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可转债,天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是工商银行代销的吗
工商银行可转债,天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是工商银行代销的吗?
中国工商银行目前代销的开放式基金包括: --天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汇添富优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德盛安心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中银国际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 --广发货币市场基金 --富兰克林国海中国收益证券投资基金 --融通巨潮1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宝盈泛沿海区域增长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东吴嘉禾优势精选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中银国际中国精选混合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诺安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 --申万巴黎盛利强化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南方积极配置证券投资基金 --广发稳健增长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 --博时精选股票基金 --诺安平衡证券投资基金 --兴业可转债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国联安德盛小盘精选证券投资基金 --申万巴黎盛利精选证券投资基金 --银河银泰理财分红证券投资基金 --南方现金增利基金 --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 --广发聚富证券投资基金
我的股票账户里多了3股工行转债是怎么回事?
可以花钱购买账户中的3股工行转债,不要就不用管它。 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在目前国内市场,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可转债具有债权和期权的双重属性,其持有人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也可以选择在约定的时间内转换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所以投资界一般戏称,可转债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
手上有闲置资金180万左右?
180万的闲置资金全部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收益率却只有4%,我认为这样的投资方式至少存在以下四个弊端:
一是投资产品单一,不利于风险分散;
二是理财已打破刚性兑付,不保本不保息,风险很高;
三是流动性、灵活性很差,不利于资金周转;
四是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性价比太低。
为了消除以上四个弊端,从综合考虑收益率、风险性、流动性的角度来讲,以下投资建议供您参考:
第一,一定要投资一部分银行定期存款,最好选择购买大额存单就目前理财市场上的所有投资渠道而言,无论是风险性较高的期货、股票、基金,还是风险性极低的债券,都是不承诺保本保息的,即便是几乎0风险的国债也不直接承诺保本保息。
从风险性角度而言,既然以上投资渠道都不是保本保息的,那么配置一定数额的保本保息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防止本息全部损失的情况出现。而目前仅有银行存款、大额存单是承诺保本保息的,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产品。
目前正值年底,正是各大银行揽储的高峰期,给出的利率相对较高,是购买定期存款的最佳时间。
一般来说民营银行的定存利率要高于全国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高于国有六大行。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定期存款完全不必担心其安全性,在存款保险条例的约束下,任何银行的定存都保本保息,所以尽管挑选利率高的银行即可。
再者,如果有合适的大额存单产品,应该优先购买,因为大额存单也属于“存款”的范畴,不仅受存款保险条例的约束,而且利率比同期限定存要高的多。
个人建议应至少购买60万的定存或者大额存单,先兜个底,即便其他投资方式收益率不理想,至少这60万的本息都有保障。
第二,适当配置一定数额的股票,但是要有节制,不可盲目追涨股票投资是最能实现资产翻倍的投资方式,目前A股市场开户数已经突破1.7亿,今年1月份每天新增开户数近5万人,这足以说明股票市场的吸引力。
但需要着重说明一点的是股票虽然收益率惊人,风险高也是其弊端,遇到一波好行情一天能达到10%的收益率,但弱行情下也可能亏损10%。
所以到底应不应该选择股票作为投资渠道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率的要求。
个人建议如果是有一定股票投资经验的老股民可以适配一些股票,但同时也要设置投资上限,比如本金30万即可,即便在大行情下也不要盲目加大投资,防止行情急转被套牢。
如果是完全没有股票投资经验的小白或者风险承受能力极低,那么就不要配置股票了,选择一些稳扎稳打的投资渠道即可。
