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银纯债基金,基金定投怎么选基金比较好呢

2023-09-21 02:54:02 62阅读

工银纯债基金,基金定投怎么选基金比较好呢?

先说结论

当前主要指数都处于历史低位,下跌风险有限而上涨的概率很大。因此,当前非常适合定投。

工银纯债基金,基金定投怎么选基金比较好呢

推荐的定投指数基金为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兴全沪深300指数(LOF)和跟踪中证500指数的富国中证500指数(LOF)。

沪深300指数当前估值较低,风险较小,更加稳健。

中证500指数当前估值也不高,更加有业绩弹性,牛市时涨幅更大。

大盘股更稳,中小盘股更快

我们先来看看过去十年的几个主要指数的涨跌幅,选取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指数:上证指数,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

上证指数通常作为默认的大盘指数。而上证50就是上证中选择的50个市值最大的成分股。沪深300指数是在上海和深圳两个交易所上市的市值最大的300个成分股。因此沪深300其实包括了上证50。中证500是在沪深300以下的500个大市值的成分股。而中证1000依次类推。

因此:

上证50可以认为是超大盘股指数;沪深300可以认为是大盘股指数;中证500可以认为是中盘股指数;而中证1000可以看作小盘股指数。

图1:主要指数最近10年的走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过去十年经历了一轮牛市。从2009年12月至2014年年中,几个指数总体都处于慢熊市,指数基本处于横盘或者慢速下跌磨底阶段。到了2014年7月以后,几大指数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上涨。

以下是几个指数自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5月高点的涨幅,以及自2015年高点之后到达低点是的跌幅。

表1:主要指数在牛市及熊市周期中的涨跌幅

从上面可以看出,上证50在牛市时的涨幅最小,而之后在熊市时的跌幅也是最小的。其次是沪深300。而中小盘指数的中证500和中证1000,在牛市时涨得最多,但在熊市时跌的也是最多的。

我们再来看在去年10月底至今年4月的反弹过程中几个指数的表现。

表2:主要指数在年初反弹行情中的反弹幅度

从2018年底部反弹到2019年4月见阶段底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上证50的反弹幅度是最小的,中证1000的反弹幅度最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上证50和沪深300的稳定性更好,而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弹性更大。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牛市到来时,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涨幅会更大。但当熊市来临时,上证50和沪深300更安全。

股市现在估值很安全

那么,是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呢?是不是我们想要更多的安全,就会损失收益。而收益越多的风险越大呢?这个问题不是绝对的,我们还要结合指数的估值来看。

当然,我们说,指数的跌幅其实也是和其估值直接相关的。下图给出了过去十年中几个指数的估值情况。

图2:主要指数过去十年中的加权平均市盈率

可以看出,上证50的估值是最稳定的,在牛市时估值上涨并不多,而在之后的熊市中下跌也比较低。

沪深300的指数仅次于上证50,处于次低。

而中证500和中证1000所代表的中小盘股的估值,在牛市时一度高达90倍和150倍。这是什么概念呢?这相当于靠这些企业每年的盈利,分别需要90年和150年才能将企业赚回来。而在欧美成熟市场,这一比例通常只在20倍以内。

由此可见,造成中证500和中证1000大幅下跌的因素主要是估值太高。

所谓物极必反。当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估值低到一定程度时,安全性就显现出来了。

以下是这几个指数当前的加权平均估值水平。

表3:主要指数的加权平均市盈率(截至2019年11月29日)

以下是这几个指数当前的等权平均估值水平。

表4:主要指数的等权平均市盈率(截至2019年11月29日)

之所以要将加权平均和等权平均两个都列出来,是因为上证50和沪深300中的金融地产的权重太大,而这些股票的市盈率又很低,权重股拉低了整体的估值水平。

结合上面两个表来看,上证50的估值都是最低的。等权平均也只有10.8倍,都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沪深300的等权市盈率为15.25倍,而中证500的等权市盈率已经达到了18倍,两者已经非常接近。考虑到沪深300中接近40%的金融地产股,可以说当前中证500的估值水平已经非常低了。

虽然中证1000的加权平均估值仍然达到了39倍,处于绝对高位,但加权平均市盈率却只有22倍,这个估值水平即便放在欧美成熟市场,也仍然是不高的。

通过以上的市盈率对比,我们可以对当前宽基指数的估值水平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当前股票市场的估值很低,大盘当前很安全。

为什么要定投沪深300指数

我们买指数基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希望熊市跌的少,牛市涨得多。我们需要在安全和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我们从均衡的角度选择沪深300而不是上证50。

先看看几个主要指数最近几年的涨跌幅:

图3:主要指数最近四年的涨跌幅

可以看出,上证50和沪深300在最近几年中,跌得少,涨得多。这是我们选择沪深300的理由。

那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跌幅更小的上证50呢?

