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化工股票,科创板分拆上市概念股有哪些

2024-08-05 11:47:31 68阅读

江南化工股票,科创板分拆上市概念股有哪些?

科创板分拆上市概念股有哪些?有哪些已经具备分拆上市条件?目前科创板的上市规则虽然还在不断的完善中,但科创板概念股的出现也让那些想要在科创板分拆上市的公司一剂良药。

可以说是今年以来,科创板是倍受投资者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了,虽然目前科创板还未真正的开放,但是投资者已经迫不及待了。

江南化工股票,科创板分拆上市概念股有哪些

股市中,关于科创板的概念股已经开始炒起来了。

科创板分拆上市概念股有哪些?下面来看一下我们关于科创板分拆上市概念股的一些介绍,到底有哪些具备分拆上市条件的科创板概念股吧。

首先带大家普及两个概念:

一、整体上市

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的发式来募集到资金。

换句话说在A股上市的公司除非是特别说明的,否则都是整体上市的。

这些资金将会用来收购母公司的优质资产改善公司的质地。

增发的股份有一大部分是给了控股母公司也就是大股东,其余的则是给了机构。

二、拆分上市

是指集团公司将名下的一部分优质资产或者是某个优质的子公司改制成股份公司再进行上市。

之所以会进行拆分,是因为公司里还有许多劣质的资产以及坏帐,如果将他们一起打包上市的话,证监会是不会通过的,因此只能分拆上市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子公司的价值非常巨大,但是想要进行上市的话,目前的A股市场机制对此不利,因此如果真的想上市只好在港股以及美股上市了,而如今科创板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点。

科创板分拆上市概念股必须要具备上市的条件。

举例:天士力医药集团就孵化了好几家生物医药独角兽,拟在香港以及科创板上市,未来不仅对于公司对于投资者的受益都是非常巨大的。

具体如下:

(1)上海天士力药业公司。

这是天士力的全资子公司,2018年下半年就已完成pre一IPO轮的融资,估值达到了125亿元,是生物医药板块最大的独角兽。

原来计划2019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的,不过现在已经取消在港上市了,有很大的概率会在科创板上市!

(2)天境生物

公司专注于创新生物医药,估值在70亿元,天士力投资占股22%。

(3)泒格医药

2017年7月,而天士力领投两千万美金,帮助泒格医药完成E轮融资。

公司的估值在30亿元,天士力投资占股达到4%。

(4)健亚生物。

2017年12月5日天士力投入5千万美元,参加了健亚生物的B轮融资,公司主攻糖尿病的特效药以及高品质的胰岛素。

有哪些已经具备分拆上市条件?最后再列举一些其他具备分拆上市条件的科创板概念股,以下就是具备分拆上市条件的科创板概念股:

安路信息:士兰微持有4.34%的股权。

优必选:科大讯飞持有0.25%的股权。

知豆汽车:双林股份持有4.5%的股权。

云从信息:佳都科技持有11.57%的股权。

芯物科技:晶方科技持有7.55%的股权、士兰微持有4.72%的股权。

进化动力:中科创达持有4.06%的股权。

周同科技:宣亚国际持有3%的股权。

成大生物:辽宁成大持有60.54%的股权。

廊坊智通:赛象科技持有25.62%的股权。

寒武纪:科大讯飞(002230)持有1.52%的股权。

澜起科技:新华文轩(601811)透过基金间接持有澜起科技0.49%的股权。

商汤科技:科大讯飞全资的子公司持股0.35%的股权。

影谱科技:银河证券持有2.42%的股权。

新升科技:上海新阳持有27.56%的股权。

康力科技:康力电梯持有24.63%的股权。

星环信息:恒生电子持有4.53%的股权,信雅达持有1.54%的股权。

光年无限:江南化工持有13.7%的股权、奥飞娱乐持有5%的股权。

奇点汽车:东方网力持有约7%的股权。

沪指上3200了?

