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概念股龙头,中国百姓为何沉迷房地产不炒股票
养老概念股龙头,中国百姓为何沉迷房地产不炒股票?
目前来看,我国有两大投资市场,一是股市,二是楼市。这两大投资市场锁定了我国民众绝大多数的资金量。
从宏观角度来讲,美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按说其国内民众的投资结构应该近乎相近的,但是实际来看,我国民众和美国民众在投资结构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一点是有数据支撑的。
中美两国民众投资结构的差异根据西南大学对中国城市家庭资产报告的数据显示来看,我国城市家庭中房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在77.7%,而美国这一数据却仅有34.6%,而美国家庭中绝大部分资产却是集中在金融资产,占比42.6%,由以上数据来看,中国家庭总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比最大,而美国民众更倾向于金融资产投资。
如果再细分的话,我国家庭资产中11.8%的金融资产当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仅有8.1%,也就是说,假设中国一个家庭平均总资产有100万的话,那么股市的投资仅仅有1万元,而77.7万元都在房产上。
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沉迷于房产投资而不是股市呢?一:股市和楼市的投资价值对比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中国股市、楼市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行业是从1998年起步的,房价也从22年前的几万元/套,上涨到如今的几万元/平,上涨之疯狂不言而喻。
而我国股市起步于1991年,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这三十年间股指从最初的2245点到如今的2800点,二十年来几乎没有看到A股“长大”;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股市有两个主要作用,其一是融资功能,也就是为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其二是投资获利功能,也就是为广大散户或者机构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获利的投资市场。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A股现在更偏向于融资功能,而近乎忽略了投资功能。
所以从投资获益的角度来说,楼市的获益显然比股市要高的多。虽然股市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几次牛市,但是总体趋势来看,楼市是不断稳步上涨的,特别是2008-2018年的楼市黄金十年,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甚至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翻了几番;而股市近10年来除了2007年、2014年的大牛市,几乎就没有任何气色了。恰恰相反,股市的震荡和长期处于熊市使得大量资金被套牢,解套都成为奢望,这让股民投资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
二:中国人的传统投资观念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比较务实,对于相对虚无缥缈的股市接受程度比较低,在老百姓眼里属于“看不见、摸不透”的“虚幻”产品。
甚至现在很多老人还对炒股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的,是“赌”徒心理,近乎于可以拿买彩票与之相提并论。
而反观楼市,房子是实实在在的不动产,不管住也好,出租也罢,至少都是看的见的东西。
所以从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讲,股市相对于楼市过于“虚无”,这也是很多人无法接受股市的原因之一。
三:刚需角度现在来说,房子已经成为刚需,当下年轻人结婚,房子、票子、车子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三大件”,所以现在的形势是倒逼“全民买房”。
中国人历来讲究有房才有家,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除非家庭资产较多,否则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优先买房。
四:股市投资需要较多的专业知识虽然我国股市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但是实际大多数人对于股市投资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少的,相对来说更匮乏一些。拥有专业股市投资知识和经验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在投资理论知识匮乏、投资经验缺失的大背景下,绝大多数人不敢贸然进入股市“淘金”也就说得通了。
而反观楼市,在前几年楼市黄金期,只要资金允许,可以说闭着眼买房都能获利,根本不需要任何的专业知识加以指导。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楼市相对于股市来说,投资门槛较低,唯一的门槛就是“钱袋子”允许不允许了。
五:国家政策的影响在2008年,我国同样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比较困难,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进出口这两驾马车受到“羁绊”,唯一能拉动经济的也就剩下“投资”这一条路了。
于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国家政策层面并未对房价进行严加管控,反而从基建角度对楼盘周边进行配套建设和优化;从经济角度对利率和首付比例进行优惠和下调,削减购房资金成本,不少城市都取消限制购房名额的限制,不少银行将利率优惠到8折甚至7折。
可以说在2008年及以后的几年间,房地产行业独自扛起了拉动国内经济的大旗,为力保经济增长不跌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对于楼市来说,股市似乎对于投资者更不“友好”,没有人能准确预知未来股市的走向,市场倒逼投资者买房楼市和股市未来的走向谁能确定?未来楼市如何变动?恐怕连几十年的专业投资人都不能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特别是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全球金融市场频繁震荡、黑天鹅频出,所以各种因素掺杂在一起很难预知未来股市或涨或跌,这种不能确定涨跌的形势下,谁敢贸然进入股市呢?
