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李小加将提前退休,曾被港股拒之门外的阿里有可能重回港股吗
香港交易所:李小加将提前退休,曾被港股拒之门外的阿里有可能重回港股吗?
其实,2013年淘宝用尽手段想要进入香港股市,但是被决,主要原因是香港要求同股同权,也就是只要购买股票就有管理阿里巴巴的权力,但是马云并不希望如此(事实证明还好没有妥协)。时隔五年,阿里巴巴已经不是当年的阿里巴巴,香港股市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立刻放开了股市,希望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再次入驻……
事件回顾从2013年初开始,阿里巴巴就与港交所就上市事宜展开多次斡旋。马云提出“AB股”上市方案遭拒后,再度商讨以“合伙人制度”上市。“合伙人制度”的实质是同股不同权,马云希望借此保证阿里创始团队始终掌握公司控制权。
坚持“同股同权”的香港最终拒绝了阿里巴巴的上市申请。和港交所艰难谈判近1年未果,阿里巴巴随后弃港赴美敲钟,2014年9月20日在美股纽交所挂牌上市。
但当时的香港显然并不认为自己错过了什么。香港联交所总裁李小加在阿里上市后回应:“为阿里巴巴祝福,也同时为香港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坚持了香港法治社会的原则。我们不会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
香港股市错过了多少世界已经变了,而香港仍然沉醉在过去的骄傲里。
过去 20 年,香港一直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港交所数据显示,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在过去20年增长了 790%。香港联交所2009 年、2010 年、2011 年、2015 年、2016年均名列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首位。
香港资本市场的繁荣,近十年来与中国经济的拉动越来越密切相关。可惜的是,香港的资本市场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未跟上中国经济高速变化的格局。
据港交所数据,从2006 年至 2017 年 5 月间,中国内地发行人由占联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的 50.3%增至 64.0%。从2011年到2016 年,中国内地首次公开招股占香港市场总数量的 60%,总集资额更是占到 91%。
数字经济如今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但港交所却迟迟未对科技公司敞开大门。
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万亿元人民币,在GDP中的比重占30.3%。而香港上市公司则高度集中在金融及地产行业,新经济公司比重少得可怜。彭博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17年,在港上市的新经济行业公司仅占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的3%,软件业不算腾讯则只占1%。
尽管不受重视,中国科技公司的实力仍震动了香港资本市场。单是腾讯一家科技公司,就占据了港交所总市值的近12%。据Wind数据,截止到2017年11月17日腾讯市值为3.8万亿港元,在港交所排名第一,是第二名建设银行的2.3倍。
什么阻碍了香港上市阻碍中国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一个关键制度是香港坚持要求“同股同权”。香港一直以坚持民主引以为豪,而“同股同权”正是民主在香港资本市场的体现。
香港实行的“同股同权”原则可追溯至30年前。1987年3月,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公布计划发行A/B股,B股和A股有相同投票权,但面值和股息权利只有几分之一。消息公布后市场担心公司通过发行B股撤走资金,香港股市一度大跌。同年4月港交所和证监处发表声明,不再容许B股上市。
1989年香港正式废除A/B股制度,自此实行“同股同权”。在香港的资本理念里,这一原则可以保护股东民主,更有利于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
香港由于过去始终坚持“同股同权”的上市规则,因而错失一大批有高估值的中国科技公司。
科技公司多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引入多轮投资,大量稀释股权。为了保证公司控制权,他们大多采取“同股不同权”架构。例如Google在2004年上市将股票分为A/B两类,两位创始人持有B股,针对其他外部投资者发型A股。B股的投票权是A股的10倍,以保证创始人以小股份掌握公司投票权。
采用这种模式的明星科技公司包括美国的Google、Facebook,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据招股书等公开资料显示,Facebook经过10次融资后,扎克伯格依然牢牢控制公司,以28%的股权掌握58.9%的投票权。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持有23.1%B类股权,每股有20个投票权,通过双层股权结构方式刘强东获得83.7%的投票权。
