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龙纸业股票,王传福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玖龙纸业股票,王传福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2022年的全球财富榜前三分别是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1.29万亿人民币)、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11850亿)、LVMH的伯纳德阿诺特(9650亿)。
按照比亚迪的发展速度及王传福本人的预期,比亚迪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为400-500万辆,2022年三季度比亚迪单车利润约为1万元。假设2025年比亚迪全球乘用车销量达到1000万辆,随着各种边际成本降低、高端车型放量、出口占比增大等单车利润推手发力,2025年单车利润应该能达到1.5-2万元之间,即2025年乘用车业务板块有机会给比亚迪实现1500亿-2000亿净利润,按30倍pe该板块带给比亚迪(sz002594)的估值为4.5-6.0万亿,比亚迪电子及其它业务板块(2025年前分拆上市)归属002594估值按5000亿计算,比亚迪2025年市值有可能达到5-6.5万亿,王传福本人的持股比例为17.71%,其个人财富值有可能超过1.1万亿。
1.1万亿人民币要想在2025年成为全球首富有难度,成为中国首富很可能。
当然,如果三年后比亚迪的单车利润更高(2.5-3万),二级市场愿意给002594的pe也更高(40+),那王传福的个人财富值就可能超过2万亿,成为世界首富的几率就很高。
有人说农村人在南方收废品比进厂打工收入还要高?
有人说农村人在南方收废品比进厂打工收入还要高,是真的吗?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玖龙纸业的创始人张茵,在27岁的时候带着3万元去香港做回收废纸的生意,让她在13年前身价270亿成为中国第一女首富。
杭州富兴地毯有限公司创始人汪玉林,用废可乐瓶为原料制成的精美绝伦的地毯,打通了一条完整的废品回收利用的产业链。
安徽省废品回收大王管韬,如今企业资产已经达到1500多万元。
不可否认,农村人在南方收废品比进厂打工收入还要高,这是绝对有可能的,有的人还因此发家致富,成立世界一流的公司,但是,这是一定的吗?
我认为没有这么绝对,还要是理性、客观看待。
01任何事物几乎都满足“二八定律”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既然任何东西都满足,那么在收废品这一行业中,也应该满足这个规律。
也就是说,在所有收废品的人当中,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迅速积累资源,把行业规模化,并及时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
那么,据此推测,农村人在收废品所获得的利益,大多也比进入工厂打工者要少。
我们大多人都会有本能的好奇和猎奇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与利益、金钱相关的事例时,会想当然地用以偏概全、先入为主的想法来概括,加上例如收废品、直播、乞丐等一些我们平时看不起的行业,突然出现颠覆我们固有的观念的时候,我们就会迅速转变我们先有的观念。
比如:
我们在新闻上看到,某主播在一晚上直播带货收入百万,我们就会认为所有的主播都很赚钱。
我们听说网络写手唐家三少年赚千万,就会认为所有的网络写手都腰缠万贯。
我们看到某某在南方农村收废品,一年赚了四套房,就会认为在南方收废品的人都很富裕
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满足金字塔模型、二八定律,优秀突出的人总是占少数,而大多数人的都是非常普通、默默无闻的。
02南方收废品的人大多都饱受着疾苦和贫穷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自己对收废品的人的印象特别深。
踏着一辆破旧的人力三轮车,车上堆放着杂七杂八的废品,整个人灰头土脸、衣衫褴褛,从上到下没有一样东西是完好的,但还是旁若无人的喊着:破铜烂铁好卖了!!!一边喊还一般环顾四周,看看附近有没有人在叫他。
当我们叫住他的时候,他仿佛看见了钞票一样兴奋和可爱,他之后会用娴熟的技巧和布满茧子和血痕的双手,把你的硬纸板、塑料瓶、废纸等打包起来,一起称重。
“这个1元钱一斤,那个瓶子两毛钱一个,这个纸5毛钱一斤”他会报出自己的价格,我是不会讨价的,我妈那一辈人就会,一直闲他们卖的价格太便宜。
“已经很贵喽,我赚不了多少钱的,转手卖出去也就赚了几毛钱一斤。”黝黑皮肤上的双眼,显得特别真诚和实在。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见识太短,我在南方农村里见到收废品的大多都是这种人,赚的应该也不多,也就勉强够自己吃喝。
03南方进厂打工的人,收入也都不错南方经济较其他地区,相对来说比较发达。
国企、私企、民企等各种企业遍地都是,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开着小厂,自己当老板。
比如一家规模为100人的工厂,招聘广告上写着装配工月薪也是4000起步,如果自己加班加点, 手脚再勤快点,月入过万都不成问题。
而且,如果说是非常正规、规模在大点的工厂,饮食住宿、福利保险、休假旅游等各方面都很有保证,许多来自西部、中部地区的打工者,都在这里找到了安身之处,有的甚至一家三口都定居在了这边。
你说你收废品,你能保证自己有4000多的月收入吗?你能保证自己吃饱穿暖吗?你能保证一定赚的一定比进厂打工的人多吗?