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选择宽基指数,而不是某个行业指数,就是为了尽可能覆盖尽可能多的行业,以分散风险。而上证50有57%的权重是在金融股,另外还有3%的地产股,仅这两项就占了60%。

以下是上证50所投资行业的比重:

图4:上证50各行业所占权重(截至2019年三季度)

我们再来看看沪深300的投资行业比重:

图5:沪深300各行业所占权重(截至2019年三季度)

由于沪深300包含了上证50的所有成分股,也因此沪深300中的金融行业的权重仍高达35%,但相比上证50的权重要低一些。沪深300的制造业比重达到了42%,而制造业是一个大分类,其中包括了第二产业中的绝大部分行业。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制造业过高是行业过分集中,制造业原本就是很多行业的集合体。所以沪深300的行业覆盖相对上证50要更均衡一些。

我们再来看一下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率的情况。

以下为几个主要指数最近三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当前股息率情况。

表5:主要指数最近三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率

以下为几个主要指数最近三年的等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当前股息率情况。

表6:主要指数最近三年的等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率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上证50和沪深300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并且也非常稳定,无论是加权平均还是等权平均,两者都在11%以上。

沪深300的估值较低,使得后续我们持有期间由于股市杀估值而导致的下跌风险较小。而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又保证了利润能够较快增长。加上我们上面提到的行业覆盖也更均衡,系统性风险相对较低。

风险小和收益高,是我们选择沪深300指数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要定投中证500指数

我们先来看一下过去几年中证500指数的估值变化情况。

图6:中证500过去十年的等权平均市盈率

上图中的黄线是中证500的指数变化,而蓝线是等权平均市盈率。我们可以看出,再过去十年中,中证500的等权平均市盈率从最高60多倍下降到如今只有18倍。中证500的指数在最近几年一直不怎么上涨,其主要原因在于估值的下行快于业绩增长。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证500的行业分布情况。

图7:中证500的行业分布

我们可以看到,相对沪深300的金融股占据35%的权重,中证500中的行业权重分布与中国整体经济中的各行业权重更加接近,因而也更加均衡,这可以有效平衡单一行业的波动风险。

当前中证500等权平均市盈率18倍处于什么水平呢?从图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前的市盈率处于历史最低位。并且相比于沪深300等权平均15倍市盈率,中证500作为中小盘指数具有更高的成长性,18倍的市盈率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我们可以从表四和表五中看到,中证500的净资产收益率要显著高于中证1000所代表的小盘股,显示出更高的盈利能力。

我们也可以从表2中看到,中证500拥有比沪深300更好的弹性,在牛市来临时会有更大的涨幅。

因此我们基于中证500当前的相对估值已经处于低位,绝对估值已经接近沪深300,认为后续中证500的下跌风险相对可控。并且中证500的成长性更高,在牛市来临时具有更大的上涨弹性。

风险较小,涨得更快,是我们选择定投中证500指数的原因。

应该选哪个沪深300的指数基金

我们先来看沪深300的ETF基金,沪深300ETF基金有很多,我们主要选择成立三年以上的,这样才能从更长期的角度来考察这个基金的综合投资管理能力。我们又筛选中三年投资收益率在20%以上的,就得到下面这个表。

表7:沪深300ETF基金过去三年收益率排行

我们从表中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兴全沪深300指数(LOF)的三年收益率明显高于其他ETF基金。2年收益率也高出同行。1年收益率和6个月收益率也都名列前茅,这都表明该基金出色的管理能力。

我们再来单独看一下该基金的历年业绩。

图8:兴全沪深300指数(LOF)与沪深300指数的对比

从上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兴全沪深300指数(LOF)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跑赢沪深300指数,真正做到了涨的多而跌得少。

