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民创新优势基金,邮政储蓄银行代理的基金有哪些

2023-09-18 15:42:03 72阅读

益民创新优势基金,邮政储蓄银行代理的基金有哪些?

邮政银行代理的基金有如下:

博时第三产业基金,大成财富管理,富国天博基金,

益民创新优势基金,邮政储蓄银行代理的基金有哪些

国投瑞银创新基金,国投瑞银核心基金,国泰金鼎基金,中邮核心优选股票基金,益民红利成长基金,华夏红利基金,华夏蓝筹基金,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华夏债券C类基金,东方金账簿基金,南方积极配置基金,南方成份精选基金,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中欧趋势基金,友邦成长基金,银华核心优选基金,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基金,华富成长基金,国富潜力基金,万家和谐增长等等。

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邮政货币基金?

邮政银行的货币基金有如下: 中欧趋势 ,长信金利趋势 ,富国天益 ,富国天合 ,富国天博创新主题 ,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光大优势 ,国投瑞银核心基金,国投瑞银创新基金,华安创新,华安宝利配置基金 ,华安策略优选股票 ,金元比联宝石动力保本,天弘精选 ,万家增强收益债券基金,万家180指数基金,万家和谐增长 ,东方龙基金 ,东方精选 ,东方金账簿货币基金 ,富国天利,华安中国A股,华富竞争力,华富成长趋势,银河银联稳健,银河银联收益,南方高增长,南方绩优,友邦华泰,友邦盛世 ,友邦华泰,友邦华泰积极成长 ,嘉实策略增长 ,嘉实优质,金鹰优选,南方积极配置基金 ,南方成份精选基金 ,易方达策略成长,易方达50,益民红利成长,益民创新优势,银华核心价值优选 ,银华-道琼斯88,国泰金龙行业精选 ,国泰金马稳健回报 ,招商优质成长,招商安泰平衡 ,招商股票基金等等。 货币基金是聚集社会闲散资金,由基金管理人运作,基金托管人保管资金的一种开放式基金,专门投向风险小的货币市场工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开放式基金,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动性、稳定收益性,具有“准储蓄”的特征。

西安改造好的城中村有哪些?

城中村改造完了

资料:

西安城中村改造纪实: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

“你看,我家没开暖气,温度是18℃。”58岁的王寿君引着刚进门的记者先看他家挂在墙上的温度计,他说,“我们这楼外墙有一层保暖层,保暖性很好,供暖期已经一个多月了,我家就没开过暖气。”这一天是12月21日,冬至的前一天,地点是在西安市第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东窑坊社区。

“这是一套三居室,我们自住,还有两套出租。”年近古稀的张阿姨满脸溢笑地说,“以前我家十几间房,月租收入才七八百元,现在一套房月租2600多元,光租房一个月就收入5000多元,家产光房子就值300多万。”张阿姨是新桃园社区的居民,新桃园村是西安第一个整村改造的城中村,改造之前张阿姨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是两户极普通的西安市民,是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已经回迁的受惠者中的代表。2007年以来,短短三年时间,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这项规模宏大的为民、利民、惠民行动,让西安3.4万个家庭、14.52万人告别低矮脏乱的棚户区,告别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融入温馨舒适的都市生活。

到明年年底,受惠市民将达到26.52万人,占到西安市总人口的3.2%。

年末岁尾,当我们站在“十二五”开局的门槛,回顾三年来西安城改的一幅幅画面,展望未来西安城改的一页页蓝图,每一页、每一幅上都写着“为民、利民、惠民”的主题词。

2006年,对西安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西安生产总值(GDP)达到1473.68亿元,比2001年翻了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66.62亿元,比2001年增长2.7倍;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关口,达到235.03亿元,是2001年的1.7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905元,是2001年的1.6倍;人均GDP达18089元,是2001年的1.7倍。城市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标志着西安开始进入城市价值的充分兑现期。

