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行上市,1342万股新股遭弃购
江苏银行上市,1342万股新股遭弃购?
浙商银行(601916)11月19日晚间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结果显示,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941.42万股,弃购金额达4650.63万元;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400.32万股,弃购金额达1977.6万元。
网上、网下投资者放弃认购股数全部由联席主承销商(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包销,联席主承销商包销股份的数量为1342万股,包销金额为6628万元,包销比例为0.526%。
【相关报道】
热情下降 浙商银行中签率创新规以来最高
打新未必是“躺赢”的方法了。近日,浙商银行发布的IPO网上发行的最终中签率,为0.688%,创下了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前浙商银行由于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值,而不得不延长申购时间。除了主板之外,最近两个月来科创板其他新股也出现中签率走高的情形。这其中,发行速度的提高不完全是申购意愿下滑的主因,不少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应该说还是发行价偏高。
浙商银行网上中签率创新规以来纪录
浙商银行近日披露,公司A股IPO网上发行的最终中签率,为0.688%,认购有效申购户数为1096万户。而此次浙商银行的网上中签率,创下了2016年信用申购制度实施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此之前,网上发行中签率最高的是海油发展(600968),为0.6149%。
实际上,原定于10月24日进行A股新股申购的浙商银行,由于发行价格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值,才被延长迟至11月14日,此次发行上市后,浙商银行将成为继渝农商行(601077)后之后,“A+H”股银行军团中第13名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浙商银行的网上申购者较渝农商行已经有较大幅度下滑。公告显示,渝农商行吸引了1261万投资者参与网上申购,而此次浙商银行申购投资者不足1100万,降幅超过12%。1097万的投资者申购数,甚至低于沪市上一只申购的通达电气。
除了主板之外,最近两个月来科创板其他新股也出现类似情况。10月9日,交建股份网上发行时的有效申购户数为1199万户,中签率为0.048%。通达电气11月14日披露显示,其有效申购户数为1126万户,中签率0.056%。通达电气的发行量超过8792万股,交建股份只有4990万股,但申购户数却多于通达电气。
科创板也不例外,以科创板打新投资者数量为例,原本火爆的科创板行情使得投资者打新热情一路高涨,打新人数也持续高涨,在10月25日中国电研申购时,网上有效申购户数达349.78万户,中国电研成为科创板开市以来申购户数最多的一只股票。不过此后,网上有效申购户数总体持续下降,到了11月11日卓越新能申购时,网上有效申购户数已降至327.68万户,较高峰期下降超过22万户。
银行股二级市场估值偏低
据接近浙商银行的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浙商银行A股发行能够以1倍市净率进行定价,体现了投资者对该行长期价值的认可,而近年来银行股推迟首发申购时间属于普遍现象,均因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所属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
“目前,银行板块整体估值偏低,大部分已上市银行股的二级市场股价均跌破了每股净资产(破净)。若银行新股按照1倍及以上每股净资产定价发行的话,则市盈率很容易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上述人士看来。
据了解,此前已上市的青岛银行、紫金银行、成都银行、无锡银行、江苏银行、江阴银行以及近期拟上市的渝农商行,均是由于新股发行市盈率高于所属行业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导致延期发行。
如果首发个股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或者是一家市值比较小但发展前景好的公司,预计股价也不会短期破发,最起码短期有想象空间。
但银行股并非如此,以渝农商行为例,恰恰是一家发行规模较大(A股发行市值超过800亿),业务没有想象空间的银行股,更重要的,渝农商行在港股的股价近一个月只有4港元出头,市净率只有不到0.55倍,但是在A股的发行股价竟然高达7.36元人民币,足足高出了约一倍,同是一家公司,股价却差了一倍。
