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开结服务是什么
金融脱媒,开结服务是什么?
开结服务是指签约银行向商户提供的本外币资金结算服务。
收单结算服务就是最终持卡人在银行签约商户那里刷卡消费,银行结算。收单银行结算的过程就是从商户那边得到交易单据和交易数据,扣除按费率计算出的费用后打款给商户,并从中扣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收单结算服务以及金融脱媒趋势的日益强化,以P2P、众筹模式、第三方支付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新兴产业正在逐渐形成。
如何看待今年房贷利率普遍上浮的现象?
朋友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确实,从今年初开始,各家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全面收紧。数据显示,3月全国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为5.51%,相当于基准利率1.124倍,环比2月上升0.92%,同比去年3月首套房贷平均利率4.46%,上升了23.54%。据媒体调查北京地区各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基本上浮了5%-10%
对于银行房贷利率普遍上浮现象,我觉得首先要弄清楚原因:出现这种现象既有银行落实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也有银行自身信贷资金来源减少导致的银行资金运用能力下降等。
因而,对当前银行房贷利率全面上浮现象,我们应用全面的、客观的观点及理性的分析态度,才能做出公正公平的评价,所评价的结果也才能令银行及社会各界信服和满意。不能片面骂银行趁火打劫、发国难财,或认为银行这种做法是对购房刚需族利益无情剥夺等等。
就目前而言,不妨从多维度来评判银行这种经营行为。一要从宏观高度来看待。银行是执行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经济部门,银行不可能离开国家政策而生,更不可能违背国家大策方针而活。
银行是调控房地产最有效的政策杠杆部门,也是中央政府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而全面收紧房贷和上浮贷款利率正是银行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防化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现实需要。
所以,全面上浮房贷利率是银行无法回避的现实选择。二是全面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特殊环境。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发展在全球都属比较快的国家,一些泡沫风险已经显现,一些隐患可能在不久之后便会引爆,这需要我国政府引导高度重视和警惕,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一方面,当前银行房地产信贷杠杆较高,房地产信贷及个人按揭贷款占了银行信贷总量约三分之一,占比明显偏高,这在全球各国中都是少有的。
显然,这需要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把房地产信贷压缩下去,通过提高房贷利率抑制我国房地产信贷扩张速度,可消除银行信贷畸形化,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能,加快长效机制建立步伐。
三是要清醒认识到银行所处的经营困难。当前我国银行筹资能力呈下降趋势。有媒体资料显示,2017年居民和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企业下降得更明显,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下降,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全面加深及民众投资理财意识增强,社会资金分流及金融脱媒趋势将不断加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银行存款资源的日益枯竭。尤其,随着金融监管趋严,中间理财业务规范,大量非标业务进入资产表内,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银行自身资金运用的短缺。
通过提高房贷利率控制房地产开发及个按揭贷款、提高房贷利率抑制房贷需求无疑是一种必然选择。
四是随着银行存款利率全面市场化及存款利率上浮限制放宽,银行筹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银行如果不上浮贷款利率,发放贷款的利息收益有可能无法覆盖贷款本息所带来的信贷风险。为此,银行不得已通过提高房贷利率来提高经营利润。
至于说全面上浮房贷利率对刚需和炒房者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可通过贷款利率提高房屋持有人成本而抑制投机炒作欲望,尤其通过紧缩购房贷款提高贷款门槛截断炒房者资金来源,可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楼市投机行为。
而对刚需族的影响会导致购房成本上升,并会对购房刚需族利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暂时性的,从长远看是对购房刚需族利益的有效维护。
因为全面收紧房贷和上浮贷款利率有可能压低全社会购房需求甚至投资冲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楼市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扬,使楼市价格回归理性甚至有所回落,这实际上可从根本上减轻购房刚需族的购房成本和资金压力。
因而,银行全面收紧房贷和上浮贷款利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客观正确看待,不宜盲目乱加指责。
银行业的日子现在好过吗?
一个坏消息:中国银行业的日子不好过——一个更坏的消息:未来,银行业的日子越来越差。
1、金融脱媒,银行利差消失以前的银行,主要利润存贷差。把储户的钱放贷款,吃差价。
现在银行的存贷差几乎消失。2020年北京小微贷款抵押利率,有的银行年3%,购买银行理财收益4%
至于做大企业贷款和存款,具体就更不用说了。
主营业务不赚钱,银行日子能好起来吗?
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竞争加剧,存贷差越来越少——你看小额贷款存贷差都要消失了!
2、互联网导致银行服务巨大变化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您有多久没有去银行办业务了?