第三,基金定投是介于定期存款和股票之间,风险性较高但同时收益率非常可观的投资渠道当下最火的投资方式就是基金了,2020年末公募基金规模近20万亿元,刷新了历史记录,源源不断的基民还在涌入。
个人觉得基金投资中最佳投资方式是定投,定投是指在固定的时间以一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式基金中,优点是流动性极好,可以零存整取,类似于银行存款,而且风险性较低。
目前我国经济整体大格局是向上的,如果定投5-10年,个人认为赚钱的概率在80%以上,年化收益率能在10%以上,大概是银行存款收益率的2-3倍。
个人对基金定投策略提出以下几条建议:第一,定投早期不止盈,因为定投早期盈亏跟技术关系不大,更多的是运气;第二,长线投资最可靠;第三,不要盲目追加资金,即便是在行情非常好的时候,按照原计划在固定时间投入固定资金即可。
个人建议可以拿出180万中的40万做基金定投。
第四,适配不同期限的债券投资债券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国债、地方债和企业债券。
从风险性角度而言,国债风险性最低,其次是地方债券,最后是企业债券。
从收益率角度而言,收益与风险对等,国债三年期利率在3.8%左右、五年期利率在3.97左右、10年期在6.4%左右,基本等同于银行存款,而且有国家信誉做背书,风险性极低,是不错的投资方式。同时还能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做出资贡献,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种荣誉。
再就是地方债券,由地方政府信誉做背书,风险性低,收益率一般稍高于国债,能达到5%以上。
最后就是企业债券,风险性比国债、地方债都要高,虽然收益率上有优势,但是企业同时存在经营风险,如果要投资的话仅建议购买经营稳定、实力雄厚的地方明星企业的债券。
个人建议180万中拿出20万购买债券即可,优先选择国债,其次才是地方债、企业债。
第五,剩余的部分作为备用金,灵活机动的投资剩余部分可以作为备用金,一方面供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灵活机动的使用;再者如果市场上出现好的理财渠道也可以及时购买,不至于错过。
归纳:写在最后综上所述,个人给出的投资建议是:60万定存或大额存单、30万股票投资(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可以忽略)、40万的基金定投、20万的债券投资、其他30万作为备用金。
以上投资配置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对各个投资渠道的熟悉程度做投资金额上的适当调整,但是谨记两点:
1.一定要分散投资,切不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最大程度上做到风险分散;
2.一定要适当购买银行存款、大额存单,虽然收益率较低,但是保本保息,不至于损失,这是作为兜底的配置。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什么是债券?
债券,也被称为“固定收益(Fixed Income)”,是广大投资者资产配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债券的原理非常简单,大部分人不用学金融都能理解。债权人把钱借给债务人,债务人按照借款约定按时偿还利息,并且在债务到期时偿还本金。在日常生活中,债权和债务关系无时不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周围。比如我们去银行存款,就是作为债权人把钱借给银行,而银行则作为债务人给我们支付利息。很多人喜欢购买国库券,就是把钱借给政府,然后政府按照国库券利率向我们(债权人)支付利息。
从全球金融市场的规模来看,债(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按揭债,非抵押债券等)的市值要远远大于公司股票的市值。比如根据麦肯锡公司在2012年的估计,当时全世界所有的公司股票市值大约为50万亿美元,而所有的债加起来的市值则高达175万亿美元,是前者的三倍多。
光是全世界的政府债券(Government Bond),其市值总额就差不多达到了47万亿,和全球所有的股票的市值差不多。
截至2015年8月,在全世界所有的政府中,负债最多的是美国政府,其负债总额达到全世界所有政府负债的29%左右。紧跟着美国的是日本,日本政府债券(JGB)的市值大约占到全世界所有政府债务总和的20%左右。其他一些债务总额比较高的国家有:中国(6.25%),德国(4.81%),意大利(4.61%),法国(4.35%)和英国(3.92%)。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列举的只是债务总额(根据当时的外汇汇率转换成美元计算),而没有考虑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的大小。
如果把国家的经济总量算上,那么负债率(负债/GDP)最高的国家依次为日本,希腊,意大利,葡萄牙,新加坡,美国和比利时(如上图所示)。
那么说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投资者要投资债券呢?大致来讲有以下几个原因:
1)债券是相对来说投资风险比较低的资产。只要债务人按时偿还利息和本金(即不违约),那么债权人的投资就会有回报(在扣除通货膨胀之前)。一般来讲,把钱借给国家政府(即购买政府债券)是非常安全的。一来政府破产违约属于小概率事件,二来如果是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国债,在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无限印钞去偿还其债务。因此如果投资本币国债,理论上不可能有违约风险。
2)从历史数据来看,(政府)债券的回报波动率要比股票小很多。这也从实证角度印证了上面提到的债券风险比较小的论断。
