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股票股,的三一重工的股份

2024-06-19 01:40:27 168阅读

三一重工股票股,的三一重工的股份?

三一重工,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目前市值约1872.54亿,如果你能持有10%的股份,兑换成现金就是187.25亿人民币,这笔钱可以直接让你成为百亿身家的富豪,相当于站在了富豪金字塔的顶端。

三一重工股票股,的三一重工的股份

三一重工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作为国内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可以说在很多的工地上基本都可以看到三一重工的影子,特别是那个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车以及相对应的挖掘机械。可以说目前在国内也是属于500强的企业,甚至在国外也是非常的出名。如果能持有这样一家公司10%的股份,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能不能实现生活无忧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是一家主要从事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履带起重机械等产品制造和销售的公司。曾连续12年荣获中国工程机械用户品牌关注度第一名。

公司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有分公司,原因总部是在湖南,而后搬到北京,目前是在北京市昌平区,实际控制人为梁稳根,持股达到了19.35%。

三一重工是1994年11月成立,于2003年7月上市,到现在已经上市18年了,市值也是不断的增长。虽然目前股价并不怎么理想,但市值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的。可以说三一重工在工程机械方面还是非常出名的。

如果持有10%的三一重工的股份,能实现生活无忧吗?持有10%的股价能不能生活无忧,就和一个数据有关,那就是市值,简单一点理解的话,市值越高,那他持有的股份能变现的钱就越多。因为变现的公式=市值*持有的股份。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算法,但这中间还要扣除相对应的一些手续费以及其他费用。

根据目前三一重工数据显示,其市值达到了1872.54亿元,按照10%股份来计算,那就是187.25亿元,(1872.54*10%=187.25亿元)。

这笔钱可以说是非常大,瞬间就能让你成为国内的百亿富豪,挤身国内首富前100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这笔钱能实现生活无忧,可以肯定的说,完全能实现生活无忧,而且还能过得非常好的,甚至三代人都不用担心吃喝住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算一笔账:

按照一家四口计算,每天按照300元的生活费,一个月就是9000元的生活费,那一年也才108000元,按照50年计算,也就是540万元,

再按照一栋别墅的价格计算,成本按照5000万-1亿元计算,应该能够 满足大部分城市一次性购买了。

再来看一下出行,每个人配一台500万的车,就算两千万,再给每个人买一份保险,算500万元,所以这些累计=540+1亿+2000万+500万=1.3亿元。

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是非常的奢侈生活,按照这样的生活来计算,大概算下来只需要2-3亿元。因为房子你不可能总要换吧,买个两三套就可以了,

车子一年换一台,也只需要几百万,所以正常来说生活50年大概也只需要2-3亿元,那你有187.25亿元,是不是足够你家两三代的生活。

这些钱还不算投资的,就算你自己正常的生活,都已经完全足够了,所以从这就可以证明,持有10%三一重工的股份是完全可以实现生活无忧。

持有187.25亿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了显示出这187.25亿元的是一种什么概念,我给大家算一下他的L息X入情况:我们分别从活期、定期、大额存单、国债来计算。

一、活期:

以某商业银行利率为准,目前活期利率所有的银行基本都是一样的,按照0.3%来计息的。

那按照187.25亿元就可以算出来,活期一年的利息大概收入就是=187.25亿元×0.3%=5617万元。 这个L息X入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就光这个利息收入都能实现生活无忧。

二、定期:

再来看一下定期三年的利率,商业银行相对比较高一点,一般可以达到2.9%,那一年的利息就是=187.25亿元×2.9%=5.43亿元,这个L息X入是真高,相当一个企业一年的收入,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

三、大额存单:

最后来看一下大额存单,一般情况下大额存单的利率都会比较高,同样以三年期为例,他的利率就可以达到3.55%,这比定期高很多,主要是他这个FX比较高。所以利率也给得高。

这里也告诉大家一个小细节,如果说你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在同等金额(20万元)的前提下,选择大额存单还是比较好的。

按照这个利率我们可以计算出来一年利息=187.25亿元×3.55%=6.64亿元。这个L息X入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同样如果是用作满足生活的开支,完全是没有任何压力,而且还能不动用本金。

国债基本不用算了,一般都是和大额存单差不多的利率,同样时间周期也是一样的。

通过上面三种不同利率的计算,可以看出来这个L息X入还是非常不错的,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可能是奋斗一辈子的目标,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那也得是一年到两年的目标,所以说资金越大,那得到的L息X入也就越多。