兑现城市价值的落脚点选在哪里?2007年2月,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市长陈宝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在这次人代会之后,西安拉开了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序幕。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是兑现城市价值为民、利民、惠民的大手笔。如此巨大的拆迁建设规模是西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强调:“我们进行城中村和棚户区拆迁改造,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造福广大市民。一定要确保被拆迁群众按时回迁,住上新房子。”

市长陈宝根指出:“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快城市化进程、切实关注民生、构建和谐西安,确保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如今,三年过去了,西安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今年年底,累计完成120个整村、2241.8万平方米的拆除工作,完成38个村、367.6万平方米、2.4万户、8.2万人的回迁安置工作,累计投资268.9亿元。棚户区改造累计投资139.2亿元,完成30处棚户区拆迁任务,回迁安置85.2万平方米、1.33万户6.32万人。基本实现了拆迁改造“零上访、零投诉”,有效抑制了房价的飞速上涨,创造了西安城建史上拆迁量之大、安置房建设面积之多,动迁之平稳三个“绝无仅有”,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与反响!

西安三年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带给改造区市民的是深深植根于心田的欢乐与幸福。搬入新居的北康村村民刘田禄在旧村拆迁后,按照城中村改造政策,得到了7套安置房。老刘话语中透着藏不住的喜悦:“拆迁前我家的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盖的,每逢下雨就漏。村子巷道里污水乱流,到了夏天,苍蝇乱飞,臭气冲天。是城中村改造让我们舍弃旧家,住进了花园式社区,实现了旧貌变新颜。”

城改 提升了市民对城市的满意率

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步伐,这是市委、市政府给840万西安人描绘出的“幸福路线图”的主题。西安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实践了这一主题,使越来越多的市民以生活在这座城市而自豪。

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给西安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拆迁群众不仅住进了和商品房一样品质、配套设施完善的新社区,而且有了合法、长远可持续的经济来源。被拆迁群众安居乐业,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稳定局面。新桃园社区的韩建仓说,他们家通过城中村改造分到四套房,除了自己居住,还有两套可以出租,而且社区还有集体所有的商业用房,每年参与分红。有了后顾无忧的经济来源,他们社区的人们更关心生活品质的提高,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要让自己过上有品位的生活。

祥和居小区是西安已建成的棚户区安置示范社区,共建设住宅5621套,可安置居民2万余人。小区内,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大片的绿地生机盎然,各种生活配套设施齐备。在棚户区住了三十多年的赵秋霞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这么高档的小区!”

碑林区的李家村是离老城区最近的城中村之一,几年前曾是全国知名的服装城,是辐射西部的服装制作、批发、零售集散地,但同时又是国家公安部列为重点防范的全国十大消防隐患点之一。在这个常住人口1.2万的村庄里,日流动人口高达5万以上,村民建起的房屋竟超过25万平方米,平均高度5.5层,“楼挤挤”、“楼挨挨”、“楼贴贴”在这里随处可见,其险状令人心惊肉跳。而今天的李家村已竖起一座集大型百货、超级市场、国际影院、数码城、电玩城、高档公寓和写字楼等诸多建筑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焕发着现代商业的气魄和都市文化的魅力。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也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后已腾出城市道路3900亩地,涉及规划道路129条,打通了多条断头路,增添了公园、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

房价是目前群众关注度最高的社会热点之一,也是影响市民对城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安通过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有效地平抑了商品房价格的快速增长。据统计,西安已完成及在建的安置房和配套开发商品房约3500万平方米,占到全市商品房在建面积5016万平方米的2/3以上,这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配套商品房价位适中,对解决西安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平抑房价快速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数九隆冬,天气同往年一样寒冷,但西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回迁的市民心是温暖的,他们用亲身经历见证着:幸福就在我们自己身边,满意就在西安这座城市。

