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什么是可转债

2023-09-16 05:03:03 79阅读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什么是可转债?

可转债是可以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既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可转债在熊市里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保底。牛市里上不封顶。所以,可转债非常适合散户购买。

理由如下: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什么是可转债

可转债投资基本上不需要预测股价和市场。

无论股市怎么跌,可转债到期以后,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必须把本金加利息。还给可转债持有者。

如果投资者持有的时间足够长,可转债做的就是一件事:低于100元以下,越跌越买。如果可转债价格高于130块钱以上,可以转股变现也可以继续持有。

中国股市的内在性质决定了可转债有极高的投资价值

可转债的利息是特别低的,每年是0.5%至1.5%.这对于可转债持有者来说,看起来没多少收益。

虽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每年以超低利息借到钱,但是到期限以后,这个是要还本金的。

借来的钱迟早要还的,但是上市公司对着到嘴的肥肉。又有几个上市公司心甘情愿乖乖的还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债权人变成股东,这样就可以把钱永远的借下去。可转债的转股性赋予了上市公司的这个合法权利。

在可转债发行之初,上市公司在发行条款里面就有可转债正股在任意30个交易日内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达到在转股价的130%以上,上市公司可以发布公告要求强制转股或者以极低(一般是103%的价格,不同的可转债不同的赎回价格)价格赎回。很多的股民肯定选择转股,这样上市公司债主变成股东,不用还钱了。

本来可转债的条款有约定利息承诺、到期还本、回售保护、向下修正股价乃至上市公司发债资格严格受到证监会的审查。

但是很多投资者犯了贪婪和恐惧的毛病。在100元面值以下他不买,总是想买到更低的价格。当可转债疯狂上涨的时候,明明已经到了强制转股时间,生怕后面的好事没有自己的份,不计后果的在高价买入可转债造成巨大亏损。

所以,投资可转债一定要确立目标,在100元附近买入,在130元以上选择转股。切不可因为小利而追涨杀跌。积小利,小利为大利,以时间换起暴利。

图片来自互联网,欢迎关注@35岁的阿牛

什么是上市公司减商誉?

俗话说无收购不商誉,这就意味着商誉一定是来自于收购行为,商誉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是以资产的形式存在,但是商誉却并非是真实的货币资金,反而是一个虚拟的数字,这个数字是因为收购溢价所出现的,既然不是实际的资金,那么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个数字会被上市公司逐渐计提,直到没有,恰好,商誉是个最容易出现财务造假嫌疑的地方之一。

首先,为什么收购会形成商誉?

这里面存在一些套路,易论在实战分析专栏中写到过关于商誉的内容,这些套路让投资者困惑,为什么企业间的收购会出现商誉这么一个明明是虚拟的资产?

举一个例子来形容。

A公司准备收购B公司,他们花了很长时间谈好了细节,定好了收购价,比方说10亿元,但是,A公司实际支付给B公司的资金为8亿元,这其中有2个亿就属于估值溢价,也就是说A公司名义上花了10亿元进行收购,但实际支付金额为8亿,体现在资产上,自然要以10个亿计算,多出来的2个亿溢价就会划到商誉里。

这2个亿是需要计提的,说难听一点,这就是不存在的资产,既然是不存在的资产,那么在未来的会计年度里,自然是需要抹除的,所以,就出现了计提商誉减值,一般分为全额计提、部分计提。

B公司的净资产为10亿,而总资产为18亿,你出10亿人家会卖吗?你就是出18亿别人也不见得会卖,因为B公司每年的净利润为1亿,那么按照23倍基础估值来算,B公司就值23亿,再来点溢价就成了25亿,于是你花了25亿收购了B公司,那么高于净资产10亿的部分,就是商誉了……

接下来说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威创2019年三季报中披露的消息来看,公司2019年度的净利润预计为7.9亿到1.58亿之间,但是1.31日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公告,2019年净利润下修至-11亿到-14亿之间,这是怎么回事?