从今年一季度银行股的资产质量情况来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与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7%、1.68%、1.39%和1.45%,除城商行外,不良贷款率较2018年均略有下降,相应的拨备覆盖率也略有提升;而从资本充足情况来看,股份行与城商行的资本补充压力较大。
发行价偏高埋下风险
新股中签率走高,近期也已经开始“悄悄”提速了。数据显示,以网上申购日期为参考,自去年2月份至今年6月份,单月开放申购的新股数量一直处于相对低位水平,期间单月的募资金额除了去年5月之外,也均在200亿元之下。今年7月份,开放申购的新股数量和预计募资金额突然大爆发,当月共有42只新股开始申购,预计募资430.35亿元。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A股IPO数量很可能超过200家;今年三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A股解禁市值将达到8750亿元和12135亿元,总解禁规模超过2万亿;截至到10月末,A股市场共有1523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出现了减持活动,占比高达41.07%;实际完成减持240亿股,总市值高达2550亿元,这一数据刷新了2016年以来A股的年度减持纪录。
然而,发行提速不完全是申购意愿下滑的主因。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最根本的,应该说还是发行价偏高。像渝农商行的发行市盈率要高出二级市场同类股票的50%左右,而久日新材、昊海生科的发行市盈率也同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然,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这样高的发行价是蕴含很大风险的。而之所以在当时能够发出去,主要还是市场上投机气氛比较重,一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为了保证询价入围,总是尽可能地提高报价,只要上市后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即可。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则认为新股毕竟还是相对稀缺的,特别是在其限售股还没有上市的时候,短炒总还是有机会。
把钱存银行跟投资银行股相比?
众所周知,就收益而言,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股票,所以说投资银行股肯定比把钱存银行划算,但是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我们不过多讨论银行存款,毕竟这是最低级的投资方式,简单说一年银行理财。
我们都知道,银行存款的利息是很低的,定期存款1-5年的利息,在2%-4%之间,通常不会超过4%,如果是活期存款,利息更低,年利率1%都不到。
银行存款虽然有利息,但是利息很低,跟不上GDP增长的速度也是在贬值。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作为一直很多人所青睐的理财方式,对投资人来说,普通的理财产品没有净值波动(不考虑少数净值型理财产品),到期兑付,加上银行的实力和品牌,让人觉得比较安心。但是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其实在不断下降,同时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银行理财产品很有可能会打破刚性兑付。
1、投资银行理财,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理财产品是由银行销售并管理的,可以稳稳地赚到3到4个点甚至更高的收益。在这样的预期下,投资人并不太关注理财资金到底投向哪里,反正银行会保本保收益,只要选择收益率最高的即可。
然而投资都会面临风险。其实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在合同中明确注明了“本理财计划不保障理财收益且不保证本金”,也就是说,在法律层面,投资者要自己承担投资风险。虽然此前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都保本保收益,但未来未必如此,随着理财子公司成立,理财产品独立化运营。再有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在加速打破这种银行理财刚性兑付的现状。
另一方面,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其实在不断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从2018年初4.8%-4.9%下降到了如今的4%左右。未来可能还会持续下行。
2、相比较而言,投资银行的股票是更好的选择。为什么选择投资银行股?
