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交易,怎么样投资最划算
风险投资交易,怎么样投资最划算?
第一个,银行定期,这个大家都知道,不过差就差在,定期收益太低,流通性差。流通性的问题可以用12期定存法。
第二个,众所周知的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一般在年化3%-5%,略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但是人家流动性好啊,最慢5个工作日也可到账了,还不损失利息。
第三个,国债,国债一般常买的也就电子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电子式国债就是我们常说的3年期,5年期国债,利率固定,可提前兑换,但是要损失一定利息,3年期国债年化利率在5%左右,5年期在5.5%左右。记账式国债,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但是价格随市场变动而变动,所以会有一定风险,利率也不会太高,5%已经是非常高了,而且一般期限较长,所以国债我还是比较推荐电子式国债。
第四个,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也分各种风险级别(R1,R2为较低风险),虽然大部分理财产品不保收益不保本金,但是一般投向货币或者债券的理财产品都可到达预期收益,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不过流通性较差,不可随时取出,而且门槛较高,打底5W起。
第五个,债券基金,债券基金是由基金经理购买各类债券、有时也会有非常少量的股票作为一个投资组合。具体请查看基金资料,一般债券基金年化收益在7%-10%,但是如果债券价值持续走低也会有亏本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风险较小。
第六个,有信誉保障平台上的一些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在去年彻底崛起,很多知名平台,国内互联网巨头都推出了自己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在7%-10%之间,有各个期限的。而且因为是知名平台,风控管理比较好。风险相对就小很多,若真的出现了问题,平台还会帮忙解决处理后续问题以保障声誉。这类平台也是我很推崇的。
投机资金与风险投资有什么关系?
投机资金与风险投资的本质都是为了获得收益,但两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的。它们的区别为:
理解程度不同,投资通常是买卖自己了解的投资标的,自己不懂的不碰,而投机则属于跟风行为,可能自己并不了解买卖的东西。
侧重利益不同,投资更注重长期的利益,不在意短期的波动。投机则侧重于短期的利益,短期内价格的涨跌对于投机的影响很大。
风险程度不同,投资由于期限较长,不在意短期的波动,投资的风险可由时间来抚平。而投机则是短期行为,非常在意短期的波动,所以亏损的可能性很大。
我认为投资与投机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心态,投机者的心态是很急躁的,想要赚钱快,涨了会狂喜,跌了会很忧虑,这种忽喜忽忧的状态很容易会让人失去理智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而投资者的心态是很平稳的,他们从来不关注短期的波动,把投资当做一辈子的事情来做,意志坚定,所以失败的机率就会少很多。
这是不是一句不负责任的话?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果是在一个慢牛快熊的市场,我想大家都是欢迎的。毕竟还能够看到希望,虽然也有熊市,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啊。我们a股市长期忍受痛苦,当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很多朋友都是站在高岗。成了接盘侠。
就像2015年牛市,我们很多朋友是4000点进场,追了个牛尾,成了最终的接盘的人。来股市谁都想赚钱,不是来送钱的,而我们的股市二级市场,纯粹成了财富转移市场。
我们股市成为了很好的融资工具、2008年年底a股 1604 只,而2018年12月18日,总共3573只。涨幅达到122%。十年前2008年12月18日,指数为2015左右.而今天指数为2576左右。十年的指数涨幅不超过28%。平均下来年化收益不超过2.5%。(也就是说买指数存10年收益也就这么些)指数不涨,市值却扩大很多倍。2008年年底a股市值12.03 万亿元。而2018年12月18日a股市值45w亿左右。也就是说市值扩大了2.75倍左右。而指数却仅仅涨幅达到28%。如果仅仅成为融资工具,仅仅具备抽血功能,却不具备输血,这市场也是难以持久的。
就像前几天上交所的相关人士,提到未来两年股市市值将有更大的增值空间。我们希望的是股价上涨带来的增值空间,而不是扩容带来的。
所以我们希望不仅仅提醒“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们更希望股市能够实现我们的财富增长,而不仅仅成为融资工具,要能够成为我们的投资路径,毕竟2008年M2从47.5w亿,增加到2018年181w亿。扩大了2.8倍。希望指数也能够涨到这么多。这样才有奔头,这样即使融资,我想大家也是心甘情愿的,毕竟能够带来收益。而不是仅仅提醒一句话。
男生谈恋爱结婚是不是一个收益为负的投资?