3)债券的回报和股票回报相关性不大,在很多时候(比如美国债券和美国股票),两者的相互关系为负。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一个股票组合中加入债券的话,可以提高资产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4)有些政府提供防通胀债券(比如美国的TIPS,英国的Inflation linked gilts等)供广大投资者选购。防通胀债券的投资回报和通货膨胀率挂钩,可以帮助投资者应对无法预测的通货膨胀风险。
所以说,每一个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债券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更好的分析作为投资标的的债券,我们可以把债券的回报(也可以成为风险,要知道回报和风险其实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更加进一步的细分为下面的组成部分:
1)无风险回报(Risk Free Rate);
2)期限溢酬(Term Premium);
3)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
下面让我来就每一个回报来具体的解释一下。
无风险回报(Risk Free Rate)
无风险回报,指的是理论上投资者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就可以获得的回报。在现实生活中,严格来讲没有任何资产可以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给予投资者回报。和无风险回报最接近的回报是短期政府债券(Treasury Bill)能够提供的回报。
短期政府债券的定义是政府发的短于一年的国债。绝大部分的金融学术研究都假设美国政府不可能在其发行的美元债务上违约,因此这些短于一年的美国国债就被视作是绝对安全的投资品种,因此从这样的短期债券上得到的回报被称为“无风险回报”。同理,如果假定中国政府不可能在人民币债务上违约,那么中国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提供的回报也是“无风险回报”。
从历史上来讲,短期政府债券(T-bill)可以给予投资者非常不错的回报。比如上图显示的是美国过去200年的各种资产的真实回报(扣除通货膨胀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短期政府债券的回报是每年2.7%。考虑到这个回报在不担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战胜了通货膨胀,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错。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真实利率回报则相差比较大。举个例子来说,在过去100年里(1900-2000年),真实利率(扣除通胀之后)最高的国家为丹麦,平均每年3%左右。而真实利率最低的国家为意大利,德国和法国。这几个欧洲国家在一战或者二战之后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真实利率为负。其中德国在1920年代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经历了世界上主要工业国之中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现时今日的德国人对通胀的风险仍旧高度警惕。
德国人对于通胀的态度也可以解释很多他们对于金融政策的态度。比如欧洲央行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仅以价格稳定作为其主要政策目标的中央银行。基本上其他所有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会同时将价格稳定和降低失业率作为其政策目标。当然,严格来讲,中央银行不可能同时兼顾到价格水平目标和失业率目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一种取舍和平衡。欧洲央行将价格稳定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直接省略就业率目标,就是要明确的告诉市场,在这两个目标中,价格稳定(即每年2%左右的通胀率)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德国人对于通货膨胀的深深忌惮。
上图显示的是美国(白色线),欧洲(橙色线),日本(黄色线)和英国(绿色线)从1970年到2015年的通货膨胀率。大致来讲, 通货膨胀的威胁在1980年以后基本得到了控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在1970年代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1979年Paul Volcker被当时的美国总统Jimmy Carter任命为美联储主席时,美国的通胀率在10%以上,并在1980年达到创纪录的14.8%。同时,美国的失业率也攀升到10%以上。美国面临着无法从“滞胀”泥潭中摆脱出来的经济难题。
为了应对通胀,Paul Volcker推出了一系列强硬的货币政策,比如大幅度提高利率。美联储基本利率(Federal Fund Rate)在1980年被升高到20%。后来到了1983年,通货膨胀终于被成功控制,通胀率回落到3%左右。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所有的主要工业国,在1980年都有比较高的正真实利率(扣除通胀之后的利率)。平均来说,主要工业国在1980-2000年的真实利率达到了每年3.7%左右。曾经让人谈虎色变的通货膨胀一下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这也是为什么当今的投资者对于通货膨胀威胁不太紧张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经历过像魏玛共和国和1948年中国内战时国统区那样的通货膨胀了。