香港在争取中国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上市时,要面对来自美国的激烈竞争。香港迟迟不放开“同股不同权”的限制,相当于直接将这些明星科技公司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对许多公司来说,美国市场容许不同投票权架构而香港市场不容许,是美国市场的一大主要吸引力。”港交所在《咨询文件》中指出。
科技公司是中国最有生命力的商业主体,香港因此损失不小。据彭博2017年6月数据显示,116 家在美国作第一上市的中国内地公司中,有28%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其合计市值高达 5610 亿美元,占所有美国上市中国内地公司市值的 84%,相当于香港市场总市值的15%。
“如果香港不做变革,可能会面临边缘化的命运。因为像阿里巴巴这一类的公司选择赴港上市会有难度。从香港市场的角度来讲,国企私有化的数量比原来少很多。那香港市场下一步的发展到底在哪里?” 有多年海外IPO项目经验的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文红对《财经》表示。
阿里会考虑妥协吗商业不像是小孩过家家,我们考虑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是否有利益可占,香港目前已经做出了妥协,一大群科技公司正在集中上市。
对中国科技公司来说,赴港上市还能更容易地找到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平衡点。香港跟全球资本联系紧密,同时这个资本市场又更加理解中国故事。“美国是全球的钱在选全球的公司,香港是全球的钱在选中国的公司。A股是中国的钱在选中国的公司。”一家证券投资公司执行总经理表示。
港交所改革消息公布后,从2017年秋季开始已有大量中国科技公司选择弃美赴港上市。
从2017年9月底开始,中国科技公司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掀起了一轮赴港上市的热潮。9月28日众安保险(06060.HK)在香港挂牌上市。11月8日,腾讯旗下的阅文集团(00772.HK)在港交所上市。8天之后,汽车金融公司易鑫(02858.HK)在11月16日于香港上市。
香港明年很可能迎来2家中国明星科技公司上市——小米和蚂蚁金服。金融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称,蚂蚁金服将在2018年底或2019年在海外上市。上市地点很可能是香港。据彭博社报道,目前小米公司正在跟投资银行洽谈2018年的IPO方案,银行建议最可能的上市地点选择香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小米上市后市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将成为“明年全球最大的科技股IPO”。
所以,蚂蚁金服的上市代表了阿里巴巴的妥协。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谈小米上市?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WISE2018 大会上演讲时,谈及了自己对小米商业模式的理解。他表示,小米将自己定位成为互联网公司,是由于其商业模式决定的,不能和苹果类比。李小加称,小米上市之前,很多VC将小米类比成为苹果,不理解为什么小米坚持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定位。但实际上,如果小米真的被类比成为苹果的话,对于小米是灭顶之灾。他介绍称,苹果的 15 倍市盈率,是依靠优质产品和品牌优势带来的高毛利率实现的。但小米绝对不能像苹果这样来做。它的手机很便宜,毛利率很低,手机只是它的骨骼,其他附着在手机周围的产品和服务是肌肉,肌肉才是值钱的。所以小米不能只卖出骨架。这也是小米强调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原因。
小米模式本来就和苹果是不同的,从小米的产品线来看,就和苹果有着明显的区别。
小米的产品涉及手机、电视、笔记本、空调、路由器、智能硬件如扫地机器人、净水器、小米手环、小米音箱、健康、电视盒子、插线板、后视镜等等,小米致力于打造一个物联网的生态链。相比较小米,苹果是一个更为纯粹的手机和电脑公司。我相信,如果乔布斯在的话,也许苹果也会迈向这个路子。
小米作为后来者,根本没有苹果在手机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储备,盲目的追着苹果是不行的,这种模式很难成功的,因为苹果每年有巨额利润,而小米的利润不足以支持相当的研发投入,而操作系统以及芯片设计等的研发投入是巨量的。因此,小米如果只是走苹果的模式,那么可能走不远,因为没有钱。在面对巨头的时候,要找他们的弱点,然后慢慢成长壮大,不然半路就饿死了,哪还有未来。我觉得小米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在物联网方面的进步还是不够,还需要继续奋斗。
阿里巴巴要将1股股票拆分成8股?