持有10%三一重工股份有多难,能不能顺利变现成功按照当时三一重工上市的股价15.56来计算,如果想要持有10%的股价,那就得持有600万股票,本金就需要花费=15.56*600万股=9336万元。

这个本金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般人是真拿不出来,能拿出这个数大多都是私募或者公募基金,再一个就是非常强大的资本企业。所以在当时来说想要持有10%三一重工是非常困难的。同样放到现在也是非常难的,因为股本越来越大,股价越来越高,正常情况下想要拿下10%的股份,起码需要1-10亿左右了。

第二个能不能顺利变现成功,按照我们股市的规定,一般持有一家公司股票达到了5%以上,每次减持都需要发布公告,而且同一时期不能同时一次性减持。

从这也就可以看出来,一次想要减持10%那是非常难的,最终能不能减持成功也是另外一回事了。

从这也想告诉大家一个事情,这些都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就算三一重工梁稳根现在持有19.35%的股份,他依然努力奋斗在自己的事业上,并没有因此而去享受生活,所以在我们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就唯有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幸福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真正追寻的目标和理想。

最后:

从明面讲,如果真有机会持有10%三一重工的股份,那是可以实现生活无忧,但现实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就需要好好努力工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去奋斗、去努力。

三一集团发展史?

1986年,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从亲戚朋友那里凑来6万元钱,在家乡涟源茅塘道童村成立了焊接材料厂,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取得了快速发展。

3年后,他们走出茅塘乡,在涟源市成立了“涟源焊接材料总厂”。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来厂考察,见总厂大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就建议加一个横批“做出一流贡献”,这“三个一流”最终成就了“三一”的企业之名。

1991年,向文波加盟三一,这位后来被称为“三一战略第一人”的合伙人,与梁稳根的想法碰撞出串串火花,之后,董事会提出了三一历史上著名的“双进”战略:进入中心城市——长沙;进入大行业——装备制造业,首先进入工程机械制造业。也是在这一年,公司正式更名为三一集团。

1994年,三一重工成立,在“双进”战略的支撑下,三一重工落户长沙星沙镇,开始以混凝土泵送产品为敲门砖进军工程机械领域,最终进入国家支柱性产业。这一年,三一重工还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

成立9年后,2003年三一重工A股在上海上市,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民企上市公司。以三一重工上市为契机,三一集团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及其他装备制造领域。

2005年6月,三一重工冲破种种困难,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开启了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新纪元,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

此时的三一集团已经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2006年,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成立,进入煤炭机械制造领域,3年后在中国香港上市;紧接着,2011年和2012年,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和三一重工与奥地利帕尔菲格的合资公司成立,分别进军海工装备领域与随车吊市场。

自2012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遭遇了长达5年的调整。市场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工程机械产业陷入迷茫。与此同时,在工业4.0的趋势下,主要国家纷纷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作为着力点,加大战略布局力度,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布,7月,工信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三一集团成为工程机械行业首批入选企业。

即便2016年是工程机械行业最困难的时期,但三一集团在智能制造方面却加快了研发和布局。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这一年,“根云”平台成立,通过将机器、数据、流程、人等因素有机结合,为客户提供从便捷接入到应用创新的多层级跨行业赋能服务。

数字化制造也给三一集团带来巨大的收益,2018年三一集团的销售规模增长了50%,但是一线工人和管理人员各减少了30%,“三一集团的人均产值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预计今年全年人均产值将达到500万元。” 李梁健说道。

李梁健还表示,2019年是三一集团智能制造的元年,接下来会投资几十亿元在全国建立6个“灯塔工厂”,“绿色、环保、高效、无人化,今年下半年开始行动,现在已经在做方案了,我们希望未来,智能制造会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除此之外,三一集团在工程机械的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

由三一集团、华为、跃薪智能等联合打造的全球第一台5G遥控挖掘机正式亮相,三一大型挖掘机研究所所长石向星表示:“5G技术让远程遥控终于突破了信号传输的瓶颈,这是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个5G应用落地的案例。”

同月底,全球首款纯电动无人驾驶搅拌车在“灯塔工厂”三一集团专汽下线。

2012年,三一重工联合中信产业基金投资顾问公司,共同出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混凝土泵生产商普茨迈斯特(大象)的全部股权,,三一重工也从“中国泵王”真正变成了“世界泵王”,加速了其国际化进程。

在国际化方面,三一重工还赶上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2018年三一集团与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品牌一道,荣获中央电视台“改革开放40年40品牌”。

始创于1989年的三一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其混凝土机械是全球第一品牌,被誉为“世界泵王”,挖掘机械连续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三一集团的发展历程宛如一部浓缩的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奋斗史、创新史,其也成为中国名片,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哪个股票好?

