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云商股票,六一儿童节板块概念股
苏宁云商股票,六一儿童节板块概念股?
回答如下:1. 毛绒玩具板块:如欧派家居、恒源祥等公司,毛绒玩具市场需求增长迅速,成为六一儿童节的热门消费品之一。
2. 游戏板块:如腾讯、网易等,游戏市场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也会迎来一波销售高峰。
3. 亲子教育板块:如好未来、新东方等公司,亲子教育市场在六一儿童节期间也会有较大的需求。
4. 儿童文学板块:如中国儿童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六一儿童节期间是儿童文学书籍销售的重要时间节点。
5. 童装板块:如三枪、安踏等公司,六一儿童节是童装销售的重要时期,消费需求较大。
苏豪集团好不好?
苏豪集团是一家在中国房地产、金融、文化、家居等多个领域发展的企业集团。以下从多个方面对苏豪集团进行分析:
1. 公司实力:苏豪集团是一家拥有庞大投资业务、强大实力的企业集团。其在中国房地产、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拥有大量的业务,并且具有可观的品牌实力,是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企业之一。
2. 公司规模:苏豪集团是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集团,旗下拥有苏宁银行、苏宁地产、苏宁云商、苏宁文创、苏宁金融等子公司,业务广泛,规模巨大。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苏豪集团2019年总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也达到了近200亿元人民币。
3. 企业发展:苏豪集团是一家积极拓展业务的企业,其在房地产、文化旅游、家居等领域都在持续发力,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4. 企业风险:苏豪集团发展敏捷,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在房地产业务方面,苏豪集团面临行业监管政策调整、土地供应不足等压力。在经营方面,苏豪集团也存在着一些挑战,比如激烈的市场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等。
综上所述,苏豪集团是一家在房地产、金融、文化、家居等多个领域内发展迅速,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在发展前景、企业实力等方面较为优秀。当然,随着市场的变化,苏豪集团也需要不断面对变化和挑战,积极谋求长远发展。
苏宁易购创始人名单?
执掌苏宁30年的张近东辞职了。
7月12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创始人张近东向董事会提出辞任苏宁易购董事长一职。同时辞职的还有副董事长孙为民、董事孟祥胜。孙为民曾被称作苏宁的“二号”人物,从1998年进入苏宁担任总经理助理开始,见证了这家公司二十多年来的大起大落。
创始人辞任,近年来多数是急流勇退。如带领拼多多敲钟之后退休的黄峥,又或是在字节跳动上市之前就辞职的张一鸣,都选择了深藏“功与名”。而张近东当下的处境,或许更多是无奈。
“当前所做的每一次调整与改变,都是为了让苏宁易购发展得更好。”张近东在向员工发送的公开信中表示。在困局中,他选择放弃控制权以救苏宁。难以评判的是,他的离开究竟是早了一步,还是晚了一步?
时间回到1990年冬天,27岁的张近东决定辞职创业,在南京宁海路租了一处约200平米的门面房,开始卖空调。这家名叫“苏宁交电”的店铺,便是日后零售领域的一方巨头苏宁的雏形。
1991年11月,苏宁的营收已超过两千万元。2004年7月,苏宁登陆深交所。当时一个广为流传的细节是,在上市敲钟的那一刻,张近东用力一敲,手里的槌子竟被敲裂了。这似乎也成了某种预兆:张近东一直在寻求变革,却用力过猛,激进的扩张计划最终导致苏宁债台高筑,出现裂痕。
2015年8月10日,江苏南京,阿里巴巴与苏宁云商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图/视觉中国
比张近东早3年,黄光裕在北京也开始了电器生意,他所创立的国美,一度成为张近东最大的竞争对手。2000年到2008年,苏宁与国美进行了长达8年的对抗。紧接着,电商时代到来,苏宁的新对手变成了京东,京东内部甚至成立了“打苏宁指挥部”。刘强东曾在微博上放言,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新一轮的价格战打响。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家电零售领域的格局发生巨变,阿里、京东突飞猛进,苏宁、国美逐渐失去中心位置。事实上,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张近东,也从未安于现状。
早在2014年,张近东就在内部提出“回归狼性文化”。他注重培养年轻骨干,从1993年开始发起“1200工程”,一直延续至今,即每年招聘1200名优秀毕业生,通过全面、系统、专业的培养,使他们在两到三年内成长为集团中层管理团队的核心骨干。