短期政府债券(T-Bill)给予投资者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它的回报和股票回报的相关性非常小,有时候甚至是负的。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来看,在一个多资产的组合配置中,投资者应该加入短期政府债券,来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提高其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期限溢酬(Term Premium)
期限溢酬,指的是投资者可以从承担久期风险(Duration Risk)中得到的超过无风险回报的那部分投资回报。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期限溢酬。
假设你要去买一个国库券,那么你可以看到,你能够购买的国库券从短期到长期有3个月,1年,3年,5年,10年和15年期。在一般情况下,国债的期限越长,其收益率越高。
比如下面是2016年3月9日中国财政部的公告。更新:财政部决定发行2015年凭证式(一期)国债(以下简称本期国债),现将发行等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本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300亿元,其中,3年期180亿元,票面年利率4.92%;5年期120亿元,票面年利率5.32%。二、本期国债发行期为2015年3月10日至2015年3月19日。三、投资者提前兑取本期国债按实际持有时间和相对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具体为:从购买之日起,本期国债利率按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付利息,满半年不满1年按年利率1.66%计息,满1年不满2年按3.39%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4.41%计息;5年期本期国债持有时间满3年不满4年按4.91%计息,满4年不满5年按5.05%计息。从上面的公告中我们可以得知:1)5年期的国债利率(5.32%)要比3年期的国债利率(4.92%)高;2)如果提前兑取国债,那么投资者得到的实际利率随着持有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比如持有不满半年的,利率为零。持有半年到一年的,利率为1.66%。以此类推。在绝大部分的时间,这个规律在世界各国都适用。为什么持有更长期的国债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呢?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因。1)国债的久期(Duration)越长,其价格对于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越高。投资者可以把久期想象成一个杠杆。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基本利率上升1%,久期为1的债券,其价格会下降1%。而久期为10的债券,其价格则会下降10%。因此久期越长的债券,波动率越高,风险也越高。那么购买更长期限的国债的投资者需要获得一个风险溢价来补偿他承担的更高的风险。2)持有的国债时间越长,投资者放弃了流动性。比如就像上面的例子所说,如果投资者购买了一个5年国债,那么要获得每年5.32%的收益率的话,投资者需要持有满五年。也就是说在这五年里,投资者不能提前赎回(否则他收到的收益会低于5.32%)。因此投资者需要额外的回报来补偿自己放弃的流动性。3)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短期国债的利率高于长期国债,那么在一个有效的市场内,大部分投资者会选择买入短期国债,卖出长期国债。这样的套利(Arbitrage)行为会导致短期国债收益率下降,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因此期限溢酬会重新变正。当然,历史上也有反常的时候,即短期国债的利率高于长期国债的利率,也就是说期限溢酬是负的。比如上图显示,美国10年期国债的期限溢酬,在2016年5月17日达到了负0.38%,是从1960年以来的最低值。除了刚刚提到的特殊时期,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投资者可以从持有更长期限的国债中获得正的期限溢酬。比如上图显示的是1900-2000年(100年)美国债券投资的期限溢酬。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购买中长期债券的话,相对于短期债券大约可以获得每年0.7%左右的期限溢酬。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上面提到的期限溢酬在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比如上图显示的是世界主要工业国在过去100年(1900-2000年)间的政府债券的期限溢酬。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德国以外,其他主要国家都有正的期限溢酬(比利时和丹麦的期限溢酬如果以算术平均来算的话是正,但如果以几何平均来算的话是微负),其溢酬的范围在每年0.5%-1%左右。
同时也值得指出,所有国家都经历过负的期限溢酬。比如在上图的一栏Minimum Premium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国家都曾经在历史上经历过剧烈的负的期限溢酬,尤以德国为甚。但如果拉长时间维度,从总体上来说投资者如果购买时间更长(超过一年)的国债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期限溢酬的。
信用利差(Credit Spread)
