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股价,拼多多上市首日股价飙涨41
360股价,拼多多上市首日股价飙涨41?
北京时间7月27日凌晨,国内知名的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发行价19美元,截至收盘,拼多多股价暴涨41.05%,市值达到296.88亿美元。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拼多多股价再度上涨5%。不过,刚刚登上“80后新首富”宝座的黄峥,现在的心里除了兴奋,或许还会有一丝困惑。
【将拼多多推上美股的,正是你大爷】
提到拼多多,网络上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根据拼多多提交的招股书资料显示,仅仅在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平均月活跃用户就达到了1.66亿,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拼多多的总活跃买家达到了2.95亿,平均每个活跃买家的年度消费达到了673.9亿元,GMV达到了1987亿元。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拼多多用户中70%为女性,65%来自三四线城市,一线城市用户量仅为7.56%”。如果说之前B站上市是被“FGO”这款游戏的氪金玩家推上去的,那么拼多多就可以认为,是被中国的大爷大妈们捧上了纳斯达克。然而B站上市破发,拼多多上市暴涨,正应了那句老话,“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你大妈也永远是你大妈。
之所以能吸引大爷大妈们前赴后继吆喝拼单,之所以超过6成的用户来自三四线城市,主要原因还是拼多多上大量相对廉价的产品。“28包抽纸只卖8.8元,9.9元一个单人被罩,9.6元一双飞织运动鞋,并且还包邮”,这样的价格对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同样也很难不让中老年消费者动心。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拼多多瞄准了电商战场中的空白地段,从现有大电商平台最薄弱的社交领域入手,才令其从原本微信上一个普通小程序成长为市值百亿的大平台。所以站在事实的基础上,不管你对拼多多的印象是好是坏,拼多多能够建立一个“全球3亿人都在拼的App”,能够在纳斯达克拿到百亿市值,这种廉价电商是有它的市场需求和庞大的用户基础的。
【将拼多多搬下神坛的,是“爸爸的选择”】
然而低价自然就会引来消费者的另一重猜疑,“这么便宜,会不会是假货”。就在上市的前几天,拼多多还因为“平台售假”在美国吃了一场官司。据《纽约时报》报道,原告一方是一家名为“爸爸的选择”(Daddy's Choice)的尿不湿生产商以“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的理由起诉拼多多。该公司质控拼多多在明知是假冒商品(knockoff products)的情况下,仍然允许销售印有该公司品牌的产品。
和国内的电商大环境不同的是,在海外对知识产权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要知道,强悍如“万能的淘宝”,在过去也曾因为平台存在假冒伪劣产品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列入“恶名市场”名单,直到阿里在版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才终于在2012年第一次获得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认可,从“恶名市场”名单中被除去,之后阿里才得以正常地在美国市场运营。从目前看来,拼多多的发展速度比当年的淘宝快多了,就是不知道它的律师团队是不是也同样给力。
如果拼多多黄峥这次没有选择上市,凭借现阶段拼多多取得的成绩,自然也能在微信朋友圈里混的风生水起,做一方低调的富家翁。可是拼多多如今选择了赴美上市,到了人家地盘上就不得不遵循别人的游戏规则。“平台售假”对拼多多来说必然会是上市之后第一批需要解决的问题。
【拼多多终要面对,充满荆棘的转型之路】
前面我们也介绍到,通过拼多多的用户画像以及网友反馈,拼多多能够迅速占领三四线城市电商市场,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平台中廉价产品。如果拼多多放弃这一特色转向版权保护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后续的结果很可能会令平台的价格优势减弱甚至消失。如果这样,拼多多的升级转型之路几乎是不可避免。
以拼多多三年积累3亿用户赴美上市的履历,我们不应对拼多多升级转型的能力有所怀疑。只不过拼多多的转型之路,究竟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才好呢?电商最看重的无非就是“货”与“送货”这两项,所以摆在拼多多面前的发展道路有两条:要么与大量的官方品牌进行合作,以平台的产品种类为卖点。但走这条路就必然会面对来自淘宝和天猫的竞争压力,以二者目前的体量和实力来看,对拼多多必然会是一场“恶战”。
而如果从“送货”入手,拼多多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与京东、菜鸟“撞衫”。京东是早在2007年就开始建设自有的物流体系,菜鸟目前已经初步收编四通一达等常见物流平台,就连天天快递都被苏宁等平台拿下。拼多多要走自营物流的道路,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前路的艰难险阻,已经可以预见。
就目前看来,不管拼多多的转型之路选择哪一条,都会是一条布满了荆棘的路。黄峥给拼多多筹划的未来会通往何方?恐怕只有时间才能给我们答案了。
百亿级资产并购后股价为何不涨反跌?
