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第一次熔断,美股触发熔断机制三大交易所暂停

2024-06-14 08:32:28 206阅读

美股第一次熔断,美股触发熔断机制三大交易所暂停?

熔断”机制,就是在期货交易中,当价格波幅触及所规定的点数时,交易随之停止一段时间,或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价幅不能超过规定点数之外的一种交易制度。我听说老虎证券可以做美股交易,投资背景是小米和美国盈透,实力比较强,如果是新手的话,还可以到老虎社区的美港股社区学习学习,或者请教哪里的大神。

如何看3月12日美股持续下跌?

3月12日美股再次下跌近6%,有25,018点下跌至23553点。这件事情让我再次想起了特朗普。2015年2月,当时还不是美国总统的特朗普曾经在Twitter上写道:“如果有一天道琼斯指数单日狂跌超过1000点,当时的总统就应该被装进加农炮里,以极快的速度被射向太阳!不能找任何借口。”

美股第一次熔断,美股触发熔断机制三大交易所暂停

3月9日美国股市历史上第2次触动了熔断机制,当日股市跌幅超过7%,道琼斯股票跌去了2013.76点。

仅隔了一天,道琼斯股票再次下跌1464.94点,跌幅5.86%。盘中最低跌到了23328.32点,跌幅是6.75%。差一点点就触动了7%的熔断机制。

1987年10月19日,道指暴跌508.32点,跌幅22.6%。3个月之后,1988年2月熔断机制出台。美国的熔断机制包括三级熔断。一级熔断跌幅7%,二级熔断跌幅13%,三级垄熔断跌幅20%。第1级熔断机制和第2级分别只触发15分钟的暂停交易,每天只各触动一次。如果跌幅超过20%,就会终止全天的股票交易。

实际上,股票是经济未来基本面的表现,市场往往对经济的反应更敏感,总体来看,这是不看好美国经济的表现,也是不看好美国在这次疫情防控的表现的一份市场答卷。还希望特朗普总统好自为之吧,光吹牛是没用的。

美股会休市放假吗?

年前各大媒体还在YY美股的道琼斯指数和A股的上证指数到底谁将率先突破3字头(上证3000点,道指30000点),可是世事难料。

道琼斯指数说,既然到不了30000点,全世界要和我一起陪葬,结果欧洲股市一路跌,停都不停;A股韧性十足,但还是没能把持住,小跌10%。

回顾一下美股的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字数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2月3日

2月4-2月26日,20多天过去了,美股看似风平浪静,一场暴风雨将至...

2月27日

2月28日,全球股市开始切换至暴跌频道

3月10日原油价格大战,美股2020年第一次熔断

3月12日,美股2020年第二次熔断

3月16日美股2020年第三次熔断

3月19日美股2020年第四次熔断

以上,美股三大指数的价格均为当天的收盘价格,全部为实盘记录。

总结一下,美股的这次股灾可以写入历史书了,而且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美国市场的下跌过程,政策有底,市场无底,没有人知道会跌到哪里,但是我们都清楚,只要疫情的影响范围可控,那就是反转的信号。

可是目前看来对于黄毛川丝毫没有任何的重视,黄毛川在美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居然还在忙着和世界最强国撕逼,这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在国运面前,黄毛川居然以自己的成败得失为首要考虑,有这样的总统,市场再次投出了反对票。

黄毛川上任以来的美股涨幅已经全部跌完,再接下来,黄毛川没有任何老本可以吃,再想想未来美元面临贬值风险、企业债杠杆率高、美国养老金401K计划收益要崩...

资产增值的本质是时间增长,做时间的朋友,与时间一起,慢慢变富。欢迎大家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加入SR Plan(慢慢变富计划)。

关注@杜耶说理财 ,如有投资理财的疑惑,可以私信我,我会给你一些中肯的建议。

美股熔断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疫情期间,各大新闻媒体重复出现的高频词汇就是“美股熔断”。至少在本文发布之前,我们共同经历了四次的美股熔断,如果疫情尚未受控,不排除会经历更多。

向下有熔断,向上无熔断

只要投资股市,我们就要接受股市存在上涨和下跌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风险。但股市闪崩则不一样。所谓闪崩,就是整体股市指数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同样面对闪崩,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损失是天差地别的。

在智能交易程序的协助下,加上机构投资者拥有的快速交易通道,机构投资者通常将会在闪崩出现的60秒之内就已经得知相关的信息和信号,他们的止损机制会发生作用,基本上大规模亏损是不太可能发生,除非交易策略出现了重大的缺陷。

然而,作为一个散户,自然不可能每时每刻关注着市场信息的变化,一旦闪崩发生,等到散户发现了和理解了,机构投资者基本上都跑光了,而散户是没有机会逃生的。

任何资本市场,如果制度设计严重偏袒机构投资者,散户肯定会用脚投票,而这个资本市场也将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因此,美国证监会在1987年股灾后,就开始设立美股的熔断机制,来“缓冲”美股的闪崩。

