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域网,计算机专业跟学习互联网方面的专业一样吗
股域网,计算机专业跟学习互联网方面的专业一样吗?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二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由汪恒对《香农传》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来回应几个相关的问题。在回应《信息论代表了人类对世界认知最高境界吗(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215940234478043432 )》的最后谈到,对于香农这样的天才来说,这种环境简直是研究和思考的天堂,可以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可以自由利用实验室的雄厚财力和各类资源,可以将所有的精力用于思考,不用担心 KPI 和复杂的人事关系。在这个年代,美国很多大学、科研机构都具有类似的风格。这种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直接推动了这段时间基础研究成果的井喷,而香农的成就正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儿接着谈。除了战争推动和宽松环境之外,香农的成就,也离不开他自身具备的天才特质。作为天才,他肯定智商极高,不过,除了这个之外,香农还有什么特质呢?本书认为,他有两个优势特别突出。一个是超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他懂得穿透各种外在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把复杂多变的东西,抽象成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我们前边说过,在开创计算机理论的时候,香农把电路和开关变成了一串串的0和1。在开创信息论的时候,他又把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变成了一串串的0和1。这就是香农抓住的本质。今天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其实就是数字化时代,一切都可以变成数字。我们早已接受了这种认识世界的思考方式。而这种思考方式的源头,就是香农天才的抽象思维。香农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他懂得用好奇心和兴趣来驱动思考。他有一句名言,宝贵的成果往往来源于单纯的兴趣。对他来说,研究计算机原理和信息论,最初都是源于好奇心和单纯的兴趣。他想的是,我要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并没有去考虑太多,弄明白之后又能如何,能不能生产出产品,能不能产生效益之类。当然,从兴趣出发,并不等于在思考和研究过程中不求甚解、漫不经心。相反的,浓厚而单纯的兴趣,让他心无旁骛,意志坚定,不搞清楚誓不罢休。拿信息论来说,将信息变成0和1,并不是他兴趣来了灵光一现的结果,要知道,从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到找到答案,香农可经历了整整八年的艰苦思考。只不过,他并不关心信息论能催生什么产品。很多人攻击这套理论缺少实用价值,他也并不在意。而贝尔实验室的宽松环境,正好让他如鱼得水。直到二三十年后,现代通讯设备大量出现,人们才猛然发现,这套源于兴趣的理论,看上去像思维游戏一样的理论,原来这么厉害。上面说的是第二部分,香农的成功因素。一方面,他个人的特质让他能把复杂多变的东西,抽象成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另一方面,战争的推动和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让他如鱼得水。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如此成功的科学家,我们觉得香农应该是那种德高望重、举止稳重的学术泰斗。不过,真实生活中的香农,却有着游戏人生的一面。第三部分在写完两篇神作、开创两大理论之后,香农成为学术名人,获奖无数。不过,他最大的兴趣似乎变成了杂耍,他花了很多时间刻苦练习,不断提高杂耍水平。他学会了骑独轮车和抛球游戏。七十岁时,他参加一次严肃的顶级学术会议,主办方邀请他上台致辞,他却从口袋中拿出三个小球玩起了杂耍,会场彻底沸腾了,西装革履的科学家们变成了粉丝,排起长队向他索要签名。你可能会觉得,香农是在用杂耍游戏,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休息和消遣。并不是。香农曾经制造过几台抛球杂耍的机器,有的已经具备了人形机器人的雏形。另外,他又一次发挥了自己将一切抽象为数字的天分,试图建立一套理论,用数学来证明,人到底能同时玩几个球。将在回复《互联网、软件、计算机三者的行业区别?》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03月29日:首先要说的是,最近由于银行业危机,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产生压力,但其实,这是可以通过监管政策而非利率来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应该从监管的角度去缓解当下的金融压力,而继续给通胀带来下行压力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则不该受到影响。其次,这两天,整个币圈犹如“山雨欲来风满楼”!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虚拟币的麻烦是一拨未了一拨又来,币圈大佬及他们的平台接二连三出事儿:1、【虚拟币TerraUSD创始人权道亨在黑山被捕】去年5月,UST的一夜崩盘波及了整个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虚拟币领域,令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导致该领域的许多公司接连暴雷倒闭,包括三箭资本、FTX等;2、【证据确凿!