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29中环股份股吧,中国光电半导体企业排名

2023-09-15 06:00:04 75阅读

002129中环股份股吧,中国光电半导体企业排名?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一、紫光集团

紫光集团最早起步于1988年。当年,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这是清华大学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成立的全校第一家综合性校办企业,也是紫光集团前身。近年来,紫光集团逐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在全球信息产业中强势崛起。

002129中环股份股吧,中国光电半导体企业排名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二、华为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ICT领域,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创新、开放合作,在电信运营商、企业、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为运营商客户、企业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实现未来信息社会、构建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三、长电科技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分立器件制造商,集成电路封装生产基地,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第一)。中高级技术员工占员工总数 40%。公司于 2003 年 6 月在上交所A板成功上市 (股票代码 600584 )。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四、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是根据客户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电路设计为客户制造集成电路芯片。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五、太极实业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无锡市合成纤维总厂,创立于1987年。通过几年的发展,具有相当技术和经济实力。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发展前途的技术先进型企业。公司先后开发出花色差别化长丝、丙纤烟用过滤丝束、涤沦帘子线等三大主体产品。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六、中环股份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1969年组建的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2004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中环股份”,代码为002129。是生产经营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482,829,608元,总资产达20.51 亿。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七、振华科技

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以其优势资产进行重组,即将发起人下属之全资子企业程控交换机厂、 中国振华集团新云器材厂、中国振华集团宇光电工厂和中国振华集团建新机械厂的部分生产经营性资产重组后募集设立的股份公司。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八、纳思达

纳思达,格之格品牌的缔造者。纳思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制造商之一,立足中国,全球性经营。作为国内唯一掌握通用耗材芯片技术的企业,纳思达集团占有全球兼容墨盒芯片市场的80%以上。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九、中兴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兴通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

中国半导体企业排名十、华天科技

华天科技是2003年11月12日,天水华天微电子有限公司、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友旺电子有限公司、自然人杨国忠和葛志刚、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硅动力微电子有限公司签署一致同意共同发起设立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芯片行业制造厂企业有哪些?

国内做芯片的企业有哪些?2018国产芯片企业排行榜top10:紫光集团、华为海思、长电科技、中芯国际、太极实业、中环股份、振华科技、纳斯达、中兴微电以及华天科技。

TOP1、紫光集团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在国家战略引导下,紫光集团以“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为“双轮驱动”,形成了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在全球信息产业中强势崛起。目前,紫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在企业级IT服务细分领域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与英特尔、惠普、西部数据等全球IT巨头形成战略合作。2016年始,紫光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开启了紫光在芯片制造产业十年1000亿美元的宏大布局。

TOP2、华为海思

海思半导体是一家半导体公司,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海思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国硅谷和瑞典设有设计分部。

海思的产品覆盖无线网络、固定网络、数字媒体等领域的芯片及解决方案,成功应用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数字媒体领域,已推出SoC网络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可视电话芯片及解决方案、DVB芯片及解决方案和IPTV芯片及解决方案。

TOP3、长电科技

长电科技是中国著名的分立器件制造商,集成电路封装生产基地,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之一,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行业十强(第一)。长电科技成立于1972年, 2003年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历经四十余年发展,长电科技已成为全球知名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

长电科技面向全球提供封装设计、产品开发及认证,以及从芯片中测、封装到成品测试及出货的全套专业生产服务。长电科技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崇尚员工、企业、客户、股东和社会和谐发展,合作共赢之理念,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子百强企业,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示范企业等,拥有国内高密度集成电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长电科技生产、研发和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主要半导体市场。长电科技属于国有企业。

TOP4、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国际”,纽交所代号:SMI,港交所股份代号:981),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是根据客户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电路设计为客户制造集成电路芯片。中芯国际是纯商业性集成电路代工厂,提供 0.35微米到28纳米制程工艺设计和制造服务。荣获《半导体国际》杂志颁发的"2003年度最佳半导体厂"奖项。

今日公布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的综合经营业绩。2016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为创新高的8.148亿美元,毛利为2.46亿美元,毛利率30.2%,中芯国际应占利润1.04亿美元。

统计全年数据显示,2016 年中芯国际销售总额达到 29 亿美金,再创新高,收入同比上升 30.3%。其中,净利润率和中芯国际应占利润均创新高,分别为 11% 和 3.766 亿美金。

TOP5、太极实业

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无锡市合成纤维总厂,创立于1987年。通过几年的发展,具有相当技术和经济实力。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发展前途的技术先进型企业。公司先后开发出花色差别化长丝、丙纤烟用过滤丝束、涤沦帘子线等三大主体产品。1991年被评为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之一,中国化学纤维工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第一名。

