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百利金融集团,说一说在印度的感受如何

2024-08-11 07:18:49 111阅读

美国百利金融集团,说一说在印度的感受如何?

多年前,我去过一次印度,直到现在仍心有余悸,很多事都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将我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

在印度出差一个月时间,整整瘦了20斤,这里的饮食住宿条件都让我极不适应,我常年在外漂泊,自认为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但是来到印度却颠覆了我的想象,若不是生活所迫,我才不想来这里“遭罪”。

美国百利金融集团,说一说在印度的感受如何

我所在的单位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在印度有合作伙伴,当时因为技术原因,国内需要派一名技术骨干去印度驻扎一段时间,老板开出的待遇是在原工资的基础上每天补助300元,机票和住宿都可以报销,看着周围同事比较谦让,我果断抢下了这个名额,没来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不就是一个月时间吗?我呆在公司里不出去,吃食堂不就可以了吗?熬一熬就能赚这么多钱,简直就是一份“美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跟大家一样,起初对印度的印象都是从新闻中看到的,无非是:环境较差、食物不够干净、卫生间用水管等等,但是,真正来到印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太天真了,印度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富人生活富足,贫民窟的穷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会在垃圾堆里跟牛抢食物,在印度见到的芸芸众生,真的会颠覆你的想象!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印度的所见所闻,看一看,在印度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印度初印象

1、从广州坐飞机来到印度首都新德里,没下飞机之前,我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撼到了,印象中的一国之都应该是十分繁华的现代都市,但是新德里却跟繁华二字毫无关系,大片大片的棚户区,浑浊的河流,根本不像一个首都该有的样子!

2、从机场出来,再一次被这些突突车司机的热情给吓到,每个人都像是饿虎扑食一样,冲着游客们挥手呼喊,说着蹩脚的英语让我坐他的车,杂乱无章,十分混乱,幸好有同事接我,如果真的坐了这种车,我一定会后悔!因为同事告诉我,突突车司机会乱要价,而且街道上卫生状态堪忧,哪有坐小汽车舒服!

3、在坐车前往酒店的途中,我被新德里的路况给吓到了,只有一小部分属于干净整洁的大道,还有很多崎岖小路充斥着三轮车、出租车、牛车、自行车,而且还有很多牛在散步,当地人习以为常,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说不上来是咖喱味还是汗味,道路坑坑洼洼,颠簸异常!

4、好不容易来到酒店,办理了入住之后,同事就走了,让我先休息一天,看着这个所谓的星级酒店,恐怕就是普通的招待所条件,来到卫生间,果然让我发现了心心念念的冲水管,尝试过一次之后,竟然发现很好用,也很舒服,给人一种酸爽的感觉!

5、在印度的第一晚,彻夜难眠,因为这个房间是沿街而立,外面的吵闹声让我根本难以入眠,打开闷热的窗户,一股热浪袭来,空气中夹杂着不明所以的气味,气的我赶紧关上了窗户,一夜的时间,只能与摇摇欲坠的风扇相伴,而且隔音效果非常差,隔壁的声音吵闹的我面红耳赤。

在印度生活要面临的四大问题

1、饮食

在印度,美食皆可玛莎拉,所谓的玛莎拉,就是多种辛辣香料混合在一起,调制出来的一种混合型酱料,玛莎拉没有固定的成分,每个家庭的玛莎拉都不一样,所以,在印度人的饮食文化中:吃饭要拌玛莎拉、喝水要调玛莎拉、吃水果要拌玛莎拉,无处不在的马拉松,充斥在印度人的一日三餐之中!这种食物,给印度人吃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他们吃玛莎拉已经这么多年了,但是我来到印度的这段时间,是实在接受不了,就连吃个咖喱饭也都是辛辣味的,太刺激了!

再说喝水,印度人喝的都是自来水,外地游客来到印度如果也是不知者不畏,那么,准备好泻药吧,喝这种水,肠胃真的让人接受不了,所以在印度出差或生活的外国人,一般都是喝矿泉水,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喝了几口印度的自来水,果然下午就腹泻不止!

