联网问答专家,每天发表关于科技、互联网的深度观点,有兴趣的赶紧来互关一波~
什么是上市公司减商誉?
俗话说无收购不商誉,这就意味着商誉一定是来自于收购行为,商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是以资产的形式存在,但是商誉却并非是真实的货币资金,反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字,这个数字是因为收购溢价所出现的,既然不是实际的资金,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个数字会被上市公司逐渐计提,直到没有,恰好,商誉是个最容易出现财务造假嫌疑的地方之一。
首先,为什么收购会形成商誉?这里面存在一些套路,易论在实战分析专栏中写到过关于商誉的内容,这些套路让投资者困惑,为什么企业间的收购会出现商誉这么一个明明是虚拟的资产?
举一个例子来形容。
A公司准备收购B公司,他们花了很长时间谈好了细节,定好了收购价,比方说10亿元,但是,A公司实际支付给B公司的资金为8亿元,这其中有2个亿就属于估值溢价,也就是说A公司名义上花了10亿元进行收购,但实际支付金额为8亿,体现在资产上,自然要以10个亿计算,多出来的2个亿溢价就会划到商誉里。
这2个亿是需要计提的,说难听一点,这就是不存在的资产,既然是不存在的资产,那么在未来的会计年度里,自然是需要抹除的,所以,就出现了计提商誉减值,一般分为全额计提、部分计提。
B公司的净资产为10亿,而总资产为18亿,你出10亿人家会卖吗?你就是出18亿别人也不见得会卖,因为B公司每年的净利润为1亿,那么按照23倍基础估值来算,B公司就值23亿,再来点溢价就成了25亿,于是你花了25亿收购了B公司,那么高于净资产10亿的部分,就是商誉了……
接下来说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威创2019年三季报中披露的消息来看,公司2019年度的净利润预计为7.9亿到1.58亿之间,但是1.31日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公告,2019年净利润下修至-11亿到-14亿之间,这是怎么回事?
如下图所示,从其公告的数据来看,主要就是计提了12亿的商誉,那么商誉是如何出现的?
从2015年开始,威创通过收购北京红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色摇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可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进入到学前教育服务行业,到2019.12.31日,公司商誉总额为17.4亿元。
这就导致了这家上市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直接从盈利变成亏损,先不管是否存在内幕交易,但计提减值的确成了法律范围内的一项自主选择权……
其次,高商誉是怎么形成的?2016年8月,美的收购库卡获得德国政府同意,2017年1月,收购完成,本次要约收购交割完成后,美的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MECCA International (BVI) Limited合计持有库卡集团37,605,732股股份,约占库卡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4.55%。
美的收购库卡花了292亿,但是形成的商誉就高达222亿,然而事实却是当时的库卡净资产大约为50亿,也就是说这笔收购的溢价为242亿,那为什么商誉不是242亿?这是因为这笔溢价里边绝大部分计提了商誉,还有20亿左右被美的放到了无形资产里,根据2019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美的的商誉还有近290亿。
为何会形成高溢价的收购呢?前文提到了库卡当时的净资产大概为50亿,但是美的却花了292亿来收购,这是因为在收购的过程中,你购买的不单单是这家公司的资产,还包括公司的负债,换言之,你收购的是公司的总资产,比方说库卡净资产50亿,总资产200亿,难道库看会傻到只需要50亿就能收购,负债的150亿还得自己去还?没有人会这么傻,那么你既然想收购我公司,就得连着负债一块买过去,说直白点,你得帮我还账。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美的很大程度上不会一次性支付292亿,这是名义上的数字,而是给了库卡原股东50亿,以净资产的形式收购,而库卡的负债也一并算进美的的账面,这个债务以后就有美的来还,跟库卡原股东不再有关系,而库卡原股东则可以拿着50亿逍遥自在的生活了,所以高溢价也就产生了,高商誉也就出现了……
最后,计提商誉减值对投资者会有什么影响?原则上来说,计提商誉减值对于投资者就是个黑天鹅,为什么呢?因为自减值新规出来后,众多的企业都在合法的对商誉进行减值,比方说天神娱乐这家公司,在2019年公布的2018年年报中,就计提了80亿的商誉减值。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有问题,但又没办法证明其有问题,因为天神娱乐截止到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总市值为48.84亿,但是商誉就计提了80亿,商誉比公司总市值还高出近一倍,这就感觉像是在扯淡一样。
所以正常来说,当投资者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往往得承受股价因为商誉减值这个黑天鹅而大幅下跌的结果,比方说5个跌停板到来,你根本就没有止盈或者止损的机会,这一切来得那么的突然。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公司有巨额商誉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担心,比方说美的这种上市公司,能让我们不那么畏惧商誉减值,但是类似于小企业有着巨额商誉,那就得多个心眼,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在每年的一月份之前,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就得早日撤离,因为你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会不会在一月份进行业绩修正,或者说等到四月份末之前公布的上一年度报告是否会计提商誉减值,那么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理应提前规避相应的风险……
如何看待苹果公司市值跌破7000亿美元呢?
