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概念股,如何选股好呢
航母概念股,如何选股好呢?
其实牛市来没来到,不是我们喊出来的,也不是谁可以事先预订好的,使市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般来说,牛市都是由政策推动的,或由资金推动的,难道是牛市真的来了吗?据我看来,牛市也许就在路上,后期需要我们多方面的验证。
如果牛市真的来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股呢?这也是现在很多投资者所关心的问题,其实在市场中,无论你的分析是多么的精准,你的资金管理能力多么强,你的交易系统多么完善,没有操作中的执行力,你都是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按我这些年的炒股经历,参照6124、5178牛市的运行规律,牛市启动阶段,国家政策面向好,有宽裕的货币政策,多年各股超跌严重在低价运行,企业发展向好。
在牛市的初期,一般都是由大型蓝筹股,大金融股,包括券商、地产等发起了冲锋模式,大金融以券商为代表的人气股,用冲在最前面的,银行保险为券商护航进行搭台。按历史走势来看,券商板块激活市场后,会运行在一个震荡的空间来等待其他板块的接应,这时候券商股会特别活跃,上串下跳使人气不再涣散,这一段券商是补涨行情,这时候需要有一个有号召力,影响力的板块出现。
在券商启动后,跟随启动的往往是蓝筹股。一旦权重蓝筹股拉升,股指会快速上涨,成为引领市场的风向标。而在蓝筹股中,中字头股票也会成为跟随起来成为部分主力。比如地产、矿山、基建等板块进行跟进,因为地产也是有人气的,其中100多个行业就跟地产有关,如果地产股上涨,地产股的产业链,水泥,钢铁也会跟着上涨,权重股拉升的力度是很大的,当这些股票把大盘提升到一定点位时,会轮到下一周期股的接力。
这样就容易产生全面开花的景象,当个股涨幅乏力的时候,是券商股调整结束的时候,这时候券商开始它的真正主生浪行情。这时候券商开始分化,大型的优质券商还是这波行情的龙头部分股票会跟着这一波再次大幅上涨。等到大部分蓝筹表现之后,市场将会启动第三波行情,这时候各种概念题材层出不穷。
这时候就是牛市最为疯狂的时候,这个时候赚钱效应最为明显,这个时候的行情是闭着眼睛买股票都是赚钱的。最后面涨的肯定就是属于那些低价股、问题股、ST股、退市风险股、亏损股,低迷股等的补涨行情了,如果当这些低价股都是出现补涨了,只要这些个股出现集体涨停时候,证明牛市行情已经基本到头了。
其实在牛市最后不赚钱的原因,都是贪婪所致,太过于追求利润最高化,贪婪及欲望支配投资者的大脑,有时在操作中执行力不强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时候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拿到自己该拿的那部分就可以了,不要眼红,不要贪婪,不要追求完美的交易,坚持自己的交易系统,这样就可以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最后友情提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何发掘有潜力的好股票?
