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资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主要投资的哪两个方向
如何投资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主要投资的哪两个方向?
主要投资国债和银行存款。
货币基金的投资方向有哪些?
我理解有三个方向。
一是企业债地方债。
二是股民融资。
三是劵商自营盘融资。
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什?
你好,主要投资的是定期理财,债券类的,货币基金比较稳定,风险低,不会有太大波动,产品比较稳定,平均一年大概有百分之二点多的收益率。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就是稳健的货币基金和银行理财?
文/易论
我个人认可这种说法,或者说普通市场参与者只适合巴菲特所说的指数基金,理由很简单,普通市场参与者几乎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超过90%以上的概率是要亏钱的,所以对这部分人而言,银行理财或者指数基金才是最好的选择。
人们不知道的是,巴菲特重来没有买过指数基金,因为他的投资能力远超指数基金涨幅。那么,什么是货币基金?通常意义的货币基金就类似于余额宝,这样的理财产品的利率并不高,但胜在安全,同时具备一定的收益,不过切记资本市场没有绝对的安全。
货币基金进出方便,没有费率,虽然不是每款货币基金都跟余额宝一样,随时进出,但一周或者一个月出来实际上周期并不长,比方说上图,我筛选了成立以来涨幅最高的前20家货币基金,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看的更多的是7日年化,比如现行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为2.319%,比如上图中排名第一的华夏现金増利的7日年化收益为2.356%,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会出现变化,不一定每天相同。
上图中还有一个名词叫做万份收益,这代表着每一万块钱,一天内能拿到的收益,比如华夏现金増利的万份收益为0.6157元,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超过0.7万份收益的货币基金已然不多了,更别说当初余额宝万份收益超过1块钱的情况。
比如,你买了华夏的货币基金20万,那么你每天的利息就成了20万*0.6157=12.314元,所以,如果你想靠着手上的几十万买货币基金生活肯定是不现实的,当然了,基数越大,收到的利息自然就越多。
我们再算一笔账,12.314*356=4494.61元,4494/200000*100%=2.247%,这代表的是你的年化收益率,事实上这是单利计算的,而货币基金大多用的是复利计算,年化收益会高于2.247%,这基本跟两年期的银行定存利息差不多了。
什么是银行理财?在我个人看来,银行的活、定期存款还算不上理财,这只能说是为你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存放现金的地方,而你的钱存在银行,银行会用于贷款,所以给到了你一定的利息,这个利息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1、大额存单
这得算银行理财产品了,跟定存不同,可却有非常类似,区别在于大额存单需要用到门槛,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的大额存单门槛起步为20万,一些银行的门槛更高,而商业银行的大额存单的利息也不高,但也绝对不低了,一般三年期年化收益为4%以上。
比如上图中便是某银行最新的三年期大额存单明细,其中有产品属性,如按月付息等;利率如4.07%;起存金额为50万等。
假设买入的是上图第一款,那么50万*4.07%*3=61050元,每年收益为20350元,这个收益足够抵御现行的通货膨胀了,但的确无法靠着这点利息来生活……
2、代售、自营理财产品
比方说下图中的产品,都是某银行自营理财产品,利率在3.20%-4.70%,你会发现理财产品的投资周期并不长,这其中有传统保本产品,有股东收益产品,事实上从2017年打破刚性兑付之后,国内几乎没有了保本收益,换言之,这里的保本收益还是存在这某种风险,只是大小的问题。
我的个人看法是银行的自营产品虽说利息不高,但是相对安全,不容易扯皮,如果是代售的理财产品,虽说年化收益相对较高,但是扯皮的概率并不小,同时,你或许不太会选择这一类型的产品,容易被银行代售人员忽悠,不做也罢……
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比较简单,这是基于二级市场的某个指数模拟出来的额基金,走势几乎跟对应指数相同,我们可以对应图片来看。
比方说下图中,我查询了自成立以来最高涨幅的前20款指数基金,比方说易方达上证50,成立以来的涨幅在435.92%,这意味着成立至今已经翻了4.35倍,我们查看一下明细。
这款指数基金是2004年成立的,至今已然15年了,15年4倍看起来不高,可事实上我们再算笔账,4.35/15*100%=29%,年化收益高达29%,你能说这样的收益还低了吗?你恐怕很难靠自己炒股达到每年29%的平均收益吧。
总结一下,做投资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还真的不一定适合,有人说过,投资成功需要两点:一是找到巴菲特一样的人;而是成为巴菲特一样的人,然而A股市场这么多年,无数人幻想自己是股神,可1.5亿投资者中,恐怕只有10%的人能做到不亏钱,这其中不超过5%的人可以赚钱,想必这已经足够回答题主的问题了……关注易论,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你觉得投资货币基金?
因人而异,抄袭一个别人的笑话,忘了是谁的,说声抱歉。
一天和朋友喝酒,朋友说年收入20万,问他没工作哪来的年收入,朋友说也没什么,就是往银行存了1000万。
你看,高净值并不在乎资产的增值性,而是追求资产的稳定性,或者更高级的富豪追求大量并购的原因仅仅为了事业心,就如同武林高手争夺兵器谱排名。
单单从货币基金和银行股的性价比来说,很多人也许看到了银行股的性价比,但是没有看到银行股的隐性风险,这些风险或者说去杠杆将贯穿2018年始终,当然这些可能影响不大,但总体上是一个不确定性。银行股匹配了这个不确定性,也就是广义的风险,必然比几乎无风险的货币基金拥有更好的收益性。
所以任何投资还是遵循同一个道理,风险和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匹配的,银行员工最近收入都在下降,但是银行业绩还是很优秀,我们希望银行能够在未来度过这个阶段,顺利的去除杠杆。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银行就是借贷的生意,去杠杆当然导致业绩下降一些。所以银行股的风险没有答案,各位权衡。
但货币基金是不用权衡的,你若是有大量资金,想不动脑筋躺着收那个20万,可以考虑的,毕竟这个世界风险量化是一件浩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