再说印度的路边摊,真的,没有勇气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在酒店内部吃吧,别以一种“逛小吃街”的心态来面对印度的路边摊,肉眼可见的手抓饭,洗都不洗就直接给你来一份手工芦荟汁、手工西瓜汁,什么叫手工?就是手动榨汁呗,能喝得进肚子的饮品,最好不好看制作过程,否则你会没有胃口!

观看印度人吃饭,实际上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他们一般都是使用手抓饭,将米饭捏成一团团蘸着咖喱吃,实在想不通,用手捏着吃,难道更香吗?需要注意的是:印度人手抓饭使用的是右手,左手有其他用处!

在印度,北部区域主要用餐具,南部区域主要用手,在高档餐厅中,不管南部还是北部,都是用餐具,而且,在吃饭之前,服务员会提供一壶水,记住,不是给你喝的,是让你洗手的!

2、交通

印度的交通规则形同虚设,在大街小巷里面,横冲直闯的突突车不计其数,比拼的就是技术和速度,除了公交车,还有私家车、出租车、突突车、三轮车、牛车、人力推车,各种交通工具都在一条路上通行,使得交通极易造成瘫痪。

在印度出行,最平民化、最方便的工具就是突突车了,只不过,如果你是一个生面孔,那么,司机很可能跟你要高价,记得一定要讲价,万一没讲价,到达目的地之后,司机很可能会口若悬河。

3、安全

很多人都说,女生不要一个人去印度,因为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其实,这句话要分开来看,印度也是有贫民窟的,如果单身女孩不在夜间去贫民窟逛街,大概率是不会出现问题的,毕竟,来印度要么是出差,要么是旅游,出差有同事陪同,旅游有导游接待或者朋友接待,何必自己挑战自己呢?

的确,在印度大街上闲逛,一个陌生的亚洲面孔会吸引大部分人的目光,很多人第一次遇到会感到紧张和害怕,实际上,光天化日之下,他们只是表示好奇心而已,没有其他想法,也不敢做出其他行为,习惯就好!

在印度不管是出差还是旅游,记住不要一个人单独走夜路,不要一个人去陌生的区域逛街,尤其是长得漂亮的女孩,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就算是坐车,印度的公交车、地铁、火车站都有女士专用的座位,而且游客多的地方,警亭数量也很多,还是可以放心的!

4、卫生

在印度生活,不管是饮食、住宿还是出行,不可避免的都要接触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印度生活条件,前面说了,印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不知道是咖喱味还是汗水,又或者是人来人往造成的尾气味道,总之,空气质量是不太好的!

饮食卫生方面,以我们的肠胃适应能力,是不建议大家吃印度的路边摊的,因为,只从制作过程中就能看到食品卫生是有多差了,更提不起食欲,即便看不到制作过程,恐怕,肠胃也会被折腾的够呛!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去卫生间使用的是纸巾,但是来到印度你会发现,这里的酒店卫生间是没有提供纸巾的,想要使用,只能自己去购买,提供的那根冲水管十分有特色,当地人会认为这样更干净,使用纸巾擦的不干净,但是这种习惯是难以改变的,我体验了几次,感觉还不错,能否习惯,因人而异!

在卫生方面,最大的视觉冲击,莫过于恒河盛况了,之所以说是盛况,是因为我看见在恒河中有许多人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不仅会沐浴,还会洗刷碗筷、拖布、洗衣服,甚至还会取恒河水饮用,当我看见有牛在恒河中游泳的时候,我真的吐了!

朋友告诉我,上面说的都是小菜一碟,如果你看到了恒河水面上漂着逝者的遗体,甚至有人撒骨灰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震惊!印度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继续沐浴、饮用,你不服不行!

