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股市,美股时间和北京时间为什么差了大概12小时
欧洲股市,美股时间和北京时间为什么差了大概12小时?
在中国只有一个标准时间,那就是北京时间。但在美国并不是这样,美国有很多时间制度,如果你并不了解,也容易看错时间。
美国有夏时制,中国没有。但美国有些州也不会使用夏时制,绝大多数州是会使用夏时制的。除了夏时制,首都时间,还有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以及地区时间。美国是一个时间特别多的国家。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也叫世界时间。中文名:世界时英文名:Universal Time别名:格林尼治时间简称:GMT这个时间你们可以从美国的媒体新闻中看到,美国的很多媒体都会使用世界时间,比如CNN。夏令时制在美国,从每年四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到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期间,时间会向前调一个小时。在四月份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会向前调一个小小时。十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凌晨,会调回来。亚利桑那州,印第安纳州,夏威夷州不使用夏时制。首都时间,即华盛顿时间。(不是华盛顿州时间,是首都华盛顿特别行政中心)和中国北京时间有一样的代表作用,为美国标准时间。具体的算法是一个对时减一个小时,例如:北京时间是早上9时,那么华盛顿时间就是晚上8时,以24小时制,即20时。(是减去,不是加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星期六,美国就是星期五。)上图为地区时间,一共六个时区。从东部到西部(从右到左),依次递减一个小时。东部时区——EASTERN TIME(EST)北京时间-13个小时=东部时区中部时区——CENTRAL TIME(CST)北京时间-14个小时=中部时区山地时区——MOUNTAIN TIME(MST)北京时间-15个小时=山地时区太平洋时区——PACIFIC TIME(PST)北京时间-16个小时=太平洋时区阿拉斯加时区——ALASKA TIME(AKST)北京时间-17个小时=阿拉斯加时区夏威夷时区——HAWAII TIME(HST)北京时间-18个小时=夏威夷时区除此之外,还要注意AM和PM这个时间缩写。AM代表上午,PM代表下午。例如:11:59AM=上午12:01AM=凌晨所以这就闹出了很多笑话,如果你去坐飞机,你下午12:01分去,你会发现,飞机早就飞走了。欧州中的德国?
德国的开盘时间(北京时间)是15:00-23:00此为夏令时,到了冬令时,时间会顺延一小时,也就是16:00开盘
股市高手都是怎么补仓的?
投资者在平时的股票交易操作的过程中,对于一支个股的买卖操作,每个投资者必然都有其自己的买卖操作的逻辑。但是,不管我们以何种方式、何种理由作为个股的买入逻辑,这毕竟只是对于个股走势的一种预期判断,在个股没有出现明确的走势运行的情况下,我们都无法100%的肯定该个股会在目前的价格走势下该股一定会出现上涨或者一定会出现下跌的走势结构。我们在个股买卖交易前所确定的执行买卖操作的分析逻辑都仅仅是算作预判。既然任何分析操作的逻辑都仅仅是预判,那么就自然难免出现按照预期操作逻辑执行买入操作后,个股走势出现与分析的预期走势相违背的情况,即买入操作后个股走势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走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唯有三种操作:要按兵不动,继续持股等待其再次出现涨。要么就立即亏损卖出,坚决止损。要么就等待其调整结束再次低位补仓的操作。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多投资者普遍更愿意接受低位补仓的操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给投资者详细的讲解下股市高手具体的是如何执行补仓操作的。
补仓的操作方法确定是否具有补仓价值
