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股票,医药板块已经从底部涨了20

2024-07-21 19:53:16 65阅读

医药板块股票,医药板块已经从底部涨了20?

大家好,我是乐观的保守派股票交易员。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对于喜欢博傻的股民来说,股市是一个勇敢者的博傻游戏场,谁傻谁亏钱;但对于敬畏市场的股民来说,股市是一个野草丛生的玫瑰花园,细心和耐心只为了拨开野草摘取玫瑰。

A股板块繁多,但一直以来能够不受周期影响的板块似乎只有医药板块。医药板块非常神奇,平时比较低调,但在任何股市行情低迷的时候都能够挺身而出,每当有风吹草动的时候也是医药板块出来救场。

医药板块股票,医药板块已经从底部涨了20

医药板块这么神奇的原因在于医药行业没有周期性,而且一直以来医药板块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好,相比其它板块防御性更强。所以在许多股民心里,医药板块好像没有什么进攻力。

让我们来看看最新的医药板块日线图,从今年2月9日最低点算起,医药板块至今上涨了30%,短期涨幅惊人,但今天走出一根带上影线的大阴线,似乎要进入高位震荡区域,短期需要注意回调风险。第二张是月线图,图中低点是2016年1月份,从1420点开始,两年多的时间至今涨了700多点,涨幅达到50%,半途中只出现一次较大的回调,几乎每次回调都是买入机会。

第三张是季线图图中最低点是2005年,至今13年,涨幅高达1700%。除了2008年大牛市沪指6124点期间之外,在所有的时间点买入,持有至今都是赚钱的。

神奇吧?整个A股市场绝对找不到任何比医药板块更稳定更赚钱的板块。看到这里医药板块现在还能进吗的答案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

下周医药板块还会有行情吗?

谁要是能准确判断出下周医药有没有行情,那指定是个大佬,个人觉得有点悬。5月喝个啤酒,撸个铁,搞个飞机应该还是可以的。

医药行情其实上个月已经上涨了一小段了,典型代表就是医美、辅助生殖,看看前期涨的比较凶的几个,龙头朗姿从不到10块涨到快到60了,再看看华东医药、智飞生物,这一波都涨了很多,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应该调整了。加上老美一个疫苗专利逼空,A股医药股直接开砸。

今天是个大逼空行情,下午跳水太厉害,两桶油都涨了,肯定行情不会太好。目前主要行情是行情轮动,顺周期,大资本家太厉害,金属涨价太高,有点像今年年初那时候一样,大宗商品涨价,今天钢铁都涨疯了。5月可能不好做,医疗可操作性不大,等着调整建底仓比较好,今天瑞瑞都跌破80了,跌了才是机会,涨了只是接盘。

医药板块长期是看好的,关键是得能拿得住,就跟新闻的大妈一样,账户密码忘了买了长春高新,去销户一看账户5万变500万。医美这轮调整后,肯定还会大涨的,这个利润太大了,也太火了。

医药板块前十的股票?

中国生物制药(股票代码:1099.HK)

-主营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生物制药产品,包括蛋白质药物和抗体药物。

-经营状况:公司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其产品涵盖了多个治疗领域,如糖尿病、癌症等。

复星医药(股票代码:600196.SS)

-主营业务:从事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领域。

海普瑞(股票代码:002399.SZ)

-主营业务:研发、生产和销售诊断试剂和药物,涵盖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等领域。

未来十倍的牛股会出现在哪个板块?

1.纳米材料领域(石墨烯,碳纤维等)

相关个股:东华软件

2.细胞培养基,胶原蛋白,植物提取

相关个股:莱茵生物 汤臣倍健

3.脑机和人形机器人

相关个股:新智认知

4.电动飞行器(电动飞行汽车),造车新势力(压铸一体化)

相关个股:万丰奥威

5.元宇宙体感设备,场景编辑和传感器及其材料

相关个股:天下秀 东华软件

6.新型储能和利用系统(含电池材料:钠,钒,铅碳电池,石墨烯电池,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多能利用系统-储充系统,蓄能系统)。伴随新能源发展和并网消纳压力,长时储能在电力系统容量型应用领域大有可为,“十四五”期间预计多种技术路线并举发展。重点关注政府端政策规划清晰(如中长期发展规划、配套风光大基地、不同技术的细分政策等)、大容量应用具备较强规模化趋势的抽水蓄能、熔盐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提供商;现阶段关注涉足多个长时储能技术领域、多元化受益产业化发展的设备厂商或总包商,以及在产业链自主可控环节具备发展潜力的公司。

相关个股:智光电气 龙佰集团 天际股份 金智科技 科远智慧 湘潭电化 天赐材料

对哪些行业影响比较大?

