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央行LPR下调意味着什么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央行LPR下调意味着什么?
你好,我是无所不能的原创不抄不摘的作者孙晓龙
LPR下调,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LPR
简单的来说就是金融机构对特定的优质客户(信用,往期行为等判定)在常规贷款的基础上减少贷款点数的简称。
那么对老百姓来说,生活有何影响?
1:月供可以少还一些
举个例子,此次LPR下调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购房者的贷款利率下降,100万的贷款大概每个月可以少还30元左右,虽然不多,但是总体上来看确实是减少了还款压力。
2:减少失业率
减少了还款压力,自然这部分资金就流向了零售消费,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各行业从业人士还款少了,消费能力就多了,你所在行业的流通更强了,你的工作更顺畅,工资也许就会增加,工作会稳定,减少失业。
3:企业压力小
企业的贷款额度都比较大,尤其是地产企业,基础大减少的资金就比较多,所以对于部分企业来说此次举措降低企业资金压力,同时也保证了行业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4:我们买大件东西更实惠了
地产压力小,我们贷款买房还款压力也变小了,毕竟利率降了。
以上是我总结的回答,前提是要保证自己是优质客户喔,不要有任何违规的行为,良好的信用才可以享受各类政策,
中行将承担所有负价亏损?
4月下旬以来中行原油宝事件一直喧嚣尘上,近日网曝和解协议称中行将承担负价亏损,这次原油宝事件的损失到底该由谁买单?
个人认为,应该本着契约精神,基于双方投资协议的具体条款约定,双方各自承担法律框架下的对应损失。
笔者没有看到投资协议文本,分析网上信息得出的结论是:
中行的和解协议是一个对双方都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中行反思自身失误之处并按合同约定承担法律框架下的责任;投资者得以挽回部分损失,同时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投资认知包括贪婪超过底限的侥幸心理。
相较于诉讼途径,建议相关投资者接受该和解方案。笔者认为诉讼不但耗时耗费,即使法院判决银行赔偿,也不会高于和解方案的数目。
首先,合同纠纷中的利益损失属于商业风险范围。
协议文本约定投资亏损是投资者自己承担。投资者很难举证绝对界定是中行的失职导致自己发生亏损。
比如原油宝事件中的关键环节,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银行和投资者两者都选择了漠视——4月3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修改IT系统代码,允许负油价申报和成交;4月15日CME清算所修改交易规则,新规同时适用新合约和存量合约,两次规则调整,双方皆未警觉。
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中,行业整体风险意识都相对缺乏,对国际金融规则的理解也有很多不足。单从这一点看,国内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需要走一段成长之路。
原油宝属于挂钩大宗商品的期货衍生产品,产品设计有不成熟的缺陷,据个人有限的认知,现行法规对此也缺乏细致的界定,所以将所有责任放在银行方同样有失公允。
投资者是否接受这样的产品,主要在于投资者的认知程度,以及取决于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因为金融衍生品的收益和风险都远远高于传统的理财产品。
另外网上热议的,原油宝的交易时间与国际原油期货24小时的交易时间非对应衔接,包括22点交易关闸,产品设计是存在缺陷,但同时这也是开户前双方认可并接受的,且本次事件发生前亦是一直如此执行,投资者也未提出任何异议。
如果投资者在盈利时安然收获,在受损时叫闹指责,是违背常理的。(网上对中行到底是经纪商还是做市商的角色有争议,从网上目前披露的信息分析,个人认为中行更偏向经纪商的定位)
严格说来,银行无权自行替客户决策进行移仓或平仓。
上次其他银行政没有被收割,不过侥幸于移仓日期较早得以逃脱,并不表明相关几大行的专业水平高出了中行多少。据悉,今日纸原油风波再起。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于5月4日前后对WTI2006合约提前移仓避险,没想到的是,市场来了个与上次相左的黑色幽默,移仓后合约价格节节上升,一周内上涨超过15%。于是,又有投资者称银行未按约定时间移仓,让我少赚了。
所以,抛开情绪,还是必须回到协议本身,本着契约精神,市场行为依据市场规则裁定。
那么,此次原油宝事件中,中行的主要责任在何处?