总结:农村人在南方收废品比进厂打工收入还要高,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肯定是少数,不一定全部真实,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答案,我们还是要理性、客观看待。未来中国的第一富豪会是谁?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榜单
这是胡润2017中国十大富豪排行榜
我们可以看到,许家印居榜首,其次是马云、马化腾
然后是福布斯2017中国十大富豪排行榜
同胡润榜相差无几。
就这个榜单来说,谁最有潜力成为未来中国的第一富豪呢?先说说排名第一的许家印吧。
恒大集团,大家都听说过,是以地产为主业的企业。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在最近的10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为什么?因为资本的引导和政策的引导。
但是房地产不可能永远这样的火热,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这些教训了,看看90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在日本的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在日本号称可以买下4个美国的时候,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了,金融危机爆发,一下子让日本回到了10多年前。
同样在本世纪初的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引起的,大家买了房子,背了一屁股债,最后房价暴跌,那还还什么钱?银行你直接没收房产算了。
中国一直也被认为房地产泡沫是足够量的,所以,房地产不可能是永恒的主题。
马化腾、马云呢?
这两位毫无疑问是最有实力问鼎的,互联网是现在的朝阳产业,全世界也将重心放在科技上。无论是腾讯,还是阿里,他们都垄断着中国电商和社交两大流量。
对于互联网来说,流量就是价值,中国有14亿人,那腾讯和阿里,除非是自己作死,不然肯定是保持向上的势头迅猛发展。
王健林呢?曾经的榜首!中国首富!
就万达集团而言,万达影业的发展是毫无疑问的,迪斯尼最近的大动作,刚好预示着影视行业又即将迈上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万达的最大依托,房地产行业呢?已经说了,未来肯定是走下坡路的。
那万达想要转型,那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就实现,比较船大难掉头。
所以,王健林的机会可以说渺茫了。
那前10中还有谁正在做着朝阳的行业呢?谁最有机会呢?
王卫和李彦宏
他们都是有机会的,物流被中国定义为了国家基础建设,所以未来,中国肯定会大力扶持物流行业,而且全球物流总量占比GDP一般在11%-12%,发达国家可以达到9%,而中国呢?官方数据是16%,但其实更高。
加上最近顺丰无人机的试飞成功,物流行业势必成一个迅猛发展的态势,而中国的快递行业,四通一达都是加盟形式的,只有顺丰走的是直营,服务也是有口皆碑的。
所以,王卫也是有问鼎的机会的。
李彦宏呢?大家都知道,百度最近是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股价是跌了又跌,中国的BAT三巨头都要换人了。
但是,百度并不是说就没有机会了,百度在AI领域的投入,在中国现在是最高水平的,而AI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经阶段,人工智能的革命被誉为是工业革命5.0(第五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世人给予如此高的预期。那自然,百度的路是走对的。
什么是革命?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谁能保证,百度不会在这次革命中分配到更多的资源呢?
