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网,宏观经济理论为何需要重建
金融时报网,宏观经济理论为何需要重建?
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和预见力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众多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其实也都在做鸵鸟式的自欺欺人的“阐释”,根本无视与世界的脱节。
而所有的主流宏观经济学家其实都在扮演各国政府的智囊角色,事实上都主张不断增强的干预,区别只是干预的具体手段不同。缺乏对市场的尊重,过度的刺激和频繁使用的货币工具都是他们的问题,而这些人为试图抚平波动的政策正在造成更大的波动。在其原有框架下,他们不能预测结果,无力解决问题,反而正是问题的制造者。
经济理论的重建并不容易,需要范式和理论框架甚至对市场经济活动基础认识的改变。目前来说,主流经济学界还看不到这种变化的迹象。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瓦尔基基金会报告?
应该不对,中国官本位思想仍然很重,最近几年老百姓也开始向钱看齐了,一个月三千多的工资,连农民工都嗤之以鼻,表面尊重,背后说读书无用,人前又说老师工作太清闲。课上学生打闹,老师说几句反被学生打,校长让老师道歉。很多学生家长确实是对老师尊重甚至是巴结,这些都是利益使然。现今的民风不算淳朴。当然老师职业特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得起孩子和自己的良心就好,也不要太高看自己的位置。凡事踏实干活,安心生活罢了,勿求太多!
英国可能无法承受脱离中国的代价?
谢谢你的邀请。
很遗憾,你提到的英囯《金融时报》这篇文章我没读过,无法知道他们是如何认定英国脱离中国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不可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只能就你题目问题本身,以具体事例作出常识性的简单回答。
世界处于多边化而非单边化、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明确的,任何一个国家要独立于世界交流之外独处,是困难的。就以华为5G来说,在世界布局是合乎世界整体发展需要的机遇的,在世界5G尚不成熟时抢占市场先机显然是明智的,任何一个国家因政治原因抵制使用华为5G都是不明智的;因为它将落后于其它先行进入5G时代的国家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美国为了压制华为在世界的影响,莫须有地编造谎言,说华为剽窃了美国技术,偷了美国的知识产权,以挑唆世界多国共同拒绝华为布局。任正非回应道:美国根本没有5G,如何剽窃美国技术?任正非的底气就来源于有自己的专利,5G超车先行独占鳌头,所以牛气能冲天,谁也无奈何;要发展5G还廻避不了华为。英国本有华为5G入场协议,如果听从美国怂恿,听信“华为没有安全性,会盗取窃密隐私”之说;而忘了美国窃听惯手的丑闻,撕毁协议,脱离华为,防范中国,很显然,它将失去拥有先进的5G而落伍于5G时代;这个损失对一个国家的强盛影响攸关。对于拿不出实质性帮助而只为自己利益打算的美国,与可以即刻得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助力的华为,英国的选择就存在了明显的代价得失。所以,如题所问,英国脱离中国,就不仅华为5G一例,可能包括英国利益的方方面面;对英国来说,代价就可能真的无法承受。
以上仅个人拙见,非经济学家之言,难免不在点上,望谅。
(图来自网络)
什么是伦敦金融时报指数?
一是由30种股票组成的价格指数;二是由100种股票组成的价格指数;三是由500种股票组成的价格指数。通常所讲的英国金融时报指数指的是第一种,即由30种有代表性的工商业股票组成并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出来的价格指数。该指数以1935年7月1日为基期日,以该日股价指数为100点,以后备期股价与其比较,所得数值即为各期指数,该指数也是目际上公认的重要股价指数之一。
科技金融时报是省级报纸吗?
不是,中央级的吧,省级报纸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