选潜力成长股应注重其基本条件。在股票历史中,“潜力股”在被人发现之前,往往像沧海遗珠,被埋没在众多股票中。而当上市公司潜质显露时,股价往往翻抬数倍,甚至十几倍。这显然不属投机范畴,初级市场有这种机会,成熟市场也仍有这种机会。
股民在选股时,要注意以下10个方面的情况。
(l)公司主营业务突出。将资金集中在专门的市场、专门的产品或提供特别的服务和技术上;而此种产品或技术基本被公司垄断,其他公司很难插足投入,是优质股。而那些产品和技术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还把资金分散投入,看到哪样产品赚钱即转向投入,毫无公司本身应具有的主营特色,更无法对产品和技术进行垄断,就很难成为“明日之星”。
(2)产品和技术投入的市场具有美好灿烂的发展前景。选股时,对市场前景进行前瞻的研判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世界电脑市场的庞大需求使美国股票“IBM”和“苹果”成为当时的“明日之星”。香港因为人烟稠密,加上地产发展商的眼光,使地产上市公司利润和股价不断上升。
(3)上市公司规模小或股本结构不大。由于股本小,扩张的需求强烈,适宜大比例地送配股,也使股价走高后因送配而除权,在除权后能填权并为下一次送配做准备。如此周而复始,股价看似不高,却已经翻了数倍。
(4)上市公司所经营的行业不容易受经济周期所影响。上市公司所经营的行业不但在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中能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而且也不会因为宏观经济衰退而轻易遭淘汰。
(5)公司经营灵活。生产工艺创新,尤其是在高科技范围,它们比其他的公司有高人一筹的生产技巧,容易适应社会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6)公司肯花大力气进行新技术研究和创新。肯花钱或有能力不断发展新产品,始终把研究和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放在公司重要地位。如此,公司才有能力抵御潜在的竞争对手,使自己产品不断更新而立于不败之地。
(7)公司利润较高或暂不高,但由于发展前景可观而有可能带来增长性很高的潜在利润。这一条对发现“明日之星”十分重要,因为利润增长性比高利润的现实性更为重要,动态市盈率的持续预期降低比已较低的市盈率更为吸引人。
(8)公司的股本结构应具有流通盘小、总股本不太大的特质。总股本中持有部分股份的大股东应保持稳定,大股东实力较强对公司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甚至有带来优质资产的可能。
(9)公司仍未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虽然有人听说过公司名称,但大多数投资者都不知道该公司的股本结构、潜质、经营手法、生产技巧和利润潜力等,太出名或已经被投资者广泛知道的上市公司不可能成为“明日之星”
(10)股市行情初起时股价应不高。至少应在中、低价股的范围内寻找,因为从几元的股票翻倍至数十元较容易,而几十元股票要涨到数百元则对大众心理压力较大。
(二)从政策扶持的行业中选股
在国民经济中,产业是一个企业团体,在这个企业团体中,各成员企业由于其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的可相互替代性而处于一种彼此紧密联系的状态之中,并且由于产品可替代性的差异而与其他的企业团体相区别。
各个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差别。一些产业蒸蒸日上,另一些产业日渐没落;一些产业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同步,一些产业的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另一些产业的增长则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正是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投资者在选择适当的产业进行投资时,就有必要对产业进行有效的分类和分析研究。
投资股票要正确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把握投资机会。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在日本“产业政策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下,产业政策成了我国政府经济部门指导和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社会经济的运行产生了深刻影响。政府通过确定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集中优惠政策予以支持,促使其优先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良性调整。
国家对某一产业的扶植或限制,常常意味着这一产业有更多更快的发展机会,或者被封杀了发展的空间,而且国家的产业政策往往是在对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和各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并实施的,因而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在把握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掌握证券市场主流行情的关键。
