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散不走股票不涨,你有股票操作经验么
牛散不走股票不涨,你有股票操作经验么?
股票和期货
二十多年股票交易,十多年的期货交易,老道积累了丰富的交易经验。
做股票期货判断和选择很重要,进场之前和进场之后的操作计划和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更加重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交易策略”,没有交易策略靠“蒙杆”能蒙对一次却不能此次蒙对。所以还是从最基本的开始,甚至清零之后学习正宗的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吧……
那么,在期货 交易过程中的运气和方法,如鱼和熊掌,二者兼得最好。
分开看,运气是短暂的,具有偶然性,而方法是稳健的,持久的。当然,没有理论基础就无法达到现实的高度,努力学习,扎实总结,灵活实践,勇往直前,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我是个男人,同时也是一个超级自信的男人,被期货这个“天使”诱惑的欲罢不能,欲说还休...我喜欢她直白的欺骗,我爱她纯洁的阴险,我等待趋势的重演,也愿意稳健的剖解波段...
敬畏市场
嘴上说着,心中想着敬畏市场,操作的时候却不遵守规则。
造成亏损多半是因为:
一个是没有操作规则;
二是有规则但是执行不了,控制不住自己来遵守规则;
三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行情都能赚钱。结论,这样不是敬畏市场,一定要知道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
规则的重要性:
当你看盘的时候,有时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手。轻易的被市场带进去,以为在这个市场上。其实也并不是以为在这个市场上无所不能。而你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手和情绪罢了。
被市场带进去,这时候就反应出来是你的头脑中的交易策略。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交易策略。做盘的随意性太大,没有根据就去操作。
还是说当你有规则按照规则来做的时候,赢的几率大,错的几率小。如果随意操作的时候赢的几率小,错的几率大。然后概率下来之后。亏损的概率就大……
知行合一
行情现在什么情况呢?心里有谱。你要上手的时候,具备什么条件,你才可以上手心里也有谱。而实际操作的时候,你确实等到了这样的条件下上手,这才是知行合一……
为什么做股票的大部分人喜欢做短线?
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也是目前A股市场交易的一个真实写照。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A股市场历来牛短熊场,而且情绪化交易比较严重,投机氛围非常浓厚。市场中所有人都在做价差交易,都是想把别人的钱揣到自己的口袋中,在这种交易氛围下,广大散户很少有安全感,即便是赚了点钱,也感觉自己的收益随时跑掉,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落袋为安的情绪非常强烈,这样就会诞生出一批短线操作,今天买明天就卖,即便是亏钱了,割肉也是不眨眼的,以防止被套,急功近利的赌徒心态让90%的散户热衷于做短线交易。
2、很多股民不具备股票的专业知识,且不断否定自己。今天100块买入,本计划到103时出手,然而第二天股价涨到102回落到101时,立马否地自己先前的计划,卖掉赚1快,此时落袋为安还算不错。但是股票回落调整后又强势上攻,这时,后悔、贪心等各种人性就会暴露出来,蛊惑你不理智的以105再买回来,本想涨到106就出手,结果第三天以102低开时,又仓皇卖掉。这就是典型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真是“虎”(虎了吧唧)。
我相信有过这种操作的股民不在少数,产生这种操作主要还是因为对市场的整体运行趋势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做适当的评估,自己没有建立盈亏预期,内心格局小
3、错误的认为短线交易是最容易操作的。恰恰相反,历史数据告诉我们短线交易是交易系统中最难的,这也是产生“七亏二平一赢”的主要原因。短线交易需要把握分时的变化,需要考虑各种情形,是最专业的人应该做的事,反而长线交易是比较简单的,能够过滤一定的波动,从而实现累进的收益,而大部分股民却把这个问题搞反了。举个例子,今天5月5日,我做两个预测:(1)半年后11月5日的气温比今天要低;(2)明天5月6日的气温比今天要高,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哪个预测更加靠谱。所以,预计明天气温的事还是交给气象部门吧。综上所述,大部分人喜欢短线交易,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上提到的三点:存在赌徒的侥幸心理;心态不稳定,易自我否定;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做,简单的问题不去做。
(本人专注财税问题研究,如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股票如何投资才不会抄底抄在半山腰?
