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集团,暴风集团海外50亿并购
暴风集团,暴风集团海外50亿并购?
放眼全球,就跨国并购而言,我国可谓是有不少的优势,但是为何并购失败率居高不小?
针对该问题,个人见解如下:
一:并购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海外并购失败率高达90%,而且此趋势依然居高不小。数据听起来很恐怖,但是仔细分析,我国并没有什么跨国经验,死亡率高就不足为奇了。更有甚者,企业间压根没有业务交叉和互补关联,一度为开疆扩土而盲目并购,充大体积,给资本讲故事,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像这样不值得一提的失败案例,在接下来我就不再列举。
二:地方保护的干预
如果讲起地方保护的干预,莫过于蚂蚁金服收购美国第二大的支付公司速汇金失败,并且为此支付3000万美金的分手费,以及华为被放鸽子等等。一系列的并购失败,有时候,可能是交易双方都非常看好的共赢局面。但是往往地方的干预,会直接将整个完美的结合给毁掉,其中具体缘故,想必大家又都不言而喻。
三:吃得下,是否消化的好
经常关注财经的朋友,应该都知道2004年,经典的上汽花5亿美金控股韩国双龙的事件。这个并购案曾经也是被大吹大擂过,当时上汽想通过此次并购,来完成其全球化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有余上汽对韩国的法律以及劳资纠纷预估不足,加上缺乏国际性的管理人才。经过长达4年有余的磨合中,以失败告终。此次事件不知道只是花5亿美金买了一个教训,还是让上汽有了深刻的思考......
四:有钱投资,也要考虑资本环境
说起投资并购,除了壮大自身,互补业务外,就是冲着投资回报出手的。其实这种方式的回报相对更有可能成功,只要投资公司成型,有明确营收能力,投资之后不干预其本身的运营(暂不考虑,未成型的公司)。但是这时如果资本环境不好,也很容易导致翻车。
2007年,中投斥资30亿美元,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2008年简直就是资本市场的噩梦,其中投当年其账面浮亏就达到了25亿美金。
综上所述,其实海外并购的意义,一是基于自身业务下的扩张与互补,二是给企业带来非资金的重大价值,三是仅限于可预见的投资回报。以此来考虑跨国并购才是现实的,不以此为出发点的跨国并购,基本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你好,商函杂并论,以客观视角解读商业的伪CEO
暴风集团2018营收仅有1123亿元?
暴风在2015登陆深交所,快速成为A股明星,2016年暴增,2017放缓,2018萎缩。自2015年开始频繁的多元化业务,并购了多家公司,使得资金紧张。在VR方面虽然赶上了一度爆发,但是VR好景不长,风口过去后进入寒冬,逐渐缩减。暴风TV给用户带来的不是用户想要的,也没有爆发出来。总之,策略问题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终究会淘汰,产品跟不上用户需求也会一落千丈。
这些曾经辉煌风口上的知名企业为什么会突然倒塌?
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乐视网和暴风集团,都是昔日国内知名的互联网视频公司,曾经风光无限。而如今,却成为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
暴风其实业绩并不好,但是它命挺好,生逢牛市。
2013年,暴风集团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854万元,同比下降30.99%;2014年,这一数据为4194万元,仅增长8.83%。而在2015年一季度(上市前最新的业绩),暴风集团净利润则亏损320.85万元,同比下降的幅度高达146.72%,而公司每股亏损0.0267元。
然而,“互联网+”概念,稀缺互联网视频资源,让暴风成了A股的妖孽。
在当时,暴风集团可以说是A股的“稀缺资源”,因为那个时候,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为数不多,而国内知名度较高的集团互联网视频公司,比如优酷土豆、迅雷以及提供视频业务的百度、搜狐及腾讯等,均在美国纳斯达克或港交所上市。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A股市场,颇具竞争优势的互联网视频服务公司的,只有乐视网和暴风集团。
两者另外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爱讲故事。乐视网打造生态闭环,暴风集团建立“暴风生态圈”。
在2016年3月,暴风集团上市一周年的时候,暴风集团董事长冯鑫许下豪言壮语,表示要建立“暴风生态圈”,开辟“互联网+娱乐”的崭新格局,构建一个日活用户超过1.5亿,从而媲美BAT。
而那个时候,乐视也刚刚开始布局自己的生态,试图打造生态闭环。和乐视的生态闭环类似,暴风集团的生态布局,也是打算构建完成的生态圈,主要进军影视、游戏、体育等行业,实现所谓得全球“DT大娱乐”战略。
然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的亮丽光鲜的规划,落实起来其实非常困难。的确,不管是从自身业绩还是市场环境来看,暴风集团的局势并不乐观。
说到底,乐视和暴风都是虚的,光会讲故事的公司不是好公司。
俗话说的好,飞得越高,摔得越疼。在商界,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就是为何乐视和暴风集团纷纷坠落的根本原因。
暴风集团创始人冯鑫被采取强制措施?
冯鑫被抓,曾经400亿市值暴风集团深陷风暴!
