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先锋股票,阜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交银先锋股票,阜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我仅知道安徽阜阳的两院院士和开国将军等名人有下列十一位:
两院院士刘德培 院士 ,医学分子生物学家。生于1950年5月4日,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中国医学部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北京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孝平 院士,肝胆外科领域专家。生于1953年6月,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人,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5年获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国良 院士,并行算法、高性能计算专家。生于1938年6月3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
郑守仁 (1940-2020) 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人,196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工专业,长江水利委员会原总工程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开国将军聂鹤亭 中将 (1905-1971)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人。工农红军红1军团第1师参谋长,红1军团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第4野战军副参谋长,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解军工程兵副司令员。1956年1月25日被补授为中将军衔。
丁武选 少将 (1897-1993)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人。红军独立第2师师长、兼川陕省保卫局局长,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军法处处长,四野后勤部兵站部政委,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焦玉山 少将 (1915-1990)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曹集镇焦台村人。东北野战4纵12师34团(“英雄塔山团″)团长,47军副军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官俊亭 少将 (1917-2003)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建颍乡管谷村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5师参谋长,南京军区原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 峰 少将 (1922-1997) 原名 张在岭,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双浮集人。第四野战军第39军116师346团团长、师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孙超群 少将 (1906-1967)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白果乡孙庄村人。陕北红军独立第2师副师长,晋绥军区第6军分区司令员,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4军副军长,解放军工程兵原副司令员、兼仼工程兵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革命烈士王克勤 烈士 (1920-1947) 安徽省颍上县王东店村人。1946年9月入党,1947年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生前为晋鲁豫野战军6纵第52团一营一连一排排长,获得过“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等荣誉称号。2009年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宋辽两国到底谁才是澶渊之盟最大的赢家?
从表面看是辽国得力,但是实际上宋朝获得的利益要远远大于辽国。
澶渊之盟之前辽国跟宋朝已经经过了长达25年的战争了。公元1004年辽国圣宗与萧太后率领大军南下,宋真宗与部分大臣准备南逃,宰相寇准极力劝阻,真宗来到澶渊(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士气大振一局击败辽军杀辽军主将萧达揽。双方签订盟约史称啊“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内容如下:
一: 宋辽双方定为兄弟之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二: 宋辽双方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有盗贼逃犯双方都不得隐匿;双方边界城池一如往常不得再设置新的军事城墙
三: 宋朝每年向辽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设置榷场,开展经济贸易
从内容的表面看辽国确实是没有吃亏,尤其辽国是在战败士气受挫的情况下争取这样的条件感觉很难的,宋朝方面宋真宗本人懦弱不愿意再再战(实际上辽军并未完全被击溃),所以双方达成协议。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宋朝战胜情况下屈辱求和是在憋屈而且还要送钱纳绢,毫无民族气结,认为本来可以深入辽国内境一局荡平辽国,实际上我认为是一厢情愿,我认为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 :辽国军队只是主将被杀,士气受挫,并未完全被击溃
二: 辽国是有游牧的契丹民族建立,游牧民族机动性很强,很难被彻底消灭加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会不断的于宋朝作战,庞大的军费开销会让宋朝难以支撑
三: 宋朝刚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时期根基不稳,尤其宋朝面临的局面下有时局图,尤其是西夏,虽然当时的西夏并未建国但是党项一族的势力已经完全形成(当时西夏的君主是李德明),尤其西夏前几代君王非常热衷于东征西战开疆扩土历史记载非常明确,很难说西夏不会趁虚而入
四: 战争需要庞大的军费,尤其对游牧民族作战更是极度消耗军费,这一切都要转嫁到百姓的身上,对于刚刚经历两代君主的宋朝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我认为收益最大的是宋朝,一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的战争,战争冲突的平息,对百姓有百利而无害,尤其对人口密度大,经济手工业发达的
宋朝,二 双方互通使节,免去了很大的军费开销尤其对宋朝非游牧民族 三 条约的建立,尤其第四条规定使双方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宋朝的农业手工业都要远远超过辽国,而手工业农业都需要市场,对于这些都不发达的辽国,百姓需要丝绸棉麻布茶叶瓷器等等大量的生活手工业品,这使得辽国的财富大量流向宋朝,而宋朝仅仅只需要辽国的马匹。都说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军事是政治延续,一切的根本都是经济,经济发达对于宋朝维护统治是非常有利的, 双方安定了数百年宋朝经济又取得很大的进步,人口大量增加 四 战争的结束条约的建立使得宋朝在北面军事力量以及开销缩减,西边的军事力量得到加强,对于觊觎宋朝边境领土的西夏和其他的小国消除,巩固了西面的边防是
事实证明,辽国最终灭亡,宋朝持续了很长时间,即使金国灭亡北宋,南宋依然存在,也是最后被元朝吞并的。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关宁锦防线没用?