这两天阿里巴巴拆分股份的消息又上了热搜,2019年6月17日,阿里巴巴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显示,阿里巴巴提议将其股份1拆8,计划将目前40亿股的普通股扩大到320亿股,这个计划将于7月15日在香港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如果这个计划获得通过,那么在2020年7月15日前,阿里巴巴的股份将会进行拆股。
至于阿里巴巴为什么拆分股份,我个人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为回归香港上市做准备。阿里巴巴回归香港上市已经传出了一段时间,但是阿里巴巴官方并没有给出正式的答复,最近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已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并计划融资200亿,而且有可能是在2019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所以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阿里巴巴宣布拆分股份,应该跟回归香港上市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提高阿里股票的流动性。阿里巴巴2014年在美国上市,发行价是60美元,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阿里巴巴的股价已经达到了160美元左右,这个价格在中概股当中仅次于网易,这个价格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相对是比较高的,这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普通投资者投资阿里股票的门槛。
而进行股份拆分之后每股的价格将会大幅下降,比如目前阿里巴巴每股的价格大概是160美元左右,1拆8之后,其股价将会降低到20美元左右,这个价格在很多投资者的承受范围之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提高股票的交易活跃度,这样就可以提升股票的流动性。
第三、提高阿里的再融资能力。正常情况下企业都不会选择拆分股份,如果一个企业选择拆分股份,那说明大家对这支股票行情是看涨的,这样通过拆分股份之后,股价还会继续上涨,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阿里的融资能力。比如按照目前阿里巴巴160美元左右的价格进行拆分,拆分后的价格是20美元左右,通过拆分之后,因为阿里巴巴的业绩表现良好,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投资阿里巴巴的股票,这样就可以把阿里巴巴的股价抬升上去。拆分之后阿里巴巴20美元的股票价格经过一两年的发展之后有可能会上升到七八十美元,这点可以参考腾讯的股票拆分案例来看。
腾讯控股在2014年5月14日进行了股份拆分,拆分之后腾讯的股份一份变成5份,拆分前腾讯的股价是514港元,拆分后正式交易每股大概是109元左右,但是从2014年5月份到2019年6月份,腾讯的股价已经有了很大的涨幅,在最高峰的2018年2月份其股价曾经达到466元左右,截止目前腾讯的股价仍然维持在325元左右,就说拆分之后,腾讯的股价已经有了将近3倍的涨幅,这对提高腾讯的再融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根据目前阿里巴巴的业绩表现,阿里的股份拆分之后,它的股价肯定也会迎来类似的上涨过程,所以有利于提升阿里巴巴的再融资能力。毕竟目前阿里巴巴也非常缺钱,虽然目前阿里巴巴一年来净利润有超过600亿,但是它投资的项目所需的资金也非常多,比如新零售,智能云计算,海外业务等都处于扩张阶段,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通过拆分股票之后可以提高阿里巴巴再融资的能力。
第四、有更多的股份激励员工。阿里巴巴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阿里每个员工的努力和付出,阿里巴巴一直非常注重员工跟企业一同成长,所以对员工的激励也非常给力,这种激励除了现金职位等常规措施之外,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员工,阿里还会给他们股权激励。
据有关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6月份阿里巴巴自从在美国上市以来,累计股权激励支出已经达到804.85亿元(里面也包括蚂蚁金服的部分股权激励)。
但是目前阿里巴巴的股价比较高,实施股权激励相对比较难,而且能覆盖的人群相对会比较少,但是通过把目前的股份1拆成8之后,他的股份数量会大大增加,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股权去激励阿里巴巴的员工。
港股阿里巴巴什么时候纳入港股通?
阿里巴巴作为今年港股最重要的IPO之一,重新杀回了香港市场!上市首日主席张勇、副主席蔡崇信主持敲锣仪式,另外阿里巴巴独立董事董建华、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港交所主席史美伦、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都参与了敲钟。自此,阿里巴巴第二次正式在香港上市。
资料来源:网络
