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溢融通股吧,A股唯一标的是否是优质成长股
香溢融通股吧,A股唯一标的是否是优质成长股?
感谢邀请,你问的a股唯一标的的股我没有看错的话就是香溢融通,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优质成长股,从它的业绩来说就算不上优质成长股,业绩只能说是平平,流通股东占比也就是39点7,也就是说十大股东也占比也不是多高的比例。
在看一下它的股价运行情况,从它的月线(上图)可以看见它是在一个区间内运行,它并没有成长股那样的慢慢上升的走势。每年都会出现跌落到底部的走势,也就是太容易受到大盘的影响。
在看一下它的日线图,还在向下走,在上面行成了个缺口压力,也就是最近它的走势就是能否冲破上面这个缺口。
总结以上内容,这只票现在还没有到底,还在这里面震荡一段时间,大股东是烟草公司但没有亮眼的业绩和管理,也就不算优质的成长股。
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建议,不作推荐,纯属娱乐,不能做为买卖依据。
股市有风险,投资请谨慎。
谁知道大红鹰为什么改名叫香溢融通?
因为大红鹰烟草品牌给中烟集团收购,宁波地方烟草转做金融企业,所以不可以在用大红鹰品牌和销售烟草。
被收购以后,大红鹰品牌,和利群同是一家了。宁波大红鹰集团下有哪些子公司?
香溢融通、大红鹰、陕西金叶、恒丰纸业、诚志股份等。
1、香溢融通
香溢融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宁波大红鹰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名字,宁波大红鹰实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原名为宁波城隍庙实业股份有限引公司,根据2001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并经宁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于2002年5月23日更名。
2、大红鹰
大红鹰集团由大红鹰综合经营有限公司和大红鹰卷烟商场按照8:2的比例共同出资组成。
拥有5家绝对控股的子公司: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红鹰饮品有限公司、宁波金叶烟丝发展有限公司和宁波大红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集团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恒丰纸业
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牡丹江天宇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牡丹江造纸厂(现已改制更名为牡丹江恒丰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主要生产经营性资产出资,联合哈尔滨卷烟厂、延吉卷烟厂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7月批准更名为“牡丹江恒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烟草业有上市公司吗?
绝对是暴利
看研报首先要看什么?
第一、市占率提升
具体一点就是市场占有率提升,这其实是最常用的逻辑,所谓国产替代实际上也属于这一逻辑,企业经过磨砺之后产品的性能和价格逐步被市场接受,品牌形成价值,从而市占率提升,市值做大。
白酒的逻辑之一是高端酒的占比持续提升,所以一线酒表现最好,如果你能从研报中读出这一层来,基本就上道了。
这一点往往会提及渠道、份额、竞争优势、新增订单、高端业务等营销名词,不明觉厉。
第二、区域扩张
它主要体现在一些区域性上市公司里面,例如券商经常预测的通策医疗走出杭州,现在成了现实;青青稞酒走出西藏,目前走到青海了,哈哈。
零售连锁、轻工品牌往往适合这个逻辑,尤其在扩张途中,市场往往会给更高的估值。
但这些公司的优势往往也是他们从区域走向全局的桎梏。
第三、技术革新
当然这个吹得也是最多的,见效最快的,比如锂电代替铅电、oled代替lcd,5G代替4G,无线耳机代替有线耳机等等。
这一逻辑的主要痛点还是技术革新对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拐点产生在什么时间点。
很多题材为什么只能炒一波,主要是因为看不到利润释放时间点,机构不会进去锁仓。
尤其要关注以产业链的形势出现的新技术,非常适合逻辑传销。
医药公司往往是新药上市、消费公司往往是新品上市等等,不同的点,一样的结构。
第四、资产注入
这是A股市场中独有的一种概念,有些时候就变成炒作壳股。A股的很多国企,都是大集团小公司,市场上永远有着关于资产注入的种种幻想。
比如香溢融通的股民和中国烟草公司的爱恨情仇,世界铜王入主九鼎新材这种。
这个逻辑其实非常难以捕捉的,因为不可控的力量太多,尤其在注册制的冲击下,这个逻辑渐渐不讨好了。
其实就是“拼爹”了。
第五、政策推动
这最直接的例子大概就是雄安了吧,雄安未来会如何很难界定。但是上海自贸区的炒作我们是都看在眼里的,所以政策推动这个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对政策的持续性有一个判断。
第六、价值挖掘
这个很好解释,就是同行业都是100倍市盈率,这家是80倍市盈率,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
但这类研报基本都没对的,为啥呢,因为就他自己是个聪明人,市场上所有人都是傻子,可能吗?便宜的东西一定是有他的道理。
第七、进入新领域
比如说原来做纸业的,然后转型做互联网了。
这个逻辑怎么说呢,金子在中国和美国一定都很值钱。在原领域做得好的企业,进入新领域确实有可能带来增长点。原来经营不善的,干啥都是换一个坑股民的套路。
第八、股权激励
用股权利益捆绑管理层,这种是比较灵活的,可以给公司未来业绩的确定性加分。
可以用我上面的逻辑分类硬套研报,直到扫一眼就大体明白这研报想说什么,这差不多就到家了。这时候,结合市场的风口,可能会到一个境界,当看到一份研报的时候,能感觉到会不会出牛股,大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