(1)其实银行业是一门经久不衰的行业。
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很简单,即吸收存作为为负债、发放贷款作为资产。以工行为例,2018年底的资产总额27.7万亿、负债总额25.35万亿,而银行资本金只有2.3万亿。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资本金这个东西,简单地理解成开一家银行需要多少钱。也就是说,如果你用2.3块买入持有工商银行的股票,成为它的股东,就可以拥有27.7块的资产帮你赚钱。相当于你用极低的负债成本(大约1.65%),加了10倍左右的杠杆投资了实体经济的债权。
因此,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能达到14%,意味着1块钱净资产每年可以增加1毛四分钱。但是在股票市场,你买入的价格大约只有9毛钱。
(2),优质银行的股息率不但超过不少理财产品,还能逐年提升。
我们一般会把银行上一年的股息,除以当前股价,来计算股息率。当前主要银行的股息率都能达到4-5%。
另外,对于优质银行,比如下图的招行银行,兴业银行而言,它们的盈利每年都在增长,银行股息支付率基本维持稳定。
假如我们2012年买入,按照初始买入成本计算,每年真实股息率是在持续上扬的。如果持有银行股,长期的股息收益也会不断增长。
银行是国家的金融核心经济命脉,并且都是国资背景,由政府背书。银行的管控也是非常严格,从今年的股市半年报就知道,中国上市企业的利润中,银行的利润占了50%左右,银行才是最赚钱的企业,特别是大型银行,每年都会稳定盈利。
银行股是大盘稳定的神器,今年以来,剔除年内上市新股,今年已经5只银行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平安银行表现最好,年内涨幅超过了80%,其次是宁波银行,上涨73%。宁波银行5年的涨幅已经翻了6倍,也让五年前参与定增的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从金融地位和盈利能力看,大型银行是不可能退市的。
股市固然有风险,任何一个股票都会有下跌的风险。但是长期看,银行的股价是长期波动上涨的,正如前面所说,银行才是最赚钱的企业,长期稳定赚钱,股价自然上涨。
工商银行,十年累计涨幅68.6%,复合年化收益5.3%;
建设银行,十年累计涨幅99.6%,复合年化收益率7%;
招商银行,十年累计涨幅196.2%,复合年化收益率11%;
民生银行,十年累计涨幅129.5%,复合年化收益率8%;
兴业银行,十年累计涨幅200%,复合年化收益率11%;
结语
特别是银行板块由于具有股息高、估值低、业绩平稳的优势,更容易受到主流资金追捧;前期财政部新政要求商业银行对超额计提拨备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有望进一步提高未来银行股的股息率。
长期来看,这样做大概率可以获得比银行理财和银行存款有更高的收益。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有区别吗?
江苏银行与南京银行是两家不同的银行。虽然总部都要在南京,但是根本不是一家单位。作为两家上市银行,他们也拥有不同的股票代码,不同的注册地址和法人代表,不同的营业执照编号等,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家公司。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只是两家不同的金融机构而已。
我想选择在银行办理大额存单?
李奶奶有30万定期存款今年到期,打算把利息取出来当生活费,30万元急需存定期存款。我知道后,连忙劝阻,30万存定期太吃亏了,不如买大额存单,安全利息还高。
大额存单,李奶奶没有听过过,连忙拒绝,老年人年纪大了,没有必要炒股。我赶紧解释道,大额存单是存款的一种形式,不是炒股。
李奶奶最后听了我的劝告,购买了大额存单,一年多好几千元,现在每次看到我,都给我买好吃的道谢。
什么是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就是银行为了让人们愿意将钱存在自家银行,而推出的一款存款产品。大额存单的本质是存款而是不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是有一定收益风险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大额存单收益是确定的。大额存单跟大额存款的区别是,大额存单的起存是20万,而大额存款是超出5万元就是大额存款了。对于银行而言,只要你存款金额大于5万元,就属于大额存款。如果你要将30万存入银行,就属于大额存款。如果手中的现金是在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可以把这笔钱存成大额存款。但是如果超出20万,就可以完全存成定额存单了。