观点:肯定有用,前提是女真没有红夷大炮。
关宁锦防线:该线的主要作用是切断后金的补给线,没了补给骑兵只能短时间作战,而且不能携带重武器(再说他们也没有),不可能对关内任何城池造成威胁。
该线是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防据点。
上图为关宁锦防线
后金就算绕过防线进入关内最多也就只能待一个月,因为补给跟不上,而且待的时间长了还有可能被关内围剿,由于后金只是骑兵,不可能对任何城池构成威胁,最多也就农民遭殃,而且他们并不经常入关,若经常进关烧杀抢掠,总有一次会被明军摸清路线而被一锅端。
说反对的观点主要源自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蒙古绕道包围北京,然而包围了也没用,毕竟待几个星期不走就有可能被明军包围。
上图为土木堡之变
其实满清从头到尾都对明朝构不成威胁,努尔哈赤统一女真之前,各部落互相敌视,辽东总督李成梁便以此互相制衡各个部落势力,之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这个时候女真才开始对明朝有一点点威胁,可是这时的明朝成功仿制了欧洲舰载炮,并起名“红夷大炮”优点是射程远,精度高,一炮下去,努尔哈赤死了,由于没有火炮女真只能靠骑兵骚扰中国边境,而关宁锦防线的建立导致女真一过锦州就有可能被包围的危险,由于没有攻城利器,皇太极也只能看着城墙发呆,女真后方也时常被驻守在皮岛的平辽总兵毛文龙骚扰,前有袁崇焕守,后有毛文龙攻,此时女真已经对明朝构不成威胁。
红夷大炮
毛文龙驻守的皮岛,通过朝鲜借道骚扰后金
1628年,不幸的事发生了,袁崇焕以阅兵之名渡海来到毛文龙镇守的皮岛,一见面袁崇焕就以谋反罪杀了毛文龙,为了稳住毛文龙部下,当场宣布其部下全部无罪,因此,毛文龙义孙孔有德也因此逃过一劫。
1631年,孔有德发动吴桥兵变,18个月后,孔有德兵败投奔皇太极,相传皇太极出盛京十里迎接孔有德,孔有德带过去的有“红衣大炮“和火器工匠,之后孔有德编入正红旗。
上图为吴桥兵变
有了大炮的满清轰开关宁锦防线,明朝退守山海关,同时李自成农民军围困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开关放清军入关。
之后孔有德被封为“平南王“带领部下攻打南明,直到1650年兵败桂林自杀,顺治帝听说孔有德死讯后,赐谥号武壮,两年后孔四贞奉其父遗骸还京,顺治帝命三品以上大臣郊迎,给予厚葬。孔有德之子孔廷训在顺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国下令处斩,孔有德绝嗣,女儿孔四贞则被孝庄太后收为养女。
关宁锦防线的建立是在女真没有大炮的情况下建立的,然而孔有德为女真带去了红衣大炮,因此关宁锦防线也就在此时失去了作用。
为什么落得流亡的下场?