抄底抄在半山腰,说明你炒的根本不是底,只不过是一个下跌中继。这种交易很让人沮丧,很多人逃过了山顶,死在了半山腰,那就是说明你对“底”的理解还不深刻。第一,调整过程中哪里都不是底。很多人一看股价不断下挫,就有了抄底欲望,尤其是感觉股价已经到了自己的“心里价位”,就急吼吼的冲进去,最后被套在半山腰。记住一句话:调整过程中,所有的低点都是为了被跌破的,只有相对低点,不会有绝对低点。第二,本身抄底的思维就是错误的。对于调整过程中的股票,最好的选择就是规避,而不是想着怎么能够“抄底”。股票调整在下跌动能充分释放以前,也就是说没有达到跌无可跌的时候,任何侥幸抄底行为都是危险的。
那么如何杜绝这种错误的?第一,控制仓位低吸。一个股票从高位下来,不是所有点位都可以低吸的,一定要等到结构点去低吸,比如前期的突破平台,重要的支撑位,在这些位置,可以低吸,还要注意仓位控制,不能一下子全仓进去。
第二,指数化抄底。研判股指走势,如果股指这里有反弹,那么可以利用个股和股指共振的机会,进行抄底,如果通过研判,股指在这里没有机会,就算是个股跌得狠,也不能抄底,因为抄底了,起不来,还得跌。第三,时间周期抄底。如果你说这些都太复杂,我不懂,那教你一个简单方法。如果是月级别调整,你等22天左右抄底,如果是周级别调整,你等12天左右抄底,如果是日线级别调整,你等7天左右抄底。虽然这种抄底方法很机械,但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即便是错也不会套着你,安全性较高。
总之,抄底是技术活,别随便,别放肆,别想当然。如果觉得有用,点赞评论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
股市中有哪些典型的「散户思维」?
所谓的“散户思维”,其实不仅局限于股市中的股民。我们大多数人,在处理自己或家庭的资产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所谓“散户思维”的影响。
第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没有时间概念。在自己想去做投资的时候,恨不得马上把想买的股票买好,一分钟都等不得。股票买好以后,恨不得隔天就涨个20%,一个月就翻个倍。
这个相同的投资者,对于股票的持有,却朝三暮四,犹如猴子的屁股-坐不长。短则几个月,长则不超过三年。
这个毛病也不是中国人独有。根据美国DALBAR机构对于美国基金投资者的定量分析,美国人持有股票或者债券基金的平均长度是三年。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每三年他们就会把自己手中的基金卖出再去买一个新的基金。在这种操作频率下的回报可想而知。关于长期投资的重要性我在这里有更详尽的说明:散户学习相关技术理论对炒股真的有用吗? - 伍治坚的回答
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你没想过持有一只股票至少十年以上,那么还是不要考虑购买这只股票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例子是对资本市场(比如股市,债市和房市)的回报和风险的关系认识幼稚。对投资不甚了解的朋友们,关于投资上来第一个问的问题大多是:回报多少?正所谓新手追回报,老鸟看风险。在这个世界上回报高的活动有很多,比如你可以去伊拉克开面馆,或者去山西挖煤。在这样的例子前很多人很容易看出这样的回报是需要通过承担极高的风险才可能获得的。但是在金融投资面前,很多人却把这条最重要的原则忘记了。有关这个问题,我在这里有更为详细的解说:求平均年收益率10%的资产配置方案? - 伍治坚的回答
比如很多人在选择债券类基金是,首先看回报。6%的债券基金肯定比4%的好,殊不知那额外的2%可能需要通过承担更高的风险,比如更长的久期(duration),更低的债券评级,或者一些外汇风险获得。从市场有效性角度来说,你投资一个4%的低风险债券组合,或者一个6%的高风险债券组合,你并没有占得任何便宜。风险低,所以回报低;回报高,需要通过承担更高的风险获得。关于市场有效性我在这里有更为详细的说明:有哪些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越早接触越好? - 伍治坚的回答
第三个例子是对回报的期望不切实际。每个人都想获得高额回报,越高越好,没有上限,这是普遍的大众心理。但是很少人会静下心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获得高额回报最可能的途径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有不少人会诉诸于彩票,或者创业,或者股票,或者期货,或者投资其他基金经理,等等。很遗憾的,这些想法都是幼稚可笑的。事实上,一个人获得高额回报的最实际的途径,就是出卖自己的专长,获得和自己专长匹配的收入(比如工资)并且把多余的收入存下来。美国有本畅销书叫《隔壁家的百万富翁》。在书中作者研究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得出了和上述说法相似的结论。
我这么说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那你听我慢慢道来。
术业有专攻。在一个成熟和稳定的经济体内,每个人各司其职,并且和别人(比如你为其他人理个发或者修个电器)或者机构(比如你为某公司/学校/政府进行打工)进行交换获得自己的回报。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或者对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劳动的回报,最实际的办法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别人的认可然后提高自己的单位小时价格。
炒股也是一个专业。广大股民来自于各个不同的行业,但是指望他们都有高超的炒股技术并从中获利,就像要求每个人都有梅西那样的球技一样毫不现实。大家回到自己专注的行业里想一想,如果有一个对你行业一窍不通的哥们,没学啥技能,没看什么书,上来就说要跟你在你的行业里分一杯羹,甚至获得比你更高的报酬,完全无视你在自己的行业里刻苦学习深耕细耘了过去那么多年,你会怎么想?是不是有种想骂人的感觉?
