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终身持有的10大基金,指数型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2024-07-24 14:40:16 69阅读

可终身持有的10大基金,指数型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先说结论:

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投资,但并不是任何一支指数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指数基金可以长期投资?

1、风险可控

可终身持有的10大基金,指数型基金可以长期持有吗

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社会财富也在不断累积,我们回过头去看前10年、20年、30年,人类的生活水平整体也是在不断前进的。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水平整体向上,股市必然整体向上。

但具体到具体到股票而言,其涨跌的不确定性较大,也存在个体的不确定风险,如果只买一只股票,万一其出现经营状况导致长期亏损,甚至退市,那损失可就大了。

“股票指数”则不同,它代表着经过筛选的、一系列股票的平均价格。比如A股的沪深300指数,由沪深两市最具代表性的、规模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组成,而且定期做动态调整,谁不符合入选标准,就被剔除——这就保证了沪深300指数的足够优秀。

如果说“股票指数”本身做到了风险的分散,那么“股票指数基金”则利用专业化的分析手段,将股票指数的风险再次做了分散,并将收益做了优化。

2、收益可观

股神巴菲特是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过去20年资产做到了近万倍的回报。

很多人都询问巴菲特的投资秘诀,但巴菲特在公开场合,只推荐了唯一一个品种,那就是股票指数基金。

“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的专业投资者”——巴菲特。

巴菲特的这一观点,在我国也是适用的。

曾有专业机构统计,2004年~2017年,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内指数基金的整体收益,甚至高出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的指数基金1~2倍之多。

指数基金虽好,但并非任何一支指数基金,都适合长期持有

1、非潜力与景气行业的基金,不适宜长期持有

具体的指数,可以按照行业、规模、概念、地区、经营状况等等分类,这就衍生出众多的股票指数。仅我国A股的相关股票指数就有上百种之多,而摩根斯坦利公司MSCI指数甚至有数千种之多。

指数型基金跟踪的具体指数,决定了其能否长期持有。

每个行业都是有景气周期的。比如重工业,在20~30年前可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现在“去产能”的影响下,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如果持有相关行业指数基金,长期而言收益不会太高;

而大健康、互联网、人工智能、养老等行业,则是典型的潜力与景气行业,长期持有相关行业指数基金,取得可观盈利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2、当指数价值被高估时,伺机卖出,待回落后接回

股市的运行,长期来看实际上是一种钟摆运动,当运行到顶峰时,必然回调。

基于这个原理,当股市持续上涨,甚至疯涨,手里持有的指数基金会被过度高估,这时候应考虑暂时卖出,落袋为安,待市场冷却,回调之后在低位投资。

总之,指数基金是一种不错的长期投资标的,但傻傻的只买不卖、长期持有也并非投资之道。我们可以采取定投的方式,不断摊低成本,在市场相对高位择机卖出,这样长期下来,收益才能最大化。

你会长期持有还是倾向于波段操作?

对于一只优秀的指数基金来说,个人认为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哪怕是经历了2008年的998点,还是经历了2013年的1849点,还是2018年的2440点,其长期收益率依然是非常优秀的,可以比肩一线城市近10多年来的涨幅。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这只指数基金确实要优秀。

怎么算是优秀呢?具有代表性,能够分享中国经济近10几年来的飞速增长的成果;第二,费率足够便宜,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前者相当于开源,后者相当于节流。开源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节流的长期影响,确实被很多人忽略的。

下面我将从指数基金长期收益的表现以及短期操作的难度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优秀的指数基金的长期优秀率比肩一线城市近十年的房价涨幅

1、为什么是指数基金而不是主动型基金

这里先表明一个前提,为什么指数基金是值得长期持有而不是主动型基金值得长期持有?不讨论巴菲特所说的市场有效理论,就从基金管理人这个角度和成本这两个角度来说,指数基金也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首先指数基金不需要担心更换基金经理,也就没有更换的成本和风险。新的基金经理往往会有新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使其收益基础荡然无存,最典型的就是华夏大盘和华夏精选,在王亚伟离任后,这两个基金黯然失色,迅速掉队。