阿明军人出身,于1971年至1979年担任乌干达总统。他被称为“乌干达的人屠”,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上最残忍的暴君之一。阿明流亡海外和他的残暴统治有直接关系,他的罪名包括侵犯人权、政治镇压、种族迫害、法外处决、裙带关系、腐败和严重的经济管理不善。
阿明出生在科博科,1946年,他加入了英国殖民军队的国王非洲步枪队当厨师,晚年他曾谎称在二战缅甸服役。不想当将军的厨师不是好厨师,他因参加了英国在什叶派战争中对索马里叛军和肯尼亚毛毛叛军的行动立功而升为中尉。乌干达于1962年脱离英国独立后,阿明仍在军队服役,并由于独立后的乌干达军队缺少军事人才,他的军职也一路扶摇直上,1964年,他被任命为陆军副司令,次年被任命为陆军司令。1970年,他被提升为乌干达所有武装部队的指挥官。
当阿明意识到乌干达总统米尔顿·奥博特正计划以挪用军队资金的罪名逮捕时,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在1971年发动军事政变,并宣布自己为总统。在执政的几年里,阿明以八面玲珑的性格获得了西方国家和苏联,东德,卡扎菲的大力支持。而且1975年,阿明还成为非洲统一组织的主席,这是一个旨在促进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讽刺的是乌干达在1977年至1979年期间还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成员国。英国在1977年与乌干达断交,阿明自称是他打败了英国人,并在其“大英帝国征服者”的头衔上还加上了大英帝国的司令勋章“CBE”,尊敬的终身总统,陆军元帅阿明博士等亮瞎眼的头衔。
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在阿明的统治乌干达的1970年代末,由于他迫害某些族裔群体和政治异见人士而引发的骚乱不断增加,同时由于阿明支持恩德培行动中的恐怖劫持者,而让乌干达的国际地位急转直下。1978年,他试图吞并坦桑尼亚的卡格拉地区,因此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派兵进入乌干达。他们于1979年4月11日占领坎帕拉,并将阿明赶下台。阿明流亡国外,先是在利比亚,然后是伊拉克,最后是在沙特阿拉伯生活,直到2003年8月16日去世。
(在恩德培机场获救的人质)
阿明实行独裁军政府阿明在取得军事政变成功后开始给自己营造高风亮节的人设,他宣布,他只是是一名士兵,而不是一名政治家,并承诺会还政于民,军政府到局势正常化后举行大选,并承诺释放所有政治犯。而且阿明于1971年4月为流亡海外的乌干达前国王卡巴卡和总统爱德华·穆特萨举行国葬,并释放了许多政治犯。也正是阿明的迷魂汤让国际社会和乌干达民众对其有所期待,一时间阿明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后来证明,这只是阿明为了实行军事独裁而收买人心,而他迟早会为他的谎言埋单。
1971年2月2日,即政变一周后,阿明自行宣布自己为乌干达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乌干达陆军参谋长和空军参谋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而且他还宣布暂停乌干达宪法的某些条款,并很快成立了一个由军官组成的顾问国防委员会,由他领导。
阿明还把乌干达的军事法庭置于民法体系之上,任命士兵担任政府和半官方机构要职,并通知新上任的文职内阁部长,他们将受到军政府的约束。这样一来军人权利凌驾于文官体系,乌干达实质已经沦为阿明的独裁军政府。
而且阿明将总统官邸从政府大楼改为“指挥所”。他解散了由上届政府创建的情报机构,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研究局(SRB)。位于坎帕拉郊区的SRB总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成为了私下动用酷刑和处决的场所。其他用来迫害异见者的机构还包括宪兵和公共安全部门(PSU)。
阿明从他自己的民族,卡克瓦人,以及南苏丹招募他的追随者,用以巩固他的权力。到1977年,这三个组织在22名高级将领中占60%,在内阁中占75%。这也是为何阿明在8次未遂政变中都能够侥幸逃脱。到1978年,乌干达军队从1万人增加到2.5万人。阿明的军队主要是雇佣兵。一半的士兵是南苏丹人,26%是刚果人,只有24%是乌干达人,大部分是卡克瓦人。