补仓其实等同于再次买入该股的操作,本身这里第一次的买入已经出现了亏损,而接下来的补仓操作却又是在个股下跌后再次增加仓位买入该个股,由此,整体这么补仓买入的操作就又更加大大增加了投资者的操作风险。如果我们想借助该股下跌后在下跌后的地位执行补仓的操作,那么,这里我们就要再次审视一下自己第一执行买入操作的操作逻辑。寻找该股出现下跌走势的原因,仔细回想自己第一次在买入操作该股是以什么逻辑为自己坚定执行买入操作的原因。即审视自己买入操作的逻辑,该股按照自己的分析逻辑买入操作后出现下跌走势是因为自己分析的买入逻辑有误,还是该股的下跌运行属于正常的技术调整。从自己首次的买入逻辑分析出发排除该股并不是属于自己分析操作出现失误而导致的。再者从操作的标的本身出发,最重要的该买入的个股不是处于出货后长期下跌的个股或者个股活跃度较低,整体走势较为低迷的个股。因为这类个股长期走势运行中,资金的关注较低,要想出现上涨或者反弹走势的难度极大。所以,要从首次的买入逻辑和操作的标的本身出发剔除不具备补仓的条件的个股,也就剔除没有补仓价值的个股。
制定好合理的补仓策略
(1)一般情况下对于一支个股的买卖操作而言,很多投资者大部分都是以短线交易为主要操作,因而,在其执行买入操作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次足额买入该股所需要买入的数量份额。简单来讲就是说投资者在第一次执行买入操作的时候预期买入多少个股就会将预期的买入资金在首次买入的时候一次性买入了,也就是很少有投资者在短线操作中会考虑分批或者分仓的买入某支个股的操作。因为投资没想过还会有二次买入的操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该买入的持股出现下跌需要补仓的操作时,只要有了补仓再买入的操作,都是又一次的加重了其该股的持仓仓位,因而也就大大增加了其整体操作的风险。
(2)前面在说的是一次补仓的操作下,若是出现多次补仓的操作情况呢?这种情况在我们很多的投资者身上也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即买了股票后不愿意止损卖出,不考虑持股整体的运行情况,总是越跌越买、越跌越补,最好把所有的资金都搭进去了,该股也毫无上涨的迹象,并且可能还出现最后没有资金补仓的情况下,股价还在继续下跌,最终导致投资者在一支股票上满仓深套,这种情况在A股市场上屡见不鲜了。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就是投资者对于个股的补仓操作毫无计划、没有任何的执行策略所导致的。
执行正确的补仓的操作策略
(1)正确的补仓策略是,特别是针对短线的交易而言,对于一支短线个股整体的操作资金不能超过总仓位的20%,而补仓的资金也不能超过原买入资金3倍,且对于短线个股补仓的次数也有极大的要求,一般补仓的次数不宜超过三次。而且是三次补仓的操作是有计划、有策略的执行的,并不是盲目瞎补的。简单举个例子:以100万的总仓位为例,该股属于短线操作,操作的资金不能超过总仓位的30%,我们以10万为首次操作资金。补仓的资金也不能超过原买入资金2倍,最坏的情况我们补仓最多20万。而这20万我们可以一次性补,也可以分两次、三次补。这个都由你自己的操作习惯。但是最终这20万补完,不管该股涨跌与否,坚决不再买入。
(2)金字塔型补仓方法。金字塔的补仓方法其实就是对于符合执行补仓操作的个股,投资者按照上面的操作策略的资金设定和补仓次数的设定下,由于极其不确定补仓的精准点位的情况下选择以金字塔型试探性性的分别执行分批次且分仓的补仓买入的操作策略。具体的操作为:在预判股价第一次出现下跌企稳的时候选择买入加仓资金的十分之二,再次下跌后又在预判其止跌企稳的位置选择买入加仓资金的十分之三,再次下跌后又在预判其止跌企稳的位置选择买入加仓资金的最后十分之五。自此,三次加仓结束后不再选择任何买入操作,要么等待其上涨买入,要么趋势走坏坚决止损。
补仓的操作点位对于个股的在执行补仓操作的补仓点位,其实就是完全类似再次寻找执行买入操作的点位,而这个点位就是我们运用各种分析手段得出该股有逆转下跌走势转而上涨运行的关键位置。而而在下跌运行中能让该下跌段有止跌上扬的关键位置,一般就是个股下跌走势运行中的重要支撑位置,个股的下跌走势运行到关键的支撑位置附近都有止跌上扬的需求,而这个支撑点也是我们选择补仓买入的操作点位。一般常见的支撑点位包括各均线的支撑、趋势线的支撑等,一旦股价回落至这类关键的支撑位置附近,有缩量止跌的迹象,那么该位置就是我们执行补仓买入的操作点位。
总结:综上所述,在平时的股票操作中,对于投资者执行补仓的操作方法而言,首先投资者要从首次的买入逻辑和操作的标的本身出发剔除不具备补仓的条件的个股,具体该股确定是否具有补仓价值。其次制定好合理的补仓策略,补仓有理,买入有据,不盲目乱补,从控制补仓的资金量和补仓的数量出发,可以一整次补够资金,也可以通过金字塔型补仓的方式分批、分仓买入的补仓方式操作。而对于补仓的操作点位而言,我们一般选择有均线的支撑、趋势线的支撑等关键的支撑位置附近选择执行补仓操作。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加关注!辉瑞新冠疫苗有效性超90?