应该选哪个中证500的指数基金

我们再来看看中证500得指数基金,仍然将2017年1月以后成立的基金筛除,将基金规模过小的剔除,另外,对于同一家基金的前端和后端产品,我们也默认选前端收费。得到下面这张表。

表8:中证500ETF基金最近三年的业绩对比

我们将这前10位中的基金单独拿来分析。鹏华中证500指数(LOF),泰达中证500指数增强(LOF),申万菱信中证500指数增强A,中金中证500A,南方中证500量化增强A,浙商中证500指数增强A,鹏华中证500指数(LOF)A,华泰柏瑞中证500ETF的基金规模都不足3亿,太小就意味着流动性较差。

我们可选的余地也不多,前10中只有广发中证500ETF联接A和富国中证500指数(LOF)两个基金的规模较大。我们接下来具体对比一下这两个基金。

表9:两家中证500ETF基金业绩对比

从对比可以看出,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富国中证500ETF都更优异一些。表7和表8的收益率数据不太一致,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数据库。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两家基金与中证500指数的对比。

图9:富国中证500指数(LOF)与中证500指数的对比

图10:广发中证500ETF联接A与中证500指数的对比

结论:

当前的大盘指数处于较低估值,亏钱的概率很低;

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都处于安全位置,投资吸引力较大;

沪深300指数优选的指数基金为兴全沪深300指数(LOF);

中证500指数优选的指数基金为富国中证500指数(LOF)。

债券基金以后的趋势是什么样?

说一下最近债基跌跌不休的事,很多人习惯了债基天天都在涨,哪怕涨个0.01%,红色的看着也顺眼,连续几天跌就觉得有些奇怪,况且最近连续跌的势头也很凶猛,估计也被吓到了。

债基也是有短期回撤风险的,但是这种风险并不是很可怕,用国债指数来看就比较明显看到债基的回撤风险,从图片上面来看,我标注了上涨、横盘、回撤,从2012年至2016年(再久一点看不到了),基本都是一路上涨;2017年可以说横盘了一年,之后又继续上涨了约三年。2017年的横盘其实也是可以预期到的,因为2014年和2015年涨太多了,二年加起来涨了大约25%,债券市场也是有泡沫的,因为债券也是一个交易品种,所以到了2016年下半年债券基金的净值基本都开始停顿了,2017年的横盘其实就是在消化前几年的泡沫,2018年和2019年也不过是中规中矩的收益率。以年度来看,要说债券市场产生泡沫为时过早。简单来说,债基只不过是时间兑现收益。

看到一个大数据,2020年3月和4月的基金份额、净值统计表,其中有一项数据有点意思,和大家分享下我的想法。

统计至2020年4月30日,全部股票基金净值是14940亿元,全部混合基金净值是23154亿元,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净值是38094亿元,全部债券基金净值是34321亿元。笔者接触的很多基民基本都不玩债券基金,这个也是一个常态,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股基和混基玩起来才带劲,而债基由于波动小、收益慢,普通基民很少玩。

可是股基加混基的净值仅仅只是比债券基金多了3500亿,多了大约10%体量,没有接触过这个数据的基民估计会大跌眼镜,原来债基的市场那么大。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偏差,的确基民玩债基的不多,主要是以机构为主。平时从自己的发帖也可以感受的到,讨论股基要远远高于债券基金的阅读量。

难道机构不知道股基涨起来的收益要高于债基?情愿把那么多资金投入在债基上面,白白错过了一次次抄底的机会?投资市场残酷,机构深谙其中风险,稳稳小确幸的债基可以更容易满足稳健投资者资产增值的需要,赚多赚少差别对于无瑕研究投资市场的投资人来说没有那么大,但是赚和亏差别就大了,亏10%要反弹11%才能回本。

玩基金越久越发胆子小,风格越发趋于稳健,也有人风格比较激进的,但是基本都在一轮轮股市大跌里面仓皇出局,A股那么多年来的大跌还少吗?能玩十几年还留在场内的人不多,起码你看到的风格和玩二三年的基民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一般的上班族有什么稳健的理财方式?

