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金融风暴,大家平时有没有强制储蓄的习惯
97金融风暴,大家平时有没有强制储蓄的习惯?
这两天我又从年终奖里,划拨了点钱,加保了之前买的增额终身寿。
因为通过我这段时间的观察啊,不管是从整个大的市场环境,还是从监管以及保险公司的一些动作来看,我都认为:现在是买入/加保增额和年金的黄金时期。01 两个投保黄金期在保险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共出现过两次“寿险预定利率明显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样的投保黄金窗口期。一个是20年前;一个就是现在。*黄线代表保险公司预定利率的变化,蓝线代表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变化。有些朋友可能不太理解啊,我简单给大家解释一下: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承诺能给到我们的收益水平(我们到手的收益,通常会比预定利率要低那么一些,因为保险公司还要在此基础上,扣除一些必要的运营成本),保险公司用我们的保费进行投资,如果实际收益高于预定利率,保险公司就会有盈余;如果实际收益低于承诺要给到用户的收益,那就会存在亏损,保险公司得自掏腰包,这在保险里叫“利差损”。当寿险的预定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时候,继续把钱存在银行,明显不再划算。1)于是就有了1996年 - 1999年间,以国寿、平安、人保、太平洋为主的几家老牌保险公司,为了跟银行抢客户,激进地推出一批高利率保单的浪潮。利率有多高呢?据平安CEO马明哲后来在投资说明会上的回忆,1996年至1999年6月期间平安销售的高利率保单,平均年化复利有6.9%。之前大白就写过这么一篇文章:买了平安理财险的,真赚大发了,文章里,“一万块钱吃一辈子”的保单,也就是这个时候出的。给大家展示下:保单是1996年2月份投的,作为被保人的网友,那时才2岁。家里一次性给他交了1万的保费,从他55岁开始,每个月可以领7095元的养老金,一年就是85140元,活多久,领多久。我算了下这份保单的实际收益率,即使只领到70岁,IRR也有8.59%;按照现在的平均寿命趋势,正常情况下,这哥们活到80岁+不成问题,这时候IRR已经接近9%,折算成单利的话,收益高达20%多。这样的收益,不管是放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非常香的。所以保险公司也是趁机狠狠地收割了一波保单。但黑天鹅很快来了,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国没能幸免,为了挺过去,银行带头降息:97年-1999年6月连续7次降息,银行一年期利率从最高的10%降到了2.25%。但大家要知道,一年期定存利率可以说是理财产品的风向标,银行的利息降得迅猛,整个金融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也跟着猛降。一边是写死的保单约定,承诺的收益要终身保证兑付;另一边是持续下滑的投资回报环境,这让保险公司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高盛在《中国保险业-成长前景、创造价值的关键在改革》研报中做的预判:仅国寿、平安、太平洋三家,潜在的利差损大概有320亿-760亿元人民币。2009年11月中旬,平安CEO马明哲在投资者说明会上曾回忆说:“90年代保险业那场高利率终身保险产品的冒进,让平安迄今为止还背负着高达800亿的利差损。”要知道,八九十年代的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1980-1986年间,美国寿险保单的利率也非常高,保费加速增长;但在1986年之后,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再加上投资的债券遭遇大量违约。保险公司不仅没有挣到额外的投资收益,还要持续持续支付承诺给客户的收益,受利差损的拖累,破产的寿险公司数目持续走高。1986年,破产公司为36家,而到了1991年,破产公司数目高达56家。为了避免悲剧重演,1999年刚成立半年的保监会,紧急出手管控:一是,原来预定利率最高能达到8.8%的那批高利率保单,不让继续卖了;二是,后面再新推出的产品,不允许再超过年复利2.5%这个上限标准了。这一波操作下来,影响深远,高预定利率的保险时代结束。一沉寂就是十几年,直至2013年,保监会才重新上调预定利率,由原来的2.5%,调整成了3.5%,这也是目前增额寿实际复利收益不能超过3.5%的原因所在。2)20年后的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二个投保黄金窗口期。