李彦宏也就可能为此踏上第一的宝座。
除了前10,还有谁有机会呢?我们把胡润榜和福布斯榜再往后看看
2017福布斯榜
2017胡润榜
如果说中国谁还有机会,那毫无疑问是小米(雷军)和京东(刘强东)
小米的飞速发展大家都是能看到的,从和董明珠10亿的赌约开始,大家认为小米赢不了,到现在觉得小米输不了,小米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个世界。
智能家居,一直都是我们渴望在生活中能够存在的。
而小米,从一个MUI的系统开始,一步一步的布局,一步一步的发展,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我们家里的大部分家电都可以替换成小米的,我们可以通过一句话或者一部手机,就真正的实现智能家居。
这个是小米的伟大之处,也是雷军的强大之处。
所以,从赢了一个赢不了的赌约开始,为什么首富就没有可能呢?
刘强东,这位娶了个漂亮老婆,但说自己脸盲的企业家。
他干着和顺丰一样的事,但是他比顺丰更有优势,因为,顺丰实现的是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但是京东除了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它还实现了末端的销售。
京东的财报表示它一直亏损,亏损了快20年了,但是没人认为京东不赚钱,没人认为京东会跨,而且京东的前面,还站着一个叫亚马逊的巨人。
所以,京东的发展也会持续下去,如果有一天,京东物流除了做京东商城的业务,也做其他社会化物流业务的话。顺丰可能就会睡不着了。
所以,刘强东,也可能会成为一匹黑马。
我觉得,未来的中国首富,应该就是在这些人中诞生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也都可以一起讨论一番。
中国富豪榜10年间巨变?
每个人,或深或浅,都会有一个变身顶级富豪的梦想。
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可以实现这个梦想,得以登上财富之巅,进入新财富每年一度的500富人榜?
今日(5月9日),新财富年度重磅评选之一——“新财富500富人”榜单正式公布。榜单显示,今年500位富人的总身家达到了78899.8亿元,人均财富为157.8亿元。从财富量级来看,今年的百亿富豪达276位,特朗普若上榜也只能排NO.65。
乍一看,王健林/王思聪、马云、马化腾……这些顶级富人仍占据榜单的重要席位,500富人榜似乎并未有太多的变动。事实是,顶级富人榜一直在变,而且是悄无声息地巨变,比如,顺丰创始人王卫,从2016年至2017年,一年间他的上榜名次直接从第47晋升至第3,财富增幅高达401.5%。
中国最顶级的富人都有谁?什么才是诞生巨富的热门领域?二话不说,上榜单!
2017新财富500富人榜
这些富人的构成,他们的财富来源,他们身处的行业状况,他们的扩张,他们的衰退,无疑合成了中国经济金字塔尖上的一个最写实的缩影。
十年间榜单巨变,结果……令人惊讶!中国的富豪榜,长得越来越像美国了?
