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企改革龙头股,格力集团拟转让格力电器15

2024-08-05 10:15:11 88阅读

广东国企改革龙头股,格力集团拟转让格力电器15?

格力集团拟转让格力电器15%的股权,这是在寻求实现国退民进,国企退出竞争性行业,这当然是国企混改的方向之一。

格力集团在格力电器的发展和崛起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格力电器已经成长到国内空调界的绝对霸主,家电范畴的行业巨头,格力集团抽身离场,让出大股东的宝座对于格力电器而言并非坏事,只是变现规模达到400亿元让各方眼红罢了,相反,还将有利于格力电器未来的发展。从接下来接盘这15%股权成为格力电器新的大股东的潜在力量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势力:

广东国企改革龙头股,格力集团拟转让格力电器15

一方是,如果接盘的是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资本,比如BATJ,将为格力电器带来更多的企业活力和带来庞大的线上战略合作的资源,有助于格力电器在未来发展道理上更上一层楼;

另一方是,如果接盘的是董明珠为首的格力电器的管理层和经销商联盟,那么格力电器将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员工和经销商持股计划”,大大激活管理层和经销商积极进取的活力。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是什么股票在推动指数上涨?

首先来美国股市,美股股市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见底6000多点,随后在美股经济危机的复述,经济稳步增长,道琼斯指数从6000多点涨到了26000多点,走势了十年大牛市,十年翻涨了400%多了,让全球股市羡慕嫉妒恨的股市。

再来看印度股市,印度股市真是够硬的,从1990年开始指数从基础点位,经过28年的上涨,走势了长期牛市,从几百点上涨4万多点,已经成为股市界的神话,为什么这么牛逼呢?由于是在2003年至2007年一波牛市指数接近2万点,2008年金融危机后跌回8000多带点随后又走势十年牛市涨到了4万多点,太牛逼了。

最后看日本股市,日本股市也表现非常牛逼,就在今天我国国庆放假,日本股市继续走高,日经225指数报24245.76点,上涨0.52%;恭喜成功创下了1991年11月的新高,已经再出成为全球股市市值第二,成功再次把中国A股踩下排名第三了;

美股股市推动指数上涨的股票名单有:亚马逊、可口可乐、微软、雅虎、Facebook Inc-A、苹果、高盛、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股票名单;

印度股市推动指数拉涨的股票名单有:默克公司、Nelco、Indiabulls Ventures Ltd (INDB)、NIIT Technologies Ltd (NITT)、Zensar Technologies Ltd (ZENT)、MindTree Ltd (MINT)、塔塔咨询服务公司 (TCS)、印孚瑟斯 (INFY)等股票名单;

日本股市推动指数拉涨的股票名单有:东海炭素、Itochu Corp、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JTEKT Corp、Advantest Corp.、Aeon Co., Ltd. Ajinomoto Co., Inc.Alps Electric Co., Ltd.等等股票名单;

全球股市都是在疯狂的牛市,新高不断的拉升,唯独A股还在历史新低徘徊,奄奄一息!年年熊冠全球并不是浪得虚名!

是选行业前列股好还是选小盘券商好呢?

我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于券商,中信证券在06-07年的那轮行情里,足足翻了十几倍,让我赚得盆满钵满,也是第一次体验到了股市的魅力。

之后2014-2015年的行情里,持有光大证券,股价上涨超过4倍,也是赚了1倍有余。

其实,在2020年的牛市里,依旧是光大证券,大放异彩,再次上演一个月内的3倍行情。

只不过当时已经不再看好券商的行情了。

牛市里涨券商,我曾经对此深信不疑。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券商就是牛市里的那只鸭,指引着整个行情的走向。

之所以券商有牛市旗手的称号,主要源于券商的营收来源和牛市息息相关。

我们都知道,券商的主要收入中有一部分是经纪业务,也就是券商的开户越多,资金越多,交易量也越大,赚得越多。

另一部分收入是证券投行业务,在牛市里的收益自然也是好于熊市里。

还有一部分业务是IPO的承销业务,牛市里IPO的发行也远比熊市里发行的频率更高一些。

所以,牛市里买券商,在过往很久的经验来看,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这个规律,正悄然发生变化,最近一年两年已经不再成立了。

