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龙头股,新基建具体指哪些项目
新兴产业龙头股,新基建具体指哪些项目?
为应对突发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冲击,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托底作用逐渐凸显。不同于2008年的一揽子“四万亿”,2020开年的中央部署在继续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的同时,也有意突出了新方向:2月以来,中央三次会议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的成长潜力,并提出要加快建设进度。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传统基建以“铁公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为代表,聚焦于交通、能源等领域;新基建则发力于科技端,一方面着力开拓数字领域,另一方面聚焦传统基建短板,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科技基建,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补短板”项目,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三月首周的盘面表现可谓近期大基建行情的缩影:特高压、5G概念等新基建板块集体发力上扬,建筑、建材、高铁等旧基建也表现强势。相应的,新旧基建两手抓,也成为多家分析机构的投资建议。
1
“新基建”:补短板,促创新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基础设施,也是新型建设:宽口径的广义新基建侧重补短板,窄口径的狭义新基建则更重创新。2018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以来,基建补短板力度逐渐加大。此次疫情暴露出了物流短板、交运短板以及医疗短板,直接带动医疗、卫生领域成为补短板发力方向,如黑龙江2月发布《关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具体措施的通知》将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补短板项目纳入“百大项目”加以推进;也加大了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等保就业、促民生领域的补短板需求,如广东3月发布的《广东省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着重补足高等教育、应急保障等民生短板。另外,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基建”也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此次疫情导致的实体经济停摆,加速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也带动高端基建投资增长、填补基础设施建设空白。从目前公布的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清单看,多地都计划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精尖产业作为主要发力方向,新型信息通信、城域物联专网建设也成为基础设施重点。立足当前,“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数联”的全面升级要求“新基建”满足全新需求;放眼未来,信息产业势必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基建”也应为未来的技术发展留出余地、朝未来的全新时代超前布局。
2
“老基建”:
中央投资加快下达,地方投资加速推进
在“新基建”水涨船高的同时,政策率先聚焦于“老基建”领域:从中央看,发改委3月5日消息称下一步将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支持铁路、机场、重大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从地方看,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中,高速公路、高铁、能源等领域仍是重要部分。这与传统基建对于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有关。从传统基建产业链看,基建投资牵动着上游的房屋建设、专业工程、装修装饰、园林工程,再上游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以及相关的工程保险、工程担保等行业也息息相关。且传统基建项目能够加快发挥投资效能:加大新投资项目的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强项目储备与前期准备,便能显著带动产业链运营、加快投资周转速度、迅速转化为消费能力。另外,资金来源对于基建投资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3月8日,今年已发行地方债1.29万亿元,募资用途向基建倾斜的特征较为明显,其中传统基建仍占较大比重。且去年下半年起地方专项债券可作为铁路、机场、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专项债用于资本金能够放大杠杆效应,叠加基建投资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金加大重大基础设施投入。因此从短期配置看,“老基建”会迎来政策红利与资本追捧。其中,在“疫”后重建、刺激经济的政策重心下,顺应“稳增长”趋势的传统基建项目更将获益,交通强国战略下的轨交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基建,以及中央部署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都将乘上东风。
从2008年的“四万亿”,到2020年的“新旧基建齐抓并举”,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提振作用不曾有变。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基建托底,新兴基建发力”也成为大势所趋。从中长期配置看,“新基建”会是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革命、实现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且其投资模式较为灵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机遇颇多,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湖南富兴集团是上市公司吗?
湖南富兴集团是不是上市公司。
湖南富兴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兴集团”,是一家以新兴产业为龙头,汽车服务为支柱,产业园区开发为主导,医药和公益服务为辅,科工贸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业务涉足汽车服务、产业园区运营开发、房地产、国际贸易、医药化工、旅游开发等领域,形成了以模块促建设、以板块强管理、以规模保发展的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的格局。
集团企业分布在加拿大温哥华、北京、上海、沈阳、武汉、成都、及湖南长沙等大中型城市。 集团本着“忠诚、责任、创新、完美”的企业精神,坚持诚信经营,依法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赢得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授予“中国房地产诚信百强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信誉双满意企业”、“中国开发与运营模式创新企业”、“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品牌企业”、“2009中国房地产总评榜全国十佳物业服务企业”、“湖南省AAA信用等级企业”、“北京市产业园区开发标杆企业”、“上海市总部经济基地示范园区”、“湖南省十大诚信民营企业”、“湖北省国际服务外包重点示范园区”等称号。
大牛市来了吗?