7月13日,午后沪指依旧保持强势劲头,在权重蓝筹股的轮番拉升下,沪指强势回归3200之上,深成指相对沪指比较弱,收盘勉强翻红,两市分化很明显,创业板弱势依旧,虽然技术上存反抽,但整体上还是下降趋势,短时间难以有较好行情。

盘面上,行业方面造纸、煤炭、船舶、有色、证券、保险涨幅居前,家居用品、互联网、环境保护、电器仪表、软件服务跌幅居前,跌幅均超过1%;

活跃板块及个股

煤炭板块午后异动拉升, 恒源煤电(SH600971) 、 山西焦化(SH600740) 、 安泰集团(SH600408) 、 平煤股份(SH601666) 、 百花村(SH600721) 、 陕西黑猫(SH601015)等个股均有拉升表现。

券商板块直线拉升, 国元证券(SZ000728) 、 浙商证券(SH601878) 、 山西证券(SZ002500) 、 西部证券(SZ002673) 、 中原证券(SH601375) 、 中国银河(SH601881)等个股集体拉升。

炸药概念股集体拉升。截至发稿, 宏大爆破(SZ002683) 、 南岭民爆(SZ002096)、 江南化工(SZ002226) 、 久联发展(SZ002037)集体拉升。

次新股午后有所异动, 江龙船艇(SZ300589) 、 路畅科技(SZ002813) 、 开立医疗(SZ300633) 、 我乐家居(SH603326) 、 安车检测(SZ300572) 、 科锐国际(SZ300662) 、 皮阿诺(SZ002853) 、 汇纳科技(SZ300609) 、 日盈电子(SH603286)等个股纷纷拉升走强。

雅化集团(SZ002497)早盘基本在平盘线下方维持震荡走势,午后开盘不久,直线跳水,触碰跌停板。小财注: 雅化集团(SZ002497)旗下公司四川国理的11家股东联名向 雅化集团(SZ002497)发送《告知函》,指责其旗下核心锂矿资产平台四川国理管理权交由对方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严重损害了除其自身外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券商观点

对下半年结构选择上, 申万宏源(SZ000166)认为可“对标国际,削峰填谷”。具体来看, 申万宏源(SZ000166)重点提示四大思路,分别是:寻找相对海外估值,相对历史估值更有吸引力的方向,重点关注金融和地产;利率中枢难以快速下行,重点关注保费增长受益于消费升级的保险;左侧布局CPI底部抬升,重点关注食品饮料,农林牧渔和商贸零售;关注景气反转或延续,推荐新能源汽车、苹果产业链,以及火电和农药。

国泰君安(SH601211)证券指出,金融板块与市场整体相比,往往存在超额收益。风险偏好有望提升,进一步推动“龙马行情”扩散切换。以“漂亮50”为代表的“龙马行情”将向二线蓝筹、中盘蓝筹、创蓝筹进一步扩散,基于行业景气度改善的切换逻辑也会有所表现。

如何给独角兽企业估值?

近期炒的极为火热的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搞得沸沸扬扬,但是没有人知道如何投资独角兽,一个巨额亏损的企业竟然也能上市,也能融资,这不是圈钱圈的也太爽了吧,投资者利益如何保护,在投资者教育远远不到位的背景下,隐含着巨大而风险,所以我们义务帮投资者学习一下,省的亏得一塌糊涂。

独角兽公司估值难在两点:一是亏损,就不能用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所以PE、PEG等指标失效;二是没有强大的资产以及负债表,没有可参考对比的企业。

具体到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方法构建的关键问题是依据企业发展阶段及财务数据质量,选取可量化的关键指标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上世纪 90 年代 Mary Meeker 在梅特卡夫定律基础上构建的 DEVA 估值方法,将用户贡 献作为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适用于处于初创期的互联网企业估值。 此后许多估值方法就此角度入手,初创期独角兽企业多采用以用户数为核心 的修正 DEVA、P/MAU 估值法。

而独角兽企业发展中后期,估值更加关注财 务指标,如 PS、P/GMV、EV/EBITDA 等,其切入点在于还原独角兽的真实收入流量。

所以独角兽企业定价估值非常专业,一般散户就不要参与了。

A股预亏超10亿公司已达91家?

感谢邀请,本周A股成为微博上热门话题,天雷滚滚的业绩披露被称为最难的扫雷游戏!很多上市公司预计亏损的数字就够雷人的!有公司去年还在盈利,今年就变成亏几十亿;有的公司总市值才44亿,结果亏损达到78亿;有的公司前段时间还说2018年净利润是正的,转眼就说变成“巨负”,有的公司把上市以来赚的转眼亏没了。理由也奇葩的很,有说没钱买饲料猪饿死了造成亏损、有说应收款被骗等等,比惨一个接一个,亏损20亿成了“起步价”,不亏10亿都不好意思说是上市公司!