恰恰相反,男人结婚收益为正。
婚姻的前期投资——恋爱,男人投入多是必然。纵观自然界,花鸟虫鱼,鸟兽飞禽,大多是雄性讨好吸引雌性,或者展现自己的歌喉,或者展现自己多姿的羽毛,或者展现自己强壮的身体,获得雌性青睐才能进一步交配。恋爱也如此,展现性格,展现才艺,展现财力,展现为人处世,展现家庭背景……过关了,才能进入婚姻。男人恋爱期间所投入的,是必要的沉没成本。谈婚论嫁阶段的投资——彩礼,这是男人进入婚姻的必然投入。彩礼逐步走高是不争的事实,但阶段性的、地区性的问题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部分地区彩礼在一个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作为传统婚姻一个环节,新中国有一段时间是批评禁止的,但是在民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无论你如何批判它,你始终绕不开它,可以说是必然的。筑巢引凤的投资——买房,这不算投资。对于买房而言,并非不结婚就不买房,只租房,房子是用来住的,每个人都有住房的需求。何况,很多婚后家庭房贷一起还,婚前房屋属于个人财产,不是谁占谁的便宜的问题。一般人认为这是婚姻投资的观点,他的出发点在于没房娶不到媳妇,因为娶媳妇让我买房欠债。实际上,不是婚姻逼着你买房欠债,而是你愿意为婚姻准备住房。更深层次而言,是高企的房价,让你增加了住房的获取难度,怨恨的应该是高房价背后的东西,而不是婚姻。婚后男性收益——基因遗传(子女),按照传统观点来算。无论互联网吵得多凶,都否认不了现实结婚为了传宗接代,为了不绝户的观点。越上了年纪的老人,对这个观点越认同。女人嫁人之后是泼出去的水,跟娘家关系逐渐变淡;生了孩子以后,孩子冠丈夫姓氏,这即是传统传宗接代外化表现的一种。婚后男性收益——从零零碎碎道井井有条,成功的背后。中国的传统婚姻模式“男主外女主内”,“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婚后妻子不仅将家务做得很好,还能将双方父母的关系处理融洽,男人后花园和谐无忧,更能将重心放在事业上,这或许是最大的收益。婚后女性男性收益——心态为人的成熟,长大。不止一个男人说过,结婚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成熟了,看待事情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对待事情更有责任感,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因为身上肩负着一个家。是的,这也是我认为的一个男人的收益。我们也可以从女性角度看婚姻是否是负投资。女性可能失去的更多,如原生家庭的脱离,生孩子后的生理和心理风险,职业发展限高风险等等。对比来看,男性婚姻投资收益更高。有一种说法,“女人的美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贬值,而男人的财富会逐渐增值。”如果不限定于婚姻,这句话大概没多大毛病(男人财富未必增值)。一旦与婚姻挂钩,言外之意就是在暗示:男性结婚不划算。这刻画出了一部分人的丑陋心态,将婚姻的一体性割裂开来,为“穷则一妻,富则换妻”找理由。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律要规定婚后财产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因。普通人想投资比特币?
你已经知道了比特币是什么,你对投资比特币有一些心动,但你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这篇文章希望介绍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这个方法从过去历史数据看是有效的,同时它的操作非常简单,适合没有太多精力关注比特币价格的普通人。本质上,它是一种长线投资,而非交易,是以耐心换取收益的投资方式。
最有趣的是,这种最简单的投资方法不仅适用于圈外的普通人,在比特币圈子中,也同样深受一些比特币老玩家和硬核粉的喜爱。换句话说,有一部分被称为比特币死衷粉的所谓“信仰者”,即使他们在这个圈子呆了六七年、那么了解比特币,最后也依然选择了这种最简单的投资方式。
这个方法就叫做“放着”,即:买入比特币之后长时间持有,直到价格变得非常之高后再卖出。
国内的圈子喜欢把采用这种投资策略的人叫做holder,或者囤币党。因为他们总是像要过冬的松鼠一样,买入比特币囤起来,并且做好了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卖的打算。
为什么“放着”是最简单的投资方式
本质上,所有囤币党之所以采用这种投资策略,他们的逻辑都是:相信比特币的长期价值。这里所谓的“长期价值”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但对普通人来说,长期价值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即认为比特币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继续猛涨。
从2013年的100美元,到今天2020年1万美元,比特币在过去7年时间内已经涨了100倍了。持有比特币的人相信在未来十年内,比特币价格将继续猛涨(猛涨的理由千奇百怪,可以是“数字黄金”的故事、可以是“互联网货币”的故事,这部分后面会详说),因此选择囤币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卖掉就是有利可图的。而且这种方法不需要像做短线交易那样频繁关注比特币短期的价格,对于波动性非常大的比特币市场来说,是更安心、也更省精力的做法。
总体上,这种投资策略的理念就是这样,非常简单。但严格来说,目前为止它对想要投资比特币的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所谓的“持有”,从什么时候开始持有?“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具体是多长时间?这些问题很少人解答,但这些细节才是一个普通人实操时想要知道的答案。
究竟要放多久?
