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原因,08年次贷危机的原因
金融危机的原因,08年次贷危机的原因?
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看法都认为,这场危机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其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1、对美国经济: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
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2、对中国影响: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
扩展资料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 ,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作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
然而,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
2001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金融危机原因:信用扩张,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实际次贷债券只有6000亿美元,引发了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全是由于跟风即人们的心理预期造成的.羊群效应,它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理论上羊群效应会加剧市场波动,并成为领头羊行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下述案例中烧饼就是领头羊.在现实经济中,次贷房贷是领头羊。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
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泰国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原因?
1.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例如泰国大量资金投资于房地产,由于房地产有效需求不足引起债务危机,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2.过分强调外向型经济的作用。毫无疑问,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东南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外向型经济比重太大,因而国际市场的变动,尤其是汇率的变动对经济发生重大影响。东南亚各国由于出口商品成本上升,经常项目出现巨大赤字。
3.债务结构不合理,短期债务多,还债率高,还本付息压力大。
4.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脆弱的金融体系难以抵御强大的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5.长期景气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矛盾,弱化了人们对潜伏危机的注意力和警惕性,一旦危机发生,无论政府和公众都缺乏思想准备和应急准备,陷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欧盟为什么会出现欧债危机原因是什么?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评级机构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在欧盟国家中,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这些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随着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竞争加剧,意大利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近10 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缓慢,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欧元区人口年龄结构从正金字塔形逐步向倒金字塔形转变,人口占比的峰值从1990 年的25-29 岁上移至2007 年的40-44 岁,而且这一趋势仍在进行。 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08到2010年,爱尔兰和希腊GDP都出现了负增长,而西班牙近两年也出现了负增长,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并没有因此减少,导致其财政赤字猛增,2010年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了10.4%,而爱尔兰这一比重更是高达32.4%。 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根据有效市场分配原则,货币政策服务于外部目标,主要维持低通胀,保持对内币值稳定,财政政策服务于内部目标,主要着力于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从而实现内外均衡。欧元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区域货币合作最成功的案例,然而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 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最初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是以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为前提,并以要素的自由流动来代替汇率的浮动。欧元体系只是在制度上放松了人员流动的管制,而由于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存在,欧盟内部劳动力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由于在欧元区建立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退出机制,这给以后欧元区危机处理提出了难题。目前个别成员国在遇到问题后,就只能通过欧盟的内部开会讨论,来解决成员国出现的问题,市场也随着一次次的讨论而跌宕起伏,也正是一次次的讨论使得危机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欧元区银行体系互相持有债务令危机牵一发动全身近年来欧洲银行业信贷扩张非常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其总资产与核心资本的比例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