张近东的投资和扩张计划近年来也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建立苏宁金融、苏宁物流、苏宁小店,收购家乐福中国,将37家万达门店并入麾下,后来又喊出“2019年,15000家门店”的口号。
2017年12月19日,江苏南京,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左)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交流 图/视觉中国
然而,对电商巨头的反击,带来的是苏宁财务报表里的债务。从2020年下半年起,苏宁债券到期、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凸显。2020年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苏宁易购短期借款高达237.5亿元,流动负债合计1246亿元。
在管理上,虽发起“1200工程”,但在苏宁易购的高管名单中,多半都是跟随张近东多年的老人,年龄最大的苏宁易购现任总裁侯恩龙已经53岁。
“今年的问题一下全爆发出来了,现在很多项目停摆,有的部门只留了S级(最优先级)项目,听说一批中层干部也被辞了。”一位苏宁在职员工告诉《南方人物周刊》,“1200工程”确实培养了一批比较好的员工,但真正进入管理层的比较少。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孙为民曾总结道:“苏宁从去年年底开始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件事,企业的流动性出现了困难。很多事情并不是偶然的,是很多事情的表征、表象,也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因素的叠加。”
2021年2月28日,苏宁易购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将23%的股份转让给深圳国资。7月5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披露股份转让的最新方案,引入江苏国资和产业资本联合战略投资,深圳国资退出。
协议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将不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同时,在新一届董事会中,将被提名接替张近东之位的是他的儿子张康阳。根据公告,辞任之后,张近东将继续以名誉董事长的身份留在苏宁。
“流萤提灯引路,身后万马千军。”在2020年苏宁“818”动员大会上,张近东曾颇为激动地说道,但如今,他似乎在一步步失去自己创立的这家公司。
众邦银行和苏宁银行哪个好?
苏宁银行比众邦银行好。苏宁银行系全国第一家020银行、江苏首家民营银行。苏宁银行由7家国内优秀的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主发起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24.SZ)和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603366.SH)分别持股30%和23.6%。苏宁银行聚焦于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微小商户金融和产品销售平台四大核心业务,产品突出“O2O”与“科技驱动”的定位。
净资产1042元?
股价5.93,股息9.4%,净资产10.42,高分红+破净的情况,很正常。
很多超级蓝筹股,都是这么个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很多维度去看这个事情。
1、这可能不是一只优质股,但一定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
优质股和优质上市公司,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谓的优质股,就是让买入股票的人,都产生盈利,都能赚到钱。
很显然,破净的个股,肯定不是什么优质的股票,走势一定很不堪。
但这丝毫不妨碍这家上市公司,是一家能够稳定盈利的好公司。
任何高净资产,高净利润,高分红的上市公司,都是优质的上市公司。
只不过,评判股票是不是优质的标准,不仅仅是分红,净资产这些,主要还是价格,是市值。
再好的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没有赚钱效应,资金也是不会喜欢的。
股民做投资,要明确自己投资的目标,到底是优质的股票,还是优质的上市公司。
优质的股票往往能给到阶段性的回报,优质的上市公司,往往给到长期的稳定回报。
两者是不一样的,这是核心。
2、当下的市场风格,可能以炒作高成长为主。
如果你发现市场中,破净的股票一抓一大把,高股息的股票一抓一大把,就说明市场风格并不青睐这些股票。
所谓的市场风格,其实就是市场主流资金,想赚什么钱。
如果市场的风格,当下就在高成长的股票,甚至是题材股上面。