公司目前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业务、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和材料业务。半导体业务主要涉及IC芯片封装、封装测试、模组装配及测试等;工程技术业务主要服务于电子高科技与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与保健,市政与路桥,物流与民用建筑,电力,综合业务等6大业务领域;光伏电站的投资和运营业务于2014年开始逐步形成;材料业务的主要产品有涤纶工业长丝、浸胶帘子布和帆布等,现已形成年产36000吨涤纶工业长丝和年产20000吨浸胶帘子布、10000吨浸胶帆布的生产规模。

TOP6、中环股份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环股份”)是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129。公司致力于半导体节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创投于一体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旗下拥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个省部级研发中心、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员工上万人。

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一个跨地域、跨领域、规模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未来,公司将坚持定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环境友好、职工爱戴、客户信赖、政府尊重”,以市场经营为导向,全国化产业布局、全球化商业布局,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TOP7、振华科技

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公司为独家发起人,以其优势资产进行重组,即将发起人下属之全资子企业程控交换机厂(以下简称程控厂)、 中国振华集团新云器材厂(以下简称新云厂)、中国振华集团宇光电工厂(以下简称宇光厂)和中国振华集团建新机械厂(以下简称建新厂)的部分生产经营性资产重组后募集设立的股份公司。

TOP8、纳斯达

纳思达股份(股票代码:002180),专业致力于打印显像行业,成像和输出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打印管理服务的全球领导者,行业领先的打印机耗材芯片设计企业,是全球通用耗材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全球知名的激光打印机品牌“利盟”,利盟以中高端产品技术和打印管理服务见长,提供高价值打印服务解决方案,特别在欧美市场扎根很深。全球员工人数约为20000人。集团年销售规模约300亿元人民币,产品覆盖150多个国家。

珠海赛纳集团,纳思达股份的控股公司,研发和销售工业级3D打印机。产品适用于彩色多材料的医疗教育培训模型和手术规划模型、珠宝首饰精铸模型和彩色多材料个性化定制产品。2007年,联想控股通过旗下君联资本入股赛纳。

奔图电子,纳思达股份的控股股东拥有的激光打印机业务(奔图品牌激光打印机),是中国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打印机厂商。奔图打印机被列入关键领域国产替代计划的产品。

利盟国际,是1991年从IBM分离出来的公司,深耕中高端打印机市场,堪称打印机行业的"奔驰"。作为打印成像解决方案、硬件、商务流程和服务等领域公认的领先企业,在打印管理服务(MPS)、智能捕捉、企业内容管理、医疗行业内容管理、财务流程自动化和企业搜索等关键市场领域具有领先的竞争力。

TOP9、中兴微电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微电子”)于2003年注册成立。中兴微电子以通信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芯片供应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兴微电子已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队伍,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在全球设有多个研发机构。截至2016年底,共申请IC专利超过3000件(其中PCT国际专利超过800件)。2017年中兴微电子销售规模达到66亿,位于国内IC设计公司前三。

中兴微电子掌握国际一流的IC设计与验证技术,拥有先进的EDA设计平台、COT设计服务、开发流程和规范,自研芯片研发并成功商用的有100多种,覆盖通讯网络、个人应用、智能家庭和行业应用等“云管端”全部领域,在国内处于行业前列。

未来,中兴微电子将立足管道、拓展终端,同时布局大数据、云、物联网和可穿戴市场,成为“云、管、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设计公司,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中国芯”解决方案。

TOP10、华天科技

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25日,2007年11月2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华天科技;股票代码:002185。目前,公司总股本213,111.29万股,注册资本213,111.29万元。

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目前公司集成电路封装产品主要有DIP/SDIP、SOT、SOP、SSOP、TSSOP/ETSSOP、QFP/LQFP/TQFP、QFN/DFN、BGA/LGA、FC、MCM(MCP)、SiP、WLP、TSV、Bumping、MEMS等多个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通讯、消费电子及智能移动终端、物联网、工业自动化控制、汽车电子等电子整机和智能化领域。公司集成电路年封装规模和销售收入均位列我国同行业上市公司第二位。

希望对你有帮助!喜欢请关注我!

tcl是否为上市公司?

是的

TCL(集团)是通过TCL科技(000100.SZ)及TCL实业两大主体经营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智能终端三大核心产业。目前,TCL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TCL科技、中环股份(002129.SZ)及TCL电子(01070.HK)等。其中,中环股份隶属于TCL科技,TCL电子则在TCL实业旗下。

2018年的光伏市场会是怎么样?

