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股份股票,宁波的小伙子家里六套房却依旧每天上着月薪五千的班
力帆股份股票,宁波的小伙子家里六套房却依旧每天上着月薪五千的班?
许多人认为,“只要一个人有钱了,就不需要工作了。”这个观点其实是建立在“工作是为了赚钱”这个基础上的。
可问题是,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吗?
所以我们得先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人为什么要去上班。
上班是为了工作,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养家,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直观反映,但上班这件事情除了挣钱,本身还存在如下特征:
(1)与人建立联系。你跟同事的团结合作,你跟老板的针锋相对,你跟客户的礼尚往来,其实都是在跟这个社会的其他人建立链接,当然你可以说,有家人就可以了,但是家人这条关系线是生理关系赐与的,是你被动接受,这辈子都切割不掉的,而以上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不是,它带有主动性,是可以选择的。而跟他们建立联系,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社会人士,同时一些对着家人不能说的话,在这里都是可以找到地方倾诉的。
(2)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份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吗?错,还有很多人为了理想,为了突破自己,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人放着高薪工作不就,偏偏去做一些工资低,在别人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工作,比如照顾流浪犬,比如入殓师,比如山村教师,对他们而言,只要收入能保证基本,其实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在自己死之前,可以骄傲地对自己的子女说:“我这辈子没有白活,我做了很有意义的事情。”这绝对不是为了钱拼死累活一辈子的人能说的,也绝对不是窝在家里只知道一辈子躺着花钱的人能说的。
(3)日常状态。早起上班,晚上下班,即便在单位没事做,起码有一个上班和下班的状态,这是你在一天内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之外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或者称之为任务。这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状态,是会给每天的日子增添一份色彩的,而这份色彩其实就是充实。
内蒙古一老阿姨,天天开着路虎驱车几公里给某家人做保姆,天津一富豪大叔每天早出晚归开快车,不图钱,只为找人聊天,成都一富二代放弃享乐生活,扎根宁夏固原做希望工程。
这跟这道题里小伙子的做法并无实质性差别。
为什么他们做这样的选择?因为但凡是人,就不可能独处,他必须要在这个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跟其他人建立联系,同时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或自我实现,或打消空虚,或回馈社会。
如果你真打算不上班在家窝着,我只能说:
“日子是用来过的,不是用来打发的,现在这过法,好像这日子过不完似的,但我们的日子,本来就不多。”
这就跟我们玩电脑游戏一样,如果没有任务做,没有团队可以组,没有BOSS可以打,没有心仪的装备去忙着积蓄材料,那么即便我们有再多钱,每天呆在这个游戏里面又有什么意思呢?看风景么?
人生其实也是一场游戏,如何玩这款游戏,自己在这款游戏里又最终走向何方,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谁将来会是国产车之首?
国产车之首,这个答案应该是没有争议的,然而我发现下面竟然没有人答对。这家车企堪称汽车界的华为,市值超过5000亿,超过了现代、本田、通用、宝马等知名国际品牌,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这家车企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掀起了一场汽车产业革命,让各大国际车企瑟瑟发抖。它的名字听起来很low,很多人对这个品牌都不屑一顾。提它的名字就跟骂街似的。说到这,应该猜到了吧?
以前和大家聊国产车品牌,我很简单的分成了一二三线。一线品牌包括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红旗,这些都是我认为未来会有不错发展的。二线则以老牌国企为主,上汽、一汽、长安、广汽、东风、江淮等等,基本上都能达到合资车的水平,生存下去不成问题。三线则是其他品牌,或许也有珠玉蒙尘,但是恕我水平有限,不能面面俱到。
另外我知道红旗是一汽的,但还是把这个品牌单拿出来了,因为红旗的品牌价值和奔腾、森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不过这样分很多人都不服气,按照销量来看,吉利、长城和长安应该是一线,他们应该是国产车销量的前三。比亚迪、奇瑞还是略逊一筹,比销量的话,红旗可能都上不去场。其实一人一个想法,不同标准的分法也不同。如果是按照未来发展潜力和现在的企业底蕴和技术积累来看的话,应该是一超多强。
先从三线说起:北汽、东南、众泰、猎豹……不是说国产三线品牌里就一定没有好车,这未必。但这些车企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过硬的研发能力。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们都还在用三菱的发动机。说是造车,不如说是“攒”车。东拼西凑弄出来的东西,核心都不是自己的。
