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证券投资基金,华夏银行发行的基金有哪些

2023-09-14 11:54:03 83阅读

兴和证券投资基金,华夏银行发行的基金有哪些?

华夏基金收益前十名的是: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华夏兴和混合、华夏盛世混合、华夏能源革新股票A、华夏四川国改ETF联接A、华夏四川国改ETF联接C、华夏经典混合、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A、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联接C、华夏磐锐一年定开混合A。

兴和证券投资基金,华夏银行发行的基金有哪些

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如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退休基金等,狭义上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来自未来,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具有一定风险。

会不会把本金跌完?

讲一讲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的理念,虽然还谈不上是骗局;但分明存在不小的忽悠成分!如果用商业的思维去思考投资,你会发现一切“套路”,豁然开朗。

在基金投资范畴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教育(洗脑),有一种名为基金定投的玩法/概念,已经得到一众人群的支持。其核心原理是抓住了投基者的懒惰心理,包装了一个看似简单操作、看似可行性极强的玩法。

但稍加分析,你就会清楚,这里头有坑!

01 基金定投,万能玩法?

基金定投玩法,只要银行卡有钱就行,简单到好像呼吸一般自然。它许了“投基者”一个非常理想化的错觉,这种错觉甚至已形成了信仰:简单操作、“接近”稳赢。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点:“信仰”、“拿住”在投资/投机圈,可不是什么好词!往往暗示着:被套!

基金定投的操作模式:多数是指在规律的时间段,投入固定的金额到某只特定的基金产品上,再稍微高级一点点,就是投入到基金组合。

只有很少部分定投玩家是在拿捏趋势,寻找合适的时间节点投入本金获取筹码(这部分玩家一般是高手,他们的“定投”是指关键的时间节点)

很多玩理财的普通玩家,会觉得主动型基金+债券基金的定投,就是一个万能公式。在特殊的行情中,加大主动性基金比重,好像最近的市场情况,就动用债券基金里面的钱去加仓定投,降低成本,加速回本速度。但却有很多人因此被套得更深了!

基金定投中,最好讲的好处是平滑成本,因为这是基金定投里面,最正确的逻辑了:比如第一天买入的时候,是1块钱一份;第二天它下跌了,你继续买,总成本低于1了;第三天的时候回涨了一点,可能还没到1元,但算下来你可能已经小赚了一点。

在计算中,一般的投基者已经自行脑补出很好的抗风险能力,似乎在这样的操作中,亏的可能性很微弱。

02 定投算不上是投资策略

先说基金定投本身吧,很多人觉得这个“策略”很牛逼!但其实大部分人,是没经过思考的,没整明白基金定投的内在逻辑。

第一个问题在于:投基者往往只想了前半段,就是投!但怎么卖呢?机构投顾,在过程中往往通过各种的心理暗示,信仰加成,已经是无限淡化了卖出这个可能性。

第二个问题在于:遇到下跌行情,持续加仓算作是送!除非你刚好抄到了V型转折点。例如:比如每个月存1万,存了5年,本金60万了,这时候发生了连续跳水的事件,腰斩剩30万;如果继续定投,每个月加仓1万块,也是杯水车薪。

03 定投的本质:错了就加倍押注

用数据进行假设分析:

1)你本金一百万,第一把赢,第二把输,第三把再赢,理想化是如此循环;但基本上二级投资市场的规律,除非你节奏踩得完美,不然总是亏掉的概率高;

2)从基金投资的直觉来看:100万本金,赢了是赚50万,输了是亏40万,但在这样的游戏,为什么是不能不好玩呢?

3)拿张纸,计算一下,大概明白逻辑:100万✖(1+50%)✖(1-40%)✖(1+50%)(1-40%)......一直这么玩儿下去,你会发现,几个周期下来,亏了很多。这绝对是大多数普通人在基金/股票里面投资的现实了!

原理很简单,决定复利公式连续相乘的累积效应的要素:是几何平均值。期望值为正的持续下注游戏,在现实中极其罕见;真按照上面的下注方法,可以说是十有九亏。

上述计算纯属拍脑袋,只是用假设更好地量化呈现出规律:游戏的几何平均数大概率会是(1.5✖0.6=0.9然后开根号),也就是说0.9的n次方会越来越小于1,换句话说,在这样的游戏中:增长率大概率就是负的!

即便该游戏的期望值为正,但按照定投的策略,大概是很快在市场的波动中,或者因为现金流的问题,很快玩家仍会很快用光筹码,变成已经是All in(没子弹是多数人的常规状态),从而与定投的逻辑、复利公式的财富效应自此无缘。

我们大概也能看出:投资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对财富的累积效应的致命打击。所谓定投的本质,只不过是错了就加倍押注而已。

04 不要复利思维看待风险投资市场

多数人对投资持仓有一个重要的错觉:只要我每年赚8%左右,连续十年,我就可以翻倍。这其实是一种对自己、对市场的错误认知。因为认知上,没有意识到投资市场行情的随机性,甚至于可能出现的肥尾效应。

股票,是很有可能亏的;

基金,是有可能会亏的;

债基,也有亏的可能性;

很多人其实是把基金的“钱”当资产,把“价格”当做价值。但是,未来能带来现金流的东西,才是真正资产。如果真的做到了这种思维,其实也是可以的。比如说你买基金的时候,价格足够低,等业绩增长,拿分红,你觉得合算,那这事能成。

只可惜,这种长线思维,在基金定投的人群中,占比不到1%。所以你会很容易发现C类基金的规模,远远大于A类(因为如果1年内卖出,C类基金的手续费低)。

原因很清楚:多数人还是在期待着1年内实现理想的增长后套现离场!