本文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逻辑关系为:

●2018年由于中国的补贴下降、美国201双反、日本FIT补贴政策下调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量可能放缓。

●鉴于此,上游光伏制造行业将迎来一次较大洗牌;与2012年情况类似,此次洗牌过后每瓦光伏装机成本大幅下滑,使光伏行业进入平价上网的大周期。

●在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光伏电力,甚至可以成为当地最为廉价的能源(目前国际最低的光伏电价已经达到1.786美分/kWh,折合人民币0.12元/kWh)。

●由于迎来平价上网,光伏行业将不再受到补贴政策的剧烈影响,行业发展将趋于稳定;此时,光伏行业将产生真正龙头老大企业。

●平价上网之后,光伏行业的体量与现状是数量级的差异,龙头老大企业将具备千亿市值的潜力。

对于2018年光伏行业大趋势,治雨有以下预判。

一、硅料环节:价格战会十分惨烈

1、硅料扩产严重但需求降低。

2018年50微米的金刚线将会成为主流,出片数量会进一步提升,单位数量的硅片对硅料的需求会大幅减少,仅仅40吉瓦多晶硅片金刚线改造就会使得上游硅料需求减少4万吨以上。

而且单晶硅片同等功率对硅料需求会更少。

因此,单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的产业历史潮流会更进一步减少硅料的需求。

2018年硅料至少新增11.5万吨产能。

包括:东方希望1.5万吨的硅料产能释放,保利协鑫将会在新疆新增4万吨的硅料产能,通威股份在乐山的2.5万吨产能也将在2018下半年投产,在包头会有2.5万吨的产能。

根据我们调研得到的数据是实际硅料产量将会是铭牌产量的120%,所以通威股份乐山和包头合计5万吨的硅料铭牌产能对应实际产量是6万吨。

2、明年硅料价格战十分惨烈。

我依旧坚信我的判断,明年硅料价格会出现十分惨烈的价格战。原因如下:

由于硅料新增产能巨大,而明年硅料需求会明显向下。

同时,各家成本更低。

以通威股份为例,一千克硅料全流程电耗约为60度,成本控制极其优秀,根据2017年半年报的数据通威股份1吨硅料全成本5.7万元,通威股份2017年三季度完成了产线升级改造,预计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新的产能成本甚至有可能在5万元以内。

明年每千克硅料价格最晚在三季度的时候会下滑至85元每千克。但是很多朋友不相信,我依旧维持这一判断,等待明年市场环境作见证吧。

二、硅片环节:金刚线普及,产能过剩严重,单晶或占60%市场

1、技术革新实现降本增产

金刚线切割改造以后,整个硅片端的产能立刻提升25%。

就以多晶硅片的行业龙头保利协鑫为例,预估他金刚线切割改造完毕以后,硅片产能就会达到25GW。

2、单晶硅片的技术路线替代可能已经来临

从产能布局上看,今年有两大巨头扩产极为疯狂,一个是隆基股份(601012),另一个是中环股份(002129),这两家公司都在A股上市,近几年各有两轮定向增发,增发额度都不小。

光伏行业的各家公司当中,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是资本实力最强的两家,隆基的净资产约为110亿,中环的净资产在注入国电光伏和定向增发完成以后,净资产会达到120亿。

而这两家巨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单晶硅片的技术路线。

预计2018年8月份,隆基股份最后一间工厂建设完毕,产能达到25吉瓦,中环股份我先前预估是22吉瓦;但根据最近的公报来看,再过三个季度,中环股份的单晶硅片产能就会达到23吉瓦。

再加上晶科能源的5.5吉瓦,晶澳太阳能到3.5吉瓦,明年仅单晶硅片巨头的产能就会轻松突破60吉瓦。

如果明年,整个光伏组件的需求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滑的话,那么单晶组件的占比会轻松突破60%。

3、硅片产能将严重过剩

单晶硅片产能疯狂扩产,多晶硅片在金刚线切割改造以后,产能又整体提升25%,整体来看硅片产能,严重过剩。

明年多晶硅片的厂家将会以现金成本打价格战,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而那些没有来得及改造的砂浆切割产能,将永久性的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单晶硅片产能极其巨大,就算那些完成金刚线切割改造的多晶硅片产能,明年都面临生存之战。