当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分工合作,这样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从侧面可以看出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处处受制于人,未来难有太好的发展。
像是一些造车新势力,包括小鹏、威马、蔚来、理想,因为没有自己的三电技术,电池还需要在外面买,所以我觉得大多可以归为三线。这其中蔚来的市值几乎都要超过比亚迪了,不过我依然不太看好。纯电车是未来的趋势不假,但是存在很大变数,一旦电池技术出现突破,到时候慢一步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二线底:北汽、东风这里只说乘用车,东风在其他领域倒是颇有建树,但是乘用车领域,什么东风风神,东风启辰,东风风行,一个个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而且也还在是用着三菱发动机。其实和三线并没有明显差距,只是家大业大而已。
北汽则有点扶不起的意思。为了扶植北汽新能源,插混车在北京都不能享受新能源的政策。然而结果显而易见,北汽全系没有一个热卖的品牌,发动机甚至还买哈弗的,BJ40用的和H9都是同款发动机,几乎全靠合资那边输血。
二线中:一汽、江淮江淮虽然市场表现不太好,其实人家底子还是有的。尤其是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反应迅速,已经算是走到了很多车企的前面。工业底子还是非常不错的,否则蔚来也不会选择江淮来代工。但是比起一线品牌,产品力的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而且品牌力实在是惨不忍睹。很多未来车主都把蔚来后面的江淮扣掉。在沈阳,干白事一条龙,扎白花的灵车十个有八个江淮……
一汽:把红旗拿出去不算,旗下就只剩下森雅、奔腾,森雅应该算合资品牌了吧?毕竟是一汽和大发合作的。不管算什么吧,销量和市场表现都不算好,如果单拿出来的话,也就是个随时可以放弃的三线品牌。奔腾能好一些,感觉一汽是下了功夫的。感觉战略布局学的是大众和奥迪,红旗作为高端品牌,往豪华车的方向走,像奥迪一样,而奔腾则是比较亲民一些,像是大众一样。虽然销量表现一般,但是产品力还是不弱的,发动机热效率接近40%,完全达到了合资车水平。像是奔腾T99,和红旗一样都是终身保。
二线顶:上汽、广汽、长安上汽旗下的品牌主要有:大通、荣威、名爵,五菱和宝骏我觉得算合资,毕竟人家叫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宝骏。
大通人家主要玩轻客、微面、皮卡,甚至是校车和房车,本来算是商用车领域,但是人家也生产SUV和MPV,其实产品也都还行,尤其是MPV车型。不过营销方面不到位,而且感觉企业重点还是在商用车领域,并没有在乘用车领域发力。
名爵和荣威一起说吧,都脱胎于英国罗孚汽车,Rover这个名字熟悉吧?再加上一个词,Land Rover,这次认识了吧?本来挺牛的,后来经营不善破产了,当时南京汽车和上海汽车。两家竞标收购,南汽花了5300万英镑拿下MG实体生产厂,上汽6700万英镑拿下购得Rover 75车型技术资料和生产权。不过rover商标使用权在宝马手里,宝马不放,上汽就只能改名荣威(roewe)。后来南汽和上汽打官司,争谁才是英伦血统,后来上面调节,两家这才合作,最终上汽收购了南汽50%以上的股份,两家从此就算一家了。
简单说这就是国外破产倒闭的车企,咱花大价钱买回来了,技术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其实实质帮助非常有限,感觉就是套了个外包装,似乎换一个外国的车标车就能卖得好一点。这也是上汽给我的感觉,营销不错,可是车呢,不能说不好,但是也没有出类拔萃。和通用合作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在37.5%,可以说是主流水平,还算不错。像是名爵的运动风格还是继承下来了,外观设计也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不过初期用干式双离合把口碑给干崩了,现在也只能屈居二线。
广汽:广汽的自主品牌传祺和埃安(原来的广汽新能源)在销量上比上期还有差距,不过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则是一流的,甚至堪比一线。矩浪动力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2.1%,是目前国产车的巅峰水平,超过了丰田、本田、大众等一线合资品牌。说本田没发动机送车,咱广汽的2.0T发动机不次于本田了,而且送的车更好。
另外,矩浪动力主打的7速湿式双离合也很拿得出手,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平顺性、使用寿命以及传动效率,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今年好像还拿了个世界十佳变速箱。目前在燃油车领域,几乎已经没有短板了。
另外,广汽埃安的新能源车也很能打,自动驾驶技术据说已经达到了L4级别。哪怕是独立运营,人家这么多年造车的经验和底蕴还是有的,相比一些需要代工的造车新势力,优势明显。只是广汽在早期也是被菲亚特的双离合给坑了,传祺GS4一度杀到了月销排行第二的水平,结果因为双离合的问题口碑直线下滑。后来不得已换上了AT,可是口碑崩了,给人留下了故障率高的印象。现在产品力上来了,可是要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仍需时日。
说实话,我都想把广汽放在一线了。
长安:说长安是二线,很多车友表示不服。过去我也是长安粉,也为蓝鲸平台感到振奋和自豪。从销量来说,长安是妥妥的一线品牌,一点毛病都没有。轿车有长安逸动,SUV有CS75,都是热销品牌。产品线也较为齐整,从CS15、35、55,到75、85、95,基本上没有漏网的。高端品牌UNIT,UNIK都有不错的市场表现,至少颜值很吸粉。低端品牌的欧尚也堪称物美价廉。
销量上是一线,技术上,在国内也算一线。之所以把长安放在二线,是因为虚标减配的问题。像是CS75Plus,实际表现其实是够用的,而且咱家用车你也不上赛道,动力差个几十匹,扭矩少个几十牛米无所谓。但是虚标参数我有点接受不了,这归根结底属于虚假宣传,关系到企业诚信的问题!