在印度其他方面的所见所闻

1、在印度,牛的地位十分特殊,在大街上总能看到牛在闲逛,当地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甚至会主动避让,因为在当地人的心目中,牛是一种“圣物”,是值得尊敬的存在,当地人甚至会将牛粪饼做成燃料,牛尿做成饮料。除了牛,猴子的数量也很多,有的猴子根本不怕人,甚至会在人群中抢食物吃。

2、印度贫民区的公共厕所很常见,一般都是露天形式的,总能看见随时随地方便的人,所以,游客出来逛街的话,最好在酒店内部解决,然后再出来逛街,否则,单身女孩在印度去公共卫生间,极其造成拥堵!能够有条件拥有独立厕所的,一般都是印度的有钱人。

3、在印度街头,经常能看到手拉手的男人,你没看错,是两个男人之间手拉手,当然了,你也不要误会,这只是表示友谊的一种形式罢了!在我们看来,比较另类。

4、在印度的沿街商铺,能看到许多小米、oppo、vivo的手机专卖店,小米走的主要是高端销售,oppo和vivo走的是实体店销售,在印度都十分受欢迎。

5、在印度大街上,能看到戴着鼻环的女人,注意,不要一直盯着对方看,也不要去搭讪,因为这种女人是代表已婚的意思,在印度,女性地位是比较低的,佩戴鼻环代表着对丈夫的完全忠诚,是不允许随便跟陌生男人搭讪的。

6、在印度的某些贫苦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很重的,当地人为了嫁女儿,会准备丰富的嫁妆,只有嫁妆越丰厚,才会越受到重视,否则,没有嫁妆是嫁不出去女儿的,当地人最严重的话语便是:祝你生个女儿!

7、印度火车挂票的现象在多年前很常见,很多印度人为了在节日出行,会选择价格便宜、出行方便简单的火车,但是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车内车外都会站满了人,近年来,管理越来越严格,火车警察警察巡逻,已经不允许出现挂票的行为了,如果被发现中途扒火车,是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8、印度人总能做出一些奇葩的行为,比如会在牛屎里打滚,认为能祛除病痛,甚至宁可喝牛的尿液,也不去医院,更奇葩的是,在印度便宜的农村,会让女孩跟狗狗结婚。

9、印度的很多地域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据说有一个男人娶了39位老婆,生育有90多个孩子,还有十几个儿媳,以及几十个孙子女,他们居住在一个四层大楼里,有上百个房间。

10、印度的某些地区是禁酒的,想买也买不到,只有在特定的地方才能买得到,外地游客来到印度想要喝酒,只能去固定的地方买酒,但是要记住,不要在公共场所喝酒。对于烟,印度的穷人一般是一根一根买,因为买一整包太贵了!

11、印度的仿制药十分出名,几乎是闻名世界,在药效和价格方面都十分合适,有一部电影叫《我不是药神》里面拍的故事情节就是拍的印度仿制药!

12、在印度,流浪的乞讨者非常多,穷人甚至没有住所,一家人依靠乞讨为生,看见有陌生的游客施舍,一群孩子便会蜂拥而至,这些孩子饿的皮包骨,眼神中透露着满是对生活的渴望!遇到这种情况,只要给其中一个孩子食物或者钱,便会被一群孩子围住。如果你不给钱,而是买一份食物给她们,还会被骂小气,但是,一旦给其中某个人钱,其他人便会不依不饶!

13、印度女人富有的代表就是穿金戴银,身上金银饰品非常多,尤其是鼻环、脚环、脚趾环,她们非常喜欢佩戴各种金银饰品,据说,印度女人觉得中国女人很穷,因为中国女人买不起金银饰品。

14、印度的教育和医疗做的还是不错的,印度实行免费教育和1-3年级强制接受教育,但是,印度区域广泛,教育资源无法完全平均,一些地区的入学率还是很低,印度贫富差距两极分化,越是富有的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而没有接受教育的人,只能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再说印度的医疗,实行的是免费的医疗制度,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疑难杂症,印度医院都给本国人免费治疗,从印度的仿制药就可以看出来,印度的医疗水平还是较强的!

15、印度电影实力很强,尤其是印度的歌舞剧,深受全世界人们的喜爱,能歌善舞的印度演员,将印度的文化传播向全世界。

写在最后

在印度待了一段时间,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新的认知,很多人喜欢来印度学习瑜伽,甚至来忆苦思甜,但是,来印度旅游或者生活,要面临的困难有很多,饮食上、交通上、环境上、卫生安全上,都是需要适应和克服,一般人见到的都是印度好的一面,殊不知,印度的贫富差距很大,底层人士的生活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建议来印度旅游,不要一个人来,尤其是女生!

以上就是我在印度的所见所闻,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

1940年希特勒准备对瑞士下死手时?