其次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固定成本和交易成本远高于指数基金,更别提那些换手率高企的主动管理基金,这里面花出去的都是投资者的收益啊。现在主动型基金的固定费率普遍都在1.5%-1.75%左右,如果算上交易成本1%,那一年的固定成本2.5%-2.75%,这远高于指数基金每年1.4-1.8%的固定成本。

别小看这1%的差距,假设10000的本金,投资10年,一个年收益率是10%,一个年收益率是9%,在复利效应的影响下,10年后的本金分别变为25937.42元和23673.64元,一个收益率是259.37%,一个收益率为236.73%,差距超过20个百分点。

2、指数基金的长期表现超越一线城市近十年的房价涨幅

根据任泽平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9-2018年北京新房均价从1.4万元/平上涨至5.5万元/平,上涨3.9倍,远高于全国新房均价涨幅的1.9倍和M2涨幅的3.0倍。而上证指数在2009-2018年仅从1820点,涨到了2493点,仅上涨了673点,涨幅为36.97%,这也是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砖头如此热爱,对于股市如此唾弃的表象,但实际上中国股市的表现真的如此不堪吗?如果我们选择了合适的指数标的呢?

由于主题类和行业类的指数基金开发得比较晚,而且收益率并不怎么样,因此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宽基指数,而比较主流的宽基指数就是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而这三个指数的长期收益率应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但是这里面依然有优劣之分。

上证50指数从2004年2月至今,累计收益率为177.3%,从1067.55点涨到了2960.41点。其中最高点是2007年的4772,现在的点位约为最高点的62%。

而以前最为市场所称道的中证500,在2007年1月至今,从1881点涨到了5041点,涨幅为167.9%,涨幅还不如上证50指数。指数最高点曾突破1万点,触及11616点,现在的点位还不到最高点的50%。

而最具有市场代表性的沪深300指数,从2005年1月至今,涨幅高达291.3%,从当初的994.76点,涨到了3892.18点。虽然最高点曾经也上到了超过了5000点,但是如今的涨幅已经到达了最高点的72.3%。

但是沪深300指数2.9倍的涨幅也只是跑赢了近十年全国平均房价的涨幅,未能跑赢一线城市房价的涨幅啊?莫急,如果我们算上企业的分红呢?就拿比较早成立的博时沪深300指数A为例。假设我们在2005年1月3日买入这只指数基金,到了上周五,这只基金累计收益率高达404.27%,年化收益率11.8%,这一涨幅甚至超越北京近十年的房价涨幅3.9倍。

也就是说选对了指数标的和指数基金,我们完全可以实现超越一线城市房价涨幅的收益率,但问题就在于选择出优秀的指数基金并且长期持有。但是正如题目所提到的,如果我们不是长期持有而是波段操作呢?

波段操作=择时,而择时永远更多看得是运气

波动操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择时。高大上的基金经理也好,出神入化的私募基金经理也罢,目前能够连续准确择时的本人还没见过,一般只存在这流传的故事当中。如果一个投资者可以择时,那他还需要买什么指数基金,可以融资融券去买股票,根本不需要等待。但是回顾中国股市的历史,有这样的牛人存在吗?

因此个人认为波段操作是个伪命题。如果一个投资者可以择时,那他根本不需要长期持有任何的资产,只需要高抛低吸就可以了。这种时候,讨论长期持有就没什么意义了。而如果一个投资者希望长期持有的前提就相当于承认了自己没有波段操作的能力,才会希望通过长期持有来分享整个市场的收益。特别是中国股市,典型的特征就是牛短熊长,错过了那么一年的牛市,你可能要再等个7-8年。

根据美国一份关于标普500指数的统计显示,在1996年至2015年这19年中,投资标普500的年回报为4.8%左右;如果投资者错过期间涨幅最大的五天,年回报则会大幅下滑43.75%,跌至至2.7%;如果投资者错过期间涨幅最大的十天,年回报则会大幅下滑72.92%,跌至至1.3%;如果投资者错过期间涨幅最大的四十天,年回报则会转正为负,进一步降至-4%,这被称为“闪电理论”。在美股牛市平均超过超过25个月尚且如此,放到中国这种牛市12个月左右的市场中,个人觉得就更加适用了。

网上也有很多关于投资止盈的指导意见,个人也觉得止盈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是截至目前并没有一套可以有效跟踪市场的止盈方法,因为这种止盈都涉及到波段操作,也就是择时的,因此最为主流的止盈方法就是目标止盈法。比如达到50%的收益率,减仓50%;达到70%的收益率,减仓70%等等,但是这种情况如果碰到2007年或者2015年这样的疯牛行情,目标止盈方法就会错失市场后面的高额收益,那等待这么久的牛市又有什么意义?