大家好,我是漫话君,很高兴为您解答!
美国新冠疫苗迎来重磅消息:美国辉瑞制药和德国BioNTech在美股盘前宣布了其合作新冠疫苗的三期临床实验的首批结果,显示其有效性超过90%。受这一消息影响,欧美股市突然暴涨,道指期货涨逾5%,欧洲三大股指全线拉升,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风险偏好回升,美元、黄金等避险资产大幅下挫。受疫苗利好消息影响,全球股市大涨,美股期货上涨,欧股涨幅继续扩大,意大利富时FMIB指数涨超5%,德国DAX指数涨超5%,法国CAC40指数涨超7%。截至发稿时,辉瑞(NYSE: PFE)涨12%,BioNTech(Nasdaq: BNTX)涨16%。特朗普也在推特上用英文大写字母发文,宣布一个“好消息”。他写道:“股市大涨,疫苗即将上市。报告90%有效。好消息!”拜登表示,尽管有辉瑞疫苗的好消息,离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接种还需要数月。此外,拜登还感谢了研发疫苗的工作人员,并称有关该疫苗研发的相关报告“是个好消息”。刚公布抗疫措施,拜登就收重大利好:这款新冠疫苗90%有效!特朗普“点赞”。
近期,关于新冠疫苗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比如美国Moderna公司生产的mRNA疫苗、英国阿斯利康、俄罗斯生产的腺病毒疫苗,都宣布了其III期临床期中分析结果,其保护率都不错,甚至有的已经达到95%的水平,为世界战胜新冠疫情提供了信心。随着新冠疫苗相关的好消息接踵而至,有关疫苗的保护率也引起了公众的讨论。
那么,什么是疫苗的保护率呢?疫苗的保护率是基于临床试验开展的,研究者根据试验设计随机分为两个组,一个是组接种新冠疫苗,另外一组不接种新冠疫苗,然后跟踪随访,等到一定时间节点的时候,再去看是否发病。一般来说,评价疫苗保护率实际上就是看接种的人群与不接种的人群相比,接种疫苗的人群可以减少多少人发病。
举个例子,某公司宣布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为90%,可以简单理解为100个接种疫苗后,减少了90个人发病,这就是对于疫苗保护率的评价。实际疫苗临床试验中,还要设立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接种疫苗和不接种疫苗之间在减少发病方面程度,从而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
所以对于疫苗的相关知识,包括安全性,如何接种,这都是大家所关心的,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国外新冠疫苗包括辉瑞的、美国MODERNA公司的都已经在获得在其本国内紧急使用,也就是可以开始接种,疫苗是战胜新冠疫情的最主要的武器。关于新冠疫苗,官方也发布了接种的消息,相信大家不久之后也能打上疫苗吧!
今后,漫话也会不定期写一下新冠疫苗相关的事情,敬请期待!林肯总统和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后美国股市怎样的反应?
