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股掀涨停潮i,2019年股市开门下跌
房地产股掀涨停潮i,2019年股市开门下跌?
在元旦假期外围走好反弹、消息面整体偏暖的背景下,今日A股却开门黑,并且A股一开门,亚太市场都跌,港股更是大跌的格局,实在令人失望。但可以看到,虽然开门红,但今日其实是指数权重尤其上证50杀跌为主,普通中小创题材股今日不少出现了企稳的走势,并没有指数看上去那么弱势,全天候两市个股涨跌数比为1526:1825,建立在沪指大跌1.15%、创业板指数大跌1.74%的背景下,不寻常。
背后也是沪指在逼近前日线底2449点一带,一些资金开始涌动,试探性进场,才导致市场在没有放量的情况下,个股呈现分化走势,医药股的大跌则很可能是资金在放弃防御性板块,开始调仓准备转移到进攻性板块的信号。这种估值底下2449背水一战的大背景和上述异动迹象下,在农历新年值之前,A股市场衍生新年行情依然可以期待,但没有持续放量的呈现,上涨也不过是反弹,大行情仍需“沉淀”。
源自风生焱起的个人分析,欢迎关注本账号以便获取更多财经知识
上证指数突破3000点?
对于股民而言,3000点成了心里压力位,因为除了牛市上涨和回调以外,基本都在3000点下方徘徊,所以人们的意识是过了3000点的心理压力位,就可能会出现牛市了。从牛市的周期来看,也为期不远了。
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因为受疫情的影响,世界的经济都在萎靡中,随着疫情的好转,各行业的陆续复工,使产业链都在重新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全世界的货币宽松,也促进了国际市场的上涨,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恢复预期比其他经济体更快更稳,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增长,具有低估值的A股更有可能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追捧,持续获得增量资金加持,只要中国经济稳定向好,牛市迟早会来临的。
从A股历史指数点位分析,A股有30年的发展历史着,A股指数长期运行在3000点以上还是很少的。讨论A股是否进入新一轮牛市,首先要研究牛市通常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A股过去几次牛市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券商股在良好的预期下率先大涨的。成交量明显放大。这通常牛市起步的一个突出特征,正因为牛市有这个特征,本周A股市场十分强劲,沪深两市连续上涨,上证指数周涨幅达接近6%。市场情绪持续升温,上证指数已经突破3000点,并且成交量两度破了万亿,有媒体发表文章认为,A股新一轮牛市呼之欲出。
所以许多人看好A股投资者,认为A股已经进入牛市启动阶段。其实判断A股是否进入牛市为期尚早,形成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需要很多条件支持的。目前,国内受疫情影响,很多岗位和行业正在复苏过程中,经济想恢复到从前的朝气,还是需要时间的,目前A股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只要经济稳定增长,指数长期在3000点上方运行,是非常正常的。
从目前A股走势来看,本周券商股成为领头羊,不断掀起涨停潮,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也紧随其后蠢蠢欲动。融资融券余额大增,北向资金买入额也创了历史新高,同时,自6月以来,两市活跃度明显提升。使经济稳定发展的趋势逐渐形成,中国资本市场没有因为疫情的原因,对外开放步伐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证券市场的建设。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全面取消额度限制。对创业板发行制度进行改革试点,所以说不管牛市是否来临,中国经济都值得看好。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增长,具有低估值优势的A股定然会受到 国内及国外投资者的信赖。获得增量资金的介入,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所以说现在牛市为期尚早,只要中国经济符合预期的发展,牛市会迟早来临的。
最后提醒大家《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又到了3000点关口?