这个问题,需求很明确:两个关键词,一是“上班族”,二是“稳健”。

“上班族”意味着,没有充裕的盯盘时间;

“稳健”意味着,不能接受高风险投资,收益也不能太低。

那么答案同样,也很明显:

不能保证盯盘时间,股市这类开盘时间跟工作时间冲突的直接类投资,就不在考虑之列(别说临时会议甚至有时一个电话,操作计划可能就错过了);

风险控制在中低,贵金属递延这类高杠杆的投资产品,同样也要排出在外(虽然它有夜市);

货币型基金、普通存款这些,虽然安全系数高,但是收益也低,难以让稳健型投资者满意。

顺着这个思路,适合上班族的稳定理财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最简单的方式:直接购买在售的理财产品。

不管是传统的银行理财,还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常见的险资理财或券商理财,这些专业的理财产品,都是经过专业人士设计,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投资组合产品。

所以,理财产品是一个大类,覆盖不同的投资类别和风险等级,客户总能从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特殊需求和风险偏好的产品。

稳健型的话,建议选择PR2或PR3级,也就是所谓的“中低风险”或“中风险”理财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

按新规前的说法,PR2级通常意味着“保本不保息”,本金无忧,但是收益可能有浮动;

PR3级则意味着“不保本也不保息”,本金和收益都存在亏损的可能。

但考虑到理财产品(特别是大银行的传统理财产品)的投资风格一般略趋于保守,即便它标注的中风险,本金亏损的概率也不大,对稳健型投资者来说,应该算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优点:

简单省心,买完就不用管了,基本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也不必时刻关注,到期领取本金和收益就可以。

缺点:

收益偏低,中低风险或中风险理财的年化收益一般就在4%左右;

流动性差,传统的封闭型理财,合约一旦生效,到期之前无法提前终止协议;对流动性有要求的投资者,建议考虑净值型理财,提取更加便利一些。

适合:

纯新手、小白,对理财知识和投资标的,都不太了解的初学者。

最安全的方式:投资于结构性产品。

有老铁说,国债、大额存单这些不是更安全么?

的确,国债是教科书上无信用风险的典范;大额存单享受50万以下保赔付的政策保障。

但是,这些产品虽然安全性高,缺都存在期限长,收益低的缺点,更适合保守型投资者,而不是题目中的稳健型。

结构性产品则不然,它相当于一个普通低风险投资加上一个挂钩投资标的的高风险组合。我们可以看到,跟普通理财产品不同,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有着上下限制的区间。

这是因为,在设计之初,结构性就引出了“安全垫”的概念,确保最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取得预期收益区间下限的保底收益。

所以,结构性产品,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全能型选手;既能保障本金安全,又可以博取超额收益,可以满足稳健型投资的需求。

优点:

有“安全垫”的存在,一般不会出现本金损失(除非预期收益区间的下限本身就是负值);如果达到预期收益上限,则还是比较能令人满意的收益水平。

缺点:

结构性产品,设计的投资标的比较广:利率、股指、外汇、贵金属等等,无所不包;要想取得预期收益上限,需要投资者对标的产品的行情与走势,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

适合:

对投资理财有一定心得,对投资产品有自己看法和观点,但是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和精力直接进行参与的投资者。

最灵活的方式:分类别配置不同的债券型基金

去年是债券基金扬眉吐气的一年,年化收益普遍都在6%以上,甚至有不少都达到了8%,远远超过同期的理财产品。

债券类的固定收益型产品,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金融产品,定价和估值都相对容易,深受机构投资者喜爱;它最大的风险,便是到期无法按约定兑付的信用风险,也就是俗称的“违约”。

而债券基金靠分散投资于多支不同的债券,把单支债券违约对整体收益的损害控制到了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更适合普通投资者。

债券涉及面广,信用评级、所处行业、发行主体的不同,收益和价格也各不相同;相应的,债券基金也是数量多,包含不同风险等级和收益水平;足够让不同投资者按需求进行筛选。

投资债券基金,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根据自身需求配置不同的类型组合。

看重安全,可以多配置一些专注于低风险信用债的基金,比如名字中带“高信用等级”字样的债券基金;

想攻守平衡,可以多配置些同时投资于高等级型债券和高收益型债券的基金,比如名字中带有“双债”字样的基金;

羡慕股市的高收益,可以多配置同时投资于债券和股票的基金,比如名字中带有“双利”、“灵活”或“混合”字样的基金;

