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甘化股票,关于公司被收购股价问题
广东甘化股票,关于公司被收购股价问题?
被收购公司的相关问题解答
按照题主的问题解释,我个人的理解是,A上市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C公司所持有的的B公司的少数股权,交易对价是1亿(对应300万股)。那发行股份的价格就是1亿/300万股,每股价格就是33.33元。题主提到的第一个问题:A公司的股价是多少,个人认为这里至少包含两个问题,第一,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会是怎么样?第二,发行股票支付对价的价格是多少?
对于第一个问题,按照现在的资本市场对于并购重组的态度来看,市场对于这种并购重组已经比较理性,市场会根据并购企业的资质,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
根据2017年的一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股价影响的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并购后一个月股价的表现和交易规模是有明显的关系的。一般来说,交易规模越大,对于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越大。因为交易规模越大,证明被收购的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影响也会越大,因此对于上市公司股价的刺激也就越大。
根据题主所描述的,上市公司在有5亿股本的情况下,还需要发行4亿股票收购B公司,相当于增发了44.44%的股权支付对价去收购B公司的股权。那这笔交易的总对价高达133.33亿(4亿股*33.33元/股),这笔交易甚至很可能会构成借壳上市。因此只要B公司的基本面出色,预计将可能对A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第二个问题,如果按照A公司的价格,那C持有的300万股的股票上市后的市值就是2.1亿,但是这个只是纸面富贵,C公司是不能变现的。而C持有A上市公司300万股,那在A上市公司9亿(5亿股+发行的4亿股)的总股本中占比为0.33%。而A公司在并购后,上市公司的股份已经变成了9亿股,那其市值就已经变成了630亿。虽然C公司持有的股票数量并不多,但是只要A公司的股价涨上去以后,其价值还是比较大的,毕竟看得是每股的交易价格。
而这个题目中涉及到的支付方式主要就是股份支付,但是现实中还有现金支付以及股份+现金支付的方式,下面我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交易对价的支付方式以及其优缺点。
交易对价的支付方式首先上市公司收购资产通常有三种支付方式,股权支付、用现金支付、或者是股权+现金支付,也就是上市公司可以用上市公司的股票或者现金支付给交易对方,而交易对方将它所持有的标的公司的股权卖给上市公司,本文重点讲解股份支付及现金支付这两种方式。
比如题目中A上市公司就是以新发行股票的方式,购买C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权,支付的总对价就是C公司拿到的股票数量*发行价格。交易结束以后,C公司持有的是A上市公司的股票,A上市公司持有的是B公司的股权。
1、股份支付对价
首先发行股份支付交易对价是需要证监会审批的,面临的不确定性会增大,因此有部分交易对手,特别是急于脱手的不怎么喜欢股份支付的方式。同时,如果上市公司的股价过高,交易对方也会有所排斥,毕竟拿到的股份数量少了,未来的空间有限。但是对于交易金额比较大的交易,以及希望绑定交易对手的,股份支付还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其次,发行股份支付的市场参考价,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120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通常不得低于上述价格的90%。这也就是充分考虑到了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
最后,股份支付是有锁定期的,也就是拿到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对手,一般最少都有一年的锁定期。对于实际控制人或者关键人物,这个锁定期一般都对应业绩承诺期,通常是3年。所以拿到股票时不能马上套现的,必须把标的公司业绩继续做上去,把上市公司的市值做大才能更好地套现。
比如7月26日,商业城发布的公告就披露了一起发行股份购买股权的事项。该事项中,商业城拟按该公司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90%,也就是6.66元/股,发行股份,购买茂业商业、中兆投资、徐凯、顶聚投资、瑞合盛世、平安证券合计持有的优依购100%股权。
这里没有给出发行股票的具体数量,因为交易估值还没有确定,因此无法得出具体的股票数量。如果知道交易估值,那对应的股票数量就可以用交易对价/发行价格得出,进而算出没一个交易对方应持有的股票数量。