题主您好,各位朋友们大家好!目前我们的大盘经过几个月的反弹,已经越来越接近这“梦魇”一般的3000点;虽然今天,端午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大盘再次受挫下跌,但是毫无疑问我们仍然处于上涨通道中;那么这一波我们究竟能否一举站上3000点?以及我们现在的操作策略是重指数还是重个股呢?本人小斗肯定不是什么大神了,不过作为股市中的一名切身利益者,也时刻关注着咱们的大A市场,那就借此机会,在这里也“高谈阔论”一番,随时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
首先,先来梳理一下小斗个人总的几点认识。第一,个人以为这一波我们完全有可能触及3000点,但是是否能够站稳,或者说能够在上面呆多久这就不好说了;第二,个人认为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大A在达到3000点之后,朋友们已经可以卖出指数,主要关注个股即可;第三,个人认为目前的情况属于“二般情况”,因此重个股还是重指数我们不能轻易草率地做出判断,甚至目前的情况是指数比个股还强。第一部分,3000点志在必得,3000之后并不确定。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我们就从最近几周的行情来说起吧。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盘自从步入六月以来,虽然反反复复,犹犹豫豫,但总的来说还是一路向上的;特别是最近的两三周,相比于外盘,比如美股,欧盘等,我们的大盘明显表现的更为强劲;这其中的转折点毫无疑问,就是上上周美股纳斯达克再创历史新高之后,一下没没能坚持,直接第二天暴跌7%,几乎熔断;此后,大家看一下美股的日K线图就明白了,基本算是一路下跌,直到现在(而我们的大A指数算是震荡上行)。
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难道真的是我们的大A股彻底“硬”起来了,进而走出“独立行情”了?天真了!最近这几周我们的大A市场发生了几件大事,第一就是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实施,第二就是指数编制规则修改,第三就是科创50指数创立,第四没有发生,但是持续在炒作,那就是降准降息,单次“T+0”什么的,不过说明预期还是存在的,第五就是这一周最新的,热乎的证监会拟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并且十有八九被实锤了。
你看看,你瞅瞅,哪一个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是对于我们市场的重大利好?这样我们的大盘能跌得下去吗?因而我们大A这几周的强那是必须的,并且这份强劲很有可能还会持续下去,不然前面6月份我们费那么大的劲干嘛啊?所以,个人目前认为这一波我们上3000是很大概率的事情。
不过,不过,上3000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上呢?是打一下3000扭头向下?还是稳稳站上3000点进而继续发力?亦或是扭扭捏捏的在3000点来回徘徊,上下震荡?个人觉得这就不好说了吧?但是咱能是那没有主见的人?这都不是咱家的风格!!其实,上面的话并没有说完,虽然我们的大盘指数最近保持上涨,但是我们的大盘整体实际上还是比较弱势,一是并没有出现放量大涨,确认行情,二就是个股普跌,大盘虽涨,但每天下跌的个股竟然是上涨的两倍。嗯??所以呢,对于本段提出的三种情况,个人更偏向于站上3000之后大盘顺势进行调整,然后再选择方向,是蓄力继续向上,还是确定继续下跌;个人的剧本已经写好了,哈哈,我们就来等待大盘对号入座啊~,拭目以待!
第二部分,通常情况下,3000之后重个股轻指数。在过去的十年间,准确点说是自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们的大盘始终没有摆脱3000点,大周期上始终在3000点上下来回震荡;期间,除了2015年上过一次5000点,算是一波小牛市吧,到目前2020年上半年为止,实际上我们并不确定我们是否走出15年牛市之后的这波下跌周期;个人以为,当然也是愿望,2019年初之后我们已经走出了新的上涨周期,开启了一轮新的牛市征程!
因而,在前面的这么多年时间里,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过了3000点之后,向下的引力就十分巨大了,投资指数的朋友们统统开始减仓;而相反地,在3000点之下时如果选择投资指数,那就是越跌越买,因为我们都知道指数不可能永远在3000点之下,总有一天还会上去3000点的;以此高抛低吸,也算是来回做T吧,赚取一定的收益;并且在3000点之上时,我们减仓了指数之后,一般会把这些资金投入一些个股中,以期望继续获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这一段时间,我们主要关注个股,而不重视指数。
第三部分,目前“改革”当道,指数狂飙,个股分化。上面两部分分别介绍了目前的市场情况以及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应对策略,由此我们也看到了,这一次的情况比较特殊,和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大盘突击3000点都不同;简单点来说,那就是我们目前处于新时代,金融改革与开放正在不断推进,并且很多措施也在不断落实,市场受到的利好冲击根本停不下来,并且这些利好还是长期利好;这就导致了虽然目前我们大盘中股民们的情绪并不统一和高涨,但是大盘的权重股(蓝筹白马股,情绪不高,别的又不敢搞,只能搞这些了)却在不断拉升(指数拉升),而其他个股普遍下跌没人气。
因此,结合上面的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不能草率的继续根据我们的经验卖出指数,而去钻研个股;很明显现在个股非常难做,3000多只股票,不论大盘涨跌,每天都有2000多只个股是下跌的,这样从概率学角度来说,已经不具备操作的价值了;反观指数,由于算是有“改革”加持(甚至有些人把目前的这一波行情称为“改革牛”??反正对这一观点我是不认同),“黄袍加身”,持续上涨,目前来看还不能确定后面是否还会继续,并且也看不到其终点到底在哪里;所以,个人觉得当下我们选择继续做指数,或者说行业ETF绝对是一个更为不错的选择(不过还是要保持谨慎,控制仓位,等待行情真的确定,这样对于后续各种情况都好应对;可以少赚,但是不能大赔)。
到此,我们做一个总结,大盘目前距离3000点还有一点距离,但是个人认为后期可能还有利好,因此这一波上3000点有很大概率;在以往的十年之间,3000点就是一个分界线,(投资指数)其上减仓,其下加仓,只要拿住,稳赚不赔;但是目前国家金融改革迎来新时期,不仅给预期,而且还给实现,因此从各方面长远来看,或许这两年之后,3000点将不再是一个终点,而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以上就是本人关于3000点对于我们大盘意义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对于目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的看法和观点(策略);一家之言,粗陋鄙见,片面而肤浅,再次邀请各位朋友们对我批评讨论,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共同进步!最后,小斗在这里祝大家每天都可以发财吖~;加油,各位朋友们!!
你们会做什么?
说书
近500亿AI牛股重磅官宣?
泡沫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