由于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和收益状况不同,各产业的相对业绩和地位也不断发生变化,一些产业产生并高速成长,而另一些产业则日渐没落。作为证券投资者其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小的风险条件下获取最大的收益,因此,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产业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
(三)紧盯蓝筹股和龙头股
1.蓝筹股
国外对蓝筹股的定义是“收益的稳定性和行业的持续增长性”。具体来说,它是指具有稳定的业绩和优厚的分红,行业前景光明,在所属的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的大盘股。这里要强调的是,蓝筹股既不同于一般的大盘股,因为国内许多大盘股都是过去盲目的股本扩张所导致,在业绩增长上存在显著的波动性,在公司治理上也缺乏完善性,所以,一般大盘股的投机价值远甚于其投资价值;也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绩优股。关于绩优股,我们这一代中国股民见得太多了。十多年来,沪深股市中的绩优股,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往投资绩优股的股民大多严重被套。因此,在沪深股市中所谓的绩优股未必有什么真正的投资价值。
按照蓝筹股的标准,蓝筹股至少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l)盘子较大,属于航空母舰,而“小舢板”是难以挑起大梁的。
(2)低市盈率、主营业务突出,且公司在该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3)具有较强的分红能力,每年都能给股东满意的回报。
(4)公司所处的行业正处于成长期,行业景气度高。
毋庸讳言,在现阶段的中国股市中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蓝筹股确实很难寻觅,但是在沪深股市发展的某一段时期,和蓝筹股标准大致相符的一些准蓝筹股仍然可以找到。比如,2007年金融股、汽车股行情的崛起,在市场中十分抢眼。那么,为什么金融股、汽车股的行情会拔地而起呢?依照一般的分析是很难解释的,而这种崛起只有把它放在蓝筹股的背景下才能够看到更广阔的空间。
金融股等准蓝筹股行情的崛起,使人不禁想到1996年那段时期准蓝筹股深发展( 000001)的杰出表现。1996年年初深发展虽跌破6元,但它在大盘处于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却独自上扬,以致当时几乎所有的市场舆论都认为这种上扬是没有意义的,可是随着深发展的反复持续上扬,大盘终于形成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在那一轮大牛市中,深证成指涨了5倍,上证指数涨了2倍。因此,蓝筹股不但具有引领行情的作用,而且上涨的力度也是最可观的。
2.龙头股
所谓龙头股,主要是指同类股票中,业绩好、效益佳、产品和研发能力都处于领先位置,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的股票。龙头股在市场中的表现,是上涨时冲锋陷阵在先,回调时抗跌,能够起到稳定军心作用的“旗舰”。龙头股通常有大资金介入背景,有实质性题材或业绩提升为依托。如深市中的金融龙头股深发展( 000001)、地产龙头股万科A(000002)等。
龙头股在股市中的作用犹如领头羊。当龙头股上涨时,能带动同一板块或同一概念、甚至相邻概念的股票跟着上涨;如其回调,也导致板块其他股票跟着回落。龙头股能通过对板块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大盘指数的涨跌,形成板块效应或热点效应。
例如深发展在深市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领头羊,也是风向标。在盘整行情中,只要深发展上涨,其他金融股大都会跟着上涨,甚至深圳本地股也会跟着上涨。龙头股的效应是相乘效应,具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龙头股通常是集团化资金大举介入的股票,对大盘走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主力的特别关注,往往风险小,而涨幅大,是短线上佳品种。
在每轮牛市行情中,领涨龙头股那一飞冲天,天马行空的走势总是令众多投资者热血沸腾。每一轮行情总有一轮行情的灵魂,龙头品种总是出现在那些最时髦的概念中。
因此,投资者在选股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龙头股。除了热点板块、龙头股外,还可以关注正处于拉升期的个股与板块,关注板块的轮换,在热点板块呈现明显的疲态之后,应立刻退出,耐心等待下一个热点板块出现。所以,要对当前市场正在炒作的热点板块进行研判,这个热点能维持多久?潜在的朦胧题材是否被充分挖掘?在此基础上分析下一个热点会在哪里出现,然后介入其龙头股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各行业都有其龙头股,投资者在选股时可多加考虑。
股票权重是什么意思?
