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重仓股,去年外国人投了2000亿买A股

2023-09-21 02:06:03 66阅读

王亚伟重仓股,去年外国人投了2000亿买A股?

这问题,就有点明知故问了,去年沪指跌幅是24.59%,老外买进的又大多是白马gu,怎么能赚到钱呢?

换句说,老外,去年,无论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重仓了什么gu票,到现在大概率依然是被套的,亏的,不是赚的。

王亚伟重仓股,去年外国人投了2000亿买A股

然后结论呢?就是老外也傻,也赔钱?投帅觉得,不妨换一种思路,不要看老外现在亏多少,而是预计他们将来能赚多少。

去年10月19和今年的1月4号,沪指两次下探2450,都以长阳反扑,并且随后走出一小段上涨行情,可以推断,在这个位置,支撑力很强,说明各方面的力量,至少目前,在这个点位达成共识,认为再往下就是低估了。

投帅一再强调,炒股就是炒预期,大A走熊,无非是预期转差,内you外huan的具体反应。要想扭转颓势,根本上的原因,还是要扭转预期。

可喜的是,这一次,郭~嘉真的有行动,对内先是大规模减税,刺激消费,然后是基~建拉动,降zhun保流动,再加上6个稳定的提出,投帅感觉guan家这次对形势的认识,还是清醒的。

对外,跟美~帝的谈判也有了新进展,双方开始逐步取消新加的关shui,虽然还没有正式解决,但至少有个好的苗头,承诺进一步开fang,从长远讲,肯定也是利好利民的好事。2019未必真的如大家预期的那么bei观。

基本面的事,咱们p民说不好,看不准,没关系,就拿大家都能明白的技术分析来看。

macd底背离,金叉向上破0轴;5日、10日、20日,短期均线多头排列;60天均线也开始走平;这种图形,是继续下跌的概率大,还是做底反攻的概率大,有点经验的老股民,心里都该有数吧。

当然,底在真正走出来之前,谁也不敢确定,投资者永远要保持警惕,面对未知。但是在这个位置,机会和风险,应该如何把控,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与其嘲笑别人亏了,不如想想,自己怎么才能赚。

我是仁义礼智投,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有关投资方面的问题欢迎大家相互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各位老铁都看到这了,不妨点个赞再走吧。PS:我不是什么小编,如果嫌ID太长,一定要起个昵称的话,就叫我投帅吧。。。

什么时候买入最合适?

如何选基金,什么时候买入又合适呢?作为一个有7年基金投资经历的我,简单聊聊投资基金的经历和趟过的坑,以及总结的基金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希望有帮助!

我是在2014年下半年接触基金产品的,那年我大学毕业第二年,在做销售,手里多少也攒了点钱。很偶然的机会遇到客户在买基金,并跟我们介绍她买的那只基金怎样怎样好,最近赚了多少钱等等,有一定投资阅历的老股民想必都知道,2014年是上一次全面大牛市的前奏,2014年下半年股市就开始异动,券商最先发力,因此那会基金受益着实不错

我当时也跟着客户一块买了点基金,没敢多买,挑了5只基金,总共只买了5000块钱,那时候还是用的天天基金的账户操作的,买了后就天天打开账户看收益,刚开始两天还不错,后来大盘回调了一下,然后基金又绿了,一直绿了好一阵子,好在没赔太多钱,大概几百块钱吧,那时候没经验,赔钱了就不舍得卖,一直放账户里,后来也懒得打开账户看了。就这么过了一两个月,快到年底了,偶然想起账户来,打开账户一看,嚯,赚了好几百!别提多开心呢,立马就卖了,美滋滋了好几天,但过了几天看基金每天还在涨,忍不住就又追了进去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看到了我的新手期问题所在,那就是赔钱的时候舍不得卖,死拿着,赚点小钱就拿不住,想卖了套现,这就是投资大忌了,随着经验的逐渐丰富和对投资体系的逐步打磨,现在的我肯定不会这么做了,如果是炒股,那就是赔钱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止损,设置止损位,到了止损位就要抛,不要犹豫,如果是买基金,则忽视短期收益盈亏,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长期拿住,这是买点。那么卖点就是,如果是股票,会考虑在压力线附近抛,基金的话,阶段高位会抛一下,或者长期持有不动,坚持定投!