首先总统被刺杀对于股市来说有一定影响,下面提供一些被刺杀时间段美国股市的变化,希望对你有用:
美国财富的伟大崛起
在南北战争刚刚开始不久的1861年7月,联邦军队意外地在布尔河战役当中败给了南部军队。这场战役的失败向北部的战略家们发出了信号-战争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为此,他们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金融业与工业总动员。布尔河战役结束两个月后,国会通过立法征收收入所得税和其他一些新税,征税的范围涉及企业税、红利税和遗产税等各个方面。但是,新征税收收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尽管关税收入和个人银行贷款有了迅速增长,也只能满足军费需求的7%~10%。在这种情况下,债券的发行和销售就成了政府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1861年冬到1862年,费城的杰伊·库克银行开始销售政府债券,在此后3年的时间里,债券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2亿美元。其中有将近8亿美元的债券发行期为3年,年利率7.3%;约4亿美元的债券为发行期不低于5年(或是高于20年)的可赎回债券,年利率6%。其他银行也在销售政府债券,但发行规模都不及杰伊·库克银行。1860年时,美国政府的国债总额为6500万美元,而到了1865年,美国政府的国债总额已经攀升到了26.78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战时国债增长中最快的增长速度。
战时债券的大规模销售帮助政府筹措了大量资金,也导致了战争末期市场价格翻倍增长。实际上,美国历史上6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浪潮都是由战争所引起的。战争引起的通货膨胀似乎不可避免,但不同社会阶层在战争中所承担的经济负担和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却很难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影响着战时财富效应的发挥。战时财富效应是政治家和政府能够施加影响的最强有力的效应。
在1861~1862年,北部的大多数制造商和政府合同商的收入都源源不断。在战时纸币泛滥、各战场军事行动进展状况趋同,以及战时市场供应瓶颈的共同作用下,基本商品的市场价格增长速度比整体的通货膨胀率还要快2~3倍。
1861年,每英吨①生铁的价格是20.25美元,而1864年,每英吨生铁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9.25美元。每桶原油的价格也从1861年的0.49美元上涨到了1864年的8.08美元。铁路运输和船运价格也在这些年中大幅增长。然而,在物价上涨的同时,工人的收入水平却没有任何提高。企业利润增加的同时,工人生活水平却直线下降。
总之,在南北战争期间,与战争相关的产业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得益于国家的特惠政策,商业企业和新建立的国有银行大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后者的发展更为迅速。从总体上看,在1861~1865年年间,股票市场呈现出上涨趋势,股票经纪人过着优越舒适的生活。但是,股价受战势发展的影响较大,时常随着某一战役的结束而出现波动。例如,当联邦军队在奇克哈莫尼战役中战败的时候,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就出现了连续下跌,而当联邦军队取得了维克斯堡战役的胜利和葛底斯堡大捷的时候,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又出现了连续上涨。
度。
战时债券的大规模销售帮助政府筹措了大量资金,也导致了战争末期市场价格翻倍增长。实际上,如图1-1所示,美国历史上6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浪潮都是由战争所引起的。战争引起的通货膨胀似乎不可避免,但不同社会阶层在战争中所承担的经济负担和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却很难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影响着战时财富效应的发挥。战时财富效应是政治家和政府能够施加影响的最强有力的效应。
在1861~1862年,北部的大多数制造商和政府合同商的收入都源源不断。在战时纸币泛滥、各战场军事行动进展状况趋同,以及战时市场供应瓶颈的共同作用下,基本商品的市场价格增长速度比整体的通货膨胀率还要快2~3倍。
1861年,每英吨①生铁的价格是20.25美元,而1864年,每英吨生铁的价格已经涨到了59.25美元。每桶原油的价格也从1861年的0.49美元上涨到了1864年的8.08美元。铁路运输和船运价格也在这些年中大幅增长。然而,在物价上涨的同时,工人的收入水平却没有任何提高。企业利润增加的同时,工人生活水平却直线下降。