这次暴跌的不仅仅是苹果的股票,整个美股市场的科技股都是呈现下跌的形式。
仅仅五天的时间,苹果就从166美元的价格跌到了146美元左右的价格,跌幅将近12%,但是,苹果不是孤独的,还有很多的科技巨头在陪着他。
看看亚马逊,就图形上,和苹果几乎是一个形状,从19日开始,就骤然下跌,到今天为止,跌幅已经将近15%了,可以说比苹果还惨一点。
当然,有同样命运的还有微软,几乎和亚马逊在同一个时间点上,仿佛是大家约好的,股价迅速的崩塌,到今天为止,跌幅也达到了大约12%。
当然,这三家公司只是代表,同样出现下跌的还有Facebook、特斯拉、谷歌等等很多的科技公司。因为这些公司的股价下跌,因此,道琼斯指数也呈现出异样的形式。
既然这不是苹果一家公司出现的情况,那么,我们就不能单一的说苹果到底做了什么,我们应该看看整个美股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下跌,都是从12月19日左右开始的,而12月19日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12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2.25%-2.50%区间。
可能大家会比较懵,为啥美联储加息了,股市会跌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美联储加息是什么状况。美联储相当于是中国的央行,央行加息会如何呢?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把钱存在银行相当于是没有风险的投资方式。如果央行加息了,银行的存款利率就会提高,那么,股市是一个风险系数比较高的投资场所,既然存款利息提高了,肯定就会有部分的资金从股市转移到银行。
而对于企业来说,加息意味着贷款利率上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就会相对下降,其股票的回报可能也会降低。
因此,美元作为全球性货币,美联储加息,自然美股就会下跌了。而连带的,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美元的价值会稳定或上升,而其他货币就会相对贬值。因此,中国的人民币兑美元也就相当于贬值了。中国的证券市场也就同样的因为人民币的贬值出现了下跌。
因此,这次苹果股价的下跌,并不是一个个体事件很多人说,苹果这次下跌是因为和高通打官司输了,或者说iPhone卖得差了。其实都不是,苹果的全球销量虽然不如之前,但是还是能够稳住的,而且,高通禁售的苹果机型属于旧机型,苹果的最新机型使用的是Inter的基带。
因此,苹果股价的下跌是一个金融市场的震荡引起的,和苹果公司本身没啥关系。
如何看待国产龙芯处理器?
谈到“中国芯”,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会是龙芯。
自2000年开始研发到现在,龙芯已经有十五年的历史。虽然媒体不时会报道一些关于龙芯的消息,但由于市面上难以见到实物,外界对它的了解实在少得可怜。从立项开始,龙芯的研发单位中科院计算所就立志要做到世界一流水平的CPU;那么在2015年的今天,他们的产品究竟达到了什么水平呢?