股票权重是什么意思
权重股(weighted stock)就是总股本巨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它的股票总数占股票市场股票总数的比重很大,权重就很大,权重股的涨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很大。它的股票总数占股票市场股票总数的比重很大,也就权重很大,它的涨跌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很大。
权重只在计算股指时有意义,股指是用加权法计算的,谁的股价乘总股本最大谁占的权重就最大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投资策略
从权重股拉抬来看,其对指数的影响非常之大,而在权重股拉抬下的投资市场其会有相应的市场格局变化。从权重股拉抬来看,其有中长期市场影响因素较为强烈。
一批权重股的拉抬已使得市场格局向国际化趋势演变之势,从国际股市来看,能够保持持续活跃的品种均是行业龙头、业绩优良的品种,香港市场近年交易表明,市场成交量始终向业绩股、行业龙头股集中趋势明显,一大批业绩极差或业绩平平的品种处于长期下跌过程和无交易状态。
从A股未来趋势来看,这种国际化趋势形成将更为明显。
权重股拉抬下,作为投资者应该以何种策略应对市场:
首先,要分析权重股拉抬下的市场位置。应该说再强的个股如果市场总体趋势或指数不配合,或处于一相当高的风险区域,其连续性都将难以为继。
其次,权重股拉抬的品种。从A股市场拉抬的品种来看,主要集中在超级大盘银行股上,由于其对指数绝对影响作用,其品种号召力仍然较强。
即然拉抬的品种集中在工行与中行,那么作为投资者就有必要仔细分析其经营业绩、提升能力和国际同类品种定价情况,如果经营业绩平平,提升能力又差,与国际同类H股股价偏离过远,这种拉抬后就可能出现回归;反之则仍有机会。
最后,充分认识到拉抬对未来市场格局的影响。在前面已谈到的权重股交易在A股市场未来加重的趋势,同时投资者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未来股价分化带来的风险,比如长期持有业绩极差品种可能导致的未来股价仍将下跌或交易风险等。
中国C919全球首单落地?
目前,C919国产化率已经由研发最初的10%提升到了目前的60%。
我去年六月曾写过一篇关于另一国产机型ARJ21的文章,记得当时下面评论有很多REN吐槽国产飞机只是"一个国产外壳,大多数关键部件仍然都是欧美制造",颇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尤其这两年美国针对中兴华为的一系列操作,使得全国人们都开始非常关注我国的科技研发,生怕再会被国外“掐脖子”。
但我想说,我们在国产大飞机研发生产方面,从一开始就已经有所防范,就算真的出现C919各种关键部件被全面断供的情况,我们也已经做足了一套自己的替代方案计划。
同时,引入欧美国家的关键部件供应商并非是因为我们技术上一片空白 ,更多考虑的是国外制造商的零件更具备性价比和经济性。其实像波音和空客的每架飞机使用本国零部件的比例也只是在60%以下,配件全球采购制造安装已经是行业惯例(别忘了空客在天津就有一个总装厂)。
同时,引进欧美的核心部件供应商,除了技术实力原因外,与供应商建立合作,把他们的利益和我们的大飞机捆绑到一起。然后利用国外供应商的公关能力去公关外国政府的一些贸易限制和技术壁垒,也曾经是我们的一步棋。
下面,我想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详细给大家讲讲具体这些情况:
C919 核心技术和部件现在究竟是怎么一个状况 ?引进国外供应商的问题上,除技术能力原因外,我们又有哪些自己的小算盘?从悲壮的运十到ARJ21,从C919到未来的CR929,我国自主研发飞机的情况,您都了解吗?C919 核心技术和部件现在究竟是怎么一个状况 ?目前C919关键零部件的39家一级供应商里面有23家中国本土供应商,其他16家供应商里包括9家美国公司,3家法国公司,另外来自德国、英国、日本和荷兰的也各有一家公司。而我们从一开始的策略就是要跟国外的供应商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领域成立了合资企业或进行项目合作,以便于我们“学习借鉴”这些核心技术。目前,除了发动机部分,其他各项也确实在按我们的预期计划进行着。
让我们看一下一些主要核心系统部件情况:
1.发动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目前使用的是美国CFM的LEAP-X1C型发动机。