一方面,无风险投资的收益率持续下滑;四大行一年期定存的利率,降到了1.75%;国债和大额存单的利率也未能幸免。而增额终身寿险,却仍然维持着3.5%的预定利率,持有10年,实际复合年化回报是4.11%,20年是4.95%,30年6.02%,40年7.4%。另一方面,这两年的行业变化和投资环境变幻莫测,稳健安全的投资成为更好的选择。教培和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大幅裁员;行业爆雷,传导到以这些行业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上,最后在我们普通投资者的手里炸了!又赶上资管新规的提出和实施,即使是银行理财,也不再承诺保本保收益。就跟买股票,基金一样,投资者自负盈亏。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那批顶顶有钱的人,都开始把资金往储蓄险里搬。再后来,储蓄险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追捧,就是去年年底,保监会出于公平考虑,要对中小保险公司的产品进行调整下架那一波。我们很多读者朋友,也是在那时候买入的储蓄险。02 储蓄险的调整,仍在继续现在来看,真的,买到,就是赚到。以新出的两款增额终身寿为例,和之前的老产品横琴利久久相比,投50万,后期都能差出来20多万的收益!资金量大的,相差就更是不止一点半点了。然而现在,不少像利久久这样的优质产品,线上基本已经买不到了,好在还是有些头铁的,比如金满意足,换了个马甲(改名金玉满堂)卷土重来,收益竟和之前的老版本维持在同一水准。我还是蛮佩服你们的敏锐度的,那段时期,5000万的保费额度,一晚上就被大家抢购一空。不过,监管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产品本身的设计问题。就在前段时间,下发了《2022版人身保险负面清单》,我看了下,新增的这几条内容啊,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还是增额终身寿这一块。我们买增额终身寿,主要就是看中它的安全性、能够锁定长期利率的收益性,以及它的灵活性嘛。但现在监管要拿大家都非常关心的“灵活性”来开刀,敲打保险公司,要求其对「过于灵活的加减保规则」以及「早期现金价值过高」等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是我们前面讲过的利差损风险,一边是将来可能要面临的的利率持续下行的投资回报环境,一边是保险公司要承诺给到用户无风险利率接近3.5%,这要是还能没啥限制地加保,保险公司怕是又要面临巨额的亏损。贴个数据:和讯网整理的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榜,2011-2020年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最高有8.69%,最低仅1.3%,平均值也就5%左右。你们细细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长险短做“的风险,如果现金价值增长太快,减保又设计得相当灵活,那肯定会有部分用户选择减保甚至提前退保,把资金挪作他用。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 ——保险公司刚收来保费没几年,投资的长期资产还没啥收益呢,用户就要把钱赎回了。非常考验保险公司现金流的承压能力,也会给保险公司造成严重的“投资期限不匹配”的风险。保险公司的动作也很快,今年新出的产品,已经顺势进行了调整:比如把条款里关于“加保”的内容进行删除。这也就意味着加保规则,随时可能面临调整。(删除前条款关于加保的描述)(删除后条款只有保留减保的描述)比如设定了严格的减保规则:每个保单年度内,减保明确限制在了累计保的20%以内。虽然说保险公司的压力是小了。但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在资金的使用上,肯定是没有那么方便和灵活了。所以像金玉满堂这种,还能保持和以前一样,保留宽松的加减保规则的产品,实在是很难得了。你们有想法、不想错过这次投保黄金窗口期的,戳我头像私信我,帮你对比、算收益。不过我也要提前跟你们说一下,这次的窗口期不会太长,毕竟负面清单已经出了,如果保险公司还不对这种“打擦边球”的操作进行整改,少不了要被通报批评。目前我们已经接到几家保险公司,要彻底停售老版增额终身寿的通知了,且买且珍惜吧。ps:大家可以留意下我们下期的推文哦,大白把目前市面上的增额终身寿险,都拉出来做了个详细测评。是骡子是马,比比看就知道了。有任何疑问欢迎私信大白!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如何爆发的?