另外,本次交易中,不同交易对手的锁定期是不一样的。比如交易标的优依购得大股东,茂业商业和中兆投资的锁定期是36个月,而且如果上市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格低于本次发行价格,还要自动延长6个月。
这里的意思就是,虽然交易对方的大股东把公司的股权卖了,但是如果在业绩承诺期内不用心经营,把标的公司的业绩做上去,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那他们的股票是没办法套现的。因为业绩不好,股票价格就上不去,大股东不但要向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补偿,还不能转让得到的股票。
所以,股份支付是没有什么现金,或者是交易标的比较大时,上市公司采取的一种主流的交易支付方式。但是只要发行股份,就要上证监会。这里面如果交易太复杂,或者标的公司存在盈利或者不规范等问题,那这个交易被否的概率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不确定性是很大的。这对于急于成交的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存在被否的可能,而且时间一般都在6个月以上。这种时候就会倾向于另外一种支付方式——现金对价。
2、现金支付对价
由于发行股份支付对价的,都要证监会审批。上证监会不但审批时间长,而且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在进行小规模的收购都会倾向于用现金支付。而现金支付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不要到证监会,只要向交易所进行备案即可,审核要求较低,手续便捷速度快;二个是可以使用并购贷款,通常上市公司只需要出交易对价的40%就可以;第三上市公司可以在交易方案中要求出让方将拿到的交易对价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行锁定,同样可以有效的锁定交易对手。
就比如下面这个案例。就是广东甘化以6.6亿的现金购买升华电源100%的股权,然后交易对方将拿到的交易对价(税费后)的30%,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广东甘化的股票(约2100万股左右),并进行锁定。
本次的交易金额并不大,而且广东甘化的资产负债率非常低,当时只有5%左右。作为一家剥离了主业的上市公司,亟需寻找优质的,有长期生命力的主业装进上市公司。而升华电源因为军工企业,若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对价,可能会在上会的时候被否,对上市公司实施交易安排不利。因此通过这种现金支付,然后反向购买股票的方式,更有利于整个交易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可以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
总结——股份支付与支付现金最流行根据2018年的一份并购重组报告(需要上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A股市场共有140家企业申请并购重组,其中123家公司通过审核,涉及18个行业5405.93亿的交易规模。而从支付的方式来看,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的占比最高,占到了总交易类型的48.57%,其次是发行股份,占比为46.43%。从这个角度来看,发行股份是这些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的重要手段,因为通常需要发行股份的,交易规模都不小,如果仅仅是现金支付对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很大。而部分现金和部分股票的方式能够比较全面的解决部分出让股东的资金需求,同时解决长期利益绑定的问题,成为了上市公司支付并购对价的主流手段。
近几年,上市公司由于并购重组政策的收紧,其并购数量开始明显下滑,特别是上会的数量。2018年的审核通过率只有83.76%,是过去5年A股市场并购重组过会数量最少的一年。但是政策的方向是对的,打击忽悠式重组,严格控制上市公司停牌的使用,引导市场进行有效的资产重组确实有利于资本市场长远的健康发展。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倾向于使用现金支付对价,特别是在进行中小规模的并购的时候,现金支付更为便捷,更为迅速,可以较大程度的确保交易的实施。
但是另一个方面,对于现金流紧张的上市公司,则可能会倾向于支付股份的方式,毕竟稀释股份就可以把资产装进来,可以不需要现金就可以完成交易。因此总的来看,股份支付和现金支付都有利有弊,要结合交易对方和上市公司各方的需求进行综合考虑,这也是为什么股份支付+现金支付的占比最高的原因,因为这个方式能够兼顾绝大部分交易双方的需求。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买银行股真的能挣钱吗?