股票、基金的分红,可以算做为现金流。如果是公司的业绩增长基本稳定,即便价格跌了一半,也不过是现在的标价只有一半。但股票还是那个股票,拿的还是企业。这种思路:妥!就当是买了个带分红、不能卖的投资标的物嘛!

但是,事实上基金定投是很难用固定资产的角度去考虑它,因为它不能或者说很难摊销掉你的投入成本。

05 有策略地投,胜过无脑定投

对于小白而言,一把梭哈(直接投)跟分批次进场(定投),只是在风险性及潜在收益性之间做了个对冲;以降低潜在收益上限的方式,相对而言地平衡风险性。当然啦,多数是因为本金不够。

基金定投,其实跟我们玩股票的追加、补仓,差不多是一个原理。倒不是完全说定投就不行,但是想要投基成功,需要找到好的基金经理、好的基金,选择相对正确的买入时点,相对合理的定投频率。

这么一看,定投其实并不是纯小白的玩法。如果是选择了无脑定投的时候,那么需要做好与之匹配的期望值管理。

多数人的定投,更多是在时间上的定投;但纵观身边不少投基金的“高手”,他们从来不会跟你说自己是时间上定投,而是会选择在不同的买入位,在不同的时机,按照自己的投资逻辑及形势判断,分批次建仓,用低成本完成建仓。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可能会亏!只不过,高手会基于其对投资的专业度、对于收益性的心理预期管理等,严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这样的“定投”逻辑,我认为是属于合理的。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絮絮叨叨想要阐明:我希望普通人在面对基金定投这个思路的时候,一定需要有客观的判断。

04 只要不卖出,我就不会亏

很多人说:每天定投几十块钱,年前就落袋,新的一年继续开始。那么,年前亏损也落袋吗?如果盈利落袋,是盈利多少落袋?落袋之后,要再怎么建仓?如果行情一直上涨,你手上大量的现金,还是每个月存1万吗?

也有人说:只要我不卖出,里面的余额,我就不会亏,里面的亏,叫做浮亏。

所以你看:大部分人归根到底是把基金定投,当成了存钱工具。他们觉得这是在存钱,压根没想过怎么出来。

他们甚至不愿意提起一个东西:叫做沉没成本。

再稍微聊深一点,假设您真的想好了,要怎么操作,而且特别牛逼,技术回测了,所有的期望都是正的,而且选的多数是债基,基本没含股。那么债基+定投行不行。答案是:行!但是近期的收益率往往也就4%-5%。而且单年浮亏的情况并不少见,尽管亏的不多,但同时整体收益率在逐年下行的。

东西一抠,仔细一算年复利,也许刚好才够2%。

于是,你会发现用所谓的“复利”思维,去思考股权类资产,本身就算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因为收益曲线不均衡性,非正态分布。

06 最适合定投的产品,其实是......

事实上,最适合定投的产品,就是储蓄险!因为储蓄险是属于恒定利率的产品,所谓定投的概念,会很容易成立。即便是分了阶段投入,但一直给你正的期望值,当然啦,确实是会有个回本的周期。

虽然我的业务板块中,有保险的成分,但这么费劲地写这一篇尚不清楚阅读量能有多少的文章,就很纯粹厘清基金定投这个被人捧上天的“投资思路”,是有着怎么样让普通人误解的东西。

基金虽然让大家的操作频次大幅度下降,看起来赚钱的概率增加。但是主动型基金的投资,还是在犹如shit一般的大A股里面交易投资,所以本质来说,你还是在投大癌股那群货;大癌股及相应的操盘手跟真正规范的证券交易市场,还有不少的距离。

而像储蓄险这种把现金价值写进合同的,其实才是最适合普通人的定投产品。因为你可以确保在定投的时候,永远保持期望值为正。

市场的大涨大跌,与之无关,这依靠固定利率守住的“微不足道”的3.4-4%的复利,竟然能够跑赢大部分的投资者、投基者、投机者。

储蓄险,可以说是现今行情里面的最佳防守型资产配置;你可以不买,但是你一定最好可以花时间了解一下储蓄险的逻辑:与时间为友!毕竟这是让很多基金投顾,都会忍不住偷偷购买的产品。

写在最后

在过往的岁月里面,P2P、数字货币、股票、基金、外汇等,可谓样样都沾过手,并没有赚得盆满钵满,所幸也没亏得倾家荡产。在一茬茬韭菜里面,属于平淡无奇、却又老喜欢琢磨分析的人。

这篇文章,只希望用自己的思考,锤醒一部分从未认真思考过基金定投的人,看清基金定投的真实面目。

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赞~

如果想配备防守型资产,比如说增额终身寿、养老年金、教育金等,务必找我聊一聊!大家记得收藏这条投资建议的回答!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