务必注意的是,美国证监会从来没有试图“阻止”美股的闪崩(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只是试图“缓冲”。正正是这个原因,美股熔断机制就是“向下有熔断,向上无熔断”。

熔断都不跑,血亏也活该

1987年股灾后,美国证监会设立了基于道琼斯30指数的三级熔断,分别是10%、20%和30%。所谓“熔断”,是指在美股闪崩后,停止交易一段时间或提早休市的机制。

道琼斯30指数,就是覆盖美国市值最大的30家公司的股票,是这些大公司的股票价格的加权平均数。假设当天开盘时道琼斯30指数是10000点,根据1987年设立的熔断机制:

(1) 如果当天的道琼斯指数下跌到9000点,就会触发到第一级熔断(10%),暂停交易15分钟。

(2) 15分钟后恢复交易,如果指数继续下跌,下跌到8000点,就会触发到第二级熔断(20%),暂停交易15分钟。

(3) 15分钟后再次恢复交易,如果指数还进一步下跌,下跌到7000点,就会触发到第三级熔断(30%)。这次就不是暂停交易,而是提早收市了。

通常股市闪崩都会发生在经济危机的期间。而财经媒体通常更加会铺天盖地报导各种经济危机的事件。如果是“熔断导致了暂停交易”,这铁定就是财经媒体的头条新闻。按照目前社交媒体的传播速度,基本上5分钟内全部美国人甚至于全地球都知道了。

简单讲,美股熔断机制是为了在股市闪崩时让更多散户有机会及时抛售股票,减少损失。

2012年的改革

但是,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911袭击事件、2007-08年次贷危机,虽然美股暴跌,但依然没有触发熔断机制。最为接近熔断机制的,是在2010年5月道琼斯指数在短短几分钟后暴跌9%,但依然没有触发熔断机制(一级熔断要10%)。

美国证监会事后检讨认为,1987年的剧本已经不适合美国经济和股市,其中有两个原因。

1987年版本,熔断机制是挂钩道琼斯30指数。而后面的几次经济危机中,这30家大公司的股票整体上比较抗跌,没有闪崩,只是其他公司的都跌到怀疑人生。因此,2012年版本,修订为挂钩标准普尔500指数,这次样本是美国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相对而言更加分散,更加能够反映市场变化。

在21世纪,尤其是08-09年次贷危机,华尔街投行在股票的基础上建立了很多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简单来说就是“加杠杆和加杠杆”:股票价格上下浮动1%已经被放大了2-10倍不等。如果按照1987年的“10%-20%-30%”熔断,不要说散户,连机构投资者可能都尸骨无存。所以,2012年的重大修订就是,修订了三级熔断为7%、13%和20%。而我们最近经历的四次熔断都是7%的第一级熔断。不然,美股的金融衍生工具可能都爆炸了。

美股收盘前会很波动

美股的交易时段是美国东部时间0930到1600(北京时间2230到0500),而夏令时则提早1小时。在2012年重大修订中,“7%-13%-20%”的熔断是适用于0930-1525的交易时间段,而在“1525-1600”的疯狂时刻只有“20%”的熔断保护。也就是,在收盘前的最后半小时,无论下跌7%还是13%,都不会熔断的。

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是利用这个制度性窗口来反复收割散户。简单来说,如果中小投资者要跑路,就不应该等到收盘前,否则逃生通道就关闭,就应该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

如何看待3月12日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期货下跌触发熔断?

有人会诧异一直走长牛的美股居然都能有这么大的波动,说好的成熟市场呢?怎么感觉和A股一样的不成熟,都出现了大涨大跌呢?

其实人都是一样,我们都是情感的奴隶,在恐慌下总是会出现不理性的行为。即使是长期上涨的美股,当遭遇熊市的时候,当天大跌超过7%的日子依旧不少。

下图红色箭头表示当天下跌超过7%:

这是过去20年纳斯达克指数的日k表现,所以美股和A股相比,真的会稳步上涨吗?我觉得这个事就和大家现在整天说房价永不下跌一样的道理,不过是在房价上涨后,选择性的忽视掉了过程中的下跌。

所以纳指大跌值得惊讶吗?

至少我是不惊讶的,因为我们从估值上看,美股的估值一直飘在区间上限之外。虽然我认为估值百分比并不能充分反应资产的投资价值,但是这至少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

所以从估值上来看,这至少可以把它归纳为均值回归。

至于为什么均值回归会以这么猛烈的下跌出现。

这个其实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象,不同的市场可能分别存在慢牛、疯牛,但是全球的熊市在前期都只有一种:暴跌。

只是有的市场是一步到位,然后恢复上涨,有的是跌到一半,剩下慢慢跌。

因此在当下,美股投资者信心丧失的情况下,出现踩踏的现象其实就属于很正常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