城改 提升了市民对生活的幸福感

西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是改造区的普通市民。而市民收获的最大实惠就是生活的幸福感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增强了。祥和居安置基地入住的那天,一位50多岁的大妈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我活了50多岁,前50年一直住低矮的棚户区,今天搬进新房,感觉到生活真有意义,我要锻炼好身体,多活几十年,好好享受生活、享受幸福。

景锲是原新城区南郭上村棚户区的居民,今年7月他搬进了西安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基地——祥和居小区,从棚户区搬到20楼,他说有“由地上天”的感觉。当景锲拿到钥匙走进新家,看到房子里的墙面都已经粉刷完毕,门窗也都安装上了,整个房子显得整洁透亮。厨房和卫生间装上了洗手台和马桶,每个房间里都有暖气片,“这房子不用装修都能住”,他说,“我以前住在棚户区里,就那么一片地方,密密麻麻盖满了房子,挤得不得了。碰到下雨,雨水能把房子给淹了,出门都不好出。如今搬到新房里,不仅不用担心这些问题,而且安全也有保障,上下都是电梯,老人也不用爬楼了。”

东窑坊安置小区居民王寿君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出生这里成长,东窑坊给他留下了太多的故事。他说,过去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没有下水,路是土路,300多户住户只有一个公厕,每天早上大家排队到公厕倒尿盆,厕所里的气味熏得人睁不开眼睛。他说,那些年里,我们见到最多的政府人员就是防汛部门的,因为这里地势低洼,比兴庆路要低六七米,每逢下雨天,市区防汛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来这里抽水,他家住得稍高一些还好点,住在低处的家家户户都备着沙袋,用来堵雨水不让流进屋里。

说到现在,王寿君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悦,他说,我很满意,而且我们一些老户在私下聊时都说很满意。“开始拆迁时我还不放心,当时我家有五六间出租房,一个月有上千元的房租收入,怕不能按时回迁,怕断了生活来源。没料想,提前三个月我们就搬回来了,现在我有两套房出租,一套房的租金相当于原来的十间房,收入没减少反而多了,住房条件、社区环境都比原来好得多得多。”

记者在采访中,无论是城中村,还是棚户区,回迁的市民都向记者表达着同一种感受,住得比以前好,环境比以前好,收入比以前好,人的心情更是比以前好多了。

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对生活的满足感,是能够从生活品味到乐趣,是希望自己满意的生活能够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城中村、棚户区的回迁市民拥有着这一切,拥有了对生活的幸福感。这也正是西安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已经实现。

总书记走进东窑坊社区回迁市民的新家

2010年1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陕西省考察工作。1月25日下午3时30分左右,胡锦涛总书记一行来到西安市碑林区东窑坊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走进刚搬入新楼房的居民高雷锋家。

76岁的高雷锋是东窑坊的老住户,一家人原来住在几间狭小的平房里,现在住上了74平方米的两居室。胡锦涛总书记同老人一家促膝而谈,从回迁新房的费用到小区的服务管理,从老两口的养老金到小辈们的再就业,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

胡锦涛说,看到你们住进新楼房,居住条件有了改善,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总书记指出,棚户区改造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让更多困难群众住上新楼房。

城改提升了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考量着政府官员的爱民情怀,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

越是民生工程,越要做到市民的心上、做到让市民满意。三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城、棚改工作写入市委《工作要点》和市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一线调研,现场指导,定期研究解决城、棚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扎扎实实地为市民办实事。

2007年,西安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政府直属正局级机构——西安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负责全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的计划、规划、土地、建设、房产等行政职能,实行“一站式”办公,避免了多部门职能交叉,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落实了办事责任,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年来,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相继出台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无形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回迁安置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公平合理、公正透明、符合民意的拆迁补偿标准和有关安置政策。