继续说,2015年的时候,进入全面大牛市,股票基金都在疯涨,每天复盘看基金排名,经常某只基金一段时间收益不佳的时候就卖掉,基金排名靠前的就买入,颇有追涨杀跌的意味,当时最多的时候投资了十几只基金,几乎每天都有交易,折腾一番,2015年股灾爆发,最终赚的钱全部搭进去,本金部分也有损失!可谓是得不偿失

从这一段经历,也看得出来2015年也犯了不少投资大忌,首先,投资的基金数量过多,一般来说,持有4-7只优秀的基金就足够了,投资那么多只基金,虽然想着是不同基金经理的,不同风格的,不同行业的都买点,但这样买卖的结果就是买了一堆投资价值不见得多高的基金,投资的数量过多,虽然均摊了风险,却也拉低了整体收益,你自己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投资是精挑细选优质商品呢还是开杂货铺,采购一堆质地可能很一般的货~其次,频繁地追涨杀跌,跟炒股票一样交易基金,不管是投资股票还是基金都是大忌,尤其是基金,买入后要长期持有,除非短期内暴力拉升,可以阶段卖出外,其余时间不要折腾,保持定投。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话说有基金公司调查了内部十多年里哪些基金持有人收益率最高,后来总结了三类人的基金收益最高,分别是:1,基金持有人亡故,账户长期不动的2,基金持有人亡故,家人争夺家产导致账户冻结的3,基金买入后忘记有这么回事,长期不动的从以上可以看出来,基金就是买了后长期不动,收益都是做出来的,因为基金交易频率越高,犯错误的次数也越多,赔钱也越快!因此找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买入后长期不动或者保持定投,尽量减少操作,甚至账户也要减少打开,如此,过去几年或者更久,你再看看收益!

继续讲我的基金经历,到了2016年,熔断导致股灾再次爆发,心灰意冷的我离开了基金市场,卸载了相关软件。到了2017年,手痒又杀进了基金市场,这次保持了耐心,不轻易动,基金定投下去,到了2018年初,账户收益也不错,然后加大了投资,结果没多久,赶上中美贸易战,股市再次大跌,而且阴跌了一年,这段时间断断续续还是会定投,没有撤出来,长久的阴跌,我也几乎不再关注账户。到了2019年,中美贸易战阴云逐步消散,大A股开始了业绩修复,2019,2020两年连续两年大行情,基金账户收益还不错 。因此在这几年,基金收益还不错就是坚持了定投,长期投资

那么如何选基金,通过我的经历,简单总结一下

精选4-7只基金,我现在的配置是三只知名公募基金经理的产品,两只行业基金,一只港股基金,一只美股基金,可供参考

什么时候买入最合适?其实如果立足长远的话,什么时候买入都可以,普通人择时做得并不好,那就不如坚持定投,平摊一下低点和高点,避免站在高点上。如果只是短期买点基金的话,尽量选择大盘调整到位时介入吧,不建议短期持有基金!

以上,就是我的投资基金的经历和经验教训,对于如何选基金,什么时候买入合适也有一点浅薄的分析,欢迎交流!

选择基金的技巧是什么?

这位提问者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关于“选取基金”的问题。

首先要确认一点,对于投资新手而言用基金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方法。

对于投资新手来说基金与股票相比有许多天然的优势但也有不足, 但总体而言瑕不掩瑜。

根据中国资本市场的情况,现今上市的股票有四千多只,而基金的数量跟多有八千多只。

显然从这么多基金中挑选出好的标的是件非常困难事,下面是本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帮到你。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取适合自身的不同波动基金

每个投资者作为非理性经济人都存在损失厌恶情况,这是人力心理中先天就存在无人例外。

经过不断的训练与思考,有极少数的一些人能够非常好地克服这种损失厌恶的情况。

这也是成为一个成功投资者的基础,但是大多数普通投资者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或者说克服损失厌恶是一种先天禀赋,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才能更好地面对损失厌恶呢?