原因主要有几点。

第一个是因为券商的交易佣金越来越低,尤其是机构端的交易佣金,接近于零。

也就是说,券商庞大的资金交易体量,并不能为它们带来太多的利润。

第二个是因为结构化行情越来越多,总体市场的成交量抛开机器量化资金后,并不活跃,系统性上涨的还钱效应也不明显,参与度并不高。

第三个原因,券商自有资金在结构化行情中,也略显疲态,超额收益并不高。

第四个原因,资金对于券商业绩的稳定性,未来发展空间打问号,不愿意长线介入券商。

所以,现如今券商的行情,更像是脉冲行情,时有时无,算是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行情。

这时候,搞明白券商选大还是选小,意义已经不大了。

整个市场几十家券商,时不时地拉升其中的一两只,只是为了搞搞市场人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赚钱效应。

券商投资的新逻辑

最近几年,整个券商的投资逻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整个板块的行情,都是阶段式的,并无法持久。

但有一家券商,或者说是互联网券商,走势却远超整个券商板块,那就是东方财富。

东方财富的一枝独秀,不仅仅源于互联网券商的崛起。

本质上是因为东方财富的总体业绩周期性相比传统券商要弱,能够保持一个正向增长。

即便在熊市里,东方财富的营收和净利润,也不会大幅度下滑。

现如今的券商投资逻辑,已经从单纯的牛市行情带来券商牛,转变为券商综合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比拼了。

哪家的综合实力更强,哪家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哪家的净利润更高,哪家未来的增长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说,对于券商的纯炒作变得越来越少,而且越来越短,更多的是对于券商未来的赚钱能力,提出了考验。

这种情况下,如果要选择买入券商,参考的维度就不再是市值的大小,而是实力的强弱,还有发展的潜力。

可以从以下几点去筛选优质的券商。

1、业务结构。

业务结构很重要,也是券商的发展方向。

现如今靠经纪业务存活的券商,已经不多了。

资管业务、投行业务成了券商利润的主心骨,还有一些做起了基金销售业务,甚至财富管理业务。

业务结构很关键,但并不是越多业务板块就越好,主要还是看这些业务带来的净利润,到底有多少。

2、资产规模。

资产规模,也是一家券商实力的体现。

这里的资产规模,不单单指净资产,还有资产管理的规模,自有资金的规模等等。

当然,资产规模不仅要看有多少,还要看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

这些其实都在报表里有体现,只不过很多人压根不看而已。

盲人摸象的投资决策,想赚到钱还是有难度的。

3、业务增长模式。

券商未来的业务增长模式,是决定券商是否投资的指标。

这个和券商的业务结构有一定的关联,但有不完全一样。

毕竟每一家券商的发展蓝图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侧重于交易,想从投顾服务入手。

有一些侧重于投行,大量的承销IPO。

还有一些转型互联网模式,降低获客的成本和效率。

了解一家券商的业务增长模式,可以关注最近几个季度报表中利润结构,从而初见端倪。

4、潜在并购机遇。

最后一条,就是券商快速做大的方式,强强联合。

券商未来并购的机会一定是存在的,但不会像外界吹嘘的那么多,那么频繁。

毕竟能上市的券商都不小,谁都不愿意被别人给并了,价格要谈拢其实没那么容易。

券商的并购谈不上大势所趋,但一定有券商的航母希望通过这种比较简单直接的方式,做大做强。

结构化牛市里券商的脉冲行情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到了,整个券商板块的行情,已经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脉冲式。