总之,在南北战争期间,与战争相关的产业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得益于国家的特惠政策,商业企业和新建立的国有银行大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后者的发展更为迅速。从总体上看,在1861~1865年年间,股票市场呈现出上涨趋势,股票经纪人过着优越舒适的生活。但是,股价受战势发展的影响较大,时常随着某一战役的结束而出现波动。例如,当联邦军队在奇克哈莫尼战役中战败的时候,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就出现了连续下跌,而当联邦军队取得了维克斯堡战役的胜利和葛底斯堡大捷的时候,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又出现了连续上涨。
在1860~1900年间,美国的财富增长经历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1860~1873年,另一次是从1873~1900年。因此,我们对于1860~1900年间美国财富状况的讲述也将遵循这样两个时间段的划分。但是,我们的讲述将从这两个历史时期财富发展的一些共同特征开始。战争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明显的分水岭,更是造就杰出企业和企业家的温床。19世纪末期,在美国商业和金融业巨头中,有相当惊人的一部分都是战争期间没有服兵役的北方年轻人,其中包括J·P·摩根、约翰·D·洛克菲勒、安德鲁·卡内基、杰伊·古尔德、马歇尔·菲尔德、菲利普·阿默、柯林斯·亨廷顿,以及其他几位铁路业大亨。他们通常都花钱培植自己的代理人,利用战争的机会迈出走向未来财富阶梯的重要步伐。在南北战争开始前已经成名的富翁,他们的财富在战争期间也获得了更快的增长。1861年时,范德比尔特拥有的财产已经达到了1500万美元,而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他的家产翻了5倍,这主要得益于铁路业发展给他带来的收益。1877年,范德比尔特去世的时候留下的财产价值1.05亿美元,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但比这个巨大的财产数额更重要的,还是战争对财富增长所具有的温床效应。
从1860~1900年的40年当中,重工业的发展状况严重影响了美国财富的地域格局。早在1805~1830年年间,航运业、银行业的发展就很引人注目,与政府的特殊关系更是发财致富的关键。后来在1830~1860年年间,地产业成了新的财富增长点,无论是南部的种植园还是北部的城市商业地产,其发展都超过了航运业、商品贸易和新英格兰地区的早期制造业。然而,南北战争把航运业和商品贸易、甚至是地产业都统统推到了边缘地位。这一历史时期是铁路运输业、钢铁制造业、煤炭和石油工业以及与这些产业结盟的金融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成了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日益激烈的竞争。
战争导致的美国财富结构重组具有持久的地域、文化和政治特征。一方面,尽管波士顿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繁荣状态,但相对于其他地区,其经济地位明显下滑。另一方面,北部新兴富豪阶层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新英格兰人的后代,与新英格兰地区和纽约州北部的一些小城市有着密切的文化渊源。这些人中包括摩根、洛克菲勒、菲尔德、阿默、塞奇、古尔德、亨廷顿、斯坦福、克罗克、霍普金斯和哈里曼。他们在南北战争期间忠于联邦政府,在政治上支持共和党。战争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新商业舞台。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这些新兴富翁中的一些人过着朴素节俭的生活,很多人有着相当虔诚的宗教信仰。约翰·D·洛克菲勒后来在解释他的计划-将新兴的石油产业发展成未来的垄断企业-标准石油公司时说,这个计划是"一种超我意识",是"我和上帝之间的事情"。从吉拉德、阿斯特或是范德比尔特的口中,我们是不可能听到这样的话的。
本书后面的章节会详细介绍19世纪和20世纪美国财富的创造历程,会反复谈到技术的重要作用,讲述银行如何又成为公众反对的对象,会谈到华尔街和"金钱的力量",谈到政府高层影响力的重要性,谈到与资本家的财富积累相伴随的政治和思想腐败。现在,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战争及其结果对于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19世纪40年代、50年代,整个美国社会的财富总额约为1000万~2000万美元,而到了19世纪80年代、90年代,整个美国社会的财富总额已经上升到了2亿~3亿美元。与此同时,正如我们前面所了解到的,19世纪90年代美国市场的价格水平与19世纪40年代、50年代基本持平甚至还偏低。南北战争后,美国财富如此大规模的增长是惊人的,也是百年一遇的。而且,这种增长不是通过通货膨胀实现的,而是通过美元的升值而实现的。