1939年,在坦克与飞机的轰鸣声中,纳粹德国悍然发动了侵略战争。

德国强大的军力再配合上先进的“闪电战”战术,当时欧洲诸国都难以抵挡住德军的闪电般的攻势,纷纷投降。当时,投降或是被占领的欧洲国家有:

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腊、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一共十九个国家。此外还有芬兰、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成为纳粹德国的仆从国,参与纳粹德国的对外侵略扩张。

但在这种局势之下,仍然有一个国家能够“明哲保身”,免于遭受战火侵扰。这个国家就是瑞士!瑞士和德国、意大利这两大轴心国接壤,并且在法国沦陷后瑞士就完全处于纳粹势力的包围之内了!这种情况之下,瑞士凭借什么最终免遭纳粹毒手?

瑞士小心谨慎的外交政策

瑞士是最早一个也是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早在1674年,瑞士就宣布自己在对外政策上永久中立。而到了1815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维也纳会议(此会议的目的是划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中,参会的各国承认了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并且是以法律的的形式确认的。

虽如此,瑞士也是清楚的意识到所谓的国际法律保障并无多少作用,想要保持中立必须争取轴心国的同意才可以!

瑞士与意大利、德国两大轴心国接壤,其中瑞士与意大利的关系相对较好,墨索里尼本人也无进犯瑞士的想法。至于说另一边的德国就没那么友好了!希特勒曾经形容瑞士是“欧洲表面的疙瘩”,瑞士国内对纳粹德国的好感度也远低于意大利。这种情况下,瑞士政府还是找到了德国纳粹政府,就两国关系进行了和谈,在作出了一定的利益让步之后,在1938年6月,纳粹德国正式发表声明尊重瑞士中立国的地位。

瑞士和德国、意大利接壤

纳粹德国虽然发表声明尊重瑞士中立国地位,表面上也没有做什么出格举动,但背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德国曾经派遣了大量的间谍到瑞士,试图颠覆瑞士的政权,一些在瑞士的德国人也热衷参与其中,尤其是随着二战早期德国战事进行的十分顺利,日耳曼民族的自豪感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些阴谋行动之中。对此,瑞士政府全都看在眼里,但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避免激怒纳粹德国。

在纳粹德国存在期间瑞士对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都是极为小心谨慎的!

瑞士的军力和局势变化

瑞士虽然是个中立国,但却一直保持着一支小而精悍的国防部队。

二十世纪三十年,整个欧洲都弥漫着战争的气息,虽然德国已经发表声明尊重瑞士中立,但这样的口头承诺可不能全信,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自己!从1936年开始,瑞士就开始加大国防的投入以及发行国防债券,瑞士开始大规模地在国内修建与翻新防御工事。同时瑞士还发布法令,宣布瑞士人的义务服役年龄从48岁提高到了60岁,16岁-65岁(女16岁-60岁)之间的瑞士人民开始拥有强制参与服役(劳动)的义务。

再加上瑞士多山的地形也能够有效的阻碍德国引以为傲的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并且瑞士还在一些关键的道路、桥梁、山洞隧道处安放了炸药,随时可以炸毁这些道路设施。

瑞士国防军

然而就算瑞士这般未雨绸缪的准备外加地理优势,但这一切并不能够让德国望而却步!

在法国沦陷之后,瑞士四面都处于轴心国势力的包围圈之内了,此时希特勒就开始着手制定入侵瑞士的计划了。在1941年7月,德国制定了一份入侵瑞士的作战计划,代号“冷杉计划”,又叫“圣诞树计划”,并且德国也已经在瑞士边境集结部队准备作战了。不过德国最终并未执行冷杉计划,因为此时德国正在执行另一个庞大数倍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大量的兵力投入到了苏德战场之后,侵略瑞士的计划就暂时搁置了!