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商业银行或者地方银行,大额存单的利率都要高于定期存款。三年定期一般活期利率是0.5%,一年定期利率是1.5%,两年定期利率是2%,期利率是2.5%。不同银行的利率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任意一家银行的大额存单都是非常高的,三年大额存单大约在3.25%左右。五年大额存单一般在4%左右。定额存单是银行自主发行的一种存款产品,。它属于存款的一种形式,但是又不同其他存款,他的利息是由银行自己决定的,如果存款额度比较大,还可以跟银行协商提高存款利息。定额存单是有一定的门槛限制的,如果跨越门槛,你就成为银行的VIP用户,会有专门的客户经理负责。理财产品分为很多种类,结构型理财,稳健型理财等等。按照风险的高低,来进行划分。结构型理财,就是把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存款,一部分用来理财,适合有一定风险能力的人。稳健型理财收益较低,风险也比较低。大额存单安全可靠吗?李奶奶今年70多岁了,辛苦一辈子,攒下30万元,想用这笔钱养老,不想承担任何风险。
存款是所有理财方式最好的一种,可以说是0风险,高收益。
很多人会说,存款也不是100%的安全。银行也会有倒闭的风险,倒闭了钱也拿不回来了。
实际上,银行自成立以来只有四家倒闭,而中国银行大约有4000多家。国家为保护老百姓,要求每家银行购买商业保险,个人存款加上利息不超过50万,就可以全额赔付。
李奶奶只有30万存款,没有一家银行会因为30万而倒闭的。
现在每家银行都是有业务往来的,一家有难,大家都会帮助的,所以银行倒闭的风险为0。
大额存单跟定期存款比有哪些好处呢?大额存单是银行为了吸引人,推出的优惠活动。所以大额存单的利息要比定期存款高很多,而且还会不定期送客户一些小礼品。
三年定期一般活期利率是0.5%,一年定期利率是1.5%,两年定期利率是2%,期利率是2.5%。而三年大额存单大约在3.25%左右。五年大额存单一般在4%左右。
30万元在银行存3年利息就高0.75%,5年定期高1.5%。同样时间同样的钱,存大额存单要比存定期存款好很多。
一般每家银行的大额存单的数量是有数量的,不是有20万就可以的。
银行业务员会选择优质客户,及时通知客户,现在有大额存单,要不要存?毕竟白给的利率谁能不要呢?
所以很多人,都会将钱存成大额存单。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喜欢我的文章点点关注,不迷路
银行网点行长年薪大概有多少钱?
不装了,摊牌了,作为银行行长的家属,含泪公开行长的真实收入,冷冰冰的数字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不是在银行工作就有钱。
银行网点的分类银行的级别自上而下分为总行,省分行,市分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分理处。
省分行,市分行有直属的营业部,和一级支行是平级的,我们所说的网点就是包括分行营业部,一级支行,二级支行和分理处。
一级支行和二级支行一般会下辖几个分理处,分理处是最基层的银行网点,严格来说分理处的负责人不能算是行长,通常称为网点负责人。
地市一级支行或二级支行的行长属于网点行长,是正科级干部,支行副行长是副科级干部,网点负责人连副科都不算。
我的家属就是某三线城市的国有银行一级支行的行长,至于是哪家银行,系统内的小伙伴自然一看就懂了。
行长收入的构成相信很多人看了会表示行长一个月才这点收入,会说有本事就不要截图,把全部的界面展示出来,其实就是全部展示出来也还是这些收入。
银行支行行长的收入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岗位工资,福利补贴,绩效奖励。
第一部分岗位工资是根据职位定档定薪的,每家银行有自己的薪酬制度体系,不同职级的员工的岗位工资是按规定发放的,比方说新入职员工本科生是二级一档,研究生是二级三档,入职满一年就是三级一档,支行行长是七级三档。以上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真实的职级,请勿对号入座。
每一级里每档就是差距100到200元左右,在家属所在行的行长岗位工资就是3300多元,想当年家属刚入行的职级岗位工资才1000多元。
第二部分福利补贴包括交通补贴,餐费补贴,通讯补贴,节日福利,服装费等,当月收入4700元里除掉岗位工资后的1000多元就包含福利补贴,但并不是1000多元全是福利,其中还有下面要说的第三部分收入。
第三部分就是绩效奖励,支行行长每个月有分行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每周每月在分行系统会有排名,完成考核任务取得比较靠前的名次会有绩效奖励,没有完成基本任务或者名次靠后就会核减行长的绩效工资。