答案就是投资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内的投资标的,也是投资小白需要做的最基础的事情。

将基金按风险等级由低到高进行最简单排列: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基金。

当然以上排列顺序仅仅是一种大的框架和思路,具体详见本人以后的文章。

根据经济周期运转,选取适合未来阶段的不同风格基金

经济周期的运转就如同春夏秋冬一样,尤其必然的规律存在,没有人能够逆潮流而行。

当然想要完全的预测经济周期的运转是不可能的,当预测经济周期的大势还有有必要的。

就如同马克吐温说的:“历史不会重复细节,当它会不断重复相同的过程”。

整体而言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根据基金投资标的分为:大盘股、中小盘股、小盘股。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上证50和沪深300就是大盘股,中证500为中小盘股、创业板指为小盘股。

彼得林奇曾提出一个非常简单公式,以衡量现阶段投资那种标的更为合适。

公式如下:小盘股市盈率/大盘股市盈率,比率超过2.0则专注大盘股避开小盘股。

如果比率下降或小于1.2则专注小盘股,但前提是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根据思考学习能力,选取适合自身的不同行业基金

投资成功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因为它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定性的分析。

虽然定量的分析在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被投资界所认可,也越来越被人所接受。

但不可否认的是定性分析仍是将卓越投资人与一般投资人区分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投资本质就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而未来恰恰是无法进行预测的。

每个成功的投资者必然都是意识到这原则的人,只不过他们能够让自己不断地学习思考。

通过不断地提升自我并独立的思考,让自己选择那些结果确定性概率更大的标的。

因此每个人必须根据自身的学习思考能力,以及情绪自我控制力来确定投资标的。

独立思考能力强并能很好控制自身情绪的人,可以选择波动较大的基金。

而独立思考能力弱并不能很好控制自身情绪的人,只能选择波动较小的基金。

综上所述,基金的挑选还是一种自我控制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借鉴不同的意见,但最好的决定必须由我们自身作出判断。

我是小贺,期待为你答疑解惑!!!

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

在回答问题之前,不妨我们先了解下股票型基金与指数型基金的区别:

股票型基金为主动型基金,而指数型基金则为被动型基金基金决定人不同:主动型基金选择行业、选择个股都是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来进行决定的。而被动型基金在选择行业和股票的时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不会参与。买卖费用不同:主动型基金的管理难度比被动型基金高,因此基金管理费也比较高。操作方式不同:主动型基金比较灵活,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形势,来主动增仓建仓。而被动型基金不可以,被动型基金只能跟着指数变化来增仓建仓。申购与赎回不同:主动型基金申购与赎回都是采用现金,而指数型基金申购与赎回都是采用股票。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应该选择股票型基金,还是指数基金?

投资者中长期投资基金,小编个人倾向指数型基金,但数据却显示,投资者中长期应选择股票型基金,收益会较高。

数据不得不让人低下现实的头:

2019年既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年,也是公募基金的业绩大年。数据显示,2019年基金总体平均收益为22.67%;其中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基金均大幅跑赢行业平均,收益分别为39.69%、32.26%与33.47%。可见股票型基金平均跑赢指数型基金六个点。从2013年到2018年,主动型基金收益率为76.53%,指数型基金收益率为20.77%,主动型基金是被动型基金收益率的2.7倍震荡行情选股票型基金,单边牛市行情选指数型基金上诉股票型基金收益跑赢指数型基金,因为大盘多数处于震荡市,波段行情,这时候主动型基金优势就比较明显,可以根据基金经理水平来主动调换仓位,避免震荡行情带来利润波动损失,而被动基金则无法避免此损失。而在大盘处于单边牛市行情,这时候指数基金仓位100%,完美复制指数走势,就能战胜主动型基金,因为主动型基金仓位无法达到100%,通常在八到九成仓位,需要预留部分现金来满足申购者赎回。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牛市中,指数基金平均斩获97.53%的收益,而主动型基金收益则为79.98%,收益高于主动型基金17.55%个百分点。基金如何选择?股票型基金选择:应选择三年业绩逐步增长的基金认购定投,这样基金经理水平就能较好地体现出来,不要选择单年业绩高,而往年业绩不行的基金,这样基金不稳定,收益波动太大。基金长期投资稳定收益才最重要。指数型基金选择:长期投资比较适合宽基指数,行业指数有其周期性较难掌握其走势。宽基方面:华夏上证50ETF(510050),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南方中证500ETF(510500)规模一直在中国ETF前三甲,也是最具宽基的代表。可以在宽基指数方面选一只作为标的,当然有人喜欢另辟蹊径,喜欢创业板小盘股同理可以买创业板指数类ETF,而有的人喜欢标普500指数行情,就可以买标普500(513500),喜欢纳斯达克100指数,也可以买入纳指ETF(513100)等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的一点则有缘,关注小甲,真诚感谢:第一时间分享股票,ETF基金,可转债热门资讯,一起走进投资财富人生。