很高兴能够来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专门研究过相关内容,并形成材料在今日头条上发表。那么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有哪些呢?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国内不同行业将产生不同影响。大致而言,对旅游、线下娱乐、酒店、航空、物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将产生较大负面冲击,而对制药、电子商务、网上娱乐和保险等则会产生相对有利的影响。

受负面冲击的行业

01文化休闲及旅游业

疫情全面升级后,文化和旅游部接连发文,暂停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产品业务。同时,各地方文旅主管部门也积极部署防控工作,例如,北京市取消了包括庙会在内的各类大型活动,故宫博物院也首次因疫情而闭馆。全国文旅系统内的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全部关闭并取消文化活动,各大旅游景区均已关闭。另外,文艺院团也已取消或推迟演出活动,剧场暂停对外开放。至此,全国所有文旅休闲活动已完全停滞。

以上活动的暂停,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群聚集,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何时能重启,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疫情。以2019年春节期间旅游收入规模推算,2020年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损失预计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左右。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局

02影视娱乐业

每年“春节档”都是电影市场重头戏。2019年八部电影在七天假期累计收获票房58.4亿元,刷新了春节档票房纪录。2020年春节档排片,有九部电影同时上映,原本被寄予厚望,市场预测票房有望接近70亿元。然而,随着疫情升级,居民在家不出门,使得这些影片不得不集体撤档,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也将破天荒颗粒无收。

从历年数据可见,随着春节档票房收入攀升,该期间收入占全年票房比例越来越高。从2016年起占比超过5%,2018、2019年的占比均超过9%。可见春节档重要性也在上升。预计,由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窘况或将导致全年电影票房收入较去年“零增长”,甚至出现轻微负增长。

03餐饮及零售业

春节本是消费旺季,但为配合疫情控制,政府号召广大人民减少外出、留在家中,此举对餐饮及零售业无疑是沉重打击。多家连锁餐饮企业今年春节期间营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例如,旺顺阁2020年60家门店同期营收仅为455万元,较2019年同期2157万元下滑79%;眉州东坡春节假期共遭顾客退订11144桌,损失收入约1700万元;海底捞从1月26日起全国550多家店停业至今已10多天,收入损失及人工成本预计超过7亿元;西贝往年春节整体营收接近7亿元,但2020年几乎全部归零,其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照这个情况发展,目前账上现金流扛不过三个月[1]。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餐饮和零售企业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估计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该部分收入或减少50%至70%,相当于损失额5000亿至7000亿元。

资料来源:商务部

疫情对于餐饮和零售业务的打击不仅仅是销售额损失,店面租金、人力和存货等成本将对经营构成持续的压力,后续仍需关注这些零售企业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

04交通运输业

往年1月至2月正值春运客流高峰期,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封城”城市数量持续增加,外加返乡或外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给交通运输业带来显著影响。据交通运输部估计,2020年春节假期10天(1月24日至2月2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1.9亿人次,比2019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截至2月6日,春运前27天(1月10日至2月6日)全国发送旅客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35%。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

随着疫情扩散,交通运输业将持续受到冲击。以民航业为例,据飞常准数据,2020年春运前24日,国内计划执行航班约47万架次,取消航班九万余架次。从2月起,每日取消航班超过一万架次,许多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取消率超过50%。跨境航线方面,全部取消来往中国内地航班的外国航空公司数量也在增加。预计疫情将给交通运输业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带来巨大压力。