公开资料表明今年以来截止12月中旬,首次披露重大重组事件合计超过200起。按重组进度来看,有60起重组事件仍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56起已经完成,33起失败,20起处于证监会反馈意见阶段,14起已被股东大会通过,11起已获证监会受理。
从交易总价值来看,有13起总价超过百亿元的并购案国。电电力和中国神华的合并案,总价值高达666.47亿元,位居年内并购案总价值排行榜首位。排名第二的是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一案,交易总价值达到504.16亿元。中远海控收购东方海外国际100%股权,交易总价值428.7亿元,位居第三位。此外,国电南瑞、豫园股份、沙钢股份等6家公司涉及的并购案交易总价值超过200亿元,通达动力、快乐购、深天马A等3家公司涉及的并购案交易价值超过百亿。
但从市场表现来看,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大涨有的大跌,其中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一案,表现最佳,借壳对象自预案披露以来股价暴涨458%。此外还有以13.5亿元收购泰坦新动力的先导智能,自并购预案公布以来股价近翻倍。创新股份、江山化工、江粉磁材等个股自披露并购预案以来股价上涨也都超过70%。
当然也有下跌的,比如国电电力,豫园商城,ST中绒。
从以上重组后股价大幅下跌的个股分析认为,资产重组后股价不涨反跌,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所致。
一,市场并不好看,有的个股资产重组并没有带来盈利能力实质性改善,反而拖累公司财务增长。
二,利好提前兑现,资产重组后股价处于高位,股价失去低估价值,获利盘的流出,导致股价回落。
三,今年监管层对二级市场中资产重组的严监管,弱势行情下资产重组不再是香饽饽,有些个股资产重组方案提交过会后迟迟不能批准,股民心理预期的降低,加上今年以来股市分化行情严重,不是特别有价值的资产重组很难被资金看中,也是导致重组后下跌的原因。
所以资产重组的个股还要具体看待。
如何看待360公司上市不到一年股票跌入深渊?
中概念回归光环的三六零不知不觉已经从借壳上市后的炒作高峰66.50元/股(复权价)一路下跌至今的20元附近,跌幅巨大,这是三方面的共振所致。
第一方面,是昔日借壳回归时二级市场炒作过猛。这也是A股市场一个大通病,历来对回归的中概念股比较追崇,市场认为A股市场优秀的企业太少,在海外上市浸泡过的企业即使是因为在海外市场混不下去才回来的,也会被当作质优企业并放大化看待,前有巨人网络,如今又三六零,在新鲜过后,市场理性化,估值高企,都难以避免回落潮。
第二方面,2015年6月后,A股整体都是震荡下行为主,过去一年更是加速杀跌,大环境如此,三六零也是作为其中持续杀跌的一员罢了。
第三方面,三六零自身的业绩也并没有回归前和初期市场想象的那么优秀、那么高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三六零实现营业收入94.49亿元同比增长11.77%,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增长7.93%。业绩不及市场预期,加上过去爆炒、获利盘巨大、大环境低迷,三六零股价大跌,也就成了自然。
不过,题中有一点并不正确,三六零的股权质押是对公司私有化银团贷款合同的再履行,和上市公司普通的股权质押变现不同,三六零的的股权质押并没有设置警戒线或平仓线,也就不存在股价跌至质押平仓边缘一说。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人工智能行业是否存在泡沫?
我先说我的结论,目前人工智能行业肯定是存在泡沫的。
近期,ChatGPT概念股受到市场的热捧,但也引发了一些风险和质疑。一方面,ChatGPT等智能化工具已暴露出跨境数据泄露等风险,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向行业发出倡议,提高思想认识,依法依规使用,不上传关键敏感信息,加强内部管理和引导。另一方面,ChatGPT在应用场景和商业化探索上还处于初始阶段,一些公司在相关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突破,甚至不少公司业绩处于亏损状态,股价却先突飞猛进。目前ChatGPT概念板块已经存在估值泡沫化迹象,截至4月6日,整个板块市盈率已高达136倍。
经济日报文章指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蹭热点”“炒概念”及股价操纵行为的监控处置和打击力度,为人工智能长远发展营造信披规范、运行有序的市场;上市公司要保持战略定力,打好技术地基,以核心技术突破赢得市场支持;投资者要把握好投资尺度,切勿跟风炒作。只有市场各方静下心、沉住气,多一份行稳致远的从容,少一份急功近利的浮躁,方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走进生活、方便你我。
市值从4442亿跌至1229亿元?
以往我们的电脑中,都会装着一款杀毒软件,当年竞争最为激烈的莫过于360安全卫士和腾讯的电脑管家。而这么多年过去后,腾讯越发壮大,可当年叫板腾讯的360却开始逐渐没落。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360的股票市值为1118.25亿元,截止2月3日的最新股价也仅为15.65元,相比最高峰66.5元时,股价缩水近7成,而市值也跌去了3000多亿元。
图片来源:百度
之所以走向没落,小麦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业务内容方面。在2019年时,360的PC安全产品以及PC浏览器的渗透率就分别达到97%和86%左右。看似很高,但其实早在2017年时这两项数据就已经是如此水平,说明近年来的提升并不大
而且现在用户更多使用的平台是手机,手机对于安全杀毒软件的需求并不高,这也导致360的业务出现瓶颈。
其次,收入占比方面。360的营业收入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广告业务。用过360的人都知道,360经常会出现广告弹窗,十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过度依赖于一项收入,也导致公司的经营容易出现下坡。
对于360的未来而言,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许是当务之急,否则难以追上时代变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