大家好!我是好运涟链
7月3日,A股延续前日涨幅,上证综指站上3100点,大涨超2%。
至7月3日收盘,上证综指涨2.01%,报3152.81点;深证成指涨1.33%,报12433.26点;创业板涨1.57%,报2462.56点。
至此,本周上证综指涨5.81%,深证成指涨5.25%,创业板涨3.36%。
观察市场可见,在指数强势上攻的背后,是交易活跃度的明显提升。7月3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突破1.1万亿元,达11716亿元。同时北向资金跑步进场,7月3日再净流入131.94亿元。截至7月2日收盘,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报11550.11亿元,刷新2016年1月8日以来的新高。
时隔4个月,两市成交额再次突破1.1万亿元
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布的官方数据,沪深两市7月3日的成交总额达到11751.93亿元,其中沪市当日成交金额为5361.72亿元,深市当日成交金额为6390.21亿元。
Wind统计显示,这是A股自3月5日以来,两市成交总额首次突破1.1亿元大关。
从主力资金的净流入方面来看,券商板块一骑绝尘。Wind数据显示,7月3日,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券商板块高达175.6亿元,远超位居第二位的零售板块的22.41亿元。
资金的大幅流入推高券商股的爆发。截至收盘,Wind券商指数成功突破10000点,并在盘中触及10731.12点的年内最高位。同时,46只成分股全部实现收涨,包括中泰证券(600918)、浙商证券(601878)、国金证券(600109)、中银证券(601696)、中信建投(601066)、中信证券(600030)等近10余只个股涨停。其中,涨幅超过9%的个股达15只,涨幅超过7%的个股有27只,41只个股涨幅在6%以上。
除此以外,零售板块、银行板块的主力资金净流入也超过20亿元,银行板块个股也全数收涨。
7月3日主力资金流入超10亿元的板块
北向资金跑步进场
7月3日,北向资金净流入净流入131.9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80.41亿元,深股通净流入51.53亿元。这已是北向资金本周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出现超过100亿元的净流入。
本周由于香港回归纪念日而造成沪深股通北向连续2日关闭,因此本周实际交易日仅有3个,不过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高达288.62亿元,位居沪深股通开通以来单周净流入的第五位。
个股来看,7月3日,沪深股通前十大成交股中,净买入额居前三的是招商银行、紫光国微、平安银行,分别获净买入9.6亿元、7.89亿元、7.59亿元。净卖出额居前三的分别是京东方A、中信建投、格力电器,净卖出额为5.56亿元、3.19亿元、0.69亿元。
近7个交易日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的个股仍主要以龙头股为主。Wind数据显示,近7个交易日以来,消费龙头伊利股份(600887)获北向资金增持逾19亿元,泸州老窖(000568)获近12亿元的北向资金增持,三一重工(600031)净流入超过8亿元、紫光国微(002049)、平安银行(000001)、立讯精密(002475)等的北向资金净流入资金超过7亿元。
此外,部分金融股、医药股被净卖出。近7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五粮液(000858)12.7亿元,净流出药明康德(603259)近5亿元,净流出TCL科技(000100)、爱尔眼科(300015)均超过3亿元。
近期北向资金积极进场,外资持股比例超过预警线的个股越来越多。
据深交所官网披露信息显示,截至7月2日,有五只个股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RQFII/深股通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超过26%的预警线,这五只个股分别是美的集团(000333)、泰格医药(300347)、广联达(002410)、索菲亚(0002572)和启明星辰(002439)。
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22日起,这五只个股就开始同时超过26%的预警线,高挂在深交所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信息预警榜单上。其中,6月30日索菲亚的QFII/RQFII/深股通持有的股份比例一度高达27.98%,距28%的“限购线”仅一步之遥。
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不停地在流入,这是长期趋势。首先,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其他经济体受到的冲击都很大,中国最先复工复产,大家会越来越看好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在未来5-10年超越美国是有可能的。在这个背景下,应该投资中国。其次,全球资产配置机构来说,配置中国的非常非常少,是极不合理的。
“如果不投中国,不投资一个有望走向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中国,肯定是必然失败的。所以说,我觉得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空间还是大的。从MSCI指数是20%,从20%-100%差远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趋势是长期持续的。”江晖表示。
安信证券预计,今年下半年外资仍将持续大量流入A股,中国经济引领全球复苏、配置价值上升和未来弱美元预期将是两大主要的原因。美股表现(即全球风险偏好情况)则可能为外资流入A股的节奏带来不确定性。如果美股创出新高或持续维持高位、美元走弱,那么今年北上资金流入A股有望达到3500亿元-4000亿元。配置方向上偏好医药、计算机、电子、食品饮料、电新等龙头公司。
两融余额连续4日增长
积极入场的还有杠杆资金。由于7月3日深市两融数据尚未公布,截至7月2日收盘,交易所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两融余额报11903.15亿元,刷新2015年12月30日以来的新高,连续4个交易日保持增长,这也是连续第17个交易日两融余额超过11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11903.15亿元这一数据位于历史上沪深单日两融余额的第140位,而此前所有的记录均在2015年牛市以及大幅回调期间创下。
分行业来看,以申万行业划分,Wind数据显示,本周前4个交易日,电子、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成为两融余额最多的行业,分别为1138.7亿元、1102.96亿元和1002.8亿元。
对于牛市是否到来之争,江晖表示:“之前很多人觉得牛市来了的观点没有指数支撑,但现在上证指数也突破3100点,其实牛市早来了!”
