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应对结果

2023-09-17 08:18:03 91阅读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应对结果?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处于国际货币体系外围的中国,与处于核心的美国相比,明显更加被动。中国不仅要继续为美国提供融资,还不得不承受未来美元大幅贬值的潜在风险。

痛定思痛,从2008年年底开始,中国政府在国际金融领域内开展了一系列密集行动,由近及远可分为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三个层面。我们认为,这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政府开始重新构筑国际金融战略,其宗旨是在国际范围内全面提升人民币与其他种类货币的作用,降低中国、东亚区域与全球范围内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应对结果

2018年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什么方式应对?

货币国际化”旧话重提

货币国际化,是指特定货币由国别货币成长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国际货币是指在全球贸易与投资中扮演着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它既可能是国别货币(如美元),也可能是区域性货币(如欧元),或者是某种贵金属(如黄金)。

首先,让人民币在文化相近、经贸关系密切的周边国家与地区成为主要结算货币后,再让人民币成为这些国家的储备货币;其次,应该发展以人民币计价并开放的国际资本市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资产选择。

借势“出海” 多管齐下

一直以来,有四个因素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第一,中国尚未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也非完全自由兑换,这限制了中国通过资本项目向外输出人民币;第二,人民币汇率并非自由浮动,制约了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的培育,影响了境外居民与企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因为缺乏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工具;第三,除B股市场与QFII机制外,外国投资者不得直接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中国境外也缺乏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这限制了人民币成长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空间;第四,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没有推动本币国际化的强烈意愿。

竞争惩罚 伦敦论剑

在上述背景下,时任央行行长的周小川在2009年G20伦敦峰会召开前夜,发表了《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

文中的倡议,从短期来看,是为了增加中国代表团在G20峰会上的主动权与谈判力;从中期来看,中国政府表达了对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直接增印钞票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担忧,特别是美联储直接购买美国国债,加剧了中长期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的可能性,这会危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从长期来看,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代表,中国政府指出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一种方向,并为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提供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周小川在文章中指出,凡是以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都不能解决1960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特里芬难题,即储备货币发行国不能平衡国内政策需要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轮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美国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进而压低美国金融市场长期利率,出现罕见的房地产泡沫与金融衍生品泡沫。因此,“危机未必是储备货币发行当局的故意,但却是制度性的必然”。如果说金本位制天然会带来通货紧缩压力,那么美元本位制天然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帮助美国什么?

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在历经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繁荣后,开始步入经济的回落期。尤其是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联储为了刺激市场和经济的繁荣,开始推行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最为核心的措施,莫过于银行贷款利息的一再降低。只有这样,市场和个体才能得到更充足的资金。

但是美国失算了,这一迷之操作的结果就是资金大量流入疯狂扩张的房市。终于在2008年引发了闻名世界的“次贷危机”。

为了救市,美国开始了自己百试百灵的套路,即加大马力加印美钞。在美钞印制完毕后,美联储必须尽快地把它们投入到市场中,利用世界货币的有利地位,美联储决定以购买商品的手段将其投入市场。

因为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产品外销市场,向中国购进低级劳动力商品来薅羊毛和转嫁危机,无疑是最优之选。于是美国希望通过向中国购进商品,但是却成我国外汇持美债赚取利息的惯例,表示让我国增持美债来抵偿贸易额。

我国当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外贸和输出劳动力商品,凭借“世界工厂”模式来进行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美国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以换取一个更为有利的国际经济和政治环境,我国答应了美国的要求。

当时中国正处于市场发展的繁荣期,国内各大工厂加大马力生产,为美国生产了一批批优质廉价的商品。凭借着这批商品,美国有效地抑制了大肆印钞的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而中国由于吸纳了近2亿的美债,为了缓解金融市场的压力,不得已向国内投入了数十亿的人民币额度。于是,美国货币市场的通货膨胀转移到了中国。中国的房市和股市遭到冲击,高房价和高负债率提前将我国的国内建设热潮抬入了死地,我国不得不提前遭遇经济转型的压力。

08年金融危机老百姓如何应对?

一,保持一份稳定的工作。无论怎么样,在金融危机中,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二,抛弃高风险的投资产品。准确来说,更是应该在金融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就立刻准备抛售。

三,现金为王,保持现金流稳定。在金融危机期间,还需要多留住现金,现金为王是度过金融危机最好的方法之一,保持现金流稳定也非常重要。

中国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如下:

1、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万亿,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领域、灾区恢复重建;

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为单边征税,降低住房交易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

4、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点是“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6、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加大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7、增加国债发行量。2009 年国债发行1.64万亿元,2010年计划国债发行量1.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000 亿元。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内容:

1、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同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2、促进对外贸易。一是增加出口退税;二是人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3、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自从2008年9月份以来,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调到15.5%;

4、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灾区重建、 “三农”、中小企业等贷款。

5、信贷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 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进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