如下图所示,从其公告的数据来看,主要就是计提了12亿的商誉,那么商誉是如何出现的?

从2015年开始,威创通过收购北京红缨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色摇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可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进入到学前教育服务行业,到2019.12.31日,公司商誉总额为17.4亿元。

这就导致了这家上市公司2019年的净利润直接从盈利变成亏损,先不管是否存在内幕交易,但计提减值的确成了法律范围内的一项自主选择权……

其次,高商誉是怎么形成的?

2016年8月,美的收购库卡获得德国政府同意,2017年1月,收购完成,本次要约收购交割完成后,美的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MECCA International (BVI) Limited合计持有库卡集团37,605,732股股份,约占库卡集团已发行股本的94.55%。

美的收购库卡花了292亿,但是形成的商誉就高达222亿,然而事实却是当时的库卡净资产大约为50亿,也就是说这笔收购的溢价为242亿,那为什么商誉不是242亿?这是因为这笔溢价里边绝大部分计提了商誉,还有20亿左右被美的放到了无形资产里,根据2019年三季度的数据来看,美的的商誉还有近290亿。

为何会形成高溢价的收购呢?前文提到了库卡当时的净资产大概为50亿,但是美的却花了292亿来收购,这是因为在收购的过程中,你购买的不单单是这家公司的资产,还包括公司的负债,换言之,你收购的是公司的总资产,比方说库卡净资产50亿,总资产200亿,难道库看会傻到只需要50亿就能收购,负债的150亿还得自己去还?没有人会这么傻,那么你既然想收购我公司,就得连着负债一块买过去,说直白点,你得帮我还账。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美的很大程度上不会一次性支付292亿,这是名义上的数字,而是给了库卡原股东50亿,以净资产的形式收购,而库卡的负债也一并算进美的的账面,这个债务以后就有美的来还,跟库卡原股东不再有关系,而库卡原股东则可以拿着50亿逍遥自在的生活了,所以高溢价也就产生了,高商誉也就出现了……

最后,计提商誉减值对投资者会有什么影响?

原则上来说,计提商誉减值对于投资者就是个黑天鹅,为什么呢?因为自减值新规出来后,众多的企业都在合法的对商誉进行减值,比方说天神娱乐这家公司,在2019年公布的2018年年报中,就计提了80亿的商誉减值。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有问题,但又没办法证明其有问题,因为天神娱乐截止到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总市值为48.84亿,但是商誉就计提了80亿,商誉比公司总市值还高出近一倍,这就感觉像是在扯淡一样。

所以正常来说,当投资者碰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往往得承受股价因为商誉减值这个黑天鹅而大幅下跌的结果,比方说5个跌停板到来,你根本就没有止盈或者止损的机会,这一切来得那么的突然。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公司有巨额商誉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担心,比方说美的这种上市公司,能让我们不那么畏惧商誉减值,但是类似于小企业有着巨额商誉,那就得多个心眼,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在每年的一月份之前,面对上述情况我们就得早日撤离,因为你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会不会在一月份进行业绩修正,或者说等到四月份末之前公布的上一年度报告是否会计提商誉减值,那么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理应提前规避相应的风险……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有风险了?

特邀小编认识的老师,来跟大家分享下,欢迎讨论:

投资就一定会有风险,只是风险大小不同而已。非保本理财虽有可能出现本金损失,但到最后都能拿到合适的收益和本金安全。尽管如此,在投资时仍要注意风险。

风险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保证收益型。

也就是说,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风险最高,顾名思义,就是说既不保证收益更不保证本金,这类产品风险较高,建议在银行专业理财经理指导下购买,适合风险喜好型客户,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远高于银行定期收益的投资计划。

如果要买保本保收益,可供选择的有定期和国债,其他的都有风险,大小不一而已,所以主要是看相应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书和产品说明书,里面有相应的理财投资方向,主要看投资方向。