有流动性需求,可以多配置主要投向中短期债券的基金,比如名字中带有“中短”或“短债”字样的基金。

债券基金可选择实在太多,甚至还有专门投资于不同产品、地方、行业、概念、版块等等,不一而足,简直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

优点:

收益可观,可选择面广,能够按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出合适的投资组合。

缺点:

手续费较高,更适合长期持有;债券本身存在信用风险,需要投资者对经济形势有基本的了解。

适合:

有耐心,初步具备金融理财知识,对投资组合有一定了解的长线型投资者。

最佛系的方式:指数型基金定投

经常看到有人在悟空上问,现在股市涨了,适合开始定投吗?

咱们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定投?你如果判断未来会上涨,那还定投什么啊?肯定现在立刻马上重仓跑步进场啊。

为什么要定投?

就是因为对前景迷茫,看不准;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开始涨。

投资是一门舍得的艺术;定投相当于放弃了“择时”,放弃了选择最好的入场点;那么,同样的,它也规避了在最坏时点入场的风险。

放弃了重仓抄底暴富的机会,也就规避了主力高位套牢的惨状。

那么,为什么选择指数型基金呢?

因为首先指数,没有越不过的高峰;但是个股则不好说。

比如,48元开盘进的“几多愁”恐怕回本的希望渺茫;但是从长期看,大盘迟早会把6124踩在脚下,就像当年的2245。

其次,指数型基金收费低廉,相比主动型基金在起手就抢到了成本优势。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那句话,投资是一门舍得的艺术。

选择指数型基金,相当于放弃了“择股”,放弃了黑马超过大盘的暴利,也就规避了踩雷弱于大盘的风险。

当然指数型基金,包含的产品也很多,除了常见的50、300、500;还有各种行业、板块、 主题相关的指数可选。

优点:

不需要专业的投资知识,设好日期和金额,静待花开就可以了;一轮牛市下来,平均收益相当可观。

缺点:

黎明前的黑暗,可能十分漫长,曙光到来之前,账户可能一直在浮亏。

适合:

心态好,不着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佛系投资者。

综上

以上几种都是比较适合上班族的稳健投资方式,它们不需要占用太多的工作时间,也不需要长期投入太多精力。

另一方面,从长期看,这些投资方式的风险大小和类型,虽然不尽相同,但大都处于可控状态,不至于让投资遭受重大损失;而收益上,当然是“一份风险,一份收益”,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理财方式。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工银纯债债券基金a一万元一天收益多少?

最近的市场行情总体都不是很理想,盈亏都是根据单位净值来计算的。每天的单位净值都是浮动的,我建议你可以以长期的角度去看待这只基金,你这一天亏8元,没准第二天就盈利16元呢,而且你实际的盈亏,还得根据你赎回当天的单位净值来计算,而赎回的时候,都是未知价的原则。

你的理财产品赎回了吗?

我现在的理财产品有30多款共120W,R2产品78w,R3产品40w,R1产品2w.从今年3月份理财下跌以来,都不能提前赎回,只能等封闭期满了再赎回。现在有80w是2023年以后封闭期才满。这几天每天跌一两千,割肉啊。

我玩理财10年,经历了四次深刻的教训:

第一次是2014年之前,手机银行没有普及,理财要到柜面去办理,遇到的问题是:买了赎不回,当时刚兑,利率上浮,银行拖一期赚一期。

第二次是2020年之前,这是理财的黄金期,比存款高的多。遇到的问题是赎回日大都在法定节假日之前(比如9月30日),7~10个工作日到账,加上节假日,前后十几二十天不记收益,钱让银行白用。

第三次是2021年实行净值后,投放的基本上是R3级产品,R2很少,到2022年3月份突如其来的净值化,让R3亏了盈利亏本金,银行给出的理由是:你买的产品风险高,你买R2就不亏。

第四次是最近,大跌的是R2产品(R3反而亏的不多),理由是经济复苏现在银行缺钱。

银行缺钱为什么大额存单没有额度?

为什么不提高存款利率?这个理由能说得过去吗?

这两天R1产品T+0改T+1、T+2了,要么就是长时间赎不回了。

凡是R2R3产品,都有封闭期,封闭期是无法赎回的,个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友友们,你有什么好办法止损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