每次券商一涨,传出来最多的声音,就是“渣男又来骗炮了”,让人哭笑不得。

券商的渣,不在于券商本身的问题,而是在于资金很渣,都是短线资金。

现如今,中长线资金愿意扎堆券商的很少,这从基金的持仓报告里就可见一斑。

没有长线资金的支持,又没有太多的题材概念,短线资金对于券商的态度,也就很暧昧了,时不时地来一下,天亮之后就走得无影无踪。

这让一些持有券商的股民,苦不堪言,眼看行情似乎要来了,又忽然间转瞬即逝。

那么这种脉冲行情的把握,其实难度并不大,只需要注意几点。

1、阶段性低吸。

所谓的阶段性低吸,其实就是跌多了就买点。

行情既然是脉冲式的,就一定不适合追高买入。

说白了,资金也是看券商便宜了,然后就冲进去豪强一波。

等到市场反应过来追进去,就成了妥妥的接盘侠。

2、见利就走的止盈策略。

脉冲式的行情,短则数天,长则几周,上涨幅度一般从10-30%不等。

见利就走的止盈模式,是相对比较靠谱的。

最低价乘以上涨系数,减去买入价,可以去预估利润比例。

达到一定的利润比例后,一定要落袋为安。

3、选择持有券商龙头股。

选择龙头券商买入,其实并不是因为龙头券商涨得多,而是因为抗跌。

逢低买入,但是你压根不知道哪里是低点。

如果你买入后,股价跌了10%以上,那一个脉冲式的反弹,可能还不够解套的。

虽说一些小品种的券商,可能会成为脉冲行情的领跑者,但本质上是因为跌得更多一些。

这种对于散户买入点的要求太高,很难把握,还不如龙头的大券商,更抗跌,更容易买到相对的低位。

既然已经断定当下的券商就适合脉冲行情,那么针对脉冲行情制定专属投资策略,也是可以通过这种波动,赚到一点钱的。

只不过,想要把握券商的趋势行情,真的很难了,未来还会不会,还真不好说。

成交量与券商股价的关联度

最后聊聊,很多人关注的券商是否还会和市场总体的成交量有关联。

最原始的上涨逻辑是市场成交量大,券商的佣金收入就会高。

现如今,大部分机构在券商开户,接近于零佣金手续费,个人的手续费也都在万一万二,券商早已不是靠这么些手续费在赚钱了。

但是,市场成交量放大的时候,其实还是对券商能够产生实质性利好的。

成交量大,代表市场活跃度较高,景气度较高。

即便因为目前是结构性行情,指数没有大幅度上涨,但资金活跃,赚钱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市场一旦赚钱机会多,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券商的机会也就很多。

不论是投行业务,资管业务,还是财富业务,都需要大环境作为一个温床。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两年虽说券商股价没有太多的涨幅,但总体业绩其实都还不错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成交量大的时候,去参与券商的机会一定更大。

这时候,券商的业务结构就很关键了,部分券商之所以萎靡不振,原因是它的利润构成中,市场成交量关联很小,并不产生实质性利好。

未来的券商投资,不能完全参考市场放量就买入,只能说整个板块还能遵循这样的规律,但个股一定会出现分化。

这种走势分化的情况,在对标的银行、保险板块,已经非常的明显了。

券商个股未来的走势,依旧是要看最底层券商本身的经营情况和盈利状况,资金短期炒作只是短期的赚钱机会,并不能代表券商个股长期的走势。

其实,投资券商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在牛市里。

只不过现在的行情状况下,已经很难出现大面积普涨的牛市了。

冲锋的队伍呈现出结构化后,作为原本受益方的券商,业绩影响也是越来越小。

券商的当务之急,其实不是判断未来行情怎样,而是应该做内部优化,增加效率,把券商的净利润做上来,用业绩来重新确立股价的上涨逻辑。

中国金融业务的创新,其实大部分重担还是落到了券商的肩上,银行和保险主要是以求稳为主,券商总体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是很大的,但不是每一家都能吃到红利,发展壮大的。

优胜劣汰也是未来对所有券商的一个考验。

红都集团是国企吗?

国有企业

北京红都集团公司是以红都品牌为龙头,集服装设计、商业批发零售、宾馆写字楼、国际青年旅舍、仓储物业等为一体的跨行业综合性企业集团,注册资金10059.6万元。

广州交通投资集团下面的广州高速怎么样?

首先介绍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市政府于2008年8月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57.81亿元,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总资产规模超千亿,下属全资、控股、参股、托管的企业共有22家,员工总数5000多人,主要从事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机场、城际轨道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及房地产等实业开发。2017年入围广东省企业500强。

然后介绍广州高速,广州高速的全称是广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广州市公路开发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要负责经营性高速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在2009年的时候,根据广州市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精神,于2009年6月纳入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管理,2010年正式更名改制为国有全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而广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对外有投资6家公司,还具有5处分支机构。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26.7亿元,总资产超过170亿元,净资产50.37亿元。先后投资建成了北二环高速(持股30%)、西二环高速(持股40%)、珠江黄埔大桥(持股60%)、广河高速(持股100%)、增从高速(持股100%)、新化快速(集团持股100%)。在建的广明高速(持股100%)、北三环高速(持股100%)、花莞高速(持股100%)总里程约140公里,总投资268亿元。 现有管理人员130人,平均年龄36岁,硕博士50名,本科69名;高级职称34名,中级职称47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