有数据统计,本周4天之内已有260家公司预亏超1个亿,其中87家预亏超10亿元,35家预亏超20亿元,20家预亏超30亿元,亏损超40亿的有8家;按照预亏上限上述260家(预亏超1亿)累计亏损2815亿元,其中有9只股票亏损规模超过自身市值。

一、背后的理由就是所谓的商誉减值,那什么叫商誉减值呢?

商誉是大部分是在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中形成的,比如乙公司一年能盈利5000万,甲上市公司要并购,说给20倍估值,值10亿吧(实际上,乙公司净资产可能就2000万)。

乙公司说他能一年赚5000万,还有很高的增长,甲上市公司为什么要信呢?所以一般来说,会签订一个“业绩承诺协议”,比如乙公司未来三年的盈利是至少5000万,8000万,12000万,达不到的话,就要向甲公司补偿等等。

为啥商誉会造成如此大亏损?因为商誉的减值,虽然是当期计提计入当期利润的,但是是以前资产性变动的一个累积的体现。

比如你今年收入60万,吃喝玩买花了30万,但是你卖房卖了300万,炒股亏了200万,你一年就亏了170万,这和你一年赚多少钱,花多少钱其实关系并不大。这个和上市公司差不多道理,搞了太多商誉,一把减值,就能亏损出一个很夸张的数字来。

二、为何上市公司近期一窝蜂计提商誉减值?

2018年11月证监会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明确要求企业定期或及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至少每年年度终进行减值测试。

1月上旬,财政部发文称,会计准则咨询委员大部分同意,将商誉进行摊销,而不是减值。也就是说要像固定资产折旧一样,每年推进固定摊销,比如10亿商誉,摊销10年,一年就固定产生1个亿的费用,如果摊销5年,就每年股东产生2个亿的费用。

倘若按这样的摊销方式下去,那就意味着很多上市公司面临退市的风险,所以都集中暴雷出来,一次性计提减值,要是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无法覆盖商誉摊销,将会导致连续三年亏损退市。

2015年是并购重组的高峰年,当时上市公司热衷于花大价钱进行并购,既可以提升规模,有时候还能炒作一波概念,上市公司为获取标的公司未来盈利而支付的溢价,就形成了商誉,被收购的公司往往会和上市公司签订业绩对赌协议,而对赌协议一般都是签三年。

如果标的公司业绩达到预期,商誉就只是账面数字,而如果达不到预期,报告期末就需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减值金额将远大于标的公司盈利不及预期的部分。

数据显示,商誉主要形成于2014年、2015年及2016年,这三年A股整体商誉增速超过50%,2015年商誉增速达到峰值,高达96.37%。2014年及2015年,中小版及创业板商誉增速明显高于主板。2014年主板、中小版、创业板商誉增速分别约26.51 %、145.66%及234.72%;2015年主板、中小版、创业板商誉增速分别约70.97%、150.01%及139.92%。

2014年有4145起并购重组,涉及金额26153.58亿,同比大幅增长 67.65%,2015年并购重组数目和金额分别飙升至7036起和32055.12亿。截止2018年三季报,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商誉值分别约7949亿、3774亿及2761亿,在净资产中的占比分别为2.35%、10.64%及18.62%,总规模达到1.45万亿元,占总体净资产的比例为3.7%。

三、面对巨幅计提商誉,到底是危还是机呢?

近期上市公司集中披露的商誉减值引发的巨亏公告造成感官上和心理层面上影响,我们要了解的是商誉减值引发的亏损并不是公司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存在减值压力的上市公司通过释放压力,为日后轻装上阵打下了坚实基础,简单点说就是公司基本面不变,去年巨亏,今年业绩暴增,数字游戏而已,对优质上市公司只是短期影响;但一定要注意基本面出现问题、商誉占资产比重过高、母公司持续亏损、不务正业热衷跨界等垃圾公司。

我是跑赢大盘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评论点赞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动动小手,您的评论点赞就是最大的理解与支持。

都有哪些对应的公司与股票?

独角兽是什么?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而在投资市场中引入的独角兽概念,指的是投资界对于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并且创办时间较短,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在改变生活和生产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或者具备稀缺性技术的企业的统称。

在A股的独角兽概念股中,同花顺软件专门列了一个,见如下:当然其他软件以及券商的研报中也有所提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聚焦于“新经济”领域。

所以,我们在投资中。建议,一方面可以聚焦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国家战略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多关于新经济的聚集地创业板(比如投资创业板和创业板50ETF);第三方面可以在创业板50的50只成分股中寻找叠加独角兽或新经济的概念股,这样在投资中胜算更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