一定程度上,中国的富豪榜,长得越来越像美国了。
曾经,我们的榜单与中国的经济结构一样,有着令人担心的成分配比。尤其是10年前,金融风暴来到之前的那一年,中国富人榜上,出现了令人惊讶而又不安的一幕——新财富2007年500富人榜的榜单上,前十名富人中有多达7名房地产富豪,他们甚至一举包揽了前四名。
当年,中国首富只有美国首富十分之一
当年的首富是碧桂园的年仅25岁的杨惠妍,从父亲手中承接家族持股的她财富高达455.1亿元,纵享王者荣耀。然而,如果按当年的汇率(1美元=7.6元人民币)计算,杨惠妍的财富仅仅折合60亿美元,只相当于当年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身家的十分之一(10.7%),甚至比当年美国第十名富豪拉里·佩奇少了100亿美元。而中国第十名富人张近东,若换到美国去仅仅是刚刚入榜,那一年美国福布斯400富豪榜的榜单门槛是13亿美元(表1、2)。
如今,富豪大换血,结构已巨变
中国首富只有美国首富十分之一的身家,还不是彼时榜单最大的差距。结构上的差距才是问题。
2007年,当我们的前十富豪主要来自房地产时,美国的前十大富豪构成中,拥有5位TMT富豪、1位投资类富豪、3位商业服务富豪、1位酒店富豪。尤其醒目的是,跻身前十大富豪的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谷歌创始人)年仅33岁、34岁。美国创富的速度和能量级可见一斑。
来看今年的新财富500富人前十名榜单,只有一个感想:“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今胜昔”(表3)。
这其中,有5位TMT富豪,甚至顺丰控股王卫的上榜,也和电商的发达不无关系。而曾经以房地产发家致富的万达集团王健林、泛海控股卢志强等人都已转身,成为业务多元化发展的综合类富人。即使是蝉联首富的王健林本人,其财富驱动力也一直在变化着,去年受益于万达院线上市带来的10倍涨幅,今年则受益于万达商业地产的私有化带来的价值重估。
与10年前相比,中国前十名富豪都已大换血,昔日以房地产为主要支柱的前十富豪,今天无一进入前十。
尽管从2007年到现在,一线城市的房产价格又上涨了至少5倍,甚至有郊区更收获10倍涨幅,但主要财富依托资本市场市值的地产富人们,财富却根本没有涨多少。至今仍成功地活跃在榜单上,也是当年前十中表现最好的富人杨惠妍,2017年的财富只比10年前多了10亿元,名次也已下滑至20名左右。
而美国的前十大富豪,和10年前的榜单竟有5位重合。比尔·盖茨连续23年蝉联第一,巴菲特微降至第三,TMT类的富豪如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谷歌两位创始人都还在前十名里,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沃尔玛的三位股东跌出前十,而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和脸书的马克·扎克伯格取而代之(表4)。
回头看10年前的榜单,再比较中美10年来前十大富豪的变化,有两点不胜唏嘘。
一方面,诚然今天中国普通人乃至中产阶层的主要财富,都体现在房地产上,但是,引领中国经济转型的企业家们,却已经提前完成了调结构!
地产商独领风骚的年代已经走远,而新的富豪榜主力作为先头部队,已大踏步赶上美国,富人的换届不仅与经济的转型同步演绎,还率先成型,这不仅显示民营企业家有强大的学习能力,也显示中国经济仍有足够的活力,这一轮产业革命中,中国亦步亦趋,并未落后。
另一方面,与美国前十富豪10年间只有一半被取代相比,中国前十大富人在这10年间从人物到结构的完全换血,所体现出的充沛流动性足以说明,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一个社会,顶级富豪的席位都抱持开放式的答案,那么被众多中产所担忧的“阶层固化”,在机会频出、结构转型、格局未定、新富不断上位的中国,是否一个值得商榷的命题?
当中产焦虑时,顶富阶层却越来越……前十大富豪只让我们一叶知秋,500上榜富人的整体表现,更进一步佐证,当中产焦虑于“阶层固化”时,真正顶级的富人阶层一直保持了充裕的、可上可下的通道流动性。
一方面是,由股市带来的财富分配在剧烈分化,不少中小创富人在颠簸中被洗牌出局。