相反,楼市的行情走势基本是确定的,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说,“房住不炒”的大政方针依然是“坚持点”,不敢说未来房价会大涨,但是基本维持稳定是没有问题的,换句话说,买了房赚不赚钱不好确定,但至少大概率上是不会亏钱的。
生活成本增大,“好钢用在刀印上”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大家的生活压力都很大,生活支出成本居高不下,而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人的收入都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降薪潮、失业潮。但是另一方面,通胀、CPI持续上涨、货币购买能力下降等等又加大了生活开支。
进账端收入在降低,支出端支出成本在增加,这两方面的挤压无疑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花钱”、“不敢投资”,更别说带有“博弈”性质的股市了。
股市不透明,监管跟不上实话实说,虽然A股历经近30年,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内幕交易”时常被爆出,监管跟不上也是个大问题,用大白话说就是“水太深”。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发现了股市的这一“诟病”,散户调侃自己为“韭菜”,似乎在股市里散户永远也不可能击败庄家,亏钱成为常态,盈利只存在于小范围内。
结语所以综合分析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国人的投资理念相对比较传统一些,更在乎的是“看得见”的投资,对于“虚无缥缈”的金融市场兴趣不大。
最重要的一点是资本都是逐利的,股市历年的投资收益比根本无法与楼市相比,且未来A股的走向很难确定,虽然我国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是A股还是受海外疫情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很难走出独立行情。
但是楼市相对于股市就稳的多,“房住不炒”至少能保证房价平稳,不会出现断崖下跌的地步。
总体而言,我国民众对投资风险是不喜好的,收益排在风险之后,这是楼市比股市繁荣的根本原因。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股票怎样才能稳定盈利?
炒股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的事情。要说通过炒股赚钱,我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要说通过股票稳定盈利,这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毕竟不是做业务,有规律可循。比如卖鸡蛋,如果要做到稳定盈利,那就每个月卖差不多的鸡蛋,甚至每个月都比上一个月多卖,这样操作就可以实现稳定盈利。
但股票很明显并不是那种规律性很强的东西,真想达到规模盈利,我认为,可以从这两个基本点入手:
一,少操作炒股票,有的人喜欢做波段炒短线,炒短线很累。要经常看盘,而且要对K线理论非常熟悉,快进快出,每天都频繁操作。这对于我来说,我不认为频繁操作可以实现规模盈利
我认为,少操作才可以实现规模盈利。少操作,合适的时候才出手,出手必见血封喉,所谓高手讲究稳准狠,既是如此。
大道至简,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就像西门吹雪的剑,一招就够了。
二,学装死与少操作对应的心法,就是装死大法。有剑,必然有心法。二者合二为一,才能达到最大的功效。就像令狐冲,有了独孤九剑,在加上剑,那就是无敌的存在。
装死神功,讲究的是一旦买入,就龟息。等待最佳战机。可能等一天,也可能是一个月
或者,一年。
只要战机不出现,就是一直假死状态,无声无息。但一旦出现战机,那必然是剑出鞘,必然见血。
结论:我认为,少操作,学装死,是股票实现稳定盈利的必备手段。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能亏钱?