上市之后,所有人最关心的莫过于阿里巴巴在香港的未来股价表现会如何,何时纳入恒指、沪港通,机构投资者眼里的阿里巴巴又是怎样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一、备受看好的港股市值之王阿里巴巴-SW11月26日正式开始在香港交易,上市第一天市值超越此前港股市值之王腾讯控股,腾讯控股市值约为3.27万亿港元。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看涨期权交易量激增,12月30日到期、行权价230港元的期权合约成交量最多,达1000张,为港交所十大看涨期权榜单首位。
机构们眼里的目标价
麦格理发布报告称,首予阿里巴巴(09988)“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为224港元。汇丰发布报告称,予在香港第二上市的阿里巴巴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240.8港元。中信建投给出的目标价为229美元,对应港股股价为224港币/股。光大、华兴、国盛等也纷纷给出了221、223、229、215美元等目标价。按照1拆8后,计算,港股阿里巴巴-SW距离目标价涨幅也大致在20%-30%左右。
投资机构的一致预期
在投资机构的眼中,阿里巴巴的未来一片光明,预计到2021年之前,阿里的未来营收复合增长速度能连续保持在20%以上。阿里2021年的净利润也会相对于2019年增长36%。
资料来源:Wind
二、机构们如何估值阿里巴巴投资机构大多采用分部估值法对阿里进行估值。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
1) 核心电商业务
在电商业务中,国内投资机构预计阿里巴巴 2019-2021 年核心电商的营收复合增速是 23%,EBITA增速为 16%,投资机构给予该业务 18-20 倍 EV/EBITA,2020 年该部分业务对应市值为 4896-5169 亿美金。
2) 阿里云业务
资料来源:国信证券、公司公告
阿里巴巴的云业务以亚马逊 AWS 作为阿里云的估值对标对象,亚马逊AWS在2015-2018年的 PS(市销率)倍数介于 11-19 倍之间。考虑到亚马逊AWS 市占率高于阿里云,规模效应更显著,且已经实现了盈利,给予阿里云一定的估值折价,给予其 2020 年 PS 为 6-7 倍,对应市值为 545-636 亿美金。
3) 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最新估值为 1500 亿美金,阿里持股比例为 33%,则该部分业务合理市值为 495 亿美金。
4) 大文娱及创新业务
公司大文娱及创新业务主要收入来源为优酷、UC 浏览器等,该部分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以爱奇艺作为公司的对标对象,以 PS 估值法进行估值。爱奇艺自上市以来,其 PS 倍数大多位于 3-6 倍,考虑到优酷 MAU 及付费用户数低于爱奇艺,给予其一定的估值折价,给予该部分业务 2-2.5 倍 PS,对应合理市值为 118-147 亿美金。
三、最快明年9月纳入恒指资料来源:中投证券
阿里巴巴纳入恒指的第一个问题是香港股份占比较少,占总数最多只有2.7%,其余 97.3%是在美国的存托股。若香港占两地的交易总额(以美元计) 55%的话,联交所将视阿里巴巴在港作双重主要上市,而非第二上市,这样集团便符合成为恒指成份股的资格。
好在阿里巴巴的股权架构一大特点,就是港、美股份可以相互转换,如果未来大量股份从美国转到香港,令在港成交金额大幅上升,有机会解决上市问题,让阿里巴巴变成双重主要上市。
除此之外恒指服务公司将于明年初向市场咨询两个议题,1) 容许纳入同股不同权股份;2) 降低指数中金融股比重。若放宽准入条件,一些公司如小米、美团、阿里巴巴-SW都有机会加入恒指。
恒指服务公司的咨询结果,预计会在明年5月公布,若顺利通过,加上阿里巴巴成交额上升被认定为双重上市,最快明年6月底恒指季度将考虑纳入阿里巴巴,完成后将于8月宣布,无意外情况的话,明年9月才有望正式成为恒指成份股。
四、最快明年三季度进入港股通资料来源:中投证券、港交所
进入港股通的先决条件,除 A+H 股外,就是成为恒生综合市值指数成份股。恒生综合市值指数一年检讨两次,分别为6 月底及12月底,该指数对上市时长并没有要求,仅对成交换手率及市值作限制。而且,恒指服务公司提供一个快速纳入的途径:只要股份的市值达到指数成份股中前10%的话,最快上市首天便可获纳入。虽然计算第二上市企业的市值,仅包括在港注册的股份数目,因此阿里巴巴未必能足以首天获纳入。可是,若投资者持续将美国存托股转换成港股,其市值及成交换手率将逐步提升,估计上市初期便能获纳入恒生综合市值指数。
要进入港股通,还要符合上交所及深交所的要求。两个交易所都容许同股不同权股份成 为港股通标的,但要求公司符合以下条件:1) 须在香港上市满 6个月及 20个港股交易日;2) 在考察日前183日的港股交易日的日均市值不低于200亿元、总成交额不低于 60 亿元;3) 上市以来股票发行人和不同投票权受益人未违反联交所规定。阿里巴巴将于11月26日上市,要上市 183 个交易日才能满足市值及成交金额的要求,最快需要明年第 3 季度才有望进入港股通。总而言之,不论恒指还是港股通,都要明年第3季度才有望陆续加入。
结语阿里如果能纳入恒指与港股通,阿里巴巴会得到投资恒指的资金与大陆资金的共同流入,其中大陆资金对香港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指数资金的规模也逐年增加,这也是众多投资者看好阿里巴巴在香港未来表现的原因之一。投资机构们纷纷给予了阿里巴巴良好的业绩预期,阿里巴巴能不能达到预期,阿里巴巴的股价又能否让投资者们满意呢?这一切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大家看懂了吗?看懂的点赞,没看懂的评论区里告诉我!
关注股票股市猫九,投资不迷路!
同股不同权是什么意思?