衡量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能只看预期收益率。这里面有几个逻辑要厘清: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成正比,出现亏损的产品较多是一些挂钩基金、股票、股权、大宗商品、信贷资产等结构性产品,虽然预期收益率较高,但到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也更大。另外,不保本并不代表肯定会亏,但其中风险显然要比保本型产品高,最为关键的是投资需看挂钩标的。

如何选购银行理财产品

①看产品登记编码,判断是自营的还是代销

想查证产品是不是银行自营,可以通过产品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

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等级系统给每款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都会公示产品登记编码——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或15位编码。

比如招商银行APP上看到的这款产品,产品说明书的登记编码为:C1030815001367。

输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一下。能查到,就说明这个理财产品是银行自营的;如果查不到,那就不是。

那怎么看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呢?

②在产品说明书里,看风险等级和投资方向。

不管是在银行柜台,还是在手机银行里买理财产品,一般都会要求先做一个投资者风险测评。

测评结果分5个等级,按照投资者对风险的不同态度,依次是:保守型、谨慎型、稳健型、积极型和激进型。

排名越靠前,说明越讨厌风险,排名越靠后,越喜欢风险。同样,正规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里,也会写清楚给产品的风险分级,在“中国理财网”查询的信息也会有显示。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R1、R2、R3、R4、R5。这样正好对应了投资者风险测评的5个等级:

R1——保守型

R2——谨慎型

R3——稳健型

R4——积极型

R5——激进型

你是这里面的哪一个等级,就买同样等级以及风险更低的理财产品。比如你的风险测评结果是稳健型,可以买R1、R2、R3这三个等级的产品;如果风险测评结果是积极型,就可以买R1、R2、R3、R4这四个等级的产品。看产品类型、看风险等级,这两个是普通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的方法,记住了这两个办法,基本上就不会挑错银行理财产品了。

最后再次提醒,买银行理财最好先到官网查询,认真看产品说明书,看不懂的就不要贸然去投。

(本次回答由小编撰写,招商银行概不负责。本次回答仅供沟通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哦~觉得小编说得在理的,加个关注来聊天吧~)

怎样摆脱套路贷?

什么是“套路贷”?1、制造民间借贷的假象。

很多“套路贷”的团队,往往以“小额贷款公司”“咨询平台”“担保公司”“网贷公司”等形式对外宣传,以低利息、不需要抵押担保、快速放款等诱饵吸引被害人借款,继而以 “保证金”“行规” 等虚假理由诱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签订金额虚高的 “借贷” 协议或相关协议。

2、制造资金走账流水等虚假给付事实。

犯罪嫌疑人可能会按照合同签订的虚高金额转入被害人银行账户,制造已经将款项借给被害人的假象,随后再以其他借口或者手段,将部分资金收回。由此,被害人实际取得的款项并非合同上的全部。

微信搜“法宝在线”——申请“先打官司后收费”

3、故意制造违约或者肆意认定违约。

犯罪嫌疑人往往会以设置违约陷阱、制造还款障碍等方式,故意造成被害人违约,或者通过肆意认定违约,强行要求被害人偿还虚假债务。

4、恶意垒高借款金额。

当被害人无力偿还时,有的犯罪嫌疑人会安排其所属公司为被害人偿还 “借款”,继而与被害人签订金额更大的虚高“借贷” 协议,通过这种 “转单平账”“以贷还贷” 等方式不断垒高“债务”。

5、软硬兼施 “索债”

在被害人未偿还虚高“借款” 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采用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向被害人索取“债务”。

微信搜“法宝在线”——申请“先打官司后收费”

应当怎样“解套”?①需要贷款时到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无抵押、无担保、免息“等宣传语。

②借款前,一定要仔细核实该公司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打着“小额贷款”“银行合作机构”等名义却无资质的,千万远离。

③签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条款,警惕到手现金“被打折”“利滚利”等条款,空白格要填写清楚或者划线,不给对方伪造篡改之机。