前天刚回答了一个买不买银行股的问题,意犹未尽还想聊两句。买银行股真的能挣钱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在资本市场中很少有像银行股这样大多数都是最稳定赚钱的板块。无论经济环境景不景气银行都能做到旱涝保收甚至能远远跑赢其他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每年公布500强企业时前十名里基本上都是银行。几大银行的总利润比500强里所有的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总和还要高。银行的利润甚至超过了烟草
银行已经上市36家市值超过10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1/6。成了A股市值最大的板块与其盈利能力大多数都能复合上市条件。要不是这些家伙们即使是地方商行也动辄几百上千亿会分流大量股市存量资金对本就不强势的A股形成压力。那些排队上市的银行股也都上市了。银行股上市了拿到了大量的资金可放贷最主要的这些钱还不用还。
银行股是两市里平均估值最低的板块。但它们却不是两市里最便宜的板块。这些家伙们在A股大熊的阶段里偷偷的涨了一波。有的甚至是被错过的大牛股。
即使是买银行股也需要价值发现。买对了个股才行。银行里的战斗机平安银行原深发展。银行股中少有的大牛股。单从06年起如今累计涨幅也已经超过50多倍。在15年到现在的A股大熊阶段。其涨幅也接近1倍。我想问问谁说买银行股不赚钱。
银行股里2号战斗机招商银行,上市以来累计上涨超20倍。仅从14年起涨幅也接近10倍。来来来你说银行股涨的不好吗?
3号战斗机。宁波银行。上市以来最大涨幅超过50倍。14年到现在也涨了超过10倍。
A股在17年还发动了一波2000亿市值股行情。那波行情的主力就是银行股。在A股下跌的这5年里不买银行股与那些超级品牌股大部分都是赔钱的。
我们散户对于银行不了解。对于其成长性也是不了解。现在翻过头来看招行是净利润最好的银行,宁波银行是银行板块里最有钱的。居然有每股10元的现金流。
不管银行们怎么赚钱,涨的怎么好。小牛还是不愿意买它们。银行作为实体经济的寄生物赚钱能力太强不能为实体经济做出贡献反而挤占实体企业的盈利空间侵占了企业利润抑制了企业发展。对它们一点没有好感。但个人好恶不应该成为影响自己赚钱的阻碍。银行板块中也有处于相对低位的个股值得挖掘考虑。江苏成都紫金西安都处于相对低位有向老大哥银行股看齐的机会。
股市对拉动内需有何作用?
大家好,我是勇谈。近日股市的表现让不少人眼前一亮,似乎不少人对于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股市突然一路飙升感觉到诧异。其实股市今天的表现都是因为大量货币宽松背景下M2过多的表现。股市表现好对于拉动内需有作用吗?微乎其微。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2020年疫情背景下,经济整体表现不景气但是股市今日却一路飙升的原因在哪?股市和楼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资本市,只要有大量的资金涌入持续上涨不是梦关注美国股市的朋友应该能够深刻意识到“股市是资本市这一点”,在过去的2019年美国国内经济环境并非像股市表现的那么好(原因大家心里清楚);但是为何美国股市还能够保持持续上涨?主要跟美联储的不断站台有关系。美联储在美国的作用跟国内的央行作用基本一样,可以说国内股市此次疫情期间有大动作也跟央行从3月份开始大量新增货币有关系。其实从去年9月份开始央行就发行了新版第5套人民币等,这些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央行在放货币。图上所示是过去1年我国M2增长情况,可以明显感觉到进入2020年后每个月的M2增加都超过20万亿,但凡有点资金流入股市(比如几万亿)就能掀起股市大涨,毕竟我国股市的盘子并不算大。
从2020年1月份开始央行就先后通过各种方式释放了大量资金流动性,从3月份开始我国M2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我国来说能够容纳几万亿资金流动性的场所其实不多,股市和楼市是首选。在提出“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之前,大量新增货币的结果肯定是大量资金流入楼市抬高房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过多的通货膨胀。不过近些年因为对于进入楼市的资金加强了监管,加上本身对于房产的调控导致房价涨势趋缓,房地产行业收益率大不如前的情况下,再有大量资金注入市场这些资金选择进入股市也就是属于必然了。可以说,如今的股市为何会近日开始上涨,也跟疫情后国家对于楼市的调控丝毫没有放松有巨大关系。资本总是要逐利的,股市替代楼市作为“蓄水池”来容纳这么多的资金,股票价格上涨其实也是情理之中。
