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文,英国可能无法承受脱离中国的代价
金融时报中文,英国可能无法承受脱离中国的代价?
谢谢你的邀请。
很遗憾,你提到的英囯《金融时报》这篇文章我没读过,无法知道他们是如何认定英国脱离中国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不可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只能就你题目问题本身,以具体事例作出常识性的简单回答。
世界处于多边化而非单边化、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明确的,任何一个国家要独立于世界交流之外独处,是困难的。就以华为5G来说,在世界布局是合乎世界整体发展需要的机遇的,在世界5G尚不成熟时抢占市场先机显然是明智的,任何一个国家因政治原因抵制使用华为5G都是不明智的;因为它将落后于其它先行进入5G时代的国家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美国为了压制华为在世界的影响,莫须有地编造谎言,说华为剽窃了美国技术,偷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以挑唆世界多国共同拒绝华为布局。任正非回应道:美国根本没有5G,如何剽窃美国技术?任正非的底气就来源于有自己的专利,5G超车先行独占鳌头,所以牛气能冲天,谁也无奈何;要发展5G还廻避不了华为。英国本有华为5G入场协议,如果听从美国怂恿,听信“华为没有安全性,会盗取窃密隐私”之说;而忘了美国窃听惯手的丑闻,撕毁协议,脱离华为,防范中国,很显然,它将失去拥有先进的5G而落伍于5G时代;这个损失对一个国家的强盛影响攸关。对于拿不出实质性帮助而只为自己利益打算的美国,与可以即刻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助力的华为,英国的选择就存在了明显的代价得失。所以,如题所问,英国脱离中国,就不仅华为5G一例,可能包括英国利益的方方面面;对英国来说,代价就可能真的无法承受。
以上仅个人拙见,非经济学家之言,难免不在点上,望谅。
(图来自网络)
请问金融时报几天一份?
数字版金融时报实行收费订阅阅读。 订阅价格:3个月 82.5元 半年 165元 一年 330元
金融时报发稿有哪些要求?
小稿的话一般300字左右,要符合基本的写作要求,大概一周左右出稿,主要看你前面排着的稿件多不多,现在金融时报发稿竞争很激烈 ,普通人上不了,我都是把稿件发给孙编处理,
非上市银行年报需在金融时报披露吗?
非上市公司没有强制要求披露年报,而关于非上市银行一般在其官网“投资者关系”一栏有的会公布年报,有的非上市银行会在指定报纸期刊上披露年报
金融时报主编?
鲁拉·哈拉夫
鲁拉·哈拉夫(Roula Khalaf),现为《金融时报》主编。人物履历鲁拉·哈拉夫(Roula Khalaf)现任《金融时报》主编。鲁拉·哈拉夫在英国《金融时报》工作了24年,自2016年以来,她一直担任副主编。相关信息海外网2019年11月12日电 自1884年成立以来,国际性金融媒体《金融时报》11月12日首次任命女性——鲁拉·哈拉夫(Roula Khalaf)担任其主编。对鲁拉·哈拉夫的任命,日经社长喜多恒雄(Tsuneo Kita)表示:“我完全相信,鲁拉·哈拉夫将继续履行《金融时报》的使命,在没有恐惧和偏见的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