2016年深证成指全年下跌19.84%,中小板指数下跌22.89%,创业板指数则下跌了27.71%。但今年富人榜榜单的门槛,却不仅没有随之降低,反而微增了1亿元。过去一年,中国最富有的500个人的上榜门槛,达到了66.1亿元。这也是富人榜上榜门槛连续5年上抬。如今想上榜,是5年前21.8亿元门槛的正好3倍。
事实上,富人榜推出的15年间,唯有2009年、2012年的极端市场情形下,富人榜入榜门槛有所降低。
今年的上榜门槛微增,但人均财富及百亿富豪数量却难以摆脱大盘指数折损两成的调性。500位富人的总身家达到了78899.8亿元,人均财富为157.8亿元,相较上年的160.4亿元微降了1.6%,这是上榜富豪平均财富连续3年激增以来首次下滑,但和股市整体跌幅相比,显示出较强的抗跌性。
从财富量级来看,今年的百亿富豪达276位,较之去年的302位大幅回落8.6%,但与2015年的161位相比,仍多出了100余位;5年前我们榜单上只有68位百亿富豪,而10年前只有15位百亿富豪。
拉长时间轴来看,中国整体富人的门槛、数量、财富量级这些年来一直节节攀升,虽偶有回落,但顶富阶层始终享用着中国不断扩延的GDP蛋糕上最美味的一层,富人越来越富,且越来越多。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500富人榜上高替换率的特征:对于一个特定的富人,想能长久停留在榜单之上,并非易事。
例如,十年前500富人榜上的富人,至今只有93位还在今天的榜单上。又例如,在财富门槛只略微高于去年的情况下,今年富人榜上的新面孔多达122人(等同于去年上榜者中有122人跌出榜单),高于2016年的118人更换率,更远高于2015年的82人。
500富人阵营的剧烈变化,实则对应着A股发行制度和创富逻辑的变更——上市对于创始人而言并非一劳永逸,可自动坐享其成财富增值。尤其是这一轮市场涨跌逻辑与监管导向的变更,引得资金纷纷转向分红有保障的蓝筹价值投资股。
据统计,目前已有90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低于上证综指2016年1月探底2638.3点之时,这也足以让去年财富低于90亿元、以上市公司股权为主要财富、公司股价又未能跑赢大盘的中小创富人今年出局。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明星股股东,如掌趣科技姚文彬、海思科范秀莲、全通教育陈炽昌等,今年财富均回落至50亿元左右,无缘榜单(表5)。
由于缺乏足够流动性,新三板的波动性尤甚于A股,去年上榜的富人天地壹号陈生、浙商创投陈越孟等都受累于公司市值深跌而落榜。
港股的大起大落更加让人叹为观止。一度成功翻身的清洁能源领域的大咖郑建明,财富再次被市场血洗,其名下的顺风清洁能源(01165.HK)在2016年全年跌去75.38%,拉长时间看,更是从2014年最高点的10.59港元/股跌至目前的0.58港元/股,1折之后再近乎腰斩,市值仅剩个零头,只余25.88亿港元。
富人在财富滑落中经历的,有耗人心神的漫漫熊途,也有如辉山乳业(06863.HK)般干脆刺激得一日暴跌。
本次榜单新增的122人中,有多达92位拥有上市公司,其中有30位富豪的公司是在2016年以来新上市发行。这也意味着,粗略来算,平均每10家新上市的公司,就给富人榜新增一位上榜富豪。这个概率,不能不说让创业者充满了希望。但这些通过IPO造出来的富豪,能在榜单上待多久,是否会昙花一现,就只能凭上市后的业绩来说话。前两年企业上市的富人,在股票经历一轮爆炒之后,不少已经快速下滑。今年财富最快跌落的50富人,就主要集中于前两年上榜的中小创富人们。
122位新上榜富人里,耐用消费加日常消费行业产生的富人合计达到24名,甚至超过了往年造新富最有优势的TMT行业,后者给我们新带来了22位富豪,医药生物行业也贡献了12名新富。
新富人当中,财富达到或超过百亿元的富豪共43位,超过200亿元的也有9位。丰盛控股季昌群、莱士中国黄凯、韵达股份聂腾云/陈小英,分列新富榜前三甲,他们的财富分别达到了468.05亿、402.34亿、322.07亿元。