想要了解更多热门资讯、玩机技巧、数码评测、科普深扒,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的头条号:雷科技
-----------------------------------
这几天,想必大家已经被小米上市的相关新闻刷屏了。作为2014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小米上市后市值可能会赶超百度,改变现有的BAT格局,甚至雷军也可能一跃成为国内首富。
此外,小米上市中“同股不同权”的股权架构也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现在,我们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同股不同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以及和普通的股权制度相比,它有哪些优缺点。
“同股不同权”的概念在解释“同股不同权”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下常规概念里的“同股同权”。一般情况下,股份公司中的最高决策机构为股东大会,投票机制为一股一票。这种同股同权的形式一般被称为单层股权架构。
“同股不同权”则是对双层股权架构的通俗说法,采用这类资本架构的公司股份会分为投票权不同的普通股,通常命名为A股和B股。其中A股为一股一票,在市面上可以正常流通;B股则为一股多票的超级投票股(每股投票权通常有2-20张),不能随意转让,转让的话要放弃投票特权、先转化为普通投票权股票,它通常为管理团队所持有。需要说明的是,AB股在分红上的权利是一致的。
双层股权资本架构的出现,让公司创始人或管理团队可以以少数股份把握对公司的控制权。对他们来说,这种股权架构可以实现扩大融资和不丧失控制权的双重目的。
此外,对很多投资者来说,他们只关心股票上的收益,并不在意公司的决策权。这种情况下,双层股权架构得以实施并被市场接受。
同股不同权到底好在哪里?股份公司的出现,意味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很多时候,公司CEO未必是大股东,而是股东们任命的职业经理人。
但对创始人而言,当公司发展壮大,发行的股票越来越多时,自己就不能掌握绝对的投票优势。当出现被外界恶意收购,或股东集体反水时,创始人也就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
相对而言,在企业中,尤其在科技行业里,创始人CEO往往更重视长远利益,容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惜牺牲短期利益。但对任期不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他们则可能会为了取悦股东,更重视短期财报数据,从而不愿意冒险或改变。
在企业发展顺风顺水时,自然皆大欢喜;但遇到危机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诺基亚从手机霸主地位跌落,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强势的“灵魂人物”。诺基亚公司股份非常分散,没有主心骨,最后找来了微软前高管埃洛普作为掌舵的新CEO。但这位职业经理人最终未能挽救诺基亚的命运。
(埃洛普和当时的微软CEO鲍尔默)
采用双层股权架构后,管理团队可以保证对企业的控制权,在做出重大决策时不会被掣肘。此次小米上市采用同样的股权架构,应该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双层股权架构能避免乔布斯式的悲剧吗?1985年,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解除一切实权,乔布斯黯然离开。不少人认为,如果苹果当年实行双层股权架构,乔布斯就不会被赶走了。其实,现在回过头看,1977年苹果公司股权重新划分后,乔布斯、沃兹和马库拉各自拥有了30%的股份。就当时来说,三个大股东都地位基本相同,即使采用双层股权架构,乔布斯也拿不到超过一半的投票权,只要得不到另外两位的支持,乔布斯依然难逃被驱逐的命运。
(乔布斯和当时苹果CEO斯卡利)
不过后来的科技企业很多都吸取了乔布斯的教训,即使公司有多位创始人,股份也不会平均分。扎克伯格初创Facebook时,他的股份就达到了65%,远超另外两位创始人。
(扎克伯格与联合创始人萨维林)
目前,谷歌两位创始人布林、佩奇合计掌握着11%左右的股份,但控制着过半的投票权。另外,谷歌从2014年开始,在市场上新发行了一种更为激进的C类股票,持有者将丧失投票权。不过,在布林、佩奇牢牢控制投票权的情况下,对普通投资者来说,A类股票中的投票权仅有象征意义。当然,理论上来说,如果两个创始人之间有矛盾,对谷歌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
而小米公司的八位联合创始人中,雷军一个人就掌握着过半的投票权,在小米的重大决策上有绝对的话语权。
双层股权架构也存在问题在双层股权架构下,意味着持有少数股份的管理团队掌握着控制权,股份制度下原有的对管理人员的内部监管机制很大程度上就会失效。这种情况下,当管理团队做出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很难通过内部机制来遏制。
很多时候,双层股权架构公司,需要外部司法机关和监管部门来进行监督,并在出现问题时为公众投资者提供救济。也就说,开放双层股权架构公司上市,对当地的司法系统和监管机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目前来说,双层股权架构比较流行的国家为美国,在近期香港开放双层股权架构前,亚洲地区只有韩国对其持允许和开放的态度。港交所首席运营官李小加则直言:
香港市场和监管者是否能处理好双层股权结构关乎香港是否会错过一整代而非一两家准备上市的中国创新企业。
在小米上市前夕,港交所开放双层股权架构,这应该是最直接的原因。港交所错过了阿里巴巴,但留住了小米。
看到这里,想必你应该对“同股不同权”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吧。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告诉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