另外,懂车帝做过一期CS75plus和H6的对比拆解,CS75plus减配明显,后防撞梁跟纸糊的一样,起不到一点保护作用!
我之所以喷日系德系,不在于它出自哪里,而在于他们减配无良!在这个问题上我很难说服自己双标。
其实二线顶和一线已经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了,所以我觉得应该改为“一超多强”更合适一些。
一线品牌: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红旗红旗:可能是中国第一个豪华汽车品牌
红旗自带豪华基因,而且明显能感觉到,人家就是奔着打造豪华品牌的方向去的,不要求走量。轿车都是B级起步,SUV也就只有一款紧凑级E-HS3,还是新能源。红旗的售价一点都不亲民,如果说产品本身的话,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表现只能说一般,用料扎实,似乎并没有太看重轻量化设计,所以油耗略高。这也符合红旗的品牌定位,走高端,油耗不是重点。
我一直持这样一个观点:超过30万,你买的就不是车了,更多的是选择圈子和人设。红旗有这样的文化底蕴,也有这样的用户基础。开红旗,其实无须在意车如何,百公里加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油耗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这都不是重点,在意这些你不用选红旗。30万也好,40万也好,你买的是一个人设,成熟稳重,事业有成,而且不忘本。
红旗有打造豪华品牌的文化底蕴,而且现在看来,路走的也没错。可能在硬件上并不是那么强,但是也不算差。而且现在红旗旗下所有车型都提供了首任车主不限里程不限年限的终身质保。
奇瑞:踏踏实实造车,品牌低端又如何?
奇瑞是国内第一家正向研发的车企,37.1%热效率的发动机一度领跑全国,直到今天仍不过时。旗下万里扬CVT,表现不输日系。虽然目前主要还是1.6T+双离合一套动力组合,但是对于家用车来讲,这套组合十分能打,也非常耐用。
日系三杰,2.0L+CVT的动力总成吃了多少年?大众靠EA211+DSG造了多少款车。据说奇瑞代号为F4J20的2.0T发动机已经点火成功了,有望在明年1月份实现量产,预计最有可能搭载在其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上。
奇瑞在国产车企里也算是命运多舛,不过也相当有志气,给人以脚踏实地的感觉。发动机保10年100万公里,不少车型都承诺发动机终身保。旗下的低端品牌捷途也都质保10年20万公里,而且没有首任车主的限制。在低价位车型中算是难能可贵了。
吉利:收购得到的技术和研发得到的技术有什么不同吗?
