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常委人员,西南大学文学院好学吗
重庆市委常委人员,西南大学文学院好学吗?
西南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风优良,享有盛誉。
历史沿革:其前身为上个世纪40年代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文系。1950年10月,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与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两个学院的国文系合并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简称中文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重庆大学中文系并入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56年更名为汉语言文学系,2003年7月成立文学院。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名为西南大学文学院。
院系:学院设有中文系、影视艺术系、汉语国际教育系,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影视文学、语文教育与写作、汉语国际教育等8个教研室。现有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吴宓研究中心、美学研究所、西南影视文化教育与研究中心、叙事文学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中国侠文化研究中心、华语电影研究所、语文教育研究所等9个科研机构。
师资: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讲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2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政协委员1人、重庆市政协委员2人,重庆市政府参事1人、重庆市文史馆馆员2人、北碚区政协委员3人。
站点: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美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重庆市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近5年来,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18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13项,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1项,古委会项目2项,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1项。出版学术专著45部(其中著名出版社25部),编著21部,其中何宗美教授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四库全书的官学约束》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公开发表论文490余篇,被CSSCI收录论文300余篇。王本朝教授和李永东教授的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获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项,重庆市优秀科研成果奖7项,第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1项,明德教师奖2项。
学生和获奖:学院现有本科生1656人,硕士研究生477人(学术学位硕士414,专业学位硕士63人)、博士研究生88人。近5年来,学院学生获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2篇,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5篇。戏剧与影视学学生自编自导的作品《边城》《医院里的中国》《冥婚》《空窗》《江小迪的夏天》等多次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大赛、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等重要赛事中获奖。2013级专业硕士刘欢获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全国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国际交流:学院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与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合办“1+2+1”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近5年来,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99人,境外学生来华交流学习85人(获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78人)。
历经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今天的西南大学文学院正秉承“仁爱·博雅”的院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与文化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学院。
有的市级局的内设机构明明是科级?
自我升官是一种自慰剂,有很多地方乐此不疲。封建社会设立七级官阶制,一品大员是六部首长,县令正堂是正七品官衔。县丞以下履行职责没有官称,属于吏员,逾制僭越是杀头之罪。解放后干部分为24级,副县级以上才能称为领导干部,小科长只是部门领班,文化大革命时期,各级都在批“走资派”衙门作风令人忌讳,从省级到大队精兵简政,统称为“革命委员会”,主任一职没有大小,只有第一、第二之分。国家升平政局稳定,各级职守都参照高级机关,省辖市部门领导一般正处,内设机构头目本身是科级,有的地方便称为处,自我提拔官升一级,县级部门本来为科级,普遍改设为局,内设机构由股改为科,不但名声好听,看着也光鲜。
重庆市级别?
针对这个问题,我特地网上科普了一下:
重庆是直辖市,直辖市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行政地位与省相同;直辖市与省辖市、地级市管辖区域相同,下辖:区,县为正厅(局)级。重庆,简称“渝”,别称山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重庆历史上出了哪些女性名人?
介绍三位重庆籍的优秀女性,她们是:
△聂 力,女,重庆江津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30年9闫生于上海。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参加工作,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历任国防科委科技部七局副局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兼秘书长。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是中国第一位女中将。全国妇联第六届、七届执委会副主席。是第六、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刘弥群,女,重庆开县赵家场人,空军少将1944年2月出生, 196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5年3月入伍。空军二炮部实验室参谋,1994年任空军高炮部部长,地面防空部副部长、部长,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2001年7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位女将军。
△丁雪松(1918年5月 — 2011年5月),女,四川巴县人(今重庆市巴南区)人,是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之妻。曾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丹麦王国(兼冰岛)特命全权大使等等,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句容市有否可能划归南京?
首先我想说: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有利于发展!
其实“句容并入南京”传言已久,甚至被网友列为南京七大未解之谜之首,从2009年至今,一直被传言,却从未被证实。
“句容重回南京的消息之所以从未间断过,跟两地极深的渊源分不开。”长三角城市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正高级经济师张启祥回答现代快报记者提问时说,在历史上,句容隶属南京时间长达1390年,一直到1983年,常州分出无锡,从镇江划走了金坛溧阳,为弥补镇江,国家才将句容从南京划出,给了镇江。
句容南京两地空间距离近,民俗、生活惯都有着相似性,同城化发展也确实很明显。句容喝的是南京水厂自来水,烧的是南京港华燃气的天然气。
网上可以查阅到的资料显示;民盟江苏省委也确实曾在2009年递交过一份名为《关于打造南京山水域林的建议》的集体提案,提出把句容并入南京。在相关政策上,句容与南京同城化发展的趋势也不断加强,如2014年8月份,江苏省发布了《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南京、镇江、扬州三市要在2020年实现完全同城化,句容作为先行区打造。
2015年3月18日,南京政府发布《健全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将重点推动南京东部与句容同城化融合发展。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小卉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在交通规划建设方面,宁句一体化的步伐迈的越来越大,如今年4月22日,南京市规划局已将宁句城际(即S6轻轨)列入江宁一体化交通运输建设体系。宁句城际(S6轻轨)始于马群换乘中心(与地铁2号线对接),主线止于句容,建成后,从句容到新街口,只需要一个小时!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或许,镇江与对岸的扬州合并;或许,镇江并入东面的城市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