国内股市已经沉寂至少5年了,国内此次抗击疫情的成果让市场信心恢复了不少是真此次疫情确实赢得了不少市场信心,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前几天跟一个在外资企业做管理的朋友沟通,今年大中华区的生意指标一直没有怎么减,问原因“老外都认为目前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好的市场,受到疫情影响最小的市场”。其实外国人对于中国市场的看法代表了绝大多数外资企业和资本的看法,从我的观察来看这就是典型的“两害相权取其轻”。本身市场都不好做,那么就把希望放在受到影响相对较小的市场。外资对于国内市场的青睐并不是因为国内市场有多好,而是因为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市场太过糟糕,尤其是美国。更何况如上图所示国内股票市场的市值基本上5年左右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这个时候的国内股市基本处于最低谷,此时进入风险最小,收益也会最高。
股市好转其实对于拉动内需来说意义不大,能否拉动内需的关键其实还是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无论任何时候能够在股市赚的盆满钵满的其实还是大机构,普通人想要在股市获得第一桶金很难,拉动内需其实是需要大众收入得到提升的大家需要知道的是,真正能够拉动消费的其实还是普通大众。也就是说如果普通大众的收入水平得不到提升,仅仅依靠一些因为股市上涨而得利的人来拉动全民消费有点不切实际。几点观察:
股市好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其实都是好事,哪怕是股市不能真正反映经济的基本面。股市好转后首先得利的肯定是上市公司,因为股票上涨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生产、研发和销售。这个过程或许会延伸到消费端,但是需要时间。2019年全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刚超过3万元,这个月的收入水平各位期待能够拉动多少消费?说句实话,在收入水平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的今天,不少90/00后已经负债累累。这些其实都是过度消费的结果,也是现代金融带来的一些弊端。确实通过发放信用卡、开通花呗等提高人们的杠杆消费能力可以短时间刺激消费,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本末倒置。股市什么时候能够真实反映市场经济情况?能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和运行情况?才对于拉动内需有真正的帮助从理想的角度来看,股市好代表着市场好,市场好代表着企业运营良好,企业好代表着大家收入水平有着不错的提升;这才应该是股市该有的样子。不过现实情况是股市表现好只是暂时的资本涌入结果,国内的股市还是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不仅仅是股民包括上市公司的股东不少都抱有“随时套现离场”的想法。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丑闻,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国内股市司空见怪(只不过国内缺少浑水这样的公司)。这也是为何包括浑水公司在内的很多空头公司喜欢做空中国上市企业的原因。
综上,经济不景气下,股市一路飙升其实多数原因是因为资本的作用在作祟。不过最后股市持续火热能够坚持多久?这个就需要看后期经济基础面怎么样了。如果整个经济基础面走好,大家的收入情况得到进一步提升,那么对于拉动内需来说也是好事。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等问题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财务造假前三季巨亏近10亿元违规信披?
神雾环保又暴雷了,这样的公司既然已经出现重大违规,救也白救。有句话这样说的“狗改不了吃屎”,即使救了谁能保证以后不会翻同样的违规呢?至于神雾环保还有没有救,下面进行分析。
首先看看神雾环保的具体情况,当前的神雾环保正是多事之秋,上市公司股票将面临当前的三大难题需要处理:
(1)2018年公司年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假如2019年公司年报依旧处于无法表示意见的,根据两个年度出现无法表示意见的将会被暂停上市处理。
(2)由于公司资金紧张,以及融资方进度未达预期,若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公司净资产存在为负的可能性,公司将会被暂停退市的风险。
(3)由于2017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货币资金进行改正并披露,假如神雾环保在公告之日后四个月内,公司不进行对于2017年连续三个季度报进行更正,并且披露的话,公司股票将会被可能暂停上市。
这三大原因就是当前神雾环保的风险之处,正因为这些难题之处,同时公司财务也是已经陷入了困境了。
(1)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2)公司货币资金短缺;
(3)公司存在逾期未偿还债务;
(4)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所以公司真正想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最起码要把这些诸多面临的困难都统统化解了,如果这些困境不化解的话,公司想要恢复正常运营是非常难的。
诸多困境的神雾环保还有救吗?