信用利差,指的是投资者购买非国债以外的公司债券,由于承担了该公司违约的信用风险,而需要被补偿的超额回报。在上文中我已经提到,由于政府可以无限印钞,因此我们假定以本币计的政府债券没有违约风险。但是对于公司来说,他们没有印钞的权力。因此如果公司经营业绩不佳,那么他们就会有在其发行的公司债券上违约的可能性。而投资者如果去购买此类债券,就需要承担比政府债券多一层的公司违约风险,因此也会要求得到更高的回报。
在普遍情况下,公司债券的风险相对来说要小于公司股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公司债券的派息率是固定的(比如每年5%)。因此只要公司没有违约,投资其债券可以得到的回报是比较稳定并且可以预测的。这个特点导致公司债券价格的波动率比股票要小,因此让人感觉更安全;
2)在公司破产清盘的情况下,债券持有人的等级在股东之上。法律上公司需要先满足债权人的利益,如果还有任何剩余,再满足股东的利益。
从美国的历史来看,持有公司债券确实可以给予投资者(相对于政府债券)更高的回报。比如上图显示的是美国从1900年到2000年一百年间的信用利差。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时间违约溢价(Default Premium)为正(上图中的绿色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也有不少时间公司的违约溢价为负。这样的情况主要发生于经济萧条或者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公司经营业绩不佳,盈利不如一开始的预期那么强,在这种情况下,持有公司债券可以得到的回报反而不如政府债券。
关于公司债券我这里还有一篇更为详细的解说:https://zhuanlan.zhihu.com/p/21818489
通货膨胀
如果投资债券,那么投资者需要非常注意通货膨胀风险。因为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如果通货膨胀率比较高,那么从实际收益来说,债券投资者收到的回报就缩水了。在上文中我曾经提到,在1970年代,美国和英国等工业国都曾经经历过严重的通货膨胀,因此投资者们应该牢记教训,不要忘记这个前车之鉴。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风险,我们也可以考虑购买一种比较特殊的政府债券,叫做防通胀债券(Inflation Linked Bonds)。防通胀债券的原理是其派息和通货膨胀率(消费物价指数CPI)挂钩,这样如果通货膨胀上升,那么投资者可以得到的派息也会上升,从而抵消通胀率上升对投资者真实回报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工业国政府都有发行防通胀债券。
那么购买防通胀债券的投资者们得到的回报如何呢?上图显示的是英国从1981年到2000年各种不同的政府债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我们可以看到,防通胀债券(上图红色柱)在该经济体经历意想不到的通货膨胀时(比如1997/98年),会给予投资者比较高的回报。而如果最后实际通胀率比预期的通胀率要低(经济陷入出乎意料的通缩),那么防通胀债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就会比较差。
对于防通胀债券的投资者来说,购买防通胀债券就好比为通货膨胀风险买了个保险。大家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保险,如果想要购买保险,那么我们就需要支出保费。而如果最后我们想要投保的风险没有发生(比如通胀率没有上升),那么我们的投资回报会下降(因为保费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
一个投资者进行多资产配置时,应该包括防通胀债券。除了上面提到的应对通货膨胀的功能,防通胀债券也能起到多元分散的作用。从历史上来看,防通胀债券的价格波动和政府债券的价格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左右(英国1981-2000年)。因此在一个多资产配置组合中加入防通胀债券的话,可以有效提高该资产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美国的情况也很类似。比如上图显示,美国的防通胀债券(TIPS)和美国股票的相关系数为0.02,和房地产的相关系数为0.22,和公司债券的相关系数为0.78。因此在一个多资产的配置组合中加入防通胀债券可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结论
如果一个投资者购买固定收益类投资(债券),那么他可以从以下一些途径获得其承担的风险的相应回报。
首先是无风险利率。该风险回报可以通过持有短期政府债券(T-bill)获得。其次是期限溢价(Term Premium)。要获得期限溢价回报,投资者需要购买并持有久期长一些的政府债券。第三个风险因子是信用利差,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公司债券获得该溢价回报。最后是实际利率(扣除通胀之后),要获得这个回报,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防通胀债券来实现。
除了以上这些不同类型的债券,投资者在一个好的资产配置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元分散:不光要持有美国或者中国债券,也要持有其他各国债券;
2)控制成本:一个聪明的投资者,会寻找成本最低的方式去实现跨国的多资产配置组合;
3)久期管理:在购买债券时,理论上投资者可以选择从3个月到30年的不同久期组合。一个聪明的投资者,会选择承担最少的久期风险(Duration Risk)去实现他的期望回报;
4)税务优化:债券会派息,而派息受到预扣税(Withholding Tax)的影响。一个聪明的投资者,会根据其居住地应当支付的预扣税,去选择税率最低的投资品种,最大程度上减少税费对自己的投资回报的影响。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0买什么理财比较好呢?