在美国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局面下,英国的公爵和法国的贵族们为使自己家族的财产得到保证,纷纷与美国富豪的女性继承人联姻。众多强有力的后盾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发展:1840~1890年间,美国的人口数量翻了4番;美国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美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英德;美国用了50年的时间成了全球头号工业强国;189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1840年时的7倍。
众所周知,美国社会的财富分配绝对不可能是平均的。18世纪90年代,大平原地区农场的收入水平比50年代时还要低。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同期略有提高(60年代有所提高,70年代停滞不前,80年代又有所增长)。真正实现显著增长的是少数上层阶级的收入和财富。表1-4显示的是美国社会中大富翁所拥有的财富规模。1800年时美国的百万富翁只有10个左右,而1900年时美国的百万富翁已经有4500多个了。
从1790~2000年初,美国首富所拥有的财富从100万美元上升到了1000亿美元-比尔·盖茨是新千年到来时美国的头号富翁。从1790~2000年初的200多年当中,美国首富同中等家庭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收入比例从
4000∶1扩大到了1416000∶1。
一些进步主义历史学家草率地用"强盗资本家"一词来形容美国的资本家,他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不仅忽视了17、18世纪英国同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忽视了"强盗"探险家、船长、传教士和殖民地官员的作用,也忽视了19世纪60年代对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19世纪60年代的10年当中,美国的资本家积聚的财富实在太多了。即使是研究进步主义时期和新政时期美国历史的史学家们也不可能对美国的资本家持完全批判的态度。马修·约瑟夫森在1934年出版的《强盗资本家》(TheRobberBarons)一书中承认修正主义者再次相信了19世纪晚期的美国资本家。他说:"强盗资本家这个词并不是我在1934年提出的,而是早在19世纪80年代,身陷生活困境的堪萨斯州的农民们对当时的铁路资本家的称呼。"
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当时堪萨斯州的农民们所反对的是铁路资本家和投机商,而不是修建铁路本身,这个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在1869年的堪萨斯州和内布拉斯加州,有一半的人都在为修建铁路而欢欣鼓舞,因为这不仅能够改善交通,还能够使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得到保证。很多地处铁路沿线的城镇在欢呼的同时开始投票,决定是否要发放补助金并发行债券,就像早期的英国殖民者在开发北美殖民地的时候要经过英国王室的批准一样。北美大陆的发展史总是与金钱或是土地相关。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美国,铁路的修建速度和规模惊人,以至于后来人们总是爱用"铁路速度"来形容那些快速通过的议案。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在群山环绕之中的铁路沿线城镇,早期殖民征服者的地位逐渐被铁路公司和铁路资本家所取代。
这种转变到底是何时发生的?没有人能给出明确的时间界限。在南北战争当中,美国有很多军需物资供应商以次充好,给军队提供的都是不合格的马匹和质量低劣的枪支、军舰、军靴和军装。最初,"伪劣品"一词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用破布条粘拼成的、一沾雨水就会烂掉的军装,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凭借南北战争而发家的奸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大奸商吉姆·菲斯克曾经吹嘘说:"在南北战争时期,只要你胆子够大,脸皮够厚,不管是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价钱卖给政府。"他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而且这样做的奸商远不只他一个。
1860年,纽约市大约有100个百万富翁。而到了南北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个数字翻了3倍。1845年,曼哈顿最富有的1%的人口拥有40%的社会财富,而到了186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61%。当时曼哈顿最富有的1600个家庭当中,有很多家庭都是在南北战争中发家的。那些在南北战争中以次充好、大发战争财的奸商尤其喜欢奢华的生活,喜欢仆人随身伺候,喜欢在高级宴会场所用餐。有历史学家估计,在1861~1865年间,政府与私人供应商签订了价值近10亿美元的合同,这些供应商从中获利近5亿美元。林肯对奸商们的轻蔑态度就像华盛顿对靠着美国独立战争发家的奸商们的态度一样。