季昌群现任南京丰盛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南京大学校董,今年48岁。他目前参控股了3家上市公司,均布局于港股。其最主要的财富来自丰盛控股(00607.HK),季昌群直接持有丰盛控股5.95%股权,通过Magnolia Wealth International Limited间接持有丰盛控股58.32%的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超过64%。与此同时,丰盛控股又是阎志名下卓尔集团(02098.HK)的二股东,持有卓尔集团8.83%股权。
丰盛控股业务涉及绿色建筑、地产开发、绿色城镇的EPC、EMC服务等,内地总部位于南京,而卓尔集团立足武汉,为大型批发市场物业及商务空间运营商。这两家上市公司,对于熟悉港股的投资者来说,绝对不会陌生,去年它们的涨幅分别是91.37%、203.03%,目前市值分别达到了661亿、534亿港元。丰盛控股涨势尤其凌厉,过去3年多时间市值已经飙涨了200多倍。
两只大牛股在手,季昌群的财富尤如火箭般蹿升。2016年11月,季昌群入主中国高速传动(00658.HK),持股8成,目前其市值为135亿港元。不过,2017开年之后,丰盛控股股价大幅下挫了30%,并于4月25日起停牌。
中国老龄化趋势的深化,让医药生物行业成为经久不衰的造富行业。该行业新添了首富步长集团的赵涛家族。血液制品公司上海莱士(002252)在攀爬至千亿市值的同时,也让相关持股富人的财富扶摇直上。今年新上榜富豪的第二名为黄凯,他全资持有上海莱士的第二大股东RAAS CHINA LIMITED和第三大股东深圳莱士凯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计持股占比达34.98%。以2016年末上海莱士1147亿元市值计算,其财富逾400亿元。
哪些才是诞生巨富的热门领域?每个富人的上榜,都不是无缘无故。每年100多人的轮换率,不断抬升的门槛,足以保证这个榜单的新鲜和活力,财富的时空里,充满了机会和变数。
从今年的新财富行业首富榜来看,综合、信息(电子)技术与文化传播、商业服务、耐用消费品、日用消费品的首富分列前五,基本延续了去年的格局,这说明这五大行业在当下仍是诞生巨富的热门行业(表6)。
过了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疾风骤雨的2015,2016同样不平静,在熔断中恐慌,又在看空里报复性上涨。这一年,财富周期轮动明显,曾经不起眼或被看空的行业(化工、造纸、机械)大举收复失地,带来了相关行业富人身价的大幅暴涨。
如在化工行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其重点监测的化工产品中,多数产品价格在2016年实现了大幅上涨。在此带动下,化工行业的富豪平均财富水平同比上涨了6成,超过了热门的医药生物、商业服务的人均财富涨幅。
白手起家的女富豪张茵,在纸业扎根耕耘了一生,在废纸浆里挣到了百亿身家。她的财富帝国,集中体现在控股的玖龙纸业(02689.HK)上。去年排名时,我们还唏嘘了一把,张茵位列各行业首富榜的最末名次。转眼,今年就成了纸业的好日子,各行各业比如家电和快递会吐槽包装纸壳都快用不起了——纸业终端产品一个月涨50%都不足为奇。过去一年时间,玖龙纸业市值涨幅达到1倍,张茵家族的财富亦由此倍增,排名从2016年的309名大幅提升至2017年的90名。
财富涨幅同样达到1倍的,还有机械电气领域的张静章家族。2016年末,这位在农机具厂工作了20多年的张静章已是79岁,却不期然收到了A股送上的狂热大礼包,新股海天精工(601882)的上市,将之一举推上了行业首富之位。
有的行业首富却经历了挤泡沫的过程。尽管去年有色金属的行情同样疯狂,伦铜指数上涨了3成,但该行业首富正威国际王文银的财富却下跌了四成。
从上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萌芽开始,榜单上传统类富人目前已走向财富交接的年纪。2007榜单上50岁以上的富人占比近乎一半,他们到今天应该是60+了,但仍在2017榜单上的,只有33人,可见传承不易。能同时从“产业转型+家族传承”里幸存下的老钱家族,可谓稀少。
美的集团何享健家族是一个难得的标本。何享健的独子何剑锋无意接班,很早就在美的集团之外独立打拼,醉心于金融投资;另一方面,在三四线房产低迷的新常态下,家电行业在前两年均不同程度遭遇增速下滑,美的空调甚至在2015年达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同时面临两大困局,何享健如何解围?