我们先了解一些背景知识:龙芯是中科院计算所龙芯项目组研发,兼容MIPS指令集,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U系列。
龙芯分1号、2号、3号三大产品线,分别对应超低功耗嵌入式芯片、低功耗SoC与主流PC、服务器CPU几大目标市场。目前代表龙芯最强水平的型号是龙芯3B-1500 CPU,有8个核心,32nm制造工艺,主频1.2GHZ;其次是四核心的龙芯3A 1.2GHZ。
因为使用的MIPS指令集与主流的x86、ARM不同,龙芯平台无法直接运行大多数常见的性能测试集;加上产品没有大量上市、用户稀少等原因,媒体、评测机构不太容易了解它的实际性能表现。所幸计算所公开了一些内部性能测试数据,我们得以从中分析龙芯的实力。
计算所使用的测试软件是专业领域常用的跨平台测试集SPEC CPU 2000。很多主流CPU都有SPEC跑分成绩可查,为我们的对比带来了便利。
首先我们来看看SPEC_int测试。这项测试考察CPU的单线程整数运算能力,关系到一般用户常用应用的性能表现。参与对比的是龙芯3B-1500 1.2GHZ、Apple A8 1.4GHZ、ARM Cortex A57 1.7GHZ和Intel Core i7 4770 4GHZ。
龙芯的表现相当凄惨,成绩只有A57的一半多点。换句话说在常见的单线程整数应用中,主流旗舰手机都可以轻松秒杀龙芯3B。
接着是多线程测试SPEC_int rate。计算所只提供了四核心版本的龙芯3A的多核测试分数,我们找到了一款老版四核i7 965 3.2G的成绩来做比较。
Core i7 965的主频不到龙芯3A的3倍,但是多线程整数性能是后者7倍多。现在主流的新一代Core系列CPU的性能更强,可见龙芯的差距多大。就算8核心的龙芯3B的性能达到3A的两倍,也远远不及主流的PC CPU。
SPEC测试离我们普通用户还是比较远,而且这种测试中CPU厂商可以手动调节测试代码来优化性能,类似的优化手段却不一定能对主流应用生效。在计算所的一篇论文中我们找到了龙芯3A运行常见的JS测试Sunspider的成绩,来看看它和主流设备差距多大:
结果十分惊人:龙芯的性能只有iPhone 6使用的A8芯片的十分之一不到。
光谈性能是不够的,芯片的功耗也是一项重要指标。计算所给出了一项数据:8核心、32nm工艺的龙芯3B典型功耗约30w。相比其孱弱的性能,30w的功率实在显得太高了。
现在的龙芯是什么能耐,想必诸位已经心里有数了。面向服务器开发的龙芯3B实际表现还不如主流手机,这就是计算所面对的残酷现实。目前的龙芯产品在主流市场可以说毫无竞争力,所谓取代进口芯片更是痴心妄想。
所幸龙芯的研发单位已经意识到了自家产品与对手的巨大差距,并在努力追赶。根据计算所的公开信息,性能提升数倍的下一代龙芯最快将于年底面世,预计至少达到AMD的技术水平。如果计划能按时完成,基于龙芯核心的PC就可以满足党政机关的基本办公需求,开始在政府单位大面积推广。这对龙芯来说是非常诱人的前景。
当然,未来龙芯能做出什么成绩完全取决于他们有多强的实力。过去龙芯项目组总是喜欢吹牛、好高骛远,结果实际产品表现极差,惹人笑话。如果计算所扔掉不切实际的幻想,踏实做事,龙芯还是可以在市场上分一杯羹的;否则它只会像过去那些失败的国产品牌一样走入历史被人遗忘,后人提起来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随着科技的成长,咱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物。这些年咱们海内相关的企业也在不断的成长,其中大家常常听到的应该就有华为了。直到2018年华为曾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而且还有很大的成长潜力,别以为手机没甚么了不起,实际上华为厉害之处是使用了自己的海思麒麟芯片,目前海内厂商中只有华为一家可以或许做到。那末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咱们的手机芯片做得还不错,那末咱们的电脑芯片怎样了?