三、组件环节:高效成为主流,价格下降快

1、300W+高效组件将成为主流

由于明年硅料价格将会出现大幅下滑,硅片由于产能过剩,也会出现价格战。

而在组件功率环节,由于一系列全新技术叠加和单晶技术路线成为主流。

明年组件的功率将会来到300瓦以上,明年的双面发电组件和单轴跟踪组件的叠加下,光伏发电成本会大幅下滑,所以虽然我预期明年光伏产业上游会出现惨烈价格战。

但这场价格战对全行业是莫大的好事,长期看,光伏将会迎来平价上网的大周期,这个周期的到来比任何人想象的要快。

2、辅材价格下降

金刚线,光伏玻璃,EVA膜,组串式逆变器当前毛利率都很高,普遍高于30%。

在制造业行业,这样的高毛利是不合理的。

他们有极大的降价空间,如果他们的价格也能下来的话,会更进一步促进光伏产业的平价上网。

3、组件价格大幅下降

明年的光伏行业由于中国补贴降低,美国201双反,以及日本FIT补贴下调会出现短期的不确定性。

由于这次不确定性的扰动,明年光伏产品的价格会有一次明显的下滑。

低效产品快速被市场淘汰,组件主流功率会由2016年的265瓦快速提升至2018年的310瓦,既而进一步摊薄BOS成本。

超高效组件的出现和双面双玻技术的成熟必然引爆跟踪轴系统的市场(因为超高效和双面技术会有效摊销跟踪光伏支架的额外成本),如果说明年光伏产业有哪一个产业环节会获得超额毛利的话,那一定就是卖跟踪光伏支架的。

四、总结

对于2018年的大趋势,本人判断如下:

1、在中国补贴下调,美国201双反,日本fit补贴政策继续下滑的短期扰动下,明年光伏产品价格会出现显著下滑且低效产能快速被市场淘汰。

根据测算,明年集中式地面电站的系统造价会来到五元以内,在印度这样的人力成本极低,光伏组件价格不含税的地区,1W系统的制造成本甚至会低于4元。

2、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光伏迎来平价上网,在一些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光伏甚至有可能成为当地,最为廉价的能源应用形式,光伏电在2018年下半年将迎来平价上网的大周期。

3、由于2018年下半年以后,光伏可以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遭受补贴政策的扰动,2018年将会是整个光伏行业最后一次的成人礼,光伏的行业格局将会趋于稳定,将会出现长期平稳发展的势头。

2018年下半年以后很难再出现全行业大范围亏损的惨状,而且2018淘汰赛以后剩下的光伏巨头将会成长为真正的千亿级别的巨头。

五、对于本文其他问题的解释

问:如果单晶产能到50GW以上,很可能会被美国人卡脖子。

美国人为了阻碍中国进步发展,做了很多好事。

比如为了限制中国航天发展,不让中国人接触国际空间站;比如为了不让中国超算发展,限制奥巴马政府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计算卡。包括之前GT炉,都是限制出口的。

单晶以前小,几GW倒也无伤大雅,但到50个GW以上后,就难说了。中国大力发展IC产业,必然对高纯石英有极大依赖,美国人在卡中国IC产业的时候,捎带着光伏用石英砂也会受影响,这个是单晶路线最大的不确定性。

答:上游的原材料供应确实存在风险。而且现在单晶占比越来越高,上游原材料商坐地起价的现象已经出现了。有些上游的原材料涨价已经超过百分之一百。

国内的厂商也有应对之策,隆基股份是其中的优秀典范。

隆基股份在很多年前开始就努力的培养自己的供应商体系。扶持国内的供应商,对于那些国内供应商无法提供的原材料,隆基股份选择和上游供应商签订合约协议,保障原材料的供应,锁定原材料供应的价格。

诚然,当前上游有些原材料,我们不能自给自足,但是随着单晶硅技术路线成为主流,中国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相信不久的将来上游自主的供应商将会推出有竞争实力的产品进而完全摆脱上述忧虑。

问:目前看,不管啥工艺,电池表面的玻璃和背板边框,都是不可或缺的,那是不是不论钙钛矿电池还是啥技术,打底成本每瓦就要1元钱,如果组件2元,发展其他技术是不是没大意思呢?

答:.如果说晶硅组件价格下滑到两元钱,是不是没有发展其他技术路线的必要了?我看不是这样子的。

晶硅电池太脆,形状固定,这一天然特性制约了它的应用场景。

所以无论晶硅光伏电池多么便宜,其它的电池技术路线都有存在的空间和发展的必要。

比如说墙面上,车顶上,自行车车身上。这些不规则的形状上,只能应用薄膜电池。

另外未来晶硅光伏电池可能走向HIJ的技术路线。

这一技术路线,允许其光伏电池表面覆盖一层薄膜,进而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

这个角度看,晶硅技术路线和薄膜技术路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所以即便晶硅组件最便宜,发展其他电池类型,发展其他技术路线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不能抱补贴的大腿?

光伏供电房车,离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光伏供电低速电动车,新能源太阳能电动车,新能源节能环保项目,创新发展,移动能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