在传承上,现年75岁的何享健已淡出一线管理,2015年美的在业内首推由核心管理团队持股的合伙人激励计划,根据新财富的计算,目前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所持美的股权估值达到了30多亿元,远高于其薪酬,资本手段最大程度绑定了职业经理人与创始股东之间的利益。
而在转型上,美的广泛实施对外开放融合,在国内与阿里、京东、华为等多家公司展开合作,2016年更是成功地展开一系列跨国并购,以4.73亿美元收购东芝家电80.1%股权,相继并购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 Clivet、以色列运动控制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Servotronix。而市场上评价最高的,则是美的拿下了德国的明星机器人项目——库卡,后者是全球机器人四大家之一,是大众、奔驰、通用、克莱斯勒、福特等汽车生产线机器人设备供应商,客户名单还包括空中客车和博世,这将有望推动美的拿下全球汽车工业机器人70%的市场份额。
去家族化和智能化转型效果渐显,资本市场给予了充分认可,去年一年美的集团股价上涨了32%,美的市值也一举冲破了2000亿元。
新钱家族蒸蒸日上,老钱家族也于困境处勃发生机,中国的富人阶层,呈现出了更为合理、更代表未来需求走势爆发的分布方向。
从上榜人数来看,TMT、综合、房地产、医药生物及日用消费品的富人人数分列前五(表7)。
TMT今年上榜人数达到75位,尽管去年有不少中小创TMT领域的富豪身家下滑,但随着新生富豪的换血轮动,TMT整体创富能力依然一流。该领域的75位富人,平均身家达到了189亿元,仅次于综合类富人,但他们明显更为年轻化,有33位为50岁以下的中青年,更有4位不到40岁,这意味着,在此行业打拼的普通青年拥有更高的人生逆袭概率。
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中国的移动支付环境、快递递付速度甚至优于欧美发达国家。根据腾讯的研究,2016年全国数字经济总量已占据全国GDP总量的30.61%,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原本富豪人数较多的行业里,上榜富人数量涨幅前三位的是耐用消费品、商业服务及综合类富人,它们分别上涨了52.6%、17.2%、14.3%。
耐用消费品是今年表现最为亮眼的行业,不仅富人数量涨幅第一,且富豪平均财富较之去年同比增长了22.7%。如1981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姚良松,毕业后当过教员,开过小餐馆,倒腾过各种小买卖,也曾欠债远走,最后在橱柜市场发掘到商机,经过20年的沉淀后,欧派家居2016年营收71亿元,净利高达9.5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近一倍。姚良松兄弟合计持有欧派78.25%股权,按最新市值其家族财富已超过300亿元了。
一个发达的国家,必定拥有着发达的商业服务行业,这也是中国急需补上的短板之一。今年该行业上榜富豪34名,较去年的29名增长了5名,同时该行业平均财富水平达到203.7亿元,较之去年大幅上涨了49.5%,也比今年榜单的平均财富高出了30%。
商业服务业中,快递企业在2016齐齐或借壳或上市,顺丰王卫财富暴涨4倍,成为榜单探花;而“桐庐帮”也继去年的凌厉涨势之后再次集体上涨,圆通速递喻会蛟夫妇、韵达股份聂腾云夫妇、申通快递陈德军兄妹今年的身家均已超过200亿元,在美股上市的中通快递赖海松,身家也同比暴涨了151%,达到了176亿元(表8)。
教育正成为服务业的下一个风口。2016年,众多港股及美股上市的内地教育类公司股价飙涨,过去一年频频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的好未来(原名学而思,TAL.NYSE)即是其中典型,其提分效应立竿见影,商业模式则让人爱恨交加,在“穷什么不能穷教育”的大众心理认知推动下,家长甚至演化出了彻夜排队报名上学而思的盛况,这也扎实地反映到了其财报和股价上,2016年全年好未来股价涨幅51%,在美股竟然坐拥92.8倍市盈率,市值已近600亿元。年仅37岁的年轻富豪张邦鑫,去年以90亿元上榜,今年已坐拥145亿元身家。
同样的,2016年1月才上市、扎根成都的成实外教育(01565.HK)实控人严玉德,今年也以80亿元财富杀入榜单。
商业服务中的一些新兴娱乐消费类别也在持续给榜单带来新品种富豪。如主业为主题乐园的长隆集团苏志刚因业务向珠海拓展再次上榜,财富达78亿元。随着莱茵体育(000558)转型为体育赛事、体育传媒及体育金融等服务商,高继胜父女也以68亿元身家成为榜单新客。