回归国内公募基金的情况,自1998年成立以来就成为了国民参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工具。特别是在2007年牛市以后,公募基金的规模开始出现暴涨,因为其往往能跑赢指数。根据2010-2018年公募基金平均业绩与沪深300指数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跑赢市场的概率在67%左右。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公募基金是包括股票和债券基金的,并没有包括货币基金。但是如果我们算上沪深300指数的企业分红,这个概率将会进一步下降。

从上表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牛市中股票基金是明显跑输沪深300的,比如2012年、2014年和2017年,但是在震荡市和下跌市中,股票基金通常会实现弯道超车。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北上资金和外资开始不断流入中国市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有效性可能会进一步的增强,这会使得战胜指数的难度越来越高。根据美国共同基金的研究数据表明,在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里,美国共同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3.9%,而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收益率则高达11.9%,约有70%的主动基金跑输标普500指数。

因此,个人认为波段操作在任何的投资当中都是一种理想化的操作,不具备讨论的意义。所以无论是持有指数基金也好,持有股票也好,个人认为长期持有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式,但是放在牛短熊长的大A股,我们依然可以在指数相对低估的阶段进入加仓,在达到自己盈利目标的时候进行减仓,这依然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式,具体的参考指标和操作方法还要看每个人对市场的理解和对投资目标的要求。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用支付宝还是天天基金?

热播的金凤凰讲坛,结合金融谈历史,借助历史评人性。正所谓:以史为鉴,迎金而解。请关注 唐潮钱进 垂听。

基金,就是投资的一种。投资,是一场斗智斗勇斗人性的博弈战争,不是你输、就是我赢。我们再来重温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先生的观点,留意最后那句,“大部分时间你就是那个交易对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先生的观点

所以,问出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忽略了买基金的本质就是选出好基金,而执意在买基金的工具/途径中花费时间。

就好比,你即将进入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你在求助别人,到底该拿大刀过去呢,还是拿长剑过去。与其如此,还不如花点心思去研究怎么以弱胜强、打败敌人。

懂行的人很少去银行买理财产品

虽然在银行从业二十多年,但我从来不介绍自己的亲朋戚友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为什么呢?

因为,银行需要较高的中介费,但好的理财产品往往给不到高费用,能给高费用的,银行也不一定会用力推(主要考虑对银行及兄弟机构自身产品的影响)。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现象。

插图来自 唐潮钱进 原创作品:股票与基金哪个风险大?新时代如何投资和理财

迷茫、犹豫之时,与其盲目前行,不如沉下心来、扑下身去,自己好好总结一下过往的经验,认真研究一下当前的大势,在保证家庭资产按照标准普尔四象限配置的同时,适当缩减投资的比例,将其增加到保命和保本上。

毕竟,标准普尔四象限不一定符合所有的中国人,我们还没有达到国外的发达水平,无论生活,还是金融意识。

尤其在这个黑天鹅与灰犀牛频现的时代,稳才是王道。

本评论由头条号 唐潮钱进 的特邀作者 白小生 撰写,加入我们,PLZ JOIN US,一起阅世界、悦生活,带你涨事理、长知识!

唐潮钱进工作室,金融从业者的聊天室。

唐潮钱进,一个有原则的异想天/地,一个有底线的醉生梦/镜;一群被本职工作耽误的策划人,一群历经千帆燃感性的创作人。这里有说不完的想法和故事,你有酒钱吗?

白小生,号称孙中山故乡的百晓生。企业金融顾问制度的研究者、供应链金融生态圈的探索者、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一个看透真相依然热爱的自甘平凡人,一个一言不合就发长文的自视清高人。

本文仅代表 原创作者 的观点和立场。不论您是否认同,欢迎关注 唐潮钱进 号,一起悦读复杂多变却并非无解的人生。

长期投资基金的结局如何?