固然一直被东方技巧封锁,然则海内的半导体企业成长并未停止,在电脑芯片行业就有大名鼎鼎的“龙芯”和“兆芯”,龙芯和兆芯有着很大的不同,兆芯支持x86架构,可以或许装置windows操作系统,然则龙芯至今不能装置windows系统,只能装置咱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咱们今天着重说一下龙芯,因为龙芯几乎是咱们完整自立研制的产物,而兆芯引进了东方部分技巧。
很多人对龙芯的陌生,是因为咱们没有使用过龙芯的电脑。实际上龙芯是有自己的电脑的,不久前龙芯就联合的清华同方推出了电脑、服务器。那龙芯的机能究竟如何?至今为止龙芯推出了三个系列的芯片,最新的龙芯3a事情频率900MHz~1GHz,功耗约15W,整体水平并不高,然则难能可贵的是龙芯是咱们完整自立的东西,在平安方面远远比其余品牌可信,2015年的时候龙芯被用于斗极导航卫星之上。
能够很多人就会吐槽了,龙芯机能这么差有甚么用?实际上这都是从咱们个人角度去看的,若是真的买来打游戏龙芯确切机能不行,况且龙芯也装不上windows。实际上龙芯的处理器加上咱们国产的操作系统曾经可以或许满意平常的事情必要,包含国产的offce软件都有配备,固然机能差一点,然则除了一些高端游戏要那末高的配置做甚么?
能够很多人不了解龙芯的研发有多么的困难,常常有人拿龙芯和华为的海思麒麟比较,确切海思麒麟如今曾经做到手机芯片的顶尖行列,然则它还是用了公版的ARM架构。而龙芯是甚么?龙芯是在走一条自己的道路,从芯片到主板都必要自己来做,包含搭配的内存条、硬盘也都是国产的产物。有众多的消费者在等待着龙芯,期待着有一天咱们能用上龙芯的产物,期望龙芯有与英特尔、AMD一战之力那一天。
为什么爱立信不做手机了?
世界通信业巨头爱立信进入移动电话领域之后,发展迅猛。虽然机型不多,但是不乏经典,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自2000年始,受到全球经济下滑的消极影响,此前高速增长的通信业也减速。
因而,全球众多电信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业务网庞大、机构众多的跨国企业爱立信也不例外,很快陷入亏损。
于是,爱立信快速做出应对:
其一,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其二,调整市场战略,将核心业务进行全面优化与整合。
2001年2月,爱立信将手机生产业务交给伟创力(FLEXTRONICS)公司代工,自己则专注于手机的技术研发、设计、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
2001年9月,爱立信成立子公司“爱立信移动平台公司”,向全球移动电话及无线信息设备生产商提供开放标准的2.5G和3G技术平台授权。这发展成为爱立信的新的核心业务之一--技术授权。
2001年10月,爱立信与日本索尼(SONY)公司各出资50%,组建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公司,将双方的手机业务进行合并。
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伦敦,致力于开发并向全球用户提供2.5G和3G手机终端。
此后,爱立信的发展重心转移至通信网络如3G、4G领域,并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随之,也逐渐淡出手机终端领域。
2012年2月15日,索尼爱立信被索尼公司收购,成为索尼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改名为索尼移动通信(Sony Mobile)。
从此,爱立信从手机终端领域正式退出,而专注于移动网络设备和通信专业服务。
可见,从“爱立信”,再退至“索尼爱立信”手机,直至2012年2月,爱立信公司从手机终端领域正式退出。
从此,市场上少了一个知名品牌的手机,成为很多人的遗憾。
也有很多人对此纳闷、不解。
其实,爱立信退出手机领域,既是客观情势所迫,也有主观选择的因素。
客观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环境的消极影响,使得爱立信陷入亏损。
当时在手机终端领域,有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飞利浦、LG等品牌,竞争激烈,市场营销成本高。因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爱立信不得不进行“瘦身”,逐渐淡出手机终端领域。
主观原因,主要与爱立信的传统主业有关。
在移动网络设备和通信专业服务领域,爱立信早就长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竞争优势。
因而,在企业陷入亏损的困难面前,爱立信“丢车保帅”,放弃手机终端领域,巩固发展自己的传统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