十年大换血,背后或折射了中国经济的真实现状……曾经,我们的富豪主要来自制造,来自地产;而今,我们的富豪主要来自TMT、来自消费、来自服务。曾经,我们的富豪主要产自境外资本市场;而今,回A股成为顶级富人整齐划一的选择。十年,一个全新的榜单。背后是全新的产业结构,辅之以全新的资本环境。
10年,可以改变许多事。过去的10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实力差距不断缩小。2007年,美国GDP为14.48万亿美元,中国GDP为3.55万亿美元(27.02万亿元,按当年汇率折算),大概是美国的1/4。
到了2016年,美国GDP为18.6万亿美元,相比10年前增长了28.5%;2016年,中国GDP达到了10.28万亿美元,是10年前的289%。10年来中国GDP的增速,是美国的10倍。中国的GDP,与美国之间的比例提升至55%。
一直被看空,但却从未停止大踏步的追赶。这就是中国迷人的地方。“崩溃论”与潜力论交相涨粉,每一年经济似乎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每一年,GDP实打实地与日俱增。
GDP最重要的推手来自于市场和企业,来自于这些努力一搏登上榜单,站在产业舞台最中央的富人们。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富豪和美国富豪的差距也在缩小——
10年前我们的首富是美国首富身家的10%,今天我们的首富是美国首富身家的32%。而且美国首富从不曾换人,中国却已出过好几位首富的种子选手。
在中国大踏步追赶美国的过程中,宛若新生的中国富豪们,能否成功引领产业升级,如愿站到世界之巅?
造纸行业是否还有投资机会?
近两年,受国家供给侧改革政策以及环保趋严政策影响,造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2015年出现显著减少,后续两年也同样保持逐年减少的趋势。2017年,中国造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754家,预计在原材料供给收紧,市场下游需求疲软的影响下,2018年仍有部分落后企业会被市场所淘汰。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根据中国造纸协会数据,自2011年以来,我国造纸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攀升,按照这一趋势预计在2018年CR10将达到40%以上;CR5将接近30%。
龙头企业产能优势突出,箱板/瓦楞纸是竞争重点
造纸行业中,产能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目前,国内造纸产能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包括玖龙纸业、晨鸣纸业、理文造纸、山鹰纸业、太阳纸业以及博汇纸业等企业。在现有产能方面,玖龙企业遥遥领先去其他企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而在新增产能方面,玖龙纸业、太阳纸业和博汇纸业新增产能均在200万吨以上,而理文纸业新增产能最少,仅为74万吨。
事实上,从2016年起,造纸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的压力下,行业小产能不断出清;与此同时,在环保大势的催化下,原料供应收紧,推动原料价格上涨,小企业盈利能力受损,进一步加快产能出清。龙头企业基于资金与资源优势,具备强大的原料获取能力,产能投放持续推进,竞争优势显著。
更具体的,在企业的产能布局上,箱板和瓦楞纸是企业的产能布局重点,这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2017年,国内箱板和瓦楞纸的生产量分别为2385万吨和2335万吨,产量占比均在20%以上;而消费量也呈同样的特征。可见,箱板和瓦楞纸是各大企业目前的竞争重点。
此外,从各龙头企业未来2-3年的投产计划来看,废纸系的箱板、瓦楞纸产能投放较多,而文化纸由于需求较为刚性,产能投放相对维持稳定。可以预计,未来箱板、瓦楞纸细分纸种的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造纸化学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