长期投资基金分为四种:货币基金,债券基金 指数基金 股票基金

1货币基金:其实货币基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更多作为一个现金管理工具和消费账户的存在,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宝和微信的零钱通,都是日常消费资金周转,和部分闲余资金短暂存放。属于波动和收益最小的一类资金

2债券基金:很多佛系理财人士的选择:长期买债券基金,今年的债券市场也是比较火热,买纯债基金的,国债类型,安全稳健,公司债类型的,存在违约风险,去年就有债券基金配置公司债赶上违约,亏损的情况。还有现在随着股市火热的可转债风险和收益大,债券可转换股票在市场交易,更有收益空间,但是风险把控也需要专业的能力判断。

3最多的长期定投应该是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了,如果选择长期定投指数基金,如果有耐心等待一个周期回报,长期定投的回报还是很客观的,短线投机的话,很容易扛不住指数波动损失严重,一般有三个回报周期,6-12个月,这种是定投低位的情况比如去年开始定投大盘指数的,今年指数上涨的周期回报就有了,一般位置的定投2-3年一个周期回报,高位的3-5年一个周期回报。时间换空间,才用平均成本投资法。股票基金不建议,目前更多的方式是通过指数基金入市,不参与股票炒作,股票基金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太高。有能力的可以玩,没有专业股票投资和理财能力的,选择小白指数定投即可。

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

在回答问题之前,不妨我们先了解下股票型基金与指数型基金的区别:

股票型基金为主动型基金,而指数型基金则为被动型基金基金决定人不同:主动型基金选择行业、选择个股都是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来进行决定的。而被动型基金在选择行业和股票的时候,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不会参与。买卖费用不同:主动型基金的管理难度比被动型基金高,因此基金管理费也比较高。操作方式不同:主动型基金比较灵活,基金经理可以根据形势,来主动增仓建仓。而被动型基金不可以,被动型基金只能跟着指数变化来增仓建仓。申购与赎回不同:主动型基金申购与赎回都是采用现金,而指数型基金申购与赎回都是采用股票。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应该选择股票型基金,还是指数基金?

投资者中长期投资基金,小编个人倾向指数型基金,但数据却显示,投资者中长期应选择股票型基金,收益会较高。

数据不得不让人低下现实的头:

2019年既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年,也是公募基金的业绩大年。数据显示,2019年基金总体平均收益为22.67%;其中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基金均大幅跑赢行业平均,收益分别为39.69%、32.26%与33.47%。可见股票型基金平均跑赢指数型基金六个点。从2013年到2018年,主动型基金收益率为76.53%,指数型基金收益率为20.77%,主动型基金是被动型基金收益率的2.7倍震荡行情选股票型基金,单边牛市行情选指数型基金上诉股票型基金收益跑赢指数型基金,因为大盘多数处于震荡市,波段行情,这时候主动型基金优势就比较明显,可以根据基金经理水平来主动调换仓位,避免震荡行情带来利润波动损失,而被动基金则无法避免此损失。而在大盘处于单边牛市行情,这时候指数基金仓位100%,完美复制指数走势,就能战胜主动型基金,因为主动型基金仓位无法达到100%,通常在八到九成仓位,需要预留部分现金来满足申购者赎回。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牛市中,指数基金平均斩获97.53%的收益,而主动型基金收益则为79.98%,收益高于主动型基金17.55%个百分点。基金如何选择?股票型基金选择:应选择三年业绩逐步增长的基金认购定投,这样基金经理水平就能较好地体现出来,不要选择单年业绩高,而往年业绩不行的基金,这样基金不稳定,收益波动太大。基金长期投资稳定收益才最重要。指数型基金选择:长期投资比较适合宽基指数,行业指数有其周期性较难掌握其走势。宽基方面:华夏上证50ETF(510050),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南方中证500ETF(510500)规模一直在中国ETF前三甲,也是最具宽基的代表。可以在宽基指数方面选一只作为标的,当然有人喜欢另辟蹊径,喜欢创业板小盘股同理可以买创业板指数类ETF,而有的人喜欢标普500指数行情,就可以买标普500(513500),喜欢纳斯达克100指数,也可以买入纳指ETF(513100)等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你的一点则有缘,关注小甲,真诚感谢:第一时间分享股票,ETF基金,可转债热门资讯,一起走进投资财富人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