LEAP如果非要谈技术垄断,可能目前能对我们造成垄断威胁的就是这款LEAP发动机!商飞从一开始跟普惠、通用、罗罗三家发动机巨头开始谈,到最后就敲定了 CFM(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塞峰的合资公司)生产的LEAP发动机。LEAP发动机有三款型号,除了C919选用了LEAP的X1C型号;其他两款分别供应给目前的最先进最新型的窄体机空客的320neo和波音的737max(当然目前看,max已经扑街了),这也能说明该款发动机的先进性。
鉴于CFM一直不愿意成立合资公司并转让相关技术,我们早就动手准备了自己的备份方案。目前我们自己的长江1000A发动机已经进入测试的最后阶段。
过去两年中美摩擦最紧张的那段时间,曾一度有传言美国要对华禁运LEAP-X1C发动机。当时的通用电气正陷于财务泥沼之中,考虑这将会给自己带来巨额利润损失,通用电气一方也是拼了老命反对这个提议,使得禁运最终被迫搁置。不过我们可不会坐以待毙,我们不可能把国产飞机的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中,进一步加快长江1000A的研发投产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国产长江1000A长江1000A发动机可以说跟LEAP发动机在整体尺寸、重量、推力和油耗方面都近似,为的就是到有需要的那一天,随时可以方便的安装上去改换发动机,不被老美掐住脖子。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长江1000A从本质上看还是解决C919自主发动机从无到有的问题,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进口发动机,我们确实仍需要继续投入研发改进才能提升自己的技术实力。
2.整机制造技术:完全由我国中航飞机旗下的西飞、成飞、沈飞民机、洪都航空等本土企业进行生产制造组装,我们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C919的“壳子”拥有C919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意义在于今后我们可以自由决定飞机的生产方式方法、随意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进改装 ,更可以自由卖给任何有需要买家(还记得美国指控华为出售被禁止的技术给伊朗吗),而不需要取得任何其他组织或国家的同意。
3.航电系统:是飞机的大脑,对飞机上通信、雷达、导航设备、飞行管理等等的各种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统一管理,并把各种参数表现在仪表及显示器上
驾驶舱航电系统航电供应商以上海昂际航电(中航和美国通用电气合资)为主,昂际目前承担了C919航电系统中一多半的工作。值得欣喜的是随着项目的推进和对技术的消化,昂际目前绝大多数员工都已经是本土的工程师,已经不再像项目初期那样以外国专家为主力军。
4.通信导航系统:地空、空空、机内通话通信系统以及导航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供应商为中电科柯林斯(中电与美国柯林斯合资)。值得一提的是, CA919首飞时就安装了北斗系统,全功能测试已经完全实现了北斗导航功能。
5.起落架
供应商为利勃海尔中航起航空(中德合资),小时候家里还有一台利勃海尔的冰箱,我们的国产品牌海尔也是通过跟德国利勃海尔合资发展起来的。不过,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600019宝钢股份连番大涨,也不知是不是跟起落架选用了宝武特钢研制的300M超高强度钢材有关,这算是C919概念股受益了。
C919概念股?6.环控系统:控制舱内空气流控,压力温度等
是德国利勃海尔二级供应商南京机电(中国),这应该算是纯国产的一个项目组件了。
C919客舱
7.其他关键组件部分,飞控、液压、燃油系统等
也都是我国中航下属公司与国外技术公司的合资公司在做供应商。
引进国外供应商的问题上,除技术能力原因外,我们又有哪些自己的小算盘?1.自主创新可并不等于“关起门来自己努力搞”
前面我也说过,如果不讲性价比以及投入产出比,而单纯只求“全面国产化”的结果的话。以我国的制造业实力,肯定有能力应对大飞机各个零部件的制造生产。但一味地闭门造车,只为争一口纯“中国制造”的气,是否就有这个必要呢?