瑞士虽小,但国防完备,而且已经严阵以待,德国想要强攻下瑞士也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瑞士国防军

瑞士暗地里对德国态度暧昧

瑞士战前是提防着纳粹德国的,但在二战爆发之后却对德国表现的极为暧昧。

在二战开打后,这种情况下瑞士还向德国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而且瑞士还向德国大量出口武器、精密零件等战争物资。而且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瑞士银行也向德国纳粹党提供服务,德国纳粹党的财产和那些掠夺来的犹太人的资产很大一部分都存在瑞士银行内。而且纳粹党还通过瑞士银行突破国际封锁,得以从其他国家购入物资以供战争使用。

在犹太人方面,瑞士的表现也是非常顺纳粹的“心意”。瑞士官方曾宣布犹太人将不再视作难民,拒绝犹太人入境瑞士,有的时候甚至还直接将犹太人移交给德国。同时瑞士国内的德语区的瑞士人受纳粹思想的影响最深,期间各种迫害犹太人的惨剧屡见不鲜。虽如此,但还是有不少瑞士人讨厌纳粹党,私下悄悄地帮助犹太人避难。

总的来说,瑞士有一定的实力但却又缺乏攻占的价值,并不值得德国花大代价拿下它。再加上后来瑞士表面中立,私下却倒向德国(就差宣布和纳粹德国正式合作了),这些原因的作用下让瑞士免受战火,保持“屹立不倒”。

你去了深圳才知道?

1、深圳的房价很高,上千万的房子很常见。

2、深圳人爱排队,是主动排队。购物排队,坐车排队,取快递排队,进小区扫码排队,上厕所排队等等。

3、深圳的志愿者很多。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公交地铁、高铁站,以及各种活动场所,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

4、深圳出行,坐地铁很方便。但地铁通道大都很长,一眼望不到头,要走很久;有些换乘站很大,站内换乘常常要走近20分钟。

5、深圳地铁提示语有3种语言:普通话、粤语、英语。这在其它城市是不多见的。

6、深圳人大多穿着很随意。T恤衫+短裤+休闲运动鞋,好像是大家的最爱。即便如此,看上去感觉也很养眼,显得充满活力和朝气。

7、深圳的年轻人很多。任何场合,举眼望去,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奇怪,这里的中老年人都在哪里?

8、深圳的公园和花园特别多,走在公园,绿植茂密、鲜花盛开,感觉非常惬意。

9、深圳的环境湿度很大,相对湿度超过90%很常见。在这里,出门衣服便湿透,那是常态;洗后的衣服,如果不用洗衣机甩干,一整天也晾不干,最后会出现怪怪的气味。

10、在深圳,夏天室内开空调,永远不要选择制冷模式,只需要启动除湿,便会感觉很爽很舒服。

11、深圳人聊天,聊的最多话题就是“搞钱”。

12、深圳的高楼特别多。

13、深圳人开车大多很文明,很少有乱超车、乱停放现象。特别是车让人,做得让行人感动。

14、深圳的共享单车,都是用手机APP关锁,没看到手动关锁的。

15、深圳没有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和电动车都行驶在人行道上。

16、深圳公交车居然还有人工售票,不是想象中的无人售票制。

17、深圳的市民宣传遍布各种场所,特别是一些提示宣传,感觉既有趣又科普,不信请看下图:

18、深圳人办事比较讲规则,不爱找关系。估计这是年轻人钟爱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

19、深圳有一种鸟的叫声很凄惨,当地人称这种鸟为冤魂鸟(学名叫噪鹃)。早上常常被它惊扰醒来,感觉有点烦。

20、深圳的蚊子很厉害,一旦被咬,至少要痒1周以上。

21、深圳的阳光很刺眼,出门必须带遮阳伞和墨镜。

22、深圳小区的垃圾台处,会配备洗手池,这也是在其它地方没看到的。

23、深圳人的服务意识很强,高质量的服务贯穿于各种行业。

24、深圳的快递服务业很发达,并且速度超快。最夸张的是下单后10+分钟就能送到家里,真不知是怎么做到的。

25、深圳的电子产品超多。在华强北走一圈,发现应有尽有,好像只要能想到的,这里都能找得到。除此之外,深圳再无其它土特产。

26、深圳的市花是三角梅,在公园路边随处可见。

为什么会有人希望苏州变成上海的一个区?