投资水平到底如何?

你好,张坤也是人不是神,他只不过做了该做的事情,完美地顺应美林时钟,在经济发展滞涨期选择了食品中最好的白酒板块作为自己的投资标的。

要知道,金融市场是没有记忆的,当年私募一哥王亚伟有多少人还记得呢?本质上,没有人能够摆脱自身的局限性一直顺应历史潮流,也许再过几年,张坤的投资理论和标的也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灰尘。一、老司机带路,让你看看易方达张坤到底有多牛?

张坤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硕士学历,其实学医的做基金经理很多。近两年炙手可热的美女基金经理葛兰,也是学医的。

从总体看,在A股大概有1500位偏股基金经理,从业超过7年,历经一轮牛熊,并且年化实现17%的基金经理共有47位,其中张坤排名22,年化收益率19.55%,要知道巴菲特也只是做到了21%。

另外,国内公募基金一共1524位股票基金经理,复合年化超过10%的有898位,复合年化超过15%的有599位,再把时间拉长到3年,只剩288人,把时间拉长到5年,就剩下149人,按按业绩降序排列,张坤排在了第2位。

在从他的实操看,从业8年多,在易方达从研究员做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做到基金经理的,一直待在易方达没有跳槽。

他所管理的5只基金,总规模超1000亿,是我国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超千亿的基金经理,而且每只基金都有可观的收益,基金的业绩大幅跑赢同类和沪深300。那么,张坤有没有不好的地方或者失误呢?

当然的!比如股神巴菲特,都经常失误,把握不好卖点,而张坤最近的失误是美年健康踩雷。

这么说吧,2020年10月美年健康的跌幅,大概在40%左右,其中在美年跌掉35%的那一周,易方达中小盘净值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并没有发生基金净值暴跌,整周下来还涨了0.04%,其实是其他股票扛住美年的暴跌,要是不说,基民或许还感觉不出来踩到了美年这个雷的。还有,几年前茅台的塑化剂事件,张坤持有茅台也是前十大重仓,当时张坤刚接手易方达中小盘不久,简直骂声一片呀。

可见,基金经理投资决策,不是靠市场,也不是靠基金的投资者,而是靠基金经理本身对股票的认知。事实证明,市场和大部分散户们,往往也会是错的,张坤不是神也是人。

二、张坤的最大价值就是投资风格,这才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张坤的投资风格深得巴菲特真传,据张坤自己所说,80%到90%都来源于巴菲特。换句话说,做得好都是巴菲特的真传。我对张坤投资风格的总结主要有三点:

1、特别强调安全边际

即使是好公司,也必须在足够安全边际的保护下买入,才有可能“从中真正获取价值”、从而实现长期的复利增值,他也认为本金亏损是股票投资的最大风险。

“一旦有本金亏损,后续收益率即使更高也难以弥补对复合收益率的伤害。”