我国高铁起初也是国产化不高,但靠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如今很多指标在领域内技术领先。
所以,我们目前的策略很明显,就是争取先把国产飞机产业链做起来。整合好一整套相关产业的产业链,让国内产业链上的企业先能做到良性发展并获取利润,用良性发展的企业去吸引人才、扩大生产规模;用获得的利润去投入再研发不断进步,以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闭环。只要这个良性循环形成,也会有更多的国内供应商参与进来,那时不用别的刺激,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和自身盈利,自己就会想尽办法投入资金、引进技术、挖掘人才,跟国外对手竞争。
2.大量选择美欧知名厂商成为主要系统供应商,我们也是想把国外这些设备供应商的利益跟我们的国产大飞机捆绑在一起。
企业运营,第一动力就是赚钱,我们要技术,你们要赚钱,互利互惠。
目前C919目前还没获得美国FAA和欧洲EASA适航证认证,适航证是飞机的通行证,国际大多数国家承认美国FAA和欧洲EASA的认证。只有拿到国际适航证,才能将中国的商用飞机卖到国际市场,目前看这很难、非常难。
记得当时我们生产ARJ21飞机时 我们也有过一个自己的策略,商飞选用了通用电气的发动机,通用电气一方作为回报,帮助商飞与美国FAA牵线搭桥,试图拿下ARJ21国际适航证。
当时计划由FAA监督CAAC(中国民航总局)执行适航审定,审定一旦通过后,以后的机型只要获得了我们CAAC的适航证,FAA就认可,这样一来,我们国产飞机都可以只要通过中国自己的适航审定,就可以跳过欧美的审定而获得国际的通行证。 但最终,由于近些年的中美争端和美国故意刁难,进程一直在拖延,最终ARJ21还是不得不放弃了美国适航证。
我国自主研发飞机的情况,您都了解吗?
一开始我曾提到过,去年六月ARJ21刚到我们公司时交付投产时,我写过一篇文章,当时下面评论里有人质疑飞机的国产化率、更有一些人质疑飞机的安全性 。这一年来,我自己真的是天天看着这个机型在不断完善进步。
实话实说,因为我们的研发积累有限,ARJ飞机刚投入运行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因为座舱布局一边三座一边两座,不好配平;比如飞机选呼的缺陷;比如飞机推力和下降率的跟波音738比起来差很多之类。这些虽然不影响飞行安全和乘客体验,但仍然是飞机的一些不完备之处。
但目前,国产飞机的保障是全体民航人的重中之重。每天投入的飞机维护力量、设备更新和缺陷改进频次高,选配的飞行员是最优秀的,每天航前和航后各保障单位都会有专门的准备会和复盘会。还没有乘坐过国产飞机的朋友,很建议去乘坐一次。
按照市场预测,正常发展下,到2022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航空市场。
在C919即将投产之际,下一个国产大飞机,与俄罗斯合作研发的,有着1.2万公里的航程、三舱280个座位的CR929也在进入组装阶段。
目前我方最理想的方案是获得在俄罗斯航空工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并且保持本国市场。而分歧在于俄罗斯想要的方案是在不转让关键技术的情况下获得我国市场,但我们可不会那么轻易答应这种试图空手套白狼的做法。两国的共同利益还是要远远大于分歧的。后续研发的走向,让我门可以拭目以待。
结语
最后总结陈词,我可以负责任地说C919核心技术完全能突破欧美垄断。
我还记得当时芯片忽然断供、谷歌服务突然中止,华为失去欧美市场时的唏嘘情景。
因为我们起步晚,现在我国科技领域努力的方向可能只能是在各个行业和方向上,尽量冲破西方的垄断 。但日后,我们发展的方向一定会是先超越他们,再领先他们。 在我们的努力下,这一目标必然不难实现!!
如果当年倪光南能掌控联想?
倪光南院士最早是联想的技术核心,但从来没有贪恋过权利和金钱,在出任联想总工时就约法三章:不做官、不接待记者、不赴宴会,所以倪光南也不可能掌控联想,倪光南院士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到了发展中国自主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和产品上了。联想最早是中科院旗下的纯粹国有高科技企业,由于最早坚持倪光南院士倡导的自主研发道路,联想成功研发了联想汉卡、联想主板、联想微机等拳头产品,并且在核心芯片、通讯和自主操作系统等领域都早早做了布局,使联想成为当时中国高科技领域自主研发的一面旗帜。如果联想的高层能够坚持倪光南院士坚持的自主研发道路,联想很可能成为国际一流的芯片、通讯和软件企业,而中国的核心芯片和操作系统也不会受制于人!