那么这些传统蓝筹股,就会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因为传统的蓝筹股,往往市值很大,炒作起来非常的费劲,需要大把的资金共同发力。
现如今市场的结构性行情较多,蓝筹股想要驱动的难度就非常大了。
但这不代表这类个股未来没有上涨的机会,需要等市场风格切换过来,才有像样的行情。
至于是否紧跟市场风格,还是蛰伏等待机会,就看投资者自己的投资策略了。
投资策略没什么对错,各有各的好,找合适自己的来就行。
3、估值会有理性回归的一天,需要等待周期。
破净个股,市值不一定会重新涨到净资产以上。
但如果股息率有9.4%,又能够长期稳定的话,股价一定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毕竟,9.4%的股息率,太诱人了。
现如今,哪有什么投资,每年能有9%以上稳定回报的,几乎是不存在了。
而且就算有,风险也是非常高的。
但是上市公司分红不一样,只要这家公司的业绩稳定,长期回报是必然的。
只要这家公司的业绩稳定,不会有什么倒闭风险,股价下跌的概率是越来越小的。
但估值理性回归,也是需要周期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想要投资这类股票的股民,需要耐心的等待,直到完成价值回归的时候。
股民朋友一定要明白一条铁律。
市场有自己的判断,股票涨就有涨的道理,不涨也有不涨的道理。
你认为好的股票,为什么不涨。
那是因为资金并不认为这是好的股票,至少在当下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如果未来股价出现了上涨,那只能说明在未来的那个时间点,资金判断这支股票是好股票了。
这就是股票上涨的逻辑。
资金炒作股票的本质,在于赚钱效应,其次是讲故事。
很多人理解的讲故事,就是画饼,其实不是这样的。
炒题材是讲故事,炒预期是讲故事,即便是炒业绩,依旧是讲故事。
无非就是讲故事的方式变了,讲的就是这支股票的业绩好,估值低。
这些的本质都是故事,都是吸引资金来接盘的一个理由而已。
股票的上涨,就是资金的接力,有钱才有价。
那些不涨的股票,不管基本面有多好,在活跃资金眼里,都是没有价值的。
只有一些长线资金,才会热衷于这些低估值的股票,进行长期的蛰伏。
大资金也有投资风格,散户要学会把握资金的风格。
对于股民来说,如果不太愿意蛰伏等待,更希望能够抓住行情的,就要记住以下几点。
1、换手率不足的股票不要参与。
那些成交量明显不足,换手率低迷的股票,尽量不要参与。
这类股票,不论基本面好不好,都不会在短期内出现行情。
说白了,资金还没有关注到这些股票身上,也就不会启动行情。
行情启动的本质,是资金的入场,也就会体现在成交量的放大,换手率的上涨。
换手率如果都起不来,短期就别想什么行情了。
2、只介入趋势向上的股票。
股票如果已经启动行情,那么趋势势必是向上的。
这里的趋势,并不是短期内的上涨,而是中期以上的趋势。
趋势不会因为几根K线而形成,趋势是连续的价格上涨带动起来的。
既然不愿意蛰伏,就没有必要去介入那些还在调整趋势中的股票。
因为那些股票的筹码还是非常混乱的,需要一个时间周期去沉淀,把筹码的问题解决掉。
另一方面,买入趋势向下的股票,短期内被套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这非常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很有可能会在所谓的底部,徘徊许久。
3、注重业绩预期,不注重过往业绩。
关于业绩这个问题,一定要多看业绩预期,不要沉迷于当下的业绩。
当下的业绩,是上市公司对于过去的一个总结,是一个滞后的公开信息而已。
资金炒股,是看未来的业绩能否有突破和飞跃,而不是当下业绩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
炒股就是炒未来,过去的业绩,其实都在股价里了。
尤其是业绩公布一段时间后,股价的走势,已经把这个结果给消化完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股民,看着业绩去买股票,一次次都被坑的本质。
因为搞错了业绩和业绩预期的差别,和资金的节奏差了一个步调。
4、题材的爆发力,决定了股价的上限。
业绩决定的是股票价格的底线,想象空间决定了股价的上限。
资金就是冲着想象空间去炒作股票的,这是铁律。
任何大牛股,其实都是具备题材属性的,并不单单只是业绩好。
因为业绩好,标志着行业好,那同样也就是一个题材了。
所以,不要总说什么题材股不好,选题材才是最该做的功课之一。
业绩只是题材最终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结果而已,预期才是关键。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投资者,追求低风险,稳定的盈利,又愿意等待。
那么,高净资产,高分红的个股,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
成长性和安全边际,每个人考量的不一样,选择就不一样。
选择成长性,那就要看股价的上涨能否和业绩的成长匹配。
选择安全边际,就要看股票带来分红收益等,能否具备吸引力,估值是否有吸引力。
不同的投资策略,决定了不同的交易策略。
至于孰优孰劣,时间会给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