在城中村改造中,严格执行拆一还一、不找差价的政策,一户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农家院落,旧房造价每平方米不过几百上千元,新房的成本少说也在两三千元,仅此一项就可产生收益约40万元。棚户区改造在执行拆一还一、互找差价政策的同时,又推出奖励期优惠办法,让老百姓得到最多的实惠。这些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政策,有效解决了城、棚改造中项目拆迁、融资,群众安置及住房保障等难题,保证了群众利益,促进了城市发展,实现了“迅速拆除一处、按时回迁一处、尽快富裕一处”的目标。

改造过程中,西安市始终坚持在确保村民利益的前提下,由政府定原则、下计划、给政策、创环境、抓监管的主导方式推动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改造工作全程由政府进行监督、监管。审批过程中,每个改造方案都要经过专家论证、主任办公会等多种形式,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

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市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伤,整个改造工程聘请了权威的设计部门,选择了市场信誉度高的施工队伍,从房间结构到社区环境都选择最优化的布局,严格施工工期、严格施工质量,确保拆迁、建设、安置的“公平、公开、公正”,确保实现当年拆迁,当年建设,保质保量,如期回迁。做到安置回迁“一天不能误、一户不能少”,使群众吃上“定心丸”,住上放心楼。截至12月22日,今年全市已有11.2万名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群众按时回迁,在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中圆了安居梦想。市委、市政府年初“10万群众大回迁”的庄严承诺如期兑现。

东窑坊社区的居民刘先生说:“我们这儿提前三个月就回迁了,政府办事就是讲信用。” 池东村75岁的黄大妈说:“市城改办给大家承诺30个月回迁,这还没到30个月呢,我们就住上新房了,开心死啦!”新桃园村的韩先生说:“我们村的回迁比原计划提前了好几个月,而且,我们已经不再叫新桃园村,以后就是新桃园社区了。”王寿君谈起棚户区改造说:“棚户区改造这样的事只有政府才能拿得下,只有政府才能办得好。”

西安的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不仅为市民建起了满意的新居,同时也在市民心中树起信用政府的高大形象,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总编辑点评

多年来,城中村和棚户区一直是西安加速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难点和焦点。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平稳与否、居民满意与否,直接反映着政府决策质量的高低和执行力的强弱,尤其是直接关乎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委、市政府从改善群众生活环境,造福广大市民,确保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短短三年时间,使西安3.4万个家庭、14.52万人告别低矮脏乱的棚户区,告别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迁入宽敞明亮的新居,融入温馨舒适的都市生活。

回顾西安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的历程,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始终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思路上求创新,在政策上求突破,在办法上求拓展,在效果上求惠民,积极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安置先行、利民益民”的“西安模式”,创造出西安城建史上拆迁量之大、安置房建设面积之多,动迁之平稳三个“绝无仅有”。西安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的成功创举,再次提示我们,在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坚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就能抓出实效,就能收获成功。

来源:西安晚报

共享农场有可行性吗?

共享农场的模式是可行的。它不在于理念,而在于初期销售,也就是业务早期征集到足够多的共享农场主。

现在也有成熟的方法。先在媒体上征集,凡是成为农场主,都给予100比100的返券,而券可以在农场消费,包括餐饮、农产品。当然共享农场的土地,租赁成本是很低的。

这样就解决了,农场主和消费者两方面的来源。

回过头,再向当地申请倾斜政策,成为一个受支持的特色项目。

当然对于农场来说,农产品产出仍然是重要的收入,或者最重要的收入。像大棚草莓、西红柿都可以尝试一下。

有些项目是成立的,但是相对于管理成本,营收潜力不大,要克制得去上马,比如拓展训练营。随意增加项目,会极大降低农场的收益。

南通将来交通怎么样?

南通人不请自来,请见谅!