此时被阿明推翻的前总统奥博特在坦桑尼亚避难。不久,逃离乌干达的2万名难民也加入了奥博特反抗阿明的行列。1972年,乌干达流亡者试图通过军事政变夺回乌干达,但因组织不善而失败。但是反抗阿明的力量已经开始在蓄势,阿明由于不得民心,揭竿而起的反抗运动越来越多,这股力量迟早会成为阿明后来的掘墓人。
(奥博特)
阿明血腥镇压异见者阿明对1972年乌干达流亡者的政变进行了报复,清洗了乌干达军队中的奥博特支持者,主要是来自少数民族阿乔利族和兰戈族的支持者。到1972年初,大约有5000名阿乔利族和兰戈族士兵被屠杀,而且乌干达失踪的平民人数至少增加了一倍。受害者很快就覆盖乌干达其他民族、宗教领袖、记者、艺术家、高级官员、法官、律师、学生和知识分子、犯罪嫌疑人和外国人。在这种暴力气氛中,许多其他人被杀害是出于莫须有的罪名,他们的尸体经常被扔进尼罗河。
阿明为了追杀前总统奥博特的人马,竟然下令在全国逮捕所有姓“奥博特”的人,他的逻辑是只要姓“奥博特”,都是其支持者,宁肯错杀,也不肯放过。三个月后,造成被处死的姓“奥博特”的人就超过1万人。由于来不及挖坑埋死人,阿明干脆命令直接把尸体抛入尼罗河或直接喂鳄鱼。由于尸体堵塞引水管道,金贾水电站多次停止发电。阿明甚至用尸体做生意,家属如果肯出足够的钱,就可以收尸,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就剥夺他们全部的财产。
当时他的头号政敌是军队参谋长胡塞尼,他砍下了胡塞尼的头颅,把它放进冷冻库里,还时常拿出来观赏一番。据说还有一次,当他发现自己的情妇有男友之后,当场将其残杀,然后将他的尸体煮熟后食用。事后,他还把众妻妾子女们聚集在一起,又把碎骨头摆在桌上,宣称这就是“不听话”的下场。因此,阿明获得了“吃人魔王”的绰号。
在阿明执政的八年里,出于种族、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动机滥杀无辜。国际法学家委员会估计期间乌干达死亡人数不少于8万人,更有可能在30万人左右。流亡组织在国际特赦组织的帮助下编制的一份估计数字是50万人。
最著名的遇害者包括乌干达前总理兼首席大法官本尼迪克托·基瓦努卡、圣公会大主教贾纳尼·卢乌姆、乌干达中央银行前行长约瑟夫·穆比鲁、马克雷雷大学副校长弗兰克·卡利穆佐、著名剧作家拜伦·卡瓦德瓦。甚至连阿明的两位内阁大臣,艾琳娜·威尔逊·奥里马和查尔斯·奥博特·奥文比都难逃厄运。这些血债日后都成为了推翻阿明军政府的原动力。
阿明压榨少数族群1972年8月,阿明宣布了他所称的“经济战争”,这是旨在通过没收亚洲人和欧洲人在乌干达拥有的财产,而让其自肥。乌干达的8万亚洲人大多来自印度,他们的祖先在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时来到乌干达创业。这些少数族群通过艰苦奋斗,在乌干达拥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构成了乌干达经济的支柱。
1972年8月4日,阿明颁布法令,下令驱逐持有英国护照的5万名亚洲人。后来对其进行了修订,将非乌干达公民的6万名亚洲人全部包括在内。大约有3万乌干达亚洲人移民到英国。其他人则前往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和斐济等英联邦国家,或印度、肯尼亚、巴基斯坦、瑞典、坦桑尼亚和美国。阿明没收了属于亚洲人和欧洲人的企业和财产,并将其交给了他的支持者。但是阿明的亲信并不会管理企业,最后这些企业因管理不善,缺乏人才而崩溃。而阿明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让因人才流失而已经衰退的乌干达经济来说是雪上加霜。
最初,阿明得到了以色列、西德,特别是英国等西方大国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末,奥博特的左倾,包括他的《平民宪章》和将80家英国公司的国有化,让西方担心他会对西方资本主义在非洲的利益构成威胁,并使乌干达成为苏联的盟友。阿明在乌干达独立前曾为国王的非洲步枪服役,并参与英国镇压毛毛起义,被英国人称为“对英国极为忠诚”。这使他有望成为西方国家在乌干达的利益代言人。