2019年过去了,咱们A股虽然兜兜转转勉强站上了3000点,但是令人惊喜的是可以说A股走出了一个结构性的牛市也不为过。可是,你今年的理财收益还好吗?
上证指数,22.30%
深证成指,44.08%
沪深300,36.07%
上证50,33.58%
中证500,26.38%
创业板,43.79%
中证1000,25.67%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上的指数我一个没有跑赢,甚至还跑输了国家经济增速GDP(约为6.1%)......
我希望跑赢了的小伙伴望戒骄戒躁,没跑赢小伙伴也不要气馁,投资理财是一场长跑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大家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宁愿大宝天天见,也不要昙花一现。
回归正题。
我很喜欢约翰博格在共同基金里面讲的一句话:“长久以来,凡大智慧者并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之能人异士,而是洞悉本质,化繁为简。大巧无工之通达人士。”
今天交给大家的方法就是,在2020年初,选择历史长青的主动型基金,然后定投即可。
什么是主动基金?简单地说就是:咱们雇佣一个受过专业金融投资训练的基金经理,每年付点工资给他,让他帮我们去做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决定,咱们之所以是韭菜就是因为不够专业嘛,小米加步枪怎么在枪林弹雨中跟配有飞机和大炮的敌人斗?不妨相信专业的力量?
什么叫基业长青的主动型基金?我觉得10年10倍基算是。10年10倍基是指成立满十年,涨幅超过10倍的基金。目前市场上有5000多只基金里面,其实只有12只10年10倍基,大概就是500支基金里面出一支的水平,算是久经考验,闪耀着胜利和荣耀的光芒。
那么10年10倍基有哪些?不废话,直接上图。这些基金成年年限在10年以上,年化回报在15%-25%之间,可以说是老当益壮,相当能打。
这些基金2019年的表现如何?果然不出所料,不负众望。我做了一个统计,可以说是随便买一支都是赚得盆满钵满,收益最低有30.14%,最高有76.61%,其余多数在40%-60%区间,我只想用一个字来形容,香!
所以,2020年初,大家迷迷糊糊不知道该如何理财的话,我的建议就是选择以上3-5支基业长青的基金,每周或者每月定投即可,好基金让你放宽心,而定投3-5支基金让你很省心,就是这么简单。
我为什么想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建议,因为我不想让这么简单的投资方法埋在土里不见天日,因为我希望大家的收益可以跑赢余额宝和GDP。我为什么敢给大家做这样一个建议,因为常识。
大家都知道,长期靠谱的人,这一次大概率也是靠谱的。长期靠谱的基金,今年大概率也是靠谱的。
而且,今年对股市非常乐观。你看啊,这又是破天荒的新证券法的出台,又是央妈降准,又是鼓励居民存款入市,再伴随着中美毛衣战的缓和以及企业盈利的企稳回升,股市受到如此的重视是很罕见的。2020的股市我估计不会逊色于2019年,这是一个大的宏观基本判断。
还有,这些10年10倍基几乎都是各家基金公司的镇山之宝,相当于自己花了数年的打造的明星,不可能错手将其毁掉。
另外,定投的建议能帮大家平缓风险跟收益,涨了开心,跌了还能多买点,心态更安稳,每天都能睡好觉,做好工作,陪好家人和二哈。
以上。
愿2020各位小伙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开心,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