苏州人当然不愿意成为上海的一个区,但从经济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苏州越来越靠拢上海,和上海越来越相似。

下面从数据层面展开来说,不是从人文习俗上说。因此说的是经济行为,不是具体的个人行为,不喜勿喷。

1

大都市圈时代,苏州正在努力使自己融入上海,成为上海的一个组成部分。

4月10日,苏州增开了一趟到上海的早通勤高铁。每周一到周五早上6:53从苏州发车,32分钟以后,就抵达上海。

时间再往前推移,2月25日,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未来将与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连接。

不仅如此,有部分苏州当地人有这样的观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作为历史古城,应该发展旅游业,还要做大房地产,再做大金融业。这才是苏州的未来。

而实际上,金融、旅游正是上海的优势产业,苏州人也想做这两个产业,这说明苏州人普遍有一种融入上海的心愿。

这种心愿的迫切程度,在各项经济数据中体现得甚为明显。我们在研究这些数据时,不由得想到一个场景:

苏州就像一位多情女子,在很努力地想嫁给上海这位大哥。所以我们研究所好意地称苏州为一座“温柔之城”。

当然,这只是在大家都看得到的表象层面。

要真正了解一个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我们来说,就要用到“城市价值冰山理论”。

它说的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如同一座冰山,能看到的那部分,比如城市的行政地位、GDP、居民收入、房价等等,只是城市的价值体现。

真正决定城市价值的,是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也就是一个城市的产业及人口。

那么,在产业和人口上,苏州是否也在努力向上海这个中心城市靠拢呢?

2

第一,产业。

十年来,上海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从46.59%,降至29.78%。

作为上海都市圈的中心蛋黄城市,上海将很多工业发展机会辐射到了上海圈的蛋白城市,如苏州、无锡等地。(“楼神”注:都市圈中心城市称为蛋黄城市,除中心城市以外的圈内外围城市,称蛋白城市)

从上面“楼神”图表中可以看到,苏州一方面积极承接上海辐射过来的工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向上海靠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可以看到这几年,苏州的第三产业比重,从2008年的34.56%,上升至2018年的50.8%。

其实,苏州早在2016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过了50%这条分界线,达到51.2%;只是这几年三产比重始终在50%这个水平上反复挣扎。

作为GDP总量排名全国第七的地级市,苏州已经是全国最牛的地级市了,还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为什么要纠结于三产比重呢?

这是因为,苏州作为上海圈的蛋白城市,不怎么甘心只做代工厂。似乎,它真正想要的,是成为上海的一部分。

你们可以看看苏州现在的细分产业结构。

2017年,在支柱产业上,苏州已经表现出和上海的一致性。

上海当前的支柱产业是工业(27%)、批发零售业(14%)以及金融业(17%),三个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9%。

而苏州的支柱产业也是工业(44%)、批发零售业(13%)以及金融业(8%),三个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达到65%。

苏州做到今天的成绩,是非常不易的。

要知道,十年前,苏州的工业比重是60.4%,批发零售业比重是9.5%,金融业更少,只有3.9%。

当然,苏州的转型升级,少不了上海的辐射和溢出的效应。

这里,我们可以用区位商来看出这种效应。

区位商,是一个区域经济学里的概念,是指某区域中某行业的占比,和全国该行业占比相除所得的商。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地区专注于该行业;区位商越大,专业化优势越明显。

看下面这张“楼神”图表:

在工业上,上海的区位商不到1,也就是低于全国水平;而上海圈的蛋白城市则达到了1.28,较全国更为专业,这也就说明上海将工业辐射到了周边城市。

这其中,苏州在工业上的区位商比其他蛋白城市更高,达到了1.32,也就说明苏州比其他城市的工业化水平更高。

同时,在批发零售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上,上海的区位商都远高于1,并且将这种专业化溢出到周边的蛋白城市,使得这三个产业也成为了苏州的优势产业。

在金融业上,苏州的区位商刚达到1,也就是刚好能够自给。

这样比较分析下来,你们可以知道,苏州一直在努力成为上海的一部分,一方面倾力承接消化来自上海的辐射和溢出;另一方面,也依靠自身不断地调整和转型。

看来,在上海都市圈诸多蛋白城市中,苏州有望成为最紧密城市。

3

第二,人口。

事实上,产业结构决定就业人口结构。

从上面“楼神”图表中可以看到,尽管十年过去了,上海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了17.32%,但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比还是保持在30%的水平上,只下降了6个百分点左右。