做短线是中联重科

虽然上涨了不少

但二级市场筹码比较集中

而且大家都惜售

处于上涨通道

估计还要涨不少

长期来看

三一重工的基本面好过中联重科

三一重工股东为什么老减持自己的股票?

送的跟低吸的股,股价钱觉得合适就卖了,改善生活,三一历史上好多次高管减持后,炒作的资金会进场,后续股价都有不错的表现。炒作是有风险的,正常的做法是跟高管吃货,他们跑跟着跑,出光了也跟着跑光

机械企业何去何从?

作为一家主打工程机械制造的传统制造企业,三一集团留给大家自由想象的空间并不大,似乎很难与新能源板块联系在一起。

提起三一重工,大家对其传统印象应该还停留在“工程机械制造、农机机械制造”,业务偏传统是他撕不掉的标签。

确实,在创立近30年的时间里,尤其是前几年搭上新基建东风的三一,在机械制造行业所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可谓机械制造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特别是2003年A股上市之后,其在业内的知名度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

作为湖南省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三一重工可谓众星捧月。然而随着近两年房地产行业新增投资和开工明显下滑,三一重工机械制造业务也面临着较大的考验,比如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归母净利润只有120.33亿元,同比下降了22%。

虽然能在整体环境不理想的大背景下交出百亿元的净利润已经非常可圈可点了,但实际上2021年三一重工的营收增加了6.8%,而归母净利润反而降低了。

两项同期数据对比下,反映出的问题是工程机械的毛利率正在下滑,再也不是之前那个蓝海市场了。

市场瞬息万变下,机会也越来越多,作为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谁能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就意味着能开拓更大的市场,尤其是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下行调整周期的三一等机械制造企业而言,急需要找到一个全新的赛道。

而未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的锂电市场,正是目前较热的板块之一,三一重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启了提前布局之路:

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可知,8月2日,三一锂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个亿,三一集团认缴了1500万,并列前三大股东之一。

从“锂能”的公司名称不难看出,这一新公司的主营业务与锂电池有很大的关系,同时经营范围中还涉及充电控制设备租赁、充电桩销售等各项新能源业务。

无可否认的是,在锂电池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三一重工这一传统机械制造企业迈出了“跨界”的一步。

而事实上三一在新能源或电动行业走的这一步并非是第一步,早前三一重工已经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板块有所布局,比如成立动能换电新能源科技发展,再比如7月份与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主攻自动驾驶。

无疑,这次三一重工在锂电方面布局,实际上是其“跨界”的另一步,只不过这次引起的市场关注更大而已。

其实不止是三一重工,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涉足电动化上游产业链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另一家机械制造商中联重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斥资7.8亿将路畅科技近30%的股权收入囊中,成为后者最大控股方。

正如传统车企在布局新能源汽车板块时所采用的几种方式存在区别一样,有的传统车企在产业链完整的前提下,选择自研自产,有的则与新能源车企合作,或者引进第三方软件平台。无论方式如何,终究都是为了在新能源汽车板块分一杯羹。

三一重工或者中联重科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或者购买股权实现控股的方式也是如此,看中的也是电动市场、新能源市场、锂电市场罢了,方式虽有差别,但总归是殊途同归。

在工程机械行业处于下行调整期的同时、在锂电产业发展和崛起的大背景下,三一重工给其他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另一个突破口和启发点:

即传统机械制造行业不要再局限于之前的思维,固然在传统业务上就轻驾熟,但如果不在瞬息万变的风口上抓住机会,或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

为了避免被淘汰,勇于迈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纵然需要牺牲短期的利益或经历短期的阵痛,但市场导向如此、趋势如此。

其实此前“跨界”的例子已经有很多了,比如钢铁行业巨头布局芯片、传统车企进军锂电上游产业链等,这些都是传统企业力争抓住风口的重要表现和体现。

当然,三一重工提前布局的模式也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毕竟传统机械企业在体量、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参差不齐,而新能源、锂电池等赚钱效应较大的行业又有准入门槛高的特点,不是每一家传统制造商都能入局、都能“玩得转”的,关节在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继续在传统领域深耕还是部分涉足新兴行业。

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风口千变万化,各传统企业在能否立足熟悉产业的前提下进军新兴行业开疆辟土,关键看自己如何抉择了,像三一重工这种有能力进军锂电的大型机械企业毕竟还是少数,对前期资金投入的要求还是比较大的,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就没有必要拿三一重工来要求其他机械制造企业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