而这些流亡海外的人才,让外界了解了阿明在乌干达的暴行。阿明的卫生部长亨利·基姆巴于1977年在英国重新定居,他撰写并出版了《血色国度》,这是阿明的残暴统治在海外第一次被揭露,让西方国家纷纷弃他而去。破罐子破摔的阿明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并将所有英资企业国有化,彻底与西方国家决裂。1972年,乌干达亚洲人被驱逐出境后,印度断绝了与乌干达的外交关系。阿明的一顿猛操作开启了多骨诺米牌,在没有与国际利益进行捆绑后,在其遭遇危机时缺乏强有力的支持,阿明很快就被自己的欲望反噬。
恩德培事件的影响阿明与以色列的关系恶化。尽管以色列此前曾向乌干达提供过武器,但1972年,阿明驱逐了以色列军事顾问,并向利比亚和苏联寻求支持,苏联取代以色列成为阿明最大的军火供应商。阿明很快又成为反以色列的先锋,作为回报,卡扎菲向阿明提供了财政援助。
恩德培事件原本是阿明为了标榜自己作为反以色列的投名状,但是却是让其身败名裂的开端。1976年6月,阿明允许一架从特拉维夫飞往巴黎的法航客机降落在恩德培机场,这架飞机被两名巴解成员和两名德国革命党成员劫持,令还有三名劫机者加入。不久之后,156名没有持有以色列护照的非犹太人人质获释,并被安全地空运到安全地带,而83名犹太人和以色列公民,以及其他20名拒绝抛弃他们的人,其中包括被劫持的法国航空公司喷气机的机长和机组人员。
随后以色列开展了营救人质的恩德培行动。1976年7月3日至4日晚,一批以色列突击队从以色列奔袭,控制了恩德培机场,释放了几乎所有人质。三名人质在行动中死亡,10人受伤。7名劫持者,约45名乌干达士兵和1名以色列士兵尤尼·内塔尼亚胡(该部队指挥官,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哥哥)被打死。第四名人质,75岁的多拉·布洛赫,一名年长的犹太英国妇女,在营救行动之前被送到坎帕拉的穆拉戈医院,随后在报复中被阿明谋杀。作为对肯尼亚协助以色列突袭的报复,阿明还下令杀害居住在乌干达的245名肯尼亚人,这一事件进一步恶化了乌干达的国际关系。
恩德培事件还触发了乌干达和肯尼亚的军事危机。阿明命令乌干达军队进行大规模军事集结,这引起了肯尼亚的担忧。1975年6月初,肯尼亚官员在蒙巴萨港扣押了一支由苏联制造的武器组成的大型车队。乌干达和肯尼亚之间的紧张关系在1976年2月达到高潮,当时阿明宣称苏丹南部和肯尼亚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乌干达的一部分。肯尼亚政府以严厉的声明回应说,肯尼亚不会放弃“一寸领土”。在肯尼亚军队在肯尼亚和乌干达边境部署军队和装甲运兵车后,阿明认怂了。
乌干达派系出现分裂而随着乌干达中产阶层的逃离,军事扩张的失败,以及国际社会的孤立,在蛋糕越做越小的情况下,阿明已经维持不了如此庞大的军队开支,乌干达军队出现了派系的分裂。阿明的支持者和忠于乌干达副总统穆斯塔法·阿德里西的士兵,阿德里西在乌干达政府中逐渐拥有挑战阿明的实力,他希望在1978年之前将外国人,也就是阿明在海外招募的嫡系苏丹人部队从军队中清除出去。而阿明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时也无能为力,他的支持者和亲密伙伴的数量大幅减少,而去由于多年的管理不善,乌干达经济和基础设施崩溃,阿明面临越来越多乌干达民众的抗议。
(穆斯塔法·阿德里西)
阿明对付乌干达日益动荡的政局,采取的办法只有通过刺杀其反对者或者将其免职,以抑制反抗的势头,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加速阿明的统治。随着1977年有声望的鲁姆主教和部长奥里马,奥博斯·奥夫比被杀后,阿明的几位部长流亡海外。1978年初,阿德里西在一次车祸中受重伤,飞往开罗接受治疗时,阿明趁机剥夺了他作为乌干达国防部长和内政部长的职务。随后,阿明开始从他的政府中清除几名高级官员,并亲自控制了几个部长级的任命。这次换血引起了乌干达政治动荡,特别激怒了阿德里希的支持者,由于阿明有刺杀政敌的前科,他们进而怀疑阿德力西的车祸是阿明的暗杀计划。
(鲁姆主教)
于是在1978年11月,忠于阿德里希的军队发起军事政变。阿明派部队镇压,其中一些参与军事政变的人逃到坦桑尼亚边界避风头。而阿明的军队不顾穷寇莫追的道理,也进入到了坦桑尼亚的领土追击。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阿明是想以追击反抗者为由入侵坦桑尼亚,并试图以此转移乌干达军方和公众对其执政不力的注意力,并宣布在乌干达入侵最初成功时吞并了卡杰拉的部分地区。
为此1979年1月,坦桑尼亚总统朱利叶斯·尼雷尔动员坦桑尼亚人民国防军并进行反击,并与一些乌干达流亡者联合起来,帮助成立了乌干达民族解放军。而此前与阿明闹翻的以色列和英国转而支持坦桑尼亚,贼喊捉贼的阿明指责尼雷尔在其入侵坦桑尼亚后发动了对乌干达的战争。