互联网兴起,网上交电费,手机费。网上存款,电子支付。
银行的传统服务几乎消失——例如:取款服务,水电等代缴费服务,基金销售,理财销售等等。
动动手指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谁会去银行排队。
最直观的是——银行柜员大量下岗和转岗。
3、信用中介业务会逐渐消失银行是信用的化身。
一块重要的业务是信用中介。举例说,您给别人出一个商业汇票(承诺未来付款的票据),基本没有价值,如果银行承兑(银行保证付款),这个票据就相当于现金——银行可以通过这个赚钱。
未来,企业信息足够透明,大数据风控足够到位——企业需要银行增信的业务会大量减少。
4、银行信贷进入高风险区风险低的贷款定价低,银行不赚钱。
银行只能向高风险的区域进发——风险控制越来越难——不良压力很大。
最简单的,据说2020年疫情,有的银行信用卡逾期飙升。
银行是高杠杆行业,不良会吞噬银行利润。
5、银行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防范压力大银行员工收入逐渐没有优势。
北京地区的基层员工,月收入到手1万多,跟开快车差不多,跟送快递差不多。
有的员工因为各种原因,融易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这种情况会比以前多。
6、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银行是服务机构,消费者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跟以前比,银行服务难度变大了。
金融监管空前力度,银行员工合规压力很大。
银行存贷主营业务不赚钱,搞一些代理业务,例如:卖基金,保险,贵金属等等。——这些业务需要更多的学习,银行学习压力很大。
银行业日子不好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任何靠垄断制度的行业都不会长久。银行工作现在只是一个种普通工作,不再是以前的金饭碗。数字货币5月1号老百姓是否能应用?
前几天,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公布,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在经过五年的研究后,马上将推行出来了!据悉,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旗下公司正在为即将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招兵买马。网友不禁问:什么是数字货币,为什么要发行这种货币呢,怎样在市场流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内容吧!
一、为啥发?
数字货币,一般简称为“DC”,是英文“DigitalCurrency”的缩写。
不过,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的英文简称是“DC/EP”。除了数字货币,还有电子支付的概念(EP即electronicpayment)。
本质上是要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方便性、快捷性和低成本。
二、直接发到老百姓手里吗
理论上可以,但人民银行并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而是使用双层运营体系。
为什么不直接发给老百姓,央行考虑有哪些:
1、单层运营架构,意味着央行要独自面对所有公众,挑战极大。
2、双层架构能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竞争选优。
3、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4、使用单层运营架构,会导致金融脱媒。
三、如何用?
数字货币那么好,是不是在哪都能用?
央行数字货币必须有高扩展性,高并发的性能,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
“为了引导央行数字货币用于小额零售场景,不对存款产生挤出效应,避免套利和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级别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主要还是用于小额零售场景。
四、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关于发行数字货币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的话题,也备受关注。
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
实际上,只是单纯地全额缴纳准备金也不行。数字货币进入信贷市场,一样会出现货币派生和货币乘数,这依然有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所以,又回到开始,央行只是将数字货币限定于M0的替代。
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这样就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你对零售银行怎么看?
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步伐的加快,传统银行主要依赖净息差的盈利模式即将走到尽头。而零售银行,尤其是中间业务占用较少资本金,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不做批发银行今天没饭吃,不做零售银行明天没饭吃。"这是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先生在至少5年前说的。前几天我刚刚看过招商银行2013年上半年的报告,零售业务的利润贡献度占比已经超过40%,在中国所有商业银行里面最高,主要受益于财富管理、小微贷款和消费金融。下面各个分析:
1、财富管理:回想十年前的理财方式,大部分中国人还是以储蓄存款为主。06、07年股市的火爆激发了居民的投资热情,散户纷纷进入股市,但08年金融危机被套牢,想想坑爹的中石油就知道了。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绝对的中枢,仍然占据着居民大部分资金,而商业银行的风格一直是稳健第一。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崛起,以及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居民将银行作为第一理财渠道以及进行其他金融投资的中介,例如基金、保险、黄金、股票等。PS:阿里的余额宝和百度的百付对银行的理财有一定影响,但微弱。简单说,互联网公司做得主要是diaosi的生意,余额宝和百付的户均余额均未超过1万。银行目前的理财却有一定门槛,而且银行的风控和安全措施更加严格。这是互联网公司无法比拟的。
2、小微贷款:现在各家银行集中火力进攻的地方,其中以民生银行商贷通最早最成熟。招行据说今年上半年的新增小微贷款余额已经超过民生。这一块应该是潜力巨大的。以前银行主要关注大中型企业,但这些企业要么有后台要么是香饽饽,银行议价能力有限,而且很多直接选择发债或发股票融资,这一块利润越来越薄。对于小微企业,急需资金发展,只要银行有优良的风险管理水平,控制风险,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3、消费金融:主要是信用卡。从用卡环境和客户服务来说,目前做得最好的仍然是招商银行。吃饭看电影你只要在结账时自豪地掏出招行信用卡,兴许就给你9折或半价的优惠噢,有时确实有惊喜的,不信试试看。至于客服电话,接通率非常高,谁用谁知道。受益于内需的提振,尤其上消费转型和升级,这一块的前景仍然相当广阔,包括商户佣金、透支及分期收入、额外的增值服务以及高端卡种等都将持续贡献利润。PS: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对消费金融的影响是深入的,这一块应该是双方竞争最激烈的领域。移动支付,包括近场支付、二维码支付甚至声波支付以及虚拟信用支付,让未来的用户只需携带手机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支付问题。不过,银行的优势仍然在于其安全性。
最后,不知道我的解释是否合适,不过还是麻烦大家点赞和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