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老窖股份股票,泸州老窖会因为这次7万风波走下坡路吗
泸州老窖股份股票,泸州老窖会因为这次7万风波走下坡路吗?
在此立字为证,永生永世不喝1573、泸州老窖,并阻止朋友喝。泸州老窖、1573制造“供不应求”停货、控量、涨价三部曲。茅台的火热🔥和供不应求已经几年时间了,其根本是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是真正的供不应求,才导致茅台一瓶难求价格飞涨,茅台厂家、经销商赚的盆满钵满。一些厂家甚是眼红😍羡慕嫉妒恨,尤以1573、泸州老窖为甚,每年都搞出几次停货、控量涨价的击鼓传花三部曲,自认为是销售的万能良药。其实质是属于东施效颦,饮鸩止渴,自取灭亡之道……1573、泸州老窖这些操作目的就是为了压货,社会库存常年高起,很快就会爆仓,1573、泸州老窖除了出吹牛、抄袭也没啥了。大家什么时候见到过茅台、这样瞒天过海,自欺欺人操作过??1573、泸州老窖不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靠着所谓的名气能走多远?其产品品质和行业地位的下降我们大家是肉眼可见的。不改邪归正永远不会回到其一贯高喊的回到行业前三的口号,而且会被其他厂家甩的越来越远,连行业前三的尾灯都看不见,只会被经销商、消费者抛弃,属于自欺欺人,自取其辱……
为什么泸州老窖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为什么泸州老窖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网友们却不买账?泸州老窖法是合法了,但情不见得合情。本来你那广告词就是用来广告的,生怕别人不知道,电视上以前天天播放,又不是机密地方,别人借用一下来拍视频有何不可。再说借用你广告词的人,他才是你最好的观众,说明他已经记住你的广告,也认可了你的广告。而泸州老窖却偏偏去伤害最喜欢他的人。都像泸州老窖这样玩的话,这世界不就乱套了。是人都会哼几声歌,但是要告的话,有几个人有自己版权的歌,还不是传唱别人的。有人会说,那视频是有侮辱泸州老窖品牌的,这种扣帽子的事,理由多的是。如你唱他的歌,别人可以扣你,五音不全,音长音短,衣冠不整,新衣服旧衣服,头发长头发短等,随便一个理由都可以说有辱别人的歌。还有,像头条短视频剪辑电影的,短视频的,都像泸州老窖那样,不知要倒多少人。但是别人都是呵呵一笑,大家一天又过去了。泸州老窖玩不起,就躲开点,眼不见,心为静,怕别人借用你广告词拍视频,你就不要打广告。就没有人知道你广告词了。既然是广告,就是没有秘密可言,被人用,或用错点点地方,也不能计较太多。泸州老窖虽合法,但是一点不合群。所以网友们才不认账。朋友们你们说,我说对吗?
泸州老窖发展史?
1、2000年以前,公司受到自己重新定位的民酒路线影响,把泸州老窖特曲定价在50元左右,结果被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2、2001年,公司正式推出了国窖1573,想通过1573重新回归高端白酒阵营,以此来扭转过去民酒路线带来的被动。国窖1573和水井坊的定价在300-400价格带,而这个定价,在当时构成了高端白酒市场的第一价格梯队,超过了当时的五粮液和贵州茅台,而剑南春则是当时白酒高端市场的分界线。
3、价格这个东西,不是你想定多少就能够站稳多少,或者你想定价在第一,就能够保持住的,进入2006年,果不其然,排名第一的就从水井坊变成了贵州茅台,而1573则从第二变成了倒数第二。
二、量价齐升,是投资买股票最好的阶段。
1、2001-2004 年,国窖 1573 经历了缓慢增长和艰难摸索的过程。上市伊始,国窖 1573 只有 2 亿元的销售额。2004 年,公司高档酒销售 6.1 亿元,较 2002 年增长仅为 10.3%。但在这个阶段,公司的投入却是不小,在加大1573的产品推广上,不断增加销售人员,销售费用也大幅提升,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
2、但是从2004年后,白酒开始进入黄金十年,行业的快速发展为1573的腾飞,带来了机遇。而老窖之前的销售投入,在这个阶段,带来了收益:
3、2006年,泸州老窖的传统酿制技艺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明清窖池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两者叠加,使得国窖1573成为当时白酒行业唯一的“双国宝酿造”,市场关注度及认可度大幅提升,由此带来了国窖1573的量价齐升。
从数据上看,销量,2006 年国窖 1573 销售量 1448 吨,同比增长 77%,2006-2012 年国窖 1573 销量复合增速 28%,较茅台和五粮液更高;价格,2006-2012 年国窖 1573 终端价复合增速 30%,略低于茅台五粮液。
4、国窖1573从2015-2018年,年复合增速达到63%,2019年已经突破100,2020年计划冲击130亿元,3-5年实现200亿。也就是说2020年能够实现30%左右的增长,1573目前占比超过总营收的六成,将会对总营收贡献增速18%!
5、2017年至2019年,以国窖1573为代表的泸州老窖高档酒类营收分别是46.48亿元、63.78亿元和85.96亿元,营收占比在50%左右,高档酒营收增速分别为59.18%、37.21%和34.78%,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