为了弄清楚所谓的“放着”投资效果究竟怎么样,橙皮书做了一些计算模拟了这个策略的历史效果。我们使用了 Bitfinex(一家老牌交易所)的数据API,爬下了从2013年4月1号到2020年1月26号这期间的比特币历史价格数据(每个价格均为小时线的收盘价),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模拟了持有4年然后立即卖出的收益情况。
也就是说,我们想要探讨的问题是,在2013年4月1号到2016年1月26号这期间内,任意一个小时买入比特币,4年后马上卖出,这种放着的策略是不是都能挣钱?(因为本文成文时间为2020年,所以2016年初之后买入的数据还没法检验)
4年后卖出
.........................
上面是任意一个小时内买入、然后4年后(35064个小时后)卖出的盈利情况,数据按照盈利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这里的盈利率 =(卖出价-买入价)/买入价 * 100%。(完整数据点这里下载[1])
可以看到:
历史最高收益:5583.53%,2015年6月27日凌晨3点以241.54美元价格买入,4年后以13728美元价格卖出。
历史最低收益:366%,2013年4月10日晚上8点以262.1美元价格买入,4年后以1222.8美元价格卖出。
如果不放4年呢?看看其他时间长度的表现:
2年(17531小时)-最高:4244.85%,最低:-68.38%(亏钱)-?下载[2]
3.5年(26297小时)- 最高:7558.6%,最低:-36.99%(亏钱)-?下载[3]
5年(43829小时)-?最高:14405.63%,最低:241.84% -?下载[4]
6年(52594小时)-?最高:18035.48%,最低:533.59% -?下载[5]
结论:放着小于4年有可能出现亏损,而持有4年后再卖出,则都是赚钱的。
为什么是4年?
任意时间买入并持有4年再卖掉都是挣钱的,哪怕最低收益也有366%。这是个很不错的表现。而很有意思的是,4年刚好也是比特币的一个完整周期。所以,持有4年的投资策略,可能意味着你必须相信比特币经过一个完整周期后价格会创新高,站上新的台阶,因此任意时间的价格始终会比上一个周期来得高。
而相信比特币的周期,本质上是相信比特币的减半故事。在中本聪最初的设计里,比特币总量固定为2100万,有硬顶的设计让一部分人相信比特币是类似数字黄金的保值品,它也给了进场投资的人一种升值的预期。而这2100万个比特币是随着矿工挖矿而不断产出的,每经过4年的时间,比特币的产量还会减少一半。本来矿工挖到一个区块会得到50个比特币的奖励,4年后一个区块的奖励减少为25个比特币,以此类推。
因为有减半的设计,不少人进一步相信,每次减半过后,比特币的价格都将创新高。因为比特币奖励变少后,矿工消耗相同的电力挖矿,单个比特币的价格必须上升才能弥补他们挖矿的成本。到目前为止,比特币已经经过了2次减半,最近一次减半将在今年5月份发生。但需要指出的是,从数据上看,减半的时间点跟牛市上涨的时间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
投资比特币的风险
相对于短线交易、量化、期货,囤币应该是投资比特币风险相对较小的一种方式。但它仍然是有风险的,比如4年后比特币的减半效应失效、周期性不成立、价格没有破新高,等等。
哪怕是过去的历史数据验证了任意时刻持有4年后卖出是挣钱的,仍然会有人怀疑未来这个策略能否继续生效。换句话说,比特币的减半效应能不能继续复制下去,是囤币最大的风险。在圈子内,也只有一部分经历过前面2次成功减半的人会非常坚定的相信这一点,其他人心里是打问号的。
比特币仍然是一个非常高风险的投资品。它的波动性非常大、非常不稳定,因此,很多囤币的人会告诉你,如果你想投资比特币,你需要做好这笔钱随时归零的准备。如果你能当作这笔钱丢了,那就可以入场。
但囤币最大的陷阱恰恰就在于,普通人很少能有一笔足够大(资金太小投资没有多少收益)、同时又完全不用放在心上的资金。
当你选择了“放着”这种最简单的策略,你需要把资金无条件锁定4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管你有多需要这笔钱都不能取出,决定这笔投资是否有收益的反馈周期也非常的长,对普通人来说,囤币消耗的是大量资金的流动性和机会成本。这些都会对你的心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这也导致了囤币这种策略,虽然看起来简单、却很难做到。