在原油宝的产品介绍和宣传中,不应该将产品自身的风险弱化,导致投资协议条款中对交易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的约定有霸王条款的嫌疑。
对参与原油宝的投资者缺乏与产品风险对应的进场条件设定,无形中放大了风险。交易过程中对客户的风险警示不到位。
另,投资协议中对保证金充足率低于20%时,银行有强制平仓业务的操作要求,也是投资者网上维权的关键热点。其实真正做过期货的从业者都明白,在单方取得压倒性优势的市场中,建仓方向不幸相逆的投资者想及时平仓也未必一定有人接手。可见当初协议文本的草拟者与审定者都存在未尽理解之处。
个人认为,中行对本次事件中相关投资者采取口径一致的和解方案更好,中行可以考虑光明正大地公布和解协议,同时坦然接受不愿接受和解的投资者的诉讼,尊重最终司法判决。
有时,往往想息事宁人的半遮半掩的解决方式,反而容易摁下葫芦起了瓢,越来越被动。
专业机构对自身公信力的珍视,既包括依法承担该承担的部分,也包括依法拒绝该拒接的部分,这才是对全体客户公平负责的最好承诺。
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依法管控,保护市场参与各方依法承担对应的权益和责任。
情与法的界定边界不清,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并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好兆头。
大盘会跌多少点?
别说一周5支,一周22支不是都发过吗?
犹记得2019年7月8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很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加上9日将发行的宏合科技,那周有22支新股IPO。当时的情况就是市场洪荒情绪蔓延,新股集中发售造成市场抽血状态。新股密集发行直接导致上证指数在10点的时候下跌55点,除了一个猪肉行业在涨以外,其他的版块都在下跌,跌幅靠前的版块分别是互联网和船舶版块。
我们再往前回顾,还有一周24支新股网上申购的时候呢!那是是2015年5月的某周,24支新股集中网上申购,在没有利空消息影响的前提下,当天大盘直跌4%,然后又连续跌了3天,之后失地被收复。
本周5支IPO近日证监会核准了长源东谷、三人行传媒、京北方信息、宇新能源、派瑞功率一共5家企业的新发,相对于上周4支IPO还多了1支。
参照上周的行情来看,这周在“利好消息”之下,指数低开已经无可避免。
再参照上文新股密集IPO的案例,这两天有可能大盘保持调整的姿态,没有必要太过于担心,有个心理准备就好,只要有心理准备你管他跌多少呢,看热闹就行了。
其实新股IPO的融资效应并没有想象中来的那么快,也没有想象中来的那么强,但是市场最怕的还是这种密集发行引发的恐慌情绪。
结语A股本身的低估值,加上新鲜资金无法注入,又遇到连续两周密集的IPO,股民说多了都是眼泪啊!
疫情之后多少利好消息都没有把A股的人气聚集起来,新股一来,股指直落,最起码指数别大跌啊,给个新股操作一下也行啊,难道3000点见顶了?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是什么意思?
回答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是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评估,然后确定初始名单,经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确定后发布。进入名单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进行分组,实行差异化监管。目前已经有19家银行进入名单。
你认为2020年含金量较高的8大证书有哪些?
对于证书的问题,我一直有一个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不要过度的设置条条框框,让一些有用人才因为这一纸证书而困惑。
近几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了很多的职业资格认证,这是社会的一个进步,各地各单位应该响应和支持。
但是我不反对某些特殊行业需要证书,因为他们的工作可能牵扯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他们的严格管理,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有些答非所问了,确实不知道目前含金量最高的证书,只好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最后借用一下自己的名言来结束吧:阅历是最高学历,智慧是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