可是搞笑的是,大多数人对股市的看法不同。也不知道他们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即使没有花多少时间去学习提高,也有本事获得比其他人更好的回报。当然在行为学上有个术语叫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专门描述这样的心理弱点。事实上大部分人都会受过度自信的影响。比如我在这里问,你觉得自己的选股能力如何?
A。超过平均水平B。平均水平C。低于平均水平
大部分人会选择A或者B。几乎没人会选择C,即使我们都知道有一半人属于C。
回到主题,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超过常人的知识储备,钻研精神和日以继夜的不断训练,要想获得比整个市场(即其他人)更好的回报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是更多人不理解的一个更深的道理是:没人逼你一定要获得比别人更好的回报。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获得市场平均回报(比如上证180指数回报),这才是最实际的期望。从个人竞争优势来讲,你如果真的想致富,更靠谱的方法是钻研自己擅长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价值。比如医生就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和医学知识,教师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会计就努力考出自己的专业准证并且熟悉各种会计软件,等等等等。
但是获得市场平均回报,也就意味着你需要理解资本市场特有的波动性和风险。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理财准则(他们并不复杂,但需要你有一定的毅力去长期坚持)。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股市涨到现在3300点?
这个问题,对于不同格局的人,不同操作策略的人,甚至不同经验的人,答案也是完全不同的。
就好比短线的,甚至那些格局较小的散户,看到的是风险。
为什么呢?
前期大涨了,然后在大涨的中前期不敢买,在大涨的中后期追高。
所以碰到调整就亏钱,从而前面喊牛,后面喊熊,典型的追涨杀跌。
那么,对于这一批人来说,这里更多的是认为风险,是坑,而不是机会,也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散户的想法,不相信牛市!
对于一些机构基金来说,他们做的是中线和波段。
这里其实临界着前期3587点的高点,短期有压力,但是对于空间来说,他们并不满意,认为只是一个启动。
甚至,即便指数不涨,未来的行情也会慢慢发展向个股。
而如果行情启动了,那牛市的主升浪就到来了,所以,这里机会是大于风险的,无非就是个股行情,还是牛市盛宴而已。
那么,对于牛散,主力,外资这些长线投资者来说。
这里其实就是一个牛市的前期,也是一个还有布局机会的周期,这里更多的是布局和耐心等待。
只有当达到了牛市中后期的泡沫和风险,再来谈所谓的大坑不迟。
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格局,不同的策略,对待目前行情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大仙我虽然是一个普通散户,但是在股市里也有十几年的经验了,经历了两次牛市!
而我也特别喜欢跟着主力吃肉。
因此,在2018-2019年的熊市底部区域,我就开始布局,一路持有不做频繁的投机,等待到未来的牛市主升浪启动,个股的主升浪启动,以及中后期的泡沫和风险到来,我才会考虑逢高分批止盈。
在我眼里!股市里大部分的散户都无法接受慢慢变富的现实,可是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要求回报,播种更收获本来就不是在同一个季节!时间和格局才是你能否HOLD住牛股的本质!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点赞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