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的吉利发生了质变。之前我觉得吉利从福特手里买的沃尔沃,并没有拿到核心技术,而且沃尔沃除了安全性方面,三大件技术也没有特别出色。不过事实证明,两者的确激发出了化学反应。吉利并没有直接把沃尔沃的东西拿过来自己用,否则只会毁掉沃尔沃。李书福先让一批吉利的核心成员去了沃尔沃,然后又让沃尔沃的一部分核心成员来吉利,从设计理念到品质把控,这样吉利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一次提升。双方诞下的子品牌领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前发动机是吉利的短板,那个1.8T动力差油耗高,好在吉利的装配工艺和NVH做的都不错,像是博越,也能在SUV领域有一席之地。不过现在部分车型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之后,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像是新推出的吉利星瑞,用的是和沃尔沃同款的2.0T发动机,售价只要12万左右。另外,旗下子品牌领克和红旗一样,全系终身保。长城:靠H6打天下,靠技术坐江山
早年的哈弗H6,表现并不能算出色,动力一般,油耗不低,好在皮实耐用。正好赶上国内SUV车型的走俏,H6凭借还不错的外观和比较稳定的质量,在风口上起飞。一款H6,连续十多年销量第一,哈弗为了保住SUV销量冠军的宝座,常常几十款车型同堂销售,要的就是消费者的这种从众效应。
过去长城销量好是因为定位准确,会营销,但是现在产品力也有了质的提升。历时5年,耗资200亿打造的柠檬平台已经让长城产生了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仍旧在发酵中。柠檬平台包括438个基础模块、113个标准模块,具备覆盖A0、A、B、C、D级车型的延展性。传统的七速双离合表现已经几乎完美,而全球首款9速双离合也指日可待了。
除此之外,越野专用的坦克平台也值得期待,坦克300未卖先火,号称四驱三把锁,可玩性极高。高端品牌WEY系列,一直在和领克分庭抗礼,产品力已经远超同级别的合资品牌了,目前也推出了整车5年,发动机变速箱终身质保。
H6完全可以当做是国产车质量的标杆。我们看车质网投诉,最近一年,H6的投诉仅仅排在SUV的第9位,还要低于荣放、逍客、途观、CX4、奇骏等合资车型。这里统计的是绝对投诉量,销量越大,意味着基数越大,哈弗H6是十几年的销量冠军,市场保有量是最多的,然而全年只有372例投诉,而且大部分都是小毛病,和三大件无关,足以说明H6的质量可靠,远超大家公认皮实耐操的日系车。
比亚迪:新能源领域之王,未来的国产车之首。
如果你同意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趋势,那么将来的国产车之首,非比亚迪莫属。
其实这一点已经从股票市值上反映出来了,比亚迪市值超过5000亿,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特斯拉、大众和丰田。现在已经是国产车之首了。
从技术层面看,43%热效率的骁云发动机是目前世界量产车之最,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打平。三电技术独步天下,DM3.0技术,明年要上市的秦Plus超级混动就是DM4.0了,至少领先其他车企两代。百公里加速7.9S,亏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到百公里油耗3.8L,据说价格也就是普通燃油合资车的水平,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电池领域,比亚迪具有100%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业界领先,而且体积密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电机领域,永磁同步电机最高效率达到96%,让王朝系列新能源车都拥有了跑车一样的性能。电控方面,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已经是4.0了。
从燃油车的三大件,到新能源的电池、电机乃至ECU设计,比亚迪都不需要假手于人。我们总说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其实比亚迪早就已经做到了。如果说国产车之首的话,比亚迪当之无愧。
理想ONE停产风波持续发酵?
其实说白了
主要是用户觉得被骗了
互联网大佬最擅长灌鸡汤割韭菜
平时跟你家人长家人短
咱们都是一家人
等老板要处理库存的时候
提前一分钟都不带告诉你的
你拿大佬当家人
大佬拿你当冤大头
其实站在理想汽车的角度来看
理想汽车属于直营
没有经销商给他承担库存风险
所以为了降低损失
他们只能隐瞒用户来清掉库存
如果提前告知用户
那理想one这么多的库存车
可不是降价两万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一旦理想one疯狂降价
又会对理想的品牌溢价形成巨大的损失
导致L9和L8的价格锚定点降低
这是理想和李想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只能坑一波家人了
还是那句话
互联网大佬
最擅长的是忽悠、包装、灌鸡汤、割韭菜
最不擅长的就是搞技术创新
车本来就是一个工具
这几年被某些厂商带领的
疯狂砸钱搞外观、搞内饰、搞人工智障驾驶
把手机行业疯狂吹摄像头的那套方案
搬过来就忽悠
至于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迭代问题
估计产品立项之初就压根没考虑过..
毕竟太稳定的产品,不利于用户的更新换代...
力帆科技怎么样?
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历经29年艰苦奋斗,已发展为以新能源产业为战略发展方向,集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通机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公司现有员工5170余人,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985余人。力帆已连续13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出口创汇连续多年位居重庆市汽摩行业前列。2010年11月25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1777。
截止目前,专利申请总量11684件(含国外),拥有授权专利10436件,各项指标居全国同行领先地位。
对国营品牌有什么影响?
注销套现?
提这个问题的,是互联网都不会用吗?国家企业信息网、天眼查企查查会?
截个图吧
北京车和家好好在哪儿呢,这才是理想汽车的大本营!
人家官方早就辟谣了,是因为浙江理想注册了一直未真正使用,相当于空壳公司,所以才注销。
虽然我对理想也没啥好感,但是也不讨厌,李想比贾跃亭还是靠谱太多了,至少人家拿出来产品的,且产品竞争力还不错。
不要为了黑而黑