谢谢邀请🙏
假如有五万,我建议你建立一个投资组合,进行分散投资,控制风险的同时,综合收益跑赢大盘指数。投资组合中包括股票,ETF指数型基金,黄金,定投。下面一一介绍在各个模块中的比例。
首先,说股票的投资,建议投资比例在20%左右。据统计,上半年两市市值增加了10.13万亿,可以说上半年大多数投资者都获得了恢复性的上涨。特别值得关注的,也是我一直推荐大家关注的三个方向,消费、券商和科技龙头股,在今年上半年大放异彩。其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消费。
以茅台为代表的消费龙头股股价不断的创出历史新高,成为增加A股市场市值的主力。配置品牌消费品的投资者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此外,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般消费品,比如猪肉,由于受到猪瘟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猪肉的价格在上半年大幅上涨,带动了相关股票的大幅攀升,猪肉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亮点。券商板块则是受益于行情的反转,出现了大幅上涨的走势,很多券商在一季度短短一个季度内翻了一倍。而科技龙头股在今年上半年也可圈可点,比如说像5G芯片等等一些龙头股出现了大幅反弹的走势。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我们不仅抓住了市场大的上涨的趋势,而且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一些优质的板块,获得了较好的回报。
经济面的企稳回升,是A股市场上涨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对于主板的很多公司来说,一季度业绩也出现了同比的大幅上升。在四五月份,由于经济政策刺激效果开始出现了一定的边际减退,经济面再次出现了下行压力,但是我认为,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到下半年还会继续实施落地,它们的效果也会逐步的发酵。下半年经济面应该是企稳回升的,这为下半年市场的回升带来了良好的基础。
下半年一开年消费板块继续大幅表现,成为带动指数上扬的核心品种。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这也是我给大家一直推荐的白龙马股,即白马股家行业龙头。无论是大行业的龙头,还是细分行业龙头,都有望创出新高。
据统计,年内上市的次新股,两市共有39只个股在周一盘中刷新历史新高,其中有24支来自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这两大消费行业占比超过六成。而食品饮料行业已经有14只个股股价创出历史新高,其中,茅台被我称为白龙马股的总龙头。茅台的价格在突破一千元之后,虽然进行了大比例的分红,进行了除权,但是周一全天都在一千元以上运行,收盘报1031.86元,涨幅高达4.86%,公司市值接近1.3万亿元,市值排名在A股第四位。
可以说消费已经成为A股市场上涨最重要的推动力。我一直给大家推荐消费板块,因为我认为消费是最有增长潜力,增速最稳定的行业。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持有消费类龙头股可以抵御市场波动,获得长期的增值。我曾经写过文章,标题是“消费白马股是值得长期持有,作为养老的品种”,也就是说,消费龙头股的持有者是不用关心市场波动的,可以拿着进行养老。我对消费股是最坚定看好的,现在也是如此。我认为,可以继续持有这些消费龙头股。
目前各个行业分化都比较明显,行业龙头股具备更大的优势,占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具备定价权。例如,白酒行业不断的往高端化的发展。一些小酒厂生存都很困难,而以茅老五为代表的这些白酒龙头却是盈利大幅增长。
在本轮上涨过程中,券商股也屡屡表现,但是没有第一轮一季度大盘上攻时表现得那么突出。这一方面是由于券商股在之前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涨,虽然出现了回调,但是已经反映了一部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是现在市场还不到主升浪的时候,还处于上涨的初级阶段,所以券商股还没有出现连续上攻。但是券商作为行情的风向标,是可以长期关注的,因此继续看好。
而我看好的第三个品种就是科技龙头股,科技龙头股在下半年也会有所表现。一则因为科创板的开板越来越近了,第一支科创版打新已经结束,这可能会激发整个市场对于科技股的投资热情。科技股一方面是出现了超跌反弹,在之前调整的时候跌幅较大;另一方面中报业绩可能会有一部分科技龙头股超预期带动了市场的上升,比如说像5G、人工智能、芯片等板块,都可能有比较好的反弹机会。
其次,黄金板块。建议大家关注黄金股的机会。黄金也是我们去年10月份抄底的时候配置的四大板块之一。在全球经济增速出现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越来越强,欧洲央行也明确表示不排除采取降息的手段,全球央行进入降息周期,无疑对于全球资本市场的反弹是有利的,这对于黄金的价格也会形成直接的提升,而黄金股也可能会迎来反弹的机会。近期国际金价已经涨到1400美元每盎司,创了近五年来的新高,显然黄金的趋势依然是向上的,因此建议大家关注黄金ETF基金的机会。
第三,指数型基金建议投资30%左右。指数型基金相比于其他的股票型基金具有很多优势优势,由于不用进行择股和择时操作,基金管理费低廉,运作透明、受基金经理影响较小。因而在投资实践中,指数型基金多是作为工具性基金在使用,具有工具属性。
指数型基金的选择,一般遵循三个标准:
一是看基金拟合所跟踪的指数是否精准。这是评价指数基金的一个最核心的标准。优秀的指数基金的涨跌和它所跟踪的指数应该完全重合。这样基金的收益就直接与跟踪指数相关,投资人只需关注指数的上涨与下跌,就可以合理的控制盈亏比例。
二是看指数基金的费率是否低廉。一般来说,由于指数基金不涉及股票选择和分时才做,所以费率一般较低。目前指数基金的管理费包括两个方面: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交易费用包括申购费和赎回费。管理费用包括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
三是看基金公司实力是否过硬。不管是选择什么样的基金产品,都是由基金公司来操作。所以基金公司的实力和信誉永远都是选择基金时关注的首要因素。虽然指数基金属于被动式投资,但跟踪标的指数同样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密的计算和严谨的操作流程。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往往能够更加紧密地进行跟踪标的指数。
最后,建议定投30%。一年期一般也有5%的年化收益。
假设,各部分收益为x1,x2,x3,x4。那么,x1*20%+x2*30%,x3*30%+x4*20%>50000*(5%-8%)的收益率。
你做过哪些努力?