(朱利叶斯·尼雷尔)
阿明的军队稳步撤退,尽管利比亚卡扎菲提供军事帮助,但是阿明在1979年4月11日还是搭乘直升机流亡海外。他先逃到利比亚,直到1980年,最终定居在沙特阿拉伯,沙特王室允许他避难,并为他慷慨补贴,以换取他不再参与政治。流亡期间,阿明资助了在乌干达的残余军队,阿明的一些追随者以及几个军事组织几十年来一直以他的名义继续战斗。在他流亡沙特阿拉伯期间接受采访时,阿明认为乌干达需要他,从未对其残暴统治表示悔恨和歉意。
尽管有些心理学家把阿明的残暴统治归因为其分裂性人格,但是无论如何狡辩,阿明所犯下的血债是板上钉钉的。阿明流亡海外证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不变的真理,他的一手好牌也因为其残暴的性格而打得稀巴烂。性格决定命运,阿明作为一个性格暴虐的国家领导人,成为了乌干达的梦魇,而他竟然能够逍遥法外得到善终也是乌干达的悲剧。
伍云召与罗成的枪法谁更厉害?
我是成长新视点,分享问题看法。
序言:《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关于《隋唐演义》的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现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年四雪草堂刊本。
全书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讲述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还都去世为止一百七十多年的传奇历史。小说文字描写灵活多变,或铺陈华丽,富有时代气息;或用笔粗豪,人物形象鲜明。
一、隋唐英雄好汉排名。在《隋唐演义》里,对当世著名的好汉有十八个,伍云召排第五,罗成排第七,十八条好汉分别是:
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 ,雷神下凡,生得尖嘴缩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两柄铁鎚,其重有八百斤,坐一骑万里云,天下无敌。
第二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 。
第三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 。
第四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身高一丈,腰大数围,铁面虬须,虎头环眼,声若巨雷。
第五好汉:南阳太守伍云召,是隋朝开国将领伍建章之子,后隋时加官进爵,后又自封忠孝王。伍云召身高八尺,身材高大威猛,但是长相清秀,目光如炬、声音洪亮、武艺高强、力大无穷,使得一条丈八亮银蛇矛枪,银髯素袍,跨下踏乌白雪马,英俊潇洒,给以敌人很大的震慑力,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第六好汉: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七好汉:少保罗成,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罗艺之子,与秦琼是表兄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有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与秦琼、程咬金等于贾家楼结义,居末位。先后助瓦岗军攻破长蛇阵、铜旗阵,反王大会时夺得状元魁。瓦岗离散后,罗成与秦琼等去了洛阳,秦琼与程咬金被徐茂公带走,罗成因病留在洛阳。李世民攻打洛阳时,罗成临阵倒戈加入李世民,将王世充连同前驻守洛阳的反王一并擒获。刘黑闼反唐时,李建成以罗成为先锋前往抵挡,李建成有意陷害罗成,致使罗成被刘黑闼引至周希坡淤泥河用乱箭射死。
第八好汉: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
第九好汉: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