首先我感觉很有必要看下南通的地理位置,然后再讨论南通的交通。

看到地铁第一眼,肯定感觉,南通位置多好啊,长江入海口,跟上海这么近,交通条件设施肯定刚刚的啊。

可惜事与愿违,长江成了南通人很久的痛,过江没有大桥,没有铁路,只能靠轮渡,南通也成为了“难通”。

感谢发展的时代,南通人的交通不断改善了。

1993年元旦南通兴东机场通航了。

2005年宁启铁路一期开通运营,南通人终于可以坐火车去南京。

2008年6月30日世界第一的斜拉桥苏通大桥开通了,南通人可以过江去上海了。

2011年12月24日连接崇明与南通启东的崇启大桥大桥建成通车了,南通人又多了一条去上海的公路。

2016年宁启动车组投入运营,南通可以坐动车了。可以到达南京,武汉,重庆等地,大大方便了出行。

2019年1月5日,宁启二期投入运行,启东,海门也可以坐火车了,二期的动车组相信也会很快到来。

以上就是南通目前的交通状况,未来呢?未来那就厉害啦。

目前在建的重大交通项目有

(1)2014年开工的沪通铁路,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至此南通就可以坐火车去上海,上海往山东半岛,东北的火车都将经过南通,激不激动。

(2)盐通高铁

南通的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省政府要求与沪通铁路同期通车,至此沿海铁路全线打通,南通可以经此,徐宿淮盐铁路,直接高铁进京了。

作为盐通高铁配套的南通动车所也将同期投入运行,动车所的意义就不用科普了,有了动车所就意味着你拥有了更多的动车始发能力,南通动车所规模也是刚刚的,

南通动车运用所南通地区始发终到动车组近期61对/日,远期82对/日,经任务量计算,南通地区配属动车组近期56标准组,远期74标准组。为满足南通地区动车组的存放及一、二级修任务,本次设计在南通站新建动车运用所1处。

用数据说明动车所规模多大,南通总规模为10线检查库,40线存车线,参考目前全国已有的动车所规模进行对比。

目前54个动车所规模超过南通的也仅仅有6个动车所,可见一斑,南通厉害了。

(3)南通地铁

南通地铁,2014年8月获得国务院审批通过,成为江苏省第6个,全国第37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规划中的南通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构成,全长170.8公里,此外还有153.2公里的市域线路。

地铁一号线2017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周期5年左右,根据工期安排,1号线计划于2020年6月完成全线车站主体工程,2021年9月底工程完工,2021年底试运行,2022年3月底试运营。

南通地铁二号线一期已于2018年10月开工,计划2023年3月建成。

规划但未开工的也有很多:

(1)通苏嘉城际

与沪通铁路共用大桥过江,已经预留线路,所以肯定会建,至于何时开工,就要看沿途各城市的最终达成博弈共识了。

最新消息,通苏嘉已经升级为通苏嘉甬,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内侧跨越杭州湾至宁波,希望早日开建通车吧。

(2)北沿江高铁

北沿江高铁,连接上海,南通,南京。

特别说明:最终线路未定,上图仅供参考。

目前南京大力发展江北,本铁路经过南京北站,目前已经开始《北沿江高铁预可、可研及勘察设计项目》招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开工建设了。

(3)南通新机场

南通兴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踏上了200W新台阶,5.2万平方米新候机楼及相关附属设施即将亮相,配备登机廊桥11座,设计保障能力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

有了一座机场,还规划了新机场?是的,就是这么牛。

南通新机场已经得到江苏省级层面的认可,江苏省官方权威媒体《新华日报》在2018年10月10日头版头条透露,南通将规划建设4900万人次规模新机场。

市政府希望和北沿江高铁相结合,打造“轨道上的机场”,参考上海虹桥。

2019年1月28至30日,受民航局机场司委托,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在通召开南通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会。与会专家现场踏勘多个预选场址,听取设计研究单位汇报,进行深入分析评审。

特别说明: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列举重大项目。

想想2030年的南通,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南通可以自豪的说,我不再是“难通”了!

南通可以自豪的说,我有地铁!

南通可以自豪的说,我也是高铁枢纽!

南通可以自豪的说,我有双机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