他的选股标准是企业护城河宽、竞争力强、盈利能力强(ROE)。在A股,符合这一标准的也就茅台、五粮液等少数个股,所以茅台一拿就拿了6年,五粮液也拿了5年多。

操作上,他偏爱“白马股”。2012年,担任易方达中小盘基金经理后,就把基金操作风格从小盘成长切换到白马股集中的大盘成长上。

风险控制上,张坤用择股而不是仓位对冲市场下跌风险,常年高仓位运作,因为对安全边际的重视,其管理的基金回撤非常小。

比如2018年市场全部深度回调,沪深300指数回撤26%,易方达中小盘仅回调了14%。

2、持股集中度高

易方达中小盘现在规模有280亿左右,按这个规模,集中度在70%已相当高了,而张坤更崇尚的是:看中了就下大注,同巴菲特的理念一样,尽可能地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好好看住这个篮子。

比较滑稽的是,易方达中小盘混合,本来主要投资中小盘股票,实际投资中却是大盘成长股,主要还是以消费股为主(必须消费、可选消费),最近2年增加了医药和汽车行业的投资。

选了最好两个赛道里面的大盘股,收益率高也就不足为怪了。从前十持仓占比来看,基金投资的消费股也是主要以白酒股为主,白酒龙头贵州茅台、龙二五粮液、龙三泸州老窖,合计占据了将近30%的比例。

医疗行业主要以医疗器械(通策医疗、爱尔眼科),及与疫情相关的中药和血制品板块(天坛生物、华兰生物)。

也就是说,易方达中小盘混合这只基金中,消费股和医药股的占比,合计大约在60%左右。

3、换手率低,和时间做朋友

很多股票都是张坤长期持股的股票,比如贵州茅台持有了30个季度;五粮液27个季度;泸州老窖22个季度;上海机场和苏泊尔16个季度;华兰生物和爱尔眼科12个季度等等,整体相对比较稳定,而且还在不断慢慢扩大,最近几年才逐渐增加医药股的投资。

目前市场上的换手率平均约230%,而张坤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100%一下,只有在15年市场暴涨暴跌的时候,为了降低波动率做了调仓,导致换手率上到160%。

如果掰开了看,会发现他真的对看中的股票会持有很长时间,做到“陪伟大的企业成长”做时间的朋友,与优秀公司共成长。张坤对于公司的研究与大部分基金经理不一样,他不崇尚调研,他认为调研获取的信息只不过是人家愿意给你看的。

三、俗话说:过去不代表未来,我接下来还能不能买张坤?

投资总是面向未来的,历史业绩优秀,不代表未来业绩优秀,相信很多朋友都关心,现在还能不能买张坤?

我对优秀基金经理的定义是:长期业绩牛逼、长期管理大资金牛逼,控制回撤能力强。依据这三点,我选出了中国最牛的50名基金经理:

可是,从历史看,没有哪个基金经理可以持续地跑赢大盘,跑赢别人,很多人成功其实充满着时代给予的机会,对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看清事实和自我认知。

我个人虽然作为张坤基金的重仓者,也就是20%仓位,对于未来,已经做好了坤坤的基金出现阶段性跑输的准备。

原因在于张坤持仓的股票,都是非常优质公司,但目前估值很贵,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业绩,在此情况下,我需要减低预期,避免未来张坤跑不赢大盘了,就开始骂坤狗,这是非常不理性的。

我也想提醒各位朋友,优秀基金经理很多,大家的策略也各有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均衡配置各种策略的优秀基金经理来控制风险,在酒神跑输时,其他策略如满仓干的某总或许可以跑赢得。

总得来说,买基金,一定是充分认可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这样不管跑赢、跑输都能理解,而不是涨了叫坤哥,跌了叫坤狗,共勉。最后的话:总结张坤的投资理念:一毫米宽度,但有一万米深度

投资,并不需要你精通每一个行业,只要精通几个行业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收益了,而张坤管理的易方达混合基金,就是最好的铁证。

那么,对于一位八年7倍回报率的基金经理的选股逻辑和能力,我们没有必要也没这个资格去评判优劣,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那么几位“张坤”,能打胜仗的、能长期打胜仗的、与我们投资逻辑吻合的那么几位“张坤”,投资并持有就好,不是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