其实神雾环保只要在被判断被退市之前都是还有救的,但是真正想要自救的话首先要处理很多事物。
比如说可以把2017年财务造假的事宜给处理了;让公司业绩提升起来,别让公司净资产出现负的;进行大量募资来把债务还清了等等,这三大问题如果都能顺利解决,神雾环保是还能自救的。
但是根据2019年的神雾环保情况来看,三季度继续大幅亏损,而且公司净资产已经是负数,真正想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面把这些危机解除难道非常大。如果根据当前环境发展的话,神雾环保大概率就会被暂停上市了。
神雾环保是属于科创板,一旦被交易所确定被退市的话,将会一退到底,并没有翻身的机会,希望大家要知道这些风险存在。建议大家远离问题股,稳健安全第一。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垃圾股是否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做为一个老股民,我来回答!
首先做一下通俗易懂和便于理解的定义:先来定义下长线资金,就是各类公募基金,养老基金等追求低风险类权益资金。这类资金主要扎堆抱团于各类所谓白马股(银行,央企等上证50等权重股票)。包括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性,新兴产业股票这类白马股,通常业绩优良,净资产较高,流通盘适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适合大资金进出。
然后,我们再定义一下大家通常理解的垃圾股。通常意义上是指:业绩较差或收益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公司负面消息不断,包括诉讼缠身,业绩爆雷公司实际控制人突发消失或公司行业突发“黑天鹅”等等。一般这类股票以st股居多。
下面转入主题,在我们目前的市场,我个人理解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垃圾股和白马股,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是动态的,今年你可能业绩优良,明年可以出现业绩爆雷现象。
例如:以前的乐视股票,由于资金链断裂连续爆雷,由业绩优良的绩优股变为低价垃圾股,套牢一大批长线基金和战略风投资金,尤其近几年大家查阅上市公司公告可以发现,随着财务审计严格,和监管部门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帽子戏法演不下去了,频频上演业绩集中爆雷,这一类公司为数不少!乐视这个票就属于白马股变成垃圾股的典范!
下面来阐述下垃圾股演变为白马股的例子,2016年有一只st股叫st黑豹业绩连续亏损,濒临退市的边缘,随着2016年下半年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中航沈飞强势入驻,股票上演咸鱼翻身,连续拉了22个涨停板,股票由7块多涨到后期40多块,上演了“乌鸡变凤”的好戏。笔者有幸赶上低价潜伏了这只股票重组,个人资金面获得极大的改善。(选股理由不在这里叙述)
所以说外延式并购重组,可以极大改善公司业绩和前景,也可以极大提升股票股价。垃圾股也可以变成白马股。
但有时候大盘走势,以及股民心理预期对股票个股影响也是极大的,这时候股票业绩倒不成为主要因素,股民的心理影响因素较大。 例如: 2018年随着大盘的持续走低,市场“闪崩”股也是异常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6月15日A股共有弘高创意、创力集团、豫金刚石、亚星化学、哈森股份、华仪电气、华西能源、三夫户外、齐翔腾达、中文在线、松发股份、正平股份、凯瑞德、中新科技、商赢环球、世纪天鸿、中威电子、万达信息、展鹏科技、华统股份、广东甘化、美力科技、中房股份、新日股份、宏达矿业、司尔特、中国科传、蓝英装备、天创时尚、龙韵股份、天宝食品、朗科智能、中能电气、未名医药、恒邦股份等逾30只个股发生“闪崩”。
在2018年6月14日,也至少有同济堂、南都电源、绿庭投资、贵人鸟、西藏发展、山东赫达、天成自控、安奈儿、东方海洋、园城黄金、通达股份、传化智联、启明星辰等14只股票出现“闪崩”。
以上股票闪崩,并不绝对是上市公司业绩不好或爆雷,主要是当时大盘处于熊市,股民心态风声鹤唳,跟风盘集中践踏,大批长线资金损失惨重。
所以说,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股票市场也一样,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要睁大你的眼睛,要动态的看待股票的业绩,客观,科学理性的分析上市公司的情况变化,科学分析大盘所处资本市场政策环境,
结论:大家一定不要迷信于长线资金,客观科学的对待垃圾股,自己学会洞悉,甄别,才能去伪存真,才能在资本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祝大家在股市多多好运,且行且珍惜!
附:2016年潜伏600760黑豹时账户截图,9块多涨到40多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