第十好汉: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一好汉:八马将新文礼,虹霓关总兵。武功高强,因有横推八匹马之力,故人称八马将。使一条铁方槊,重二百斤,坐下一匹金睛骆驼。
第十二条:双枪老将定彦平,罗成干爹,后因罗成狠辣,出家。
第十三条:金刀殿帅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请裴元庆二次学艺下山时,被裴元庆锤打护城河。
第十四条:铁枪大将来护儿,隋唐四猛第二猛,外号铁枪将,官拜山东兵马监军使。
第十五条:挂锤庄庄主梁师泰,是隋唐八大锤之一。
第十六条: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 性情豪爽,济困扶危,结交好汉,人称为“小孟尝”。使两条一百三十斤镀金熟铜锏,绝招:撒手锏。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杀手锏。
第十七条:皂袍大将尉迟恭,曾经日抢三关,夜夺八寨。飞马跃城楼。为救义子薛仁贵撞死皇宫外。雌雄双鞭,龟背驼龙枪。
第十八条:聚显庄二庄主赤法灵官单雄信,金顶枣阳槊。
二、伍云召的武力,及对阵过的好汉。隋唐前五条好汉的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熊阔海、伍天锡,都是以力大器沉的力量性选手。伍云召与他们相比,是第一全能型战将,标准的元帅型,枪与宝剑的配合使用堪称一绝,远者辅之以弓箭,连宇文成都也身中一箭败走,这在以力致胜的说唐前十条好汉中仅其一人。
1、与第一条好汉李元霸对阵:伍云召曾硬接下李元霸一锤,虽然只一合便虎口震开,大败而走。但是能接下李元霸一锤的人,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罗成怕是不行。
2、与第二条好汉宇文成都对阵:他们两个战了十余合,伍云召料难敌他,回马便走。宇文成都纵马追赶,看看相近,伍云召回马挺枪,又战了二十余台。云召气力不加,虚刺一枪,回马又走,宇文成都纵马又赶。应该说,伍云召与成都交手三十合不会有任何问题,超过三十合就难支了。这显然也是罗成不能比的。
在杨广造龙舟南下江南,伍云召随李子通与其他反王将其截住,与雄阔海、伍天锡一起大战宇文成都,四个人打了一天,伍云召等三人联手,却仍然敌不过宇文成都。
3、伍云召曾经是大开杀戒,杀死或者是打败了不少大隋朝的将官过的。比较有名气的比如说麻叔谋和韩擒虎等,尤其是韩擒虎。韩擒虎的武功排名虽然不高,但是却绝对是不容小觑。
三、罗成的武力,及对阵过的好汉。罗成的战绩虽多,但不如伍云召一般有与最顶级的猛将之间的战斗。
两破隋阵,扬州夺魁,力擒五王这些战绩是极为华丽,但是罗成大败的最厉害的大将只是一个靠山王杨林,杨林排第八条好汉,是不如伍云召的,而且通过两人之战的打斗描写,其实半斤八两,罗成能败杨林运气占了不少的成分。
四、伍云召与罗成相比。伍云召和罗成都是用枪的猛将,很遗憾,扬州会上伍云召死于没尾驹下,两大高手之间并没有直接对决,究竟谁高一筹,也只能从双方战例进行对比,这方面的例子很少,以排名第十的尚师徒为参照,可以略知一二。
伍云召无心恋战,提枪撞阵而走。尚师徒拍马追赶:“反臣那里走?”照背后一枪刺来,伍云召回马,也是一枪刺去。大战八九合,尚师徒那里战得过。尚师徒能够与伍云召大战,得益于呼雷豹与提炉枪的威力,特别是提炉枪,好不厉害,若撞着身上,见血就活不了。
伍云召与尚师徒大战时,身上怀抱幼子,在九回合就能击败尚师徒。而罗成排名第七,通过新文礼对战裴元庆的表现来看,第七至第十条好汉的武力相差不大。从罗成对战尉迟恭的表现和尚师徒对战秦琼的表现来看,(秦琼和尉迟恭武力相当),尚师徒比罗成差了半个级别多,罗成打败尚师徒需40--50合。
从罗成比尚师徒强半个级别多,可以得出结论,伍云召打败罗成只需20--30回合。
结语:伍云召和罗成,两个人虽然都是使枪的高手,从他们对阵有名的猛将来看,还是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且,各自的特点尤其明显。
伍云召的优势,在于力量和枪法,属于力量加技术型高手;罗成的优势,在于技巧和速度,属于变化和速度型高手。古代武将单打独斗对阵,一力降十会之说,也就是说力量大的,对阵力量小的,直接是碾压式的场景。力气弱的,根本没有还手之力。这个情况,在隋唐好汉的排名和对阵情况,可以很清楚结果。
如果,单论枪法变化,罗成要比伍云召略胜一筹。如果,是两个人对阵厮杀,伍云召打败罗成,不存在任何悬念。@情义无价品历史 @成长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