美国证监会正式起诉“币圈大佬”孙宇晨】蹭热点大王,币圈号称孙割的孙宇晨日前还在宣布要以15亿美元收购瑞信,没过几天,3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正式起诉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SEC 指控孙宇晨及其公司涉嫌非法销售证券、欺诈和操控市场,并针对其加密资产名人支持者的单独违规行为提出指控;3、【一直偏安于币圈的前华人首富赵长鹏在美国遭起诉了】曾经的币安创始人赵长鹏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起诉。当地时间3月27日,CFTC在其官网宣布,已向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指控赵长鹏和运营币安平台的三个实体多次违反《美国商品交易法》和 CFTC 规定。该投诉还指控币安前首席合规官Lim协助和教唆币安违规。CFTC称,在对币安及赵长鹏的持续诉讼中,该机构正争取对其追缴所得、民事罚款、发布永久停止交易和注册的禁令,以及对进一步违反CEA和CFTC规定的永久禁止令!看来,我之前反复判断的“美国将对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的币圈下手”已成现实。再提几点:1、美国总统拜登评银行业危机:确实有缓解,但尚未结束拜登周二表示,涉及美国区域银行的危机正在缓解,不过,“事情还没有结束。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的团队处理得很好……如有必要,政府未来可能采取更多行政行动”;2、“敢死队”冲锋!一些基金经理正抄底美地区银行股尽管眼下对存款外流的担忧仍笼罩在一些地区性银行的头顶之上,但一些基金经理却认为,过去两周的大规模抛售也创造了不少市场“便宜货”,他们正在对那些预期能够渡过此次难关的银行建仓,真可谓富贵险中求;3、最后,高端粉丝群内一群友发来看了我近期直播后的系列观后感,梳理得非常好,分几天和大家分享:观后感之美国历史上的3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一):第1次危机:大萧条(经济危机)(1929-1933)美国在大萧条之前是一个“小政府”国家。→政府不干预市场。信奉古典经济学→让“看不见的手”去调节经济→Let it be。自从大萧条开始→小罗斯福采纳了凯恩斯的经济主张→该救的救,该搞基建的地方就上马基建→美国从此由小政府变成了大政府。Last but not least, 大萧条结束之后(特别是二战结束之后),一直到19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了 历时30年之久的 经济Golden Time(黄金年代)……点到为止……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5G什么时候全国普及?
6月,爱立信发布了最新版的“Mobility Report”,对全球移动通信发展的情况作了统计和预测。报告显示了目前移动通信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趋势:全球用户增长放缓与5G用户增长加快。
一,全球移动用户增长放缓
这是当前无线业最重要的趋势,没有之一,会根本性地影响无线业的方方面面。每年爱立信都会统计全球各地移动通信用户的增长,并依此对未来做出预计,但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爱立信报告连年都在调低对未来全球移动用户增长的预测。
2017年,爱立信预测至2023年,全球移动通信用户将达到91亿。2018年,爱立信调低预测,认为至2024年,全球移动通信用户将达到89亿。在最新的2019年报告中,预测被进一步调低,认为至2024年,全球移动通信用户将达到88亿。
为什么预测被连年调低?因为越来越多的市场出现了饱和。
在2018年的统计中,全球所有市场的移动通信用户都是新增的,只是新增幅度在放缓;到2019年的统计中,竟然有些市场的移动通信用户开始负增长,这是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2019年1季度,西欧市场的移动通信用户负增长500万,印度市场负增长1400万,中东欧市场没有新增。这三个市场2019年1季度的渗透率分别为122%、85%、141%。
其中最重要的数据是西欧市场的负增长,以往西欧市场增长幅度有大有小,但总体都还在增长,2019年西欧出现了显著负增长,渗透率从123%降至122%。这是否说明一个市场的渗透率极限差不多就是120%左右?
“渗透率极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移动通信要不断发展,等价于渗透率要不断提高,渗透率如果达到极限,就意味着运营商总体就没有新增用户了。如果120%左右确实是极限,那么各个市场的发展“天花板”就能被看到了,移动通信可能并不是如以前有人所预想的那样可以无极限发展。
二,5G用户增长将加快
2018年,爱立信预测至2024年,5G用户将达到15亿;最新报告中,爱立信调高预测,认为至2024年,5G用户将达到19亿。这说明根据5G的发展情况,爱立信认为5G实际发展比预期更快更乐观。
但把5G用户增长加快的结论,放到全球用户放缓的背景里,结论就更有意思了。总体用户增加有限,而5G增长加快,其实是意味着3G/4G用户的畏缩。
根据爱立信的预测,从2018年到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从51亿增加至72亿,其中5G手机用户增长18亿,4G手机用户增长12亿,3G手机用户减少10亿。
这对运营商来说就不是好消息了,总体用户增长在放缓的背景下,5G用户快速增长,对应着3G/4G用户的畏缩,即运营商需要大力新增投资5G,同时已经投资的3G/4G的回报却在降低,5G时代的运营商将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