④遭遇套路贷时,在保证人身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保留证据、及时报警求助。

法宝律师提醒!如果遭遇对方提起虚假诉讼,借款人一定要出庭应诉,向法官表明实情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接到法院传唤后拒不出庭的,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可以缺席判决,这样对于被害人就被动了。

打官司不想花钱,法宝在线先打官司后收费

当事人无力承担打官司的各项高额费用,自身正当合法权益无法实现?法宝在线为当事人的案件“出钱”又“出力”。

出钱:法宝在线通过“先打官司后收费”的颠覆性创新模式,对当事人的案件进行垫付费用,垫付款项包括当事人诉讼及仲裁过程中的诉讼费、财产保全费、担保费、鉴定费、公告费、评估费和律师费等费用,只在胜诉且回款后才收取费用。败诉或没能成功回款,该笔垫付的费用由法宝基金独自承担,当事人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出力:法宝在线有自己的律师团队,会根据当事人的案件难易程度由3-5人的专业律师团队办案,专家律师审核机制,保障当事人权益。

箭头所指的文字可申请先打官司后收费↓↓↓↓↓↓↓

【点击我!申请垫钱打官司!法宝律师-专注法律服务19年】

资管和信托有什么区别?

所谓“资管”也就是资产管理,本质上和信托类似,做的都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业务。

那“信托”和“资管”之间有啥区别呢?

一、发行机构不同

信托只能是持有信托牌照的公司来发,信托牌照的小本本全国一共就只有68张。

而资管是遍地都有,比方说什么券商资管啊,基金子公司资管啊,保险资管啊

二、监管机构不同

信托是受银监会监管的,而资管是受证监会监管的。

“资管”怎么听着有点乱,好像谁都能分一杯羹呢?

且听小参从头讲起。

2007年之前“代客理财”这种业务主要以公募基金为导向,投资的都是标准化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产品。

什么是标准化呢?意思就是这类产品在银行、股票交易所,有一套标准的定价和交易规则和流程,市场上价格已经给你标好了,想买卖的时候也不用发愁这价格应该怎么定。

这一开始可是挺好的,投资者多省心,那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个乱糟糟的局面呢?当时的公募基金以股票型基金和偏重股票的混合型基金为主。

您想啊,2006年-2007年那会牛市多狠啊,嗖嗖往上涨,那时候以基金为主的“代客理财”(“资管”)业务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但是!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2008年来了!奥运会过后不久受美帝股灾影响,偏重股票的公募基金显得黯然失色。

此后2010年初央行为了限制一些前期扩张过快走的有点远的商业银行又准备了“拆别准备金率”和“限贷令”。

但是这样依旧挡不住银行家们一颗向钱看的心!

银行一看老大发话说不让走远,那咱们换个法吧,于是纷纷借道信托,通过所谓的“表外”、“非标”进行信贷扩张,银信合作一下子就火了,银行理财和信托规模也蹭蹭的往上涨。

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手里有钱了,都说居安思危,于是保险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在这个阶段,“资管”类业务开始向所谓的“通道”型产品延伸。啥叫“通道”型产品呢?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借牌照。

比方说一个公司A想做点啥事,苦于没有牌照,于是找到了有牌照的公司B说,大兄弟我想搞个事,你牌照借我使使呗。

公司B在研究了A公司想要搞的事之后说,我觉得你这个事嘛,可以搞,但是你不能白用我牌照啊。

这样吧,你用我牌照可以,但是你要给我多少多少的费用。于是A公司就借着B公司的名义把事给办了。

2012年下半年进入“大资管”时代,资管行业监管进一步放松,行业门开接触、牌照资源逐步开放。

这时候金融行业里各个细分领域的公司一看,嚯,资管多赚钱啊,咱也得整一个。

于是不同类型、不同策略、不同标的、不同风险偏好的资管子公司纷纷成立以便抢占市场份额,甚至好些个没拿到资管牌照的公司也跟风开张办业务。

各种资管为了利润都动足了脑筋,诸如如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等问题逐渐显现。至此,乱象已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