1 .首先首先跟家人商量一下准备买房子的事情。2.抽时间跟家人一起看房子,多对比,多了解。3.凑首付买房。当然这个过程也要花很多时间来做,比如这个首付问题,有时候为了省钱,吃饭节约,买生活用品也要少花点。有时候想着做兼职赚钱。5当然这个首付想要短时间,还的靠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总结了很多,年轻人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的时候就是花很多时间赚钱买房,要学会存钱等。所以对我我们年轻人买房过程中压力很大。现在房价又是那么高,所以还是多努力工作。
小散们国庆假期期间应该持股还是持币呢?
张天瑞:假期持币还是持股?机构和股民分别给出了答案!
距离过节只剩一个交易日了,大盘震荡收红,比前几天的情况好了很多。随着假期的来临,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又成为了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
我们先来看下机构的持仓情况。
私募排排网调查显示:65.58%受访私募看好持股过节;也有9.29%的私募认为假期前后风险未知,投资者可以逢高兑现收益之后持币过节;剩余25.13%的私募则持中性观点,认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选择,持币持股均有机会。
调查数据还显示,私募当前仓位指数达67.48%,创出年内新高。而且今年以来百亿级私募的仓位高居不下,88.57%在五成仓位以上,其中33.65%仓位超过八成,而仓位低于两成的更是为零,也就是说百亿级私募几乎没有空仓观望的。
业内人士认为,对行情乐观源于今年A股的持续活跃给私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百亿规模以上的私募绝大多数实现正收益,包括景林资产、淡水泉、高毅资产等11家私募收益率超过20%,其中盘京投资和景林资产分别为46.46%和42.41%,排名居前。
我们再来看下个人投资者的情况和对后市的看法。
根据东方财富的调查结果,仅14%的股民选择持币过节,高达86%的股民表示会持股过节。
而在持股过节的股民中,大多偏好重仓过节。数据显示,选择6成及以上仓位(含满仓)的股民接近2/3。仓位在3成至6成之间的股民占比为16%,另有13%的股民选择将仓位控制在3成及以下。这个数据表明,大部分个人投资者对后市是看好的。
展望即将到来的四季度,机构怎么看?
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A股稳健上涨。主要利好因素有:
一是货币政策稳健偏宽。全面定向降准将向市场释放约9000亿流动性,且监管部门严控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有助于资金流向股市。
二是增量资金仍将持续入场。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股指对A股增加占比或全新纳入,将给市场带来大量(主动或被动配置)增量资金;随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设立,更多理财资金将进入股市;社保基金、养老基金、险资等长线资金也在提速入市。
三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红利进一步释放。但仍需关注外围因素、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美股回调引发全球市场共振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行业方面,可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是估值便宜、ROE稳定、业绩增速平稳的大金融板块,四季度依然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二是科技板块(电子、计算机、通信)龙头股,基本面和政策向上趋势逐步明确;三是顺周期的可选消费板块,比如汽车,汽车行业受益于近期交通战略政策的利好,并且基本面有望在三季度至四季度基本面企稳周期到来时获得一定的弹性;四是必选消费和医药板块,由于其龙头股ROE长期稳定在20%左右,因此中长期看好,短期来看估值可能需要时间消化和调整。
不过仍需提醒广大投资者,上涨不会一蹴而就,仍存在反复可能,还需投资者小心对待手中个股。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中所提板块、个股均只作为逻辑分析与技术交流之用,不作为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