联想坚持倪光南院士的自主研发道路,联想有可能成为国际芯片和软件巨头,中国将拥有自主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中国芯片也不会受制于人联想作为中科院计算所旗下的全资国有高科技企业,当时联想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完全具备研发自主芯片、操作系统的能力。在以倪光南院士为核心的联想科研团队,在1988年就开始研发芯片,1993年就研发处五个ASIC芯片,广泛应用于联想汉卡、联想主板和联想微机,而这些产品都是当时联想的拳头产品,联想汉卡为联想赚到了第一桶金。
上图为采用了ASIC技术的7型卡,就是DLX9000芯片,它集成了约6000个门,采用1.5微米工艺,在当时是较先进的,并成为联想式汉卡中销量最大的一个型号。联想也为联想汉卡而得名,联想汉卡也为联想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图为采用ASIC芯片LXCG9000的联想激光打印卡,使打印汉字的速度提高十倍左右。联想激光打印机采用自主芯片,使联想打印机从无到有,并一举成为国内激光打印机第一品牌。
倪光南主导研发的联想自主品牌286在1990年上市大获成功,速度是当时市场最快286(AST286)的1.7倍,联想286主板就采用了联想自主的ASIC芯片。
联想后续在国内推出第一台486和第一台586微机,都是采用了自主设计的主板,而这也为联想未来成为PC霸主,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想总工倪光南于19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入网证,当时倪光南的学生罗争领导的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已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部,仅次于杨元庆领导的微机部,其全面实力超过了当时的华为,连中南海都采购了联想程控交换机。上图为联想LEX5000数字程控交换机。如果联想程控交换机项目不被废除,联想很可能成为华为的重量级竞争对手。
时任联想汉字部总经理的皮卓丁决定开发LX-Office(汉字办公应用软件系统),包括LX-WP(文字处理)、LX-DTP(排版)等软件,倪光南对此全力支持。但是,1995年6月倪光南院士被免职后,汉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皮卓丁及其他骨干纷纷离去,LX-Office计划胎死腹中,汉字系统事业部也逐渐“消亡”。
1994年,联想总工倪光南在联想领导层参与下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意向,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如果这个计划不被联想高层废除,联想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而中国在核心芯片、软件、操作系统等领域也不会受制于人。
联想如果坚持倪光南院士的自主研发道路,中国将形成强大的信息产业集群,在信息技术产业具备同欧、美、日、韩竞争的实力如果联想当初一直坚持倪光南院士的自主研发道路,而不是搞贸易和资本运营,把精力主要放到研发芯片、通讯产品、软件等核心技术和产品上,很有机会成为Intel、微软一样的芯片和软件巨头,而联想作为当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领头羊,中国也将形成强大的信息产业集群,一大批世界一流的芯片设计公司、芯片代工厂、半导体公司、软件公司、操作系统公司将会涌现,而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也将具备同欧、美、日、韩竞争的实力。
联想如果坚持倪光南院士的自主研发道路,中国不但不会花巨额资金进口半导体产品,而且依靠半导体,赚钱更多的外汇。目前中国每年进口半导体超过300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进口,消耗了大量的外汇资金,如果联想坚持倪光南院士主导的自主研发道路,自主研发芯片,中国不但不会花巨额的外汇购买半导体,还很可能因为半导体出口赚钱更多的外汇。
华为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有能力发展自主的芯片、软件、通讯等高科技技术和产品华为起步比联想低很多,没有中科院的背景,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都不如联想,但是华为始终坚持倪光南院士倡导的自主研发道路,专注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制造商,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目前已经成功推出了麒麟手机芯片、鲲鹏pc芯片以及鸿蒙系统,华为的成功告诉我们,中国完全有能力发展自主的芯片、软件、通讯等高科技技术和产品。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于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制裁,就是想遏制中国的芯片、通讯、软件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所以发展中国核心的芯片、软件、通讯技术和产品,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倪光南、任正非等有良知、有家国情怀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而不是唯利是图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