与那些只知道发战争财的奸商不同,美国财富帝国的真正创造者-洛克菲勒家族、卡内基家族和亨廷顿家族-既不靠在南北战争中以次充好赚昧心钱发家,也不是为了住上奢华的城堡或是能够指挥千军万马。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他们所拥有的铁路、炼油厂和钢厂也足以促动商业变革。他们与大发战争财的奸商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在19世纪40年代和19世纪50年代初,他们专注于自己财富帝国的扩张,完全无暇顾及阿斯特家族和范德比尔特家族的某些非法行径,而在1865~1869年间,他们的注意力又完全集中在了横跨美国的铁路的修建上。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还是从心理角度来看,1873年对于美国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1869年,美国东西部铁路在犹他州的交会标志着横贯美国大陆铁路体系的建立。而在短短4年之后的1873年,按照当时的美国人口数量来衡量,美国全国铁路系统的建设已经有些过度了,平均每590个美国人就拥有1英里的铁轨。在1867~1873年的6年间,美国新建铁路共计3.3万英里(1英里≈1.61千米),这比1860年以前美国累计修建的铁路里程还要长。很多新铁路的修建根本无利可图,大多数铁路股票都是"注水股"。"注水股"这个词是从丹尼尔·德鲁那里由来的。德鲁最初是哈得孙河谷地的一个牲畜贩子,后来成了股市上的投机冒险家。当他还是一个牲畜贩子的时候,每次要把牲畜带到市场上出售之前,他都会给牲畜注水以增加牲畜的重量,从而在市场上卖出更高的价钱。"注水"的铁路股票和"注水牲畜"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指价值的虚幻膨胀。
1873年9月,铁路过度新建所导致的危机爆发了。南北战争时期政府债券的主要发行商、全美最大的银行-费城的杰伊·库克银行,由于在北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无力偿付即将到期的价值100万美元的债券。该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新建铁路的选址不当所造成的。当时,北太平洋铁路选址定在蒙大拿州的黄石河沿线,途经受印第安人战争威胁的地区。即使是在经过了几代人之后,这些地区的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仍战火不断。1873年9月18日,杰伊·库克银行倒闭。新建铁路和银行破产的浪潮波及了股市。很多主要证券的价格都跌了一半,纽约股票交易所不得不暂停交易10天。
1873年底到1874年初的经济寒冬同样也宣告了美国北部地区战后繁荣的终结。与1873年9月前的高峰价格相比,作为美国股市支柱的各种铁路股票的价格下跌了近50%。在接下来的6年当中,美国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态势一直处于相当低迷的状态,以至于有经济学家用"萧条"一词来形容当时的经济状况。尽管市场上零售商品的价格有所下降,但熟练工人的工资水平却由1873年的每天2.62美元下降到了1879年的每天2.16美元。制造业资本投资趋于平稳,直到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浪潮。而从19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下跌的农产品价格更是一降再降。
经济上的创伤也影响到了美国的国内政治。从1873年起,共和党逐渐失去了自南北战争结束以来一直享有的优势地位。选民们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腐败现象日益关注。在1876~1892年间,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基本上轮流控制着政府和国会。在5次总统大选当中,没有任何一位当选总统获得超过一半的普选票。总统的地位日渐下降,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由百万富翁和保守党人主导的国会参议院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政府部门。自由放任主义逐渐发展到顶峰。
逆流而动的进步主义势力微弱。尽管全美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马萨诸塞州在1874年的时候通过了每天工作10小时的立法,但1873年的经济低迷还是使羽翼未丰的工会联合会组织的力量受到了削弱。对政治经济状况不满的农民们发起了农民协进会运动,在1876年、1880年、1884年和1892年的4次总统大选中,都有农民阶级的代表作为第三政党的候选人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