05制造业

每年1至2月是春节假期,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淡季。然而,今年疫情情况特殊,让许多工厂停工时间延长,势必也会让这个淡季持续至3月,甚至更长时间。今年春节较往年早,1月初已开始春运返乡,由此预计疫情将至少影响今年一季度该类制造业的生产进度,从而拖累全年产量和销售。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国内制造业陷入停滞也将产生相当规模的溢出效应,影响国际相关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的采购需求和下游企业的产品供给。例如,作为制造业中心的武汉中断了液晶面板和LED面板生产,将导致国际市场上相关供应减少,推高在电脑显示屏、电视机及其他产品中使用这些面板的制造商的生产成本。诸如此类的影响范围和规模有待进一步观察。

06房地产业

为有效预防疫情蔓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于1月26日向全行业发出倡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暂时停止售楼处销售活动,待疫情过后再行恢复。与此同时,全国多地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截止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售楼处已关闭,部分城市更是直接关闭网签系统。此外,建筑工地已基本停工,土地拍卖暂缓,地产中介也悉数停业。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成交量相比往年春节期间暴跌95%。另据克而瑞监测,春节前后一周房地产销售数据基本接近零。随着疫情持续,预计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开工和竣工都将受到不小影响。带来机遇和利好的行业

疫情在给一些行业带来负面冲击的同时,也给另一些行业带来机遇和利好。

01医疗卫生物资及制药

本次疫情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供给不足。随着疫情发展,全国各地相关工厂日以继夜生产相关物资。为解决“口罩荒”等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已明确表示,只要符合标准,企业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不用担心疫情过后产能过剩,疫情后富余的产能将由政府收储。可以预见,这一类医疗设备和物资的生产行业将因为疫情而得到蓬勃发展。

另外,随着医疗专家在新冠肺炎救治方面的探索,各类中西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如火如荼展开。譬如,最近多家医疗机构就瑞德西韦组织开展临床试验,研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认为,本次疫情过后,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改进,制药行业将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02电子商务

在本次疫情中,许多民众长时间居家,足不出户。这种状态已经并将继续带动网购和在线订餐等领域需求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已达2.24万亿元,当年增速虽然只有不到16%,但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则高达33%,当年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也达到23%,接近四分之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预计,受疫情影响,额外需求将让2020年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到30%左右,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也将攀升至30%。

03在线娱乐、在线教育

由疫情导致的“宅经济”,除了网购以外,也包括其他以互联网作为载体的休闲娱乐活动,例如各类视频和音频、直播、网络游戏等。另外,随着大中小学推迟开学、其他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线下无法开展线下课程,职场人士因在家办公而空出通勤时间,预计各类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等领域业务收入也将因此获益。

04远程办公相关产业

春节假期结束后,2月3日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已陆续有企业开始复工,2月10日起,上海等又一批城市企业即将复工。不过,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复工企业仍以在家弹性办公为主。受本次疫情应对推动,远程办公正加速成为一种工作模式,并有可能在一些领域常态化。不过,过去第一周情况显示,许多企业远程办公并未达到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多个工具均“掉链子”。例如,一些企业使用的远程办公工具出现消息延迟或者显示未读现象、视频会议卡顿;企业远程通讯工具也出现崩溃现象。

上述现象反映出远程办公工具负荷量不足以支撑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同时在线的巨大流量。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几周,疫情不可控性仍然较高,预计部分企业仍将以远程办公为主。即使未来疫情过去了,企业或许也将因此重新思考资源配置,将远程办公作为一种提高韧性的方式。可以认为,这将利好网络电话、网络视像会议、多人协作平台、数字化业务或财务系统等远程办公工具相关产业发展。

05保险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保险意识已不断提升,截至2019年,保险密度已超过3000元/人,保险深度则达到4.30%。本次疫情初期,有部分疑似或确诊病人因负担不起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或耽误病情,更有确诊病人因此拒绝治疗、甚至隐瞒病情,间接导致更多人受到传染。

随着疫情发展,多地政府已表示将全额承担受感染病人医疗支出,国内主要保险公司也开发相应健康险产品。我们预计,经过本次疫情,普通民众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对突发疾病保障意识的提升,将有助于拉动寿险和健康险等险种的需求,有利于保险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