为什么你总是很难做到“放着”
在过去历史上,真正能做到买入比特币放4年以上的人也少之又少。归根结底,长线持有比特币和短线交易一样都是反人性的,想要长期拿住比特币,往往需要经受这有几个考验:
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时:比特币波动性太大,很多时候亏损一半,甚至80%、90%都是正常的事情,这种高波动性一般人很难承受,可能在某个低点实在受不了就卖掉了。
当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亏损有时候还能套牢装死,更多人拿不住比特币是因为价格涨了两三倍之后就过早卖出,以至于没有赚到更多的利润。
当出现某些重大事件或者新闻时:有些时候出现一些特别重大的新闻,导致你慌乱抛掉手中的比特币。比如,94事件[6]。再比如,假设未来有一天CSW[7]拿出了创世私钥证明自己真的是中本聪,这时候是抛还是继续hold?(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这个新闻如果真的出现那确实就太震撼了……)
当觉得自己比市场更聪明的时候:有时候你觉得自己能判断市场的低谷和高峰,能做到低位抄底、高位卖出,所以忍不住下场操作。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因为很多人真的下场操作几次就会立刻被市场无情打脸。
总而言之,囤币的难度正在于“什么都不做”。
我应该囤比特币吗?
这篇文章是想为要投资比特币的普通人提供一种参考,但不等于鼓励大家都去囤比特币。选择长线持有比特币这种投资策略,需要的一个大前提是:相信比特币的长期价值。这件事别人无法帮你决定,只能靠自己思考。
我们认识的许多holder,囤币的策略也并不以“时间”来衡量,他们可能只是抱有一条非常简单的信念:如果价格不到10万美元,他们就不会卖掉手里的比特币。如果你问为什么是10万美元、不是12万美元,很多时候他们也无法解释。
但如果你想尽可能了解囤币这种策略的效果,还能怎么做?
尽管历史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放4年的策略是有效的,都能盈利,但我们希望知道的是,能怎样尽早在未来某一天里检验这个策略是不是仍然成立?
以囤币4年卖出为例:
上文表格里的数据只是检验了从2013年到2016年之间买入比特币的盈利情况,你可以检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情况,以此来判断持有4年的策略是否仍然可行。举个例子,2017年12月是历史最高价2万美元,如果按照盈利2倍为最低标准来算,比特币在2021年12月如果没有达到6万美元,即策略失效。
挑一些未来更近的例子看看:
2016年6月价格约为600美元,如果2020年6月价格低于1800美元,则策略失效。
2016年12月价格约为800美元,如果2020年12月价格低于2400美元,则策略失效。
2017年3月价格约为1000美元,如果2021年3月价格低于3000美元,则策略失效。
2017年6月价格约为2500美元,如果2021年6月价格低于7500美元,则策略失效。
2017年9月价格约为3800美元,如果2021年9月价格低于11400美元,则策略失效。
2017年12月价格约为15000美元,如果2021年12月价格低于45000美元,则策略失效。
看起来在2021年6月之前都比较容易做到。
真的还会再涨吗?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决定是否投资比特币,通常思考到最后,都会回归到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比特币已经涨了这么多,未来还能继续这样暴涨吗?
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法给你答案,但可以提供市场中两种常见的心态作参考:
1、不会再涨了
比特币之前的暴涨是因为太早期,当时的市场和现在今非昔比,今天比特币市场的体量没那么小,而且有了更成熟的金融衍生品和对冲工具,早期历史数据的参考度相对不高。
2、还会继续涨
以前的人们也是这样想的,他们看到前面比特币已经涨过了一个高峰,觉得肯定不会再涨了,然后比特币用更大的涨幅告诉你,你以为的高峰,只是座小丘陵。
我能把囤币策略应用到其他币上面吗?
呃………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