了解禅风的人都知道,禅风回答问题喜欢从问题的源头来回答,抓住了事件的主要矛盾,那其它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从表象看是亚洲本身的问题,但其实不然。事情的源头要从80年代拉美危机后说起。
1985年,拉美危机演绎到极点后,美元指数被流入美国的大量财富推升到了164的高位后,美联储开始开闸放水,美元指数开始回落,大量的美元开始流向世界各地,那里有物美价廉的优质资产,那里就是美元的目标。就这样一部分美元流向了危机后的拉美,为下一次的财富收割做准备;一部分流向当时相对落后的东南亚各国,大量流动资金的流入自然了刺激了经济的迅速增长,亚洲经济开始腾飞。“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亚洲雁阵”等名词都是在这时期出现的。
当亚洲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美国停止了美元的供应,并在1994开始加息,改为收缩货币的政策,亚洲经济顿时进入流动资金不足的状态,甚至有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期间伴随着美元走强,亚洲经济出现了金融危机的前兆。
这时投资界的大鳄索罗斯,带着他的量子基金来到了泰国。选择泰国为突破口,也是有讲究的,当时泰国是固定汇率,外汇不多,当政的是军人,在玩金融方面和索罗斯职业的团队直接没法比。索罗斯来到泰国后从央行换取了巨额的泰铢的同时,暗地里大量的吸收泰铢,但是吸收的泰铢并不投向市场,这就造成了泰铢的升值,吸引了国际热钱进入泰国,找来帮手。当手里的泰铢吸收的差不多时,开始在外汇市场大量的抛泰铢,买美元,泰国是固定汇率,要保持汇率不变就要买入泰铢卖出美元,但是泰国手中的美元外汇太少,最后只能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
这时国际热钱一看,泰铢抗不住开始贬值了,也加入了抛泰铢买美元的队伍里,于是泰铢一路下跌,从1997年6月的美元对泰铢最高的1:23,到1998年初,短短的半年时间贬值到最低1:56,意思就是假如半年前索罗斯用100亿美元在泰国央行换取了230亿的泰铢,半年后再换回来时泰国要支付给索罗斯200亿还要多的美元。当然索罗斯没有在最低点买入,也没有在最高点卖出,但这中间的的利润也足够让他满足了。据测算,用这一手法,这老兄在亚洲经济危机期间,赚取了大约100亿美元的利润。但当这老兄想用同样的手法做空港元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大国的实力,不是个人所能撬动的,最后只能走人。
在亚洲各国货币贬值的同时,美国提前投入到亚洲的资金,在经历过几年的高速发展,都在这个过程中赚取了高额的利润后,开始了撤离的过程,这也加速了亚洲经济恶化的趋势。世界各国的投资者看到,亚洲的经济环境开始恶化,纷纷从亚洲撤资投向美元升值后的美国,亚洲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1997年金融危机,除了我们国家在1996年开始实行外汇管制,进入国内的资本能流出的相对很少,这次危机中我们国家得以幸免外,东南亚国家几乎无一幸免,最近几年创造的财富都流向了美国。从上面的叙述,1997年金融危机的过程应该很清楚了,美国通过美元的宽松和收缩政策,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然后再由索罗斯做个突破口来引爆。原因应该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就是经济对资本的吸引力,那里能给资本带来利润,资本就会流向那里。
既然说到了对资本的吸引力,再来聊点现实的,当下美国又开启了一次加息周期,而我们国家以降税来应对。美国加息将造成非美货币贬值,国内外的企业利润都在减少,通货膨胀,资金从实体经济流虚拟经济,各国各企业间,资金流通紧张。我们国家降税,是给国内外资本给多的盈利空间,但同时也会给国内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这场博弈比拼就是谁的吸引力更大,谁的耐力更好。美国输了,金融泡沫破灭,危机发生,我们输了,后果也好不到那里。
我是禅风,点个赞加关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97亚洲金融危机详细讲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es)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地区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几乎不受影响。
浮动利率如何让中产变无产?
买房不管怎样跌,房子还在手上!
玩数字货币~可以让人:一秒天堂,一秒地狱。
别拿二棒子和🇨🇳比,没可比性~多大一点地,还让人在脖子上拴了绳!
要是十年一次的金融风暴来了?
根据10多年的投资经验,如果真的是10年的一次金融风暴来了,那么第一件事,抛掉所有的金融资产。这个是最好的方式,持有现金。
也许很多投资者觉得我的行为很荒唐,但是我是经历过2008年,2018年的金融危机的人,从而知道,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金融资产不断的缩水,为了不被缩水,最好的方式,就是持币观望,耐心等待 ,往往特别有规律的.
2008年和2018年的金融危机,都是跌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那么到时候,就是抄底的时机,也就是暴富的时候,回头看看,2008年和2018年过后,很多股票都不知道的翻了多少倍,很多时间金融危机就是机会,也是创造机会的时候。每一次危机都是让我们普通人暴富的时候,但是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本金,还有就是,你要足够的经验和知识,要不然机会来了,你也无法抓住。
其实当你有经验了,你有技术,你有知识,你只需要耐心等待,只要一次机会,你就足够翻身了,其实很多时候,市场中的机会,是不值得我们参与的.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专注黄金-交易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