7月28日晚间,暴风集团披露公司实控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这家在2015年的人造牛市中,从首日开盘价的9元多一路扶摇直上,暴涨至少30多倍,直冲327元!截止7月26日,暴风集团收盘价16.72元(向后复权),较历史最高价327元,跌幅高达95%。最高点高达400亿元市值的辉煌,只剩下如今不到21亿元。
暴风集团7月28日发布了实际控制人冯鑫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公告。暴风集团今日发布公告,称于近日获悉,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暴风集团也曾经风光一时,在2015年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暴风集团就是最抢眼的明星企业之一。自上市以来暴风集团在A股创造了39个涨停,是当时A股的神话,带动一波中概股回归潮,暴风集团的市值也一度突破400亿。
暴风集团开始新一轮布局,宣布把公司划分为VR(虚拟现实)、TV(电视)、秀场、视频、文化五大业务群,各自拥有独立发展方向,保持未来都有单独上市的可能性。暴风集团还招揽原创维集团副总裁刘耀平任暴风TV CEO、前天天动听创始人黄晓杰任暴风魔镜COO。
暴风集团希望已不再限于视频概念,而是把自身打造为一家娱乐公司。冯鑫当时说,以前暴风科技的天花板是中国互联网视频公司估值都在百亿美金以下,而暴风上市后面临一个机遇期,能够让暴风科技冲破视频领域,去做更大的事。但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巨大的变化,与乐视网类似,暴风集团的局面也开始不妙,其中,暴风魔镜一蹶不振,暴风TV也持续陷入到亏损和被讨债的状态。冯鑫此番被批捕主要涉及暴风集团2016年与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收购的英国体育版权公司MP&;Silva Holdings S.A.(简称“MPS”),冯鑫在此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
冯鑫麾下暴风集团曾是资本市场上的一家明星公司,公司一度拥有400亿元市值。但祭出“DT大娱乐”战略后,暴风集团却四处碰壁。暴风集团电视业务主体暴风智能近来陷入债务危机,暴风集团连忙与暴风智能“做切割”。
7月28日,暴风集团披露了《关于放弃优先认购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此后暴风智能将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而早前通过杠杆模式收购的体育版权公司MPS因为破产清算,暴风集团亦被相关资方起诉要求赔偿。冯鑫与乐视网实控人贾跃亭是山西老乡,两家公司业务上也多有重合,暴风集团与乐视网均涉足电视、影视、体育等领域,外界普遍将暴风公司称为“小乐视”!
暴风困境的原因,雷军5年前就告诉冯鑫了!冯鑫:首先暴风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不怪团队,也不怪A股的环境,也不怪我的任何一个债务人,也不怪任何一个帮我做业务的人,真实的是99.999%还是要怪自己。小米成立三年的时候,雷军曾请冯鑫等几个旧金山的老同事吃饭,说到小米刚获得一笔融资,估值百亿美金。这个消息大大刺激了正陷入低层次打拼的冯鑫,后来他专门请教雷军,问自己做不成事,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有什么缺陷。
雷军说了著名的三点:第一,你找的方向不够大;
第二,你得找个人帮你;第三,你对钱认识不深刻。
那次饭局点醒了冯鑫,他学会了什么叫顺势而为。冯鑫当初听了雷军的忠告,很快暴风就上市了!冯鑫说:那次会面如同棒喝般让我真正听懂了“顺势而为”。
我才知道一味咬牙苦干的时候,也该抬头看看天,想想未来。
但暴风现在的困境表明,雷军的真实意思冯鑫也许还是理解得不深刻!
暴风科技只有10个员工了?
“兴也互联网,败也互联网”,这就是在移动互联时代,一家公司的兴衰都非常快。善用刀者,死于刀下。暴风语音走到了现在这种不可挽回的消亡窘境,也是让人唏嘘的事情啊。
暴风科技是依靠互联网,而登上了证券市场,当他跟不上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战略发生错误的时候,他的用户也会快速的用脚投票将他抛弃,那么出现现在的局面也就不足为怪了。目前暴风集团净资产为负6.3亿元,前三个季度亏损6.49亿元,营业收入不足1个亿。从企业持续经营的角度分析,暴风科技已经不具备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资格了。公司破产清算将是很快发生的事情,公司的债权人亏损已成定局。
公司是由人来组成的,公司没有员工,没有管理层,也就意味着公司没有任何经营能力。现在暴风科技就是这个现象,目前可能连10个人都没有了。公司的实控人已经锒铛入狱,公司的高管也已经全部辞职,公司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开发员工只剩下一个人了,只能维护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而公司的服务器也因为服务器机房的托管费用拖欠而终止服务,公司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不能正常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公司未来不再会有任何主营业务收入。
这可是可能是德先生看到的最悲催的上市公司。真正是见到了树倒猢狲散的案例。但是这一切也是被捕的冯鑫及管理层自己造就的,在上市融资之后,他们提出五大业务的布局。结果5大业务一个不成,而且造成巨额亏损。另外暴风科技是在互联网下的PC(电脑端)创业成功案例,但是他却没有去抓住移动互联网下的手机应用,就是他战略的极大错误,他也没想到客户的迁徙是如此之快,如此之迅疾。
曾经德先生也用过暴风影音,但好像在很久之前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在移动互联时代就这么残酷,如果抓不住,那就很快自然消亡。想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休息,那是不可能的。
回想冯鑫在上市后,发表的“暴风语音的下一个十年”,以及其提出的“跨界有方”的战略,有时候觉得也是一种讽刺啊,就是这两个方向最后导致暴风的垮台,冯鑫的入狱。
但是暴风科技还有最后一点资产可以变现,那就是它的壳价值。所以大家看到了奇葩的一幕,公司肯定是分崩离析了,但是其市值还有10个亿。这种奇葩现象也不是第1次出现了,大家应该都习惯了。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让我教你怎么看透金融逻辑和理财中的所有门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