江晖认为,可以看到,不只一两只股票涨了很多,有成百上千只股票从去年以来涨了很多,创业板指数、中小板指数、沪深300指数也都创出新高了,牛市确实来了。
江晖进一步表示,从股指来看,是一个全面的牛市。从结构上来看,更倾向于是一个成长股的长期牛市,主要原因是产业升级和行业集中并行的大趋势。
之所以如此乐观,江晖认为,首先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国内政策预计会由宽货币向宽信用过渡。从5月份社融增速、产业债信用利差等方面来看,国内宽信用迹象已经开始初步显现,预计下半年在货币条件维持合理充裕的基础上向宽信用过渡,利好股市上涨。
其次,各个经济体都在依次恢复,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将领先进入复苏状态。从最近经济的数据和股市表现来看,消费股或者其他顺周期产业的股票已经开始上涨了,不是以前光靠科技、医药或者搞基建,经济复苏的逻辑正在验证。
展望瑞银资产管理股票基金经理王子正认为,可以重点关注消费、科技、医疗、保险、互联网,这些领域可以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推动社会效率提高。这些领域会获得持续的发展,同时这里面优质公司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在这个时点来看,我们依旧认为这些是具备投资价值的领域,以及其中的龙头公司通过更好的运营,将成为这个行业里面的领军公司,这些领军公司更是值得投资的一些股票标的。”
7月份这次股票大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次股市大涨,是多种原因叠加的结果,是多重利好并举的必然反映。
题主问的是根本原因,也就是这次股市上涨的根源和最重要的因素。说得抽象一点,其根本原因离不开疫情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与国外对比),离不开党中央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离不开股市的内在逻辑等。这些就不细说了,只想聊聊自己的切身感悟。
首先,大灾之后,必有大涨。历史虽然不能简单重复,但有重演的大概率。中国股市的起起伏伏,就证明了这一点。2008年次贷危机过后,从1664点涨到3478点,翻了一倍。2012年欧债危机过后,从1849点涨到5178点,翻了2倍。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国近期股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其实只是一轮大牛市的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第二,资金去哪里,机会就在哪里。供求关系决定股价是否上涨。股市有句话,同等形态看概念,关键时刻看资金。在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国外很多成熟资本,就是靠寻求价值洼地来获取投资价值最大化。中国在新冠疫情爆发后,率先有效控制疫情,采取一系列措施给经济托底,恢复经济正常运行。说国际资本来中国”避风”还不够,准确地说是来抄底,这无疑给中国股市带来增量资金。7月份以来,截止11日短短7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就净流入654.86亿元。作为一个股民,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到,那就离股市远一点。
第三,大底相逢,智勇双全者胜。前段时间,上证2640点创了近些年的新低,也是2015年以来的大底。有人说,大底相逢勇者胜。我加上一层意思:大底相逢,智勇双全者胜。即使近期有个不错的上涨,但仍然没有脱离历史底部区域;即使有些股票先涨了一波,回调也是必然的,后面还有上车的机会。错过一波不要紧,关键是方向不要看错。
第四,政策永远是股市的保护神。中国股市就是一个政策市。近30年的发展都是在政策的调控和支撑下由小变大,A股的体量快速扩大。2008年至今,流通总市值超过50万亿,增加7倍多。从政策层面看,远的不说,近两年,就先后出台了科创板、注册制等一系列有利于股市健康长期发展的政策组合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的。
这次股市大涨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混业经营。6月底,几家媒体透露出一则爆炸性新闻:证监会将给商业银行发放券商拍照,先抓一二家试点,然后铺开。
金融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可抗拒的大趋势,事关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尽管受到法律层面的制约,入局的范围和规模仍有不确定性,但面对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提速,特别是国外金融混业经营的压力,我们必须跑步前行。
金融混业经营的最大优势,就是老百姓想入市可直接到银行开户,使大量理财产品直接进入股市,能够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早在5年前证监会就放过风,前不久又透露出消息,可以说离正式提上日程已为期不远了。一旦落地,将开启一轮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涨幅的大牛市。广大股民敬请期待,这一天肯定到来!
吉林省五大产业高地?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以下是吉林省的五大产业高地:
汽车制造业: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一批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如一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吉林省在汽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研发方面具有优势,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地区。
食品加工业:吉林省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大豆、玉米、小麦等,以及优质的水产品。吉林省的食品加工业发达,涵盖了粮食加工、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食品生产基地之一。
药品制造业:吉林省在药品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吉林省拥有一批知名的制药企业,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长春药店集团、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吉林省在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装备制造业:吉林省在装备制造领域有着较强的实力,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吉林省的装备制造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材料产业:吉林省在新材料领域有着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吉林省在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方面具有优势,为吉林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