家属所在行的行长绩效奖励一年下来基本在10万左右,任务完成突出的话会更多,但是现在绩效不是一次性发放,而是分成三年来发,在三年中经手的业务出现风险问题,没发的绩效就不发了。
行长收入千差万别有一部分人会质疑作为行长一个月才不到5000元收入,肯定是骗人的,自己身边的亲戚朋友在银行工作一年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里我要告诉大家,银行行长的收入差距很大,而且比下属收入低不稀奇。
每个支行的实际情况不同,面对的客户资源和客观环境不一样,导致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存在差距,有各自擅长的业务领域,也有各自薄弱的环节。
前面提到行长的收入一大部分来源于绩效考核,在考核任务中排名前后获得的奖励就有很大的差距,各项业务比较全面的支行比起有明显偏科的支行就有优势,行长就会收入较高。
经济发展比较活跃,产业发达的地区各种资源比较集中丰富,占有区位优势的地方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带来巨大的潜力,相对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支行行长收入更高,我同学在东部沿海地区做县域支行行长,收入就比家属高一倍。
股份制银行的收入比五大行要更高,地方性城市银行的收入比股份制银行也要多一些,因为中小型银行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就会以高收入来吸引人才的加入,一般中小银行行长的收入相当于大银行的两倍甚至三倍,家属以前的下属跳槽到地方城市银行收入实现了翻番,比家属还要高,当然高收入对应的是高压力和更高的任务量。
有个比较简单的判断依据可以大致了解支行行长的收入水平,各家银行公开的职工平均薪酬可以作为参考,基本上做到支行行长级别的薪酬和平均薪酬差不多,效益好的支行行长收入会高于平均薪酬,效益不好的收入低于平均薪酬也很常见。
要注意的一点是薪酬并不是指到手的纯收入,而是包括缴纳的社保,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费用,扣除个税后到手的实际纯收入相当于薪酬水平的六成到七成。
员工的收入比行长还高并不少见,员工的收入同样包括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员工每个月会分配到不同业务的任务量,完成任务有奖励,超额完成目标的奖励更高,有些员工能够超额完成指标就有很高的考核收入。
还有员工手上有比较优质的大客户,是支行的重要客户资源,每个月依靠客户资源完成一些新业务就可以享受到不菲的收入,从支行行长角度来说,需要这部分员工去维护好客户关系,也有利于本行的业务发展。
行长的日常工作压力山大家属担任行长后,可以说大部分时间是扑在工作上,很难得有时间在家里吃上一顿饭,周末节假日都要在单位值班,去下辖的各个网点巡查指导工作。
支行行长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每天要开很多会,去分行开会回来就要在支行开会,每天要开晨会,晚会,每周要开支行中层干部会议,每月要开支行员工大会,加入各种工作群,及时传达,部署,总结各项任务开展情况进度。
支行行长的工作压力很大,一方面有指标压力,分行开会会进行各种排名,排名始终靠后会对行长进行问责并撤销行长职务,为了完成上级行交代的考核任务,就要加班加点推进业务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完成指标。
另一方面要对业务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避免出现不良,一旦处理的业务以后有比较严重的不良情况,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就意味着画上句号。
为何要当行长不少人看到这里会疑问既然当行长事情那么多,压力那么大,没有时间照顾家庭,钱又没有想象中的多,为何还要去做行长。
在银行晋升有两条主要的选择,一条是走业务条线,另一条是走管理条线,走管理条线的话,想以后进入分行等机关单位担任管理职务,就需要到基层支行锻炼,只有担任支行领导岗位满足年限要求,才有机会往更高的职位发展。
能够做到支行行长代表在单位里也算各方面能力相对突出的人,管理一个支行少说也要管理几十个员工,在中小城市一家银行城区加上县域也就10来个支行行长,应该说做到行长的位置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对个人而言可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最后告诉大家一点,支行行长的收入区间跨度很大,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收入很难横向比较,只是说在该行系统内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