苏州第二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了15.71%,但就业人口还是保持在60%的水平上,只下降了4.5个百分点。

这就说明,虽然过去十年苏沪两地的产业结构有大幅调整,但之前的产业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就不太明显。

另一方面,因为工业和批发零售业都是大量吸收劳动力的部门,这就决定了其从业人员是以体力工作者为主的,而不需要过多脑力工作者。

这里没有苏州的数据,仅以上海为例。

2017年,上海的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27.4%,工业就业人口为336万;批发零售业的比重为14.3%,就业人口为240万;金融业比重17.4%,就业人口35.5万。

可以看到,尽管金融业在GDP中的比重比批发零售业更高,但就业人口仅是批发零售业的15%。

对工业、批发零售业占比高达56.8%的苏州来说,其就业人口更是呈现出以体力工作者为主的局面。

但这样的就业结构,对于想要积极融入上海的苏州来说,是不理想的。因为上海脑力工作者在就业总人口中的占比远高于苏州。因此除了调整产业结构,苏州还加大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

以金融业为例。2016年,苏州金融业从业人口为7.5万;到2017年,这个数字飙升到15万人,增长100%。

此外,为了融入上海,在上海控制人口规模的时候,苏州加大了流动人口的落户力度。

毕竟,城市发展离不开人口。而中国自2010年开始,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就不再增长,因此苏州抢人,势在必行。

不过很多人都被表面上的数据迷惑了。看下面“楼神”图表:

可以看到,苏州的常住人口增量和上海一样,从2011年开始不断下降。

上海毕竟是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增量还有所反复。苏州则是从2011年开始,常住人口增量就稳定在2-3万人上下。

但,我们不能忽略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量(户籍迁入人口-户籍迁出人口)。

可以看到,苏州这几年,特别是抢人大战开始之后的2016、2017年,户籍人口增量反超上海。

这说明,苏州为了成为上海的一部分,在城市人口结构上也努力向上海看齐,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人口结构,还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因为上海人口规模太大,苏州这几年都在努力落户人口,为上海圈后续发展储备大量人口。

4

总之,不仅从你能看得到的表面,苏州在积极向上海靠拢,融入上海;在你看不到的层面,如人口和产业上,苏州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成为“上海”。

产业和人口,则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基本价值。当两个城市,从产业到人口变得相近,也就真的近似为同一个城市了。

这样研究下来,苏州真就像一位多情女子,在很努力地想嫁给上海这位大哥,我们研究所称它为“温柔之城”,确有道理。

在当前中国掀起的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中心的新一轮城市化浪潮中,作为上海都市圈的蛋白城市,苏州这么做,无疑是正确的。

来自公众号“楼神” | 人文经济学

什么是P2P?

P2P简单点说就是撮合的是借款人和投资人交易关系,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借款者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款。

目的:

1:解决了投资者投资信息不对称、投资起点高、投资风险高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时间长的问题。

2:有效整合各角色的参与度,高度发挥各自优势,并让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由于行业目前受到监管制度限制,不合规平台在逐渐减少,合规平台降息严重,那么对于不了解网贷投资的新手该如何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

从几点去结合分析:

1.排名

平台连排名都没有,市场定位都不清晰的平台你会做?这也是很关键,至于有人爆料平台可以花钱买排名,所以我采用了贷罗盘的综合排名,结合多家排名去看平台在市场定位,相对来说靠谱,准确。。

2.资产端:

平台主要是经营哪些业务的,车贷,信用贷,房贷,等一列主要业务,根据业务了解平台发标的真实性,选择投资项目信息透明的平台进行投资。

3.资金存管,资金存管又分为三种模式,1.银行直连,2.直接存管 3.联合存管。从这三种形式去选择,建议是选择直接存管,和银行直连的平台为主。

4.平台的数据:

这点也是更为重要,平台的资金流是否平稳,平台的资金是否灵活,平台的体量如何,列如陆金所,行业代表性平台。从图中就不难的发现,平台的资金不灵活,借款人期限长,导致平台